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篡蒙:我嶽父是成吉思汗 > 159章 海量的官員空缺,儒生也開始聞戰則喜!

159章 海量的官員空缺,儒生也開始聞戰則喜!(1 / 1)

推荐阅读:

當然了,除了照明作用外,煤油還有一個非常重大的作用,就是用作燃料。

普通百姓家中做飯或者用柴薪,或者用煤炭,直接燒煤油當然非常不劃算。

但是,儲備大量的煤油用於軍事行動,就非常必要了。大軍行進,可能要經過沙漠,可能要經過沼澤,可能要經過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去哪裡找柴火埋鍋造飯?

而在這種情況下,用煤油爐子做一頓熱乎乎的飯菜,對將士們的體力有著怎樣的補充?對士氣的有著怎樣的提升?

一個好廚子頂半個指導員。

但廚子再好,沒有合適的柴薪,也做不出熱飯不是?

還有,即便附近有足夠的柴薪,那也得費體力收集的。而煤油爐子是可以直接使用。

兵貴神速。

在急行軍時,煤油能起到的作用著實不可低估。

至於用煤油改進希臘火,讓希臘火的效力更強,更是顯而易見的功用。

總而言之,這煤油一發明出來,無論在民生還是軍用方麵,對趙朔都有著巨大的提升。

在哈爾喀貴城又休息了一個月後,趙朔在三千名黑騎的護衛下,往中都城而來。

他這次來中都有兩個目的。

其一,就是中都要開新一屆的科舉了。

以前趙朔公務繁忙,都是耶律楚材主持科舉。現在閒暇起來了,他想親自去看看。

另外,光向他的封國內移普通百姓還不成,還得移官。

當初趙朔攻下花剌子模的城池,隻是命八旗的傷殘軍士為當地主官,維持象征性的存在。後來,又任命了當地一些看得順眼的人做副手輔佐。

很顯然,這種情況不可能永遠持續下去。

趙朔要想將封國牢牢抓在手中,來自漢地或者蒙古的官吏至少要達到一半以上。

其二,就是木華黎了。

木華黎攻鳳翔不克,而且中了一箭。

木華黎的地盤是東北地區,以及他攻占的陝西一部分州府,那裡自然是沒太高明的醫生的。倒是中都名醫甚多,所以木華黎一直在中都養病。

趙朔和木華黎交情甚好,也想來中都探望探望。

事實上,趙朔剛剛回軍,就命波斯名醫拉合那舍兒,前去給木華黎診病了。

拉合那舍兒,波斯神醫,尤其擅長外科,無論是傳統的“金針拔障”之術,還是治療各種外傷,都極有獨到之處,被譽為“波斯第一神醫”。後來得罪了哈裡發,在巴格達待不下去,投奔了木剌夷人。

後來,“山中老人”帶領木剌夷人向趙朔效忠,拉合那舍兒也就成了趙朔的手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管這拉合那舍兒是不是比中土名醫厲害,起碼能提供不同的思路。

不過木華黎病得太重,拉合那舍兒也沒什麼好辦法,回來告訴趙朔,木華黎恐怕再撐不過一年。

“阿朔,你來了!”

五年多不見,木華黎明顯瘦削了很多。曾經壯碩的身軀,如今被病痛折磨得隻剩下一副嶙峋的骨架。麵色蒼白,眼窩深陷,嘴唇泛著病態的青紫色,在蒼白的膚色映襯下,更顯得格外刺眼。

他無力地斜倚在榻上,唯有那偶然間閃過的犀利的眼神,能依稀閃現蒙古四傑之首的風采。

眼見兒子孛魯領著趙朔進來,木華黎麵上現出溫和的笑容,指著床邊的椅子,道:“快坐,我有很多話想同你說。“

趙朔在那張椅子上坐下,關切地問道:“怎麼樣?最近這些日子,身體可好些了?”

木華黎微微搖頭,道:“恐怕比以前還重了些,我這身子骨應該是撐不了多久了。不過,說實話,雖然我在鳳翔中了一箭。但是,戰場廝殺,不是我殺彆人,就是彆人殺我,各憑本事罷了,我沒什麼怨恨,更沒什麼遺憾。”

“如今唯一有遺憾的所在,就是夏國。真恨不能親自領兵,把夏國滅掉啊!”

趙朔微微點頭,道:“西夏背信棄義,當初成吉思汗征花剌子模前,命西夏出兵五萬從征。結果,西夏未出一兵一卒。雖然我們凱旋之後,夏國向成吉思汗獻上重禮請罪。但是……”

頓了頓,趙朔冷笑道:“我們打輸了,西夏就趁機崛起,滅我蒙古。我們打贏了,他們就獻上子女財帛請罪。天下哪有這麼便宜的事?”

木華黎道:“夏國不僅拒絕出兵,還狠狠羞辱了我蒙古。他們對我蒙古使者說的那些話,阿朔你都聽說了吧?”

“確實聽說過。”

當初,蒙古使者到西夏,要求西夏按照兩國的協議出兵。

結果,西夏的大將沙合敢不說,既然蒙古憑自己的力量,無法滅掉花剌子模,那還有什麼資格做西夏的上國?即便有和議又怎麼樣?我們西夏人願意遵守協議,但是得蒙古人敗了才會出兵!

