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篡蒙:我嶽父是成吉思汗 > 217章 斬宋臣於午門,三辭三讓,第一辭!

217章 斬宋臣於午門,三辭三讓,第一辭!(1 / 1)

推荐阅读:

宣繒從臨安出發前往中都向趙朔勸進,走的並不快,甚至可以說很慢。

很簡單的道理,南宋本身的目的,不是真心擁戴趙朔做皇帝,而是要挑撥蒙古內部的矛盾。既然如此,自然是聲勢越大越好,知道的人越多越好,最好是弄得人儘皆知。

就這樣,宣繒一行四十九人從臨安出發後,一直磨磨蹭蹭,一路之上不斷宣揚趙朔多麼英明偉大,南宋朝廷對其多麼愛戴,理應順天應人登基為帝。他足足用了四個月的時間,才到了中都城。

趙朔對他的到來,似乎也非常重視,在中都皇宮大安殿內,親自接見。

非但如此,漢軍八旗十四個萬戶,內七省七個宣撫使,中都五品以上官員,草原諸千戶,全部被趙朔宣召至此。

“宋國使者,參知政事兼知樞密院事宣繒,參見大王!”

咚咚咚!

雖是參拜大王,但宣繒所行的卻是參拜天子的三拜九叩之禮。

趙朔的麵上看不出喜怒,淡然道:“宣繒,宋國朝廷派你來,到底所為何事?”

“大王天生貴種,崛起草原,提三尺劍,掃蕩群醜,撫育黎民,萬民稱頌。如今,大王擁地兩萬裡,帶甲百萬之眾,我宋國朝廷,乃至全國軍民百姓,無不認為,大王理應順天應人,登基為帝,特派外臣為使者,以表心意!”

成了!

話剛講完,宣繒心中就一陣歡喜。

當初,史彌遠要從民間選一遠支宗室為大宋新帝,其間宣繒為了讓趙昀為帝,出了不少力。

單憑這份功勞,隻要趙昀在位一天,無論他如何貪贓枉法,都會給他一個體麵。

如今再加上勸進趙朔為帝之功,豈不是無論天下如何風雲變幻,他都能穩坐釣魚台嗎?

趙朔卻不置可否,威嚴的目光向群臣看來,道:“你們以為呢?”

“王上,彆猶豫了,稱帝吧!窩闊台使用卑鄙手段,害死拖雷汗之事,誰不知道?他不配做這個大汗!王上也沒必要再向蒙古朝廷稱臣!”

“漢軍正紅旗隻知王上,不知什麼蒙古大汗,儘皆願意擁王上為帝!”

“我們漢軍漢軍正藍旗也是!”

“山東百姓,早就想讓王上為天子了!王上不為天子,奈蒼生何?奈天下何啊!”

……

對於漢軍八旗來說,想進步都想瘋了。誰不渴望著封妻蔭子?趙朔不當皇帝,他們又如何封爵呢?

文臣就更不用說,這勸進之功如何可以錯過?

對於草原戰士來講,趙朔免了他們的賦稅,帶給他們更多的戰利品,雖然對趙朔感恩戴德,但這並不足以讓他們讚成蒙古分裂。

但是,這不是窩闊台害死了拖雷了嗎?這不是窩闊台欺淩拖雷留下的孤兒寡母了嗎?

窩闊台能這樣對拖雷,就不能這樣對趙朔?

趙朔天然就獲得了對付窩闊台的正當理由。

他能做初一,趙朔就能做十五!

說到底,蒙古和中原的製度不同。

誰是草原大汗?

能保證眾草原貴族利益,並且帶領眾草原貴族獲取更多利益的人,才是大汗。

不但不能保證草原貴族的利益,而且侵害草原貴族的利益,草原貴族起兵造反,就毫無心理障礙。

其他人也不會覺得有什麼不對。

到了那時候,就看哪邊的刀子快而已。

在場的眾草原千戶既然是趙朔的封臣,哪有胳膊肘往外拐的道理?那才是為草原貴族們所不恥!

“依我看啊,王上彆說皇帝了,就是蒙古大汗都可做得!王上,您就彆猶豫了!誰敢反對您,我就砍了他的腦袋!”

抹赤彆都溫叫的最為大聲。

他不但為人桀驁不馴,而且嘴巴太臭,連成吉思汗都受不了,沒給他封世襲千戶,把他打發到了趙朔這邊。

如今抹赤彆都溫為全軍軍法官,地位還在八旗萬戶長之上。誰敢反對趙朔,那就是抹赤彆都溫最大的敵人!

趙朔對諸將的心思洞若觀火,並不表態。

直到諸將的聲音漸低,才向剛才一直沒說話的三個人看來。

武將第一人,漢軍正黃旗旗主史天倪。

文臣第一人,尚書令耶律楚材。

趙朔的長子,世子趙赫。

“史天倪,你說呢?”趙朔主動開口問道。

史天倪微微躬身,道:“臣是武人,隻知效忠王上,鞠躬儘瘁,死而後已,不知其他!”

“王上若要稱帝,旌旗所指,就是臣麾下正黃旗的前進之地!封狼居胥,馬踏汗庭,臣能為之!若是王上不願意現在稱帝,一道旨意下,誰再敢多言,臣亦能為王上斬之!”

趙朔麵上依舊不見喜怒,向耶律楚材看來,道:“尚書令,你說呢!”

耶律楚材眉頭緊皺,微微咬牙,道:“臣以為……不可!”

“哦?為什麼?”

“因為,現在還不是時候。當今天下,實乃有史以來,從未有過的大爭之世,天下萬國儘皆卷入其中。如果王上和蒙古朝廷團結一致,放眼天下,誰是對手?王上所建的亙古未有之偉業,恐怕上古先賢堯舜都大有不如!”

“可若是王上現在稱帝,必與蒙古朝廷逐鹿四海。不管是兩敗俱傷,還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都會讓王上錯失這一千載難逢之機緣,請王上慎思之啊!”

咚!

話剛講完,耶律楚材就跪下了,以頭觸地。

現在,勸趙朔稱帝當然是最為安全的。就算趙朔不願意稱帝,大家也是一片好心不是?而且,討論趙朔稱帝之事,群臣不積極表示讚同,趙朔的麵上也不好看吧?

倒是耶律楚材主動出言反對,冒了極大的風險。

不過,君以國士待我,我以國士報之!

當初,趙朔以中都數十萬百姓的性命,換取耶律楚材效忠。後來,趙朔讓耶律楚材官居中書令,位於文臣之首。

如此知遇之恩,耶律楚材怎能不粉身以報?

他既然認為,現在趙朔稱帝的時機並不是合適。而且,已經有太多人表示支持了,不差他這一個,現在當然要直言反對。

“起來吧!”

趙朔揮了揮手,命耶律楚材站起,

然後,向世子趙赫看來,道:“世子,你說呢?”

他不稱“赫兒”,而是“世子”,意思就是正式的朝廷問對了。

趙今年二十四歲,充足的營養,良好的基因,讓他的身量絲毫不遜天賦異稟的趙朔。

相貌也繼承了華箏和趙朔的優點,蒙古人特有的高顴骨被漢人血統柔化,線條趨向柔和。鼻梁則完全隨了趙朔,高挺筆直,宛如刀削般棱角分明,嘴唇薄而分明,下頜線條硬朗,勾勒出英武的輪廓。

他從小武有阿爾塔納指導,文有陸子布傳授,還有趙朔征戰閒暇之際的親自教導。又加入漢軍八旗,從征西夏,覆滅金國,親手砍下的敵軍腦袋足有半百!

最近又跟隨耶律楚材處理政事一年多,積累了執政的經驗。

無論是勇武,智慧,還是眼界,心胸,趙赫都站在了同齡人的最頂峰。

聽到趙朔的話,趙赫肅立凝眸,道:“父王稱帝不稱帝暫且不說。兒臣就是奇怪,宋國對父王就那麼忠心耿耿?他們勸父王稱帝,到底是何居心?還有最關鍵的,父王要稱帝,需要他宋國的支持嗎?簡直是笑話!”

“哈哈!赫兒說得好!”

趙朔聽到趙赫的回答,不由一笑。

其實,趙朔麾下人才濟濟,豈能看不出來,宋國遣使勸趙朔稱帝,是不懷好意,要挑撥離間?

隻是他們認為,和這件事比起來,還是討論趙朔是否應該立即稱帝更為妥當。

倒是趙赫身為儲君,地位更高,也看得更為清楚一些。

趙朔擁有如今的實力,想什麼時候稱帝,還不是一句話的事?根本就不需要著急。

倒是宋國,如此積極介入蒙古內部事務,此風斷不可漲。

今日宋國敢勸進趙朔,來日就不敢勸進趙赫?

甚至勸進趙赫的其他兄弟?挑撥趙朔內部的紛爭?

而且,趙朔稱帝,什麼時候需要宋國支持了?以趙朔如今的實力,他要稱帝,既不需要宋國的支持,也不在意宋國的反對!宋國,隻能乖乖接受而已!

趙朔繼續道:“我稱不稱帝,與宋國何乾?說到底,宋國不過是想挑撥我和蒙古朝廷開戰,借機取利而已,其心可誅!赫兒!”

“在!”

“你以為,該如何處置這位宋國使者呢?”趙朔隨手一抬,睨眸指向宣繒道。

趙赫神色如常,道:“應推出午門,腰斬示眾,以儆效尤!”

“很好!”

趙朔點點頭。

他對趙赫的殺伐果斷很滿意。

自古開國之君,最發愁的是繼承人的問題。

開國之君都是一代雄主,憑著一刀一槍殺出來的江山社稷,沒有半分優柔寡斷和婦人之仁。

但是,第二代長於深宮婦人之手,又免不了受名儒影響,就遠不如第一代殺伐果斷了,甚至是純純的廢物。

趙赫小時候雖然文事是陸子布教導地多,但是同時受了阿爾塔納這個純粹的蒙古大將的教導,以及趙朔的影響。

長大後,又在八旗軍中曆練多年,見慣了戰爭和殺戮,沒那麼多優柔寡斷和毫無必要的仁慈。

當即,趙朔高聲道:“來人啊!”

“在!”

“按照世子說的辦!”

“是!”

自有殿前武士上前,拖了宣繒就走。

“大王!你不能啊!”

“兩國交兵,尚且不斬來使,何況我隻是一個勸進的使者呢?”

“大王早晚是要做天子的,難道就不怕有傷您的令名嗎?”

“外臣知錯了!我再也不敢了,宋國也再不敢了啊!”

“求求您,饒了我這一回吧!”

……

事到如今,宣繒真是悔得腸子都青了。

宋國人都認為,勸進趙朔是個美差。此舉雖然有挑撥蒙古內戰之嫌,但是趙朔難道就不想當皇帝?

他手下那些人就不想趙朔稱帝?

即便趙朔不同意,也會領宋國乃至於使者的情。

誰知道,趙朔對宋國參與蒙古內部鬥爭之事如此反感。對宋國,又是這等的不屑一顧!

早知如此,打死宣繒,也不敢來中都啊!

當然了,宣繒如何想,是無關緊要的。他既然敢來挑撥離間,就必須承擔挑撥離間的後果!

宣繒被斬,今日的事情卻沒有結束。

合答黑把禿兒是隻知沙場廝殺的直腸子,還是開口問道:“那大王以為,現在應不應該稱帝呢?”

趙朔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向諸臣看來,問道:“你們以為,我能有如今的權位,靠的是什麼?”

“靠的將士的勇猛!”

“王上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王上願與漢人和蒙古人共天下!”

“王上聖明燭照,德被蒼生!”

……

文臣武將紛紛發言。

趙朔微微點頭,道:“你們說的都有些道理,但也都有些片麵。說到底,本王能有如今的權位,靠的是你們的忠心,靠的是八旗官兵和草原戰士的悍勇,靠的是麾下子民的擁戴,靠的是文臣的穩定地方!隻要這些還在,我的權位就穩如泰山,你們以為是不是這個道理?”

“王上英明!”

“既然如此,本王認為現在維持和蒙古朝廷團結之事,非常重要。稱帝之事,暫時不必再提!”

“遵旨!”

趙朔表麵了明確的態度,群臣唯有俯首聽命而已,此事就這麼定了。

不過,些許的不甘心總是有的。

“哎!就差一步啊!草原戰士的底細,我清楚地很。我們光漢軍的八旗兵就有十四萬了,大王即便真的稱帝,蒙古朝廷也未必敢翻臉。史旗主,你說,如果今天不是宋國使者勸進,而你今天又明確表示支持王上稱帝,是不是就成了呢?”

朝會後,抹赤彆都溫向史天倪開口問道。

他雖然性情桀驁,嘴巴甚臭,但對無論文武之能都能穩壓他一頭史天倪還是佩服的。

史天倪眉毛一挑,道:“如此說來,你在埋怨史某人了?”

“那倒不是。隻是有些可惜而已。”抹赤彆都溫道。

“沒什麼可惜的,今天王上是不可能答應此事的。”

“為什麼?”

史天倪解釋道:“當中原皇帝這事,和草原大汗不同,講究的是三辭三讓,沒有一勸進就答應的道理。王上怎麼也得推辭三次,才能正式登基,”

抹赤彆都溫眼前一亮,道:“所以,這是王上的第一辭?以後,再推辭兩次,王上就會允了?”

“差不多如此吧。而且,你不覺得,這樣也不錯嗎?”史天倪笑了笑,道:“天下那麼大,還有無數的土地可以征服。王上何必逞一時之快,冒和蒙古朝廷開戰的險,讓天下諸國看笑話呢?王上如此抉擇,才是給了天下諸國一個大大的‘驚喜’啊!”

這話是真的。

蒙古強烈的內部矛盾,天下已經儘人皆知。

如今,趙朔直接將勸自己稱帝的南宋使者宣繒腰斬,表明了維持內部團結的態度。

一時間,天下皆驚!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