蒙古使者簡直氣炸了,直接威脅道,你們難道就不怕我蒙古回軍之後,向你們夏國報複?

結果,那阿沙敢不卻說,汝蒙古回軍歸來,若以慣戰而欲戰,則我有阿剌篩之營地,有褐子之帳房,有駱駝之馱焉,可趨阿剌篩山奔我,在彼戰之。若需金、銀、緞匹、財物,則可奔額裡合牙!

阿剌篩,指的是賀蘭山。

額裡合牙,則是後世的銀川。

很顯然,這阿沙敢不的意思是,西夏既有賀蘭山天險,又有銀川這個財物富足的後方,要戰要搶,悉聽尊便,老子不怕。

趙朔目光冷冽道:“就憑當初阿沙敢不說的那些話,西夏就有亡國之罪!”

“我是不成了。”

木華黎剛才說了這麼多話,精力明顯有些不濟,連喘了幾口氣,道:“現在,一切都靠你們了,滅掉西夏!不但要滅掉西夏,而且滅掉什麼金國、宋國,乃至於西方諸國,讓整個世界都臣服我蒙古!如此,我死而無憾!”

木華黎奴隸出身,是鐵木真將其一步步提拔,成為四傑之首,萬戶長,蒙古數得著的大人物。

他早已將大蒙古國的事業看做了自己的事業。

這次西征將士過來的各種消息,也傳入了木華黎的耳中。

他這才知道,西方還有那麼多國家,而蒙古是如此的強大,統一整個世界大有可能!

非但如此。

木華黎雖然是在中都城養病,但中都城發生的事情,還是傳入了他的耳中。

趙朔的移民製度。

趙朔行的科舉製度

這就讓蒙古每攻占一個地方,都有徹底消化的可能。

如果蒙古統一整個世界,那在後世傳說中,木華黎將有著怎樣的地位?

如今木華黎時日無多,兒子孛魯將繼承他的一切,了無遺憾。

最在乎的,就是這身後名了。

……

就在趙朔和木華黎交談的時候。

中都城,春明樓,此刻也熱鬨非凡。

春明樓是中都城最大的酒樓,還有半個月,新的一場科舉考試,就要在中都城舉行,自然成了士子們的聚集之地。

如今趙朔的科舉考試,可不僅僅是附近中都的百姓參加了。

不光趙朔治下的山東、河北諸地,而且附近的山西、陝西,都有士子前來效力。

考中後,需要將家眷遷來中都算什麼?蒙古蒸蒸日上,連萬裡之外的花剌子模都征服了,隻要能當蒙古的官,把家眷遷來的要求在這些外地士子根本就不算什麼。

“聽說了嗎?駙馬爺來中都城了!恐怕今年的科舉,駙馬會親自主持。”

“那不可能。駙馬是何等身份?能接見一下考取的進士,就算不錯了。還親自主持科舉?你真是想瞎了心。”

“就算駙馬親自接見也不錯啊!如果入了駙馬的眼,還愁不能飛黃騰達?”

“你還是先考上再說吧!這些年的考試題目,可是越來越難了。”

“何止是越來越難,而且分配的官職越來越低!真羨慕駙馬第一次開科舉那批人啊,隻要選中,直接就是一個縣令或者縣尉!嘖嘖嘖,當初我要是在中都城就好了,可惜沒趕上,一步落後步步落後!”

“確實太難了啊,尤其是數學。以前會基本算術即可,現在還要考什麼幾何,說官員丈量土地用得著。“

……

眾士子議論紛紛,對於之前科舉考試的勝利者,充滿了羨慕和嫉妒之意。

沒辦法,趙朔之前缺人手,自然差不多就可以用了。而且,官位太多,第一次科舉都是直接授予縣令、縣尉或者府裡的通判等七品以上的官職。而越到後來考中的,隻能擔任低級官員了。

而且,趙朔大量用為蒙古立過功的人擔任基層官吏,這種官吏的空缺也不算多。

所以,每次參加科舉考試的人越來越多,錄取的人卻越來越少,而且官職不儘如人意。

當然了,他們也就是羨慕嫉妒而已,恨是沒有的。

金國當初開科舉,麵向全國,一年才錄取五十人左右。

趙朔命耶律楚材開科舉,最少的一次都錄取了一百人,他們還有什麼不滿意的?

說到底,隻是天下的官位是如此之少,而參與競爭的人如此之多,隻能瘋狂內卷了。

“咳咳……“

正在眾士子議論紛紛之時,忽然一個三十來歲,身量高而瘦削,神采奕奕的中年人站了起來。

他朗聲道:“諸位仁兄不必擔心。雖然去年科舉,朝廷隻取了一百零七人。但是,今年科舉,恐怕要比去年錄取的人數要多得多。”

“為什麼?”眾人滿懷希冀之色向那中年人看來。

那中年人自信滿滿地道:“諸位忘了,去年發生了一件大事嗎?我蒙古大軍西征回來了。不僅滅了花剌子模,而且還取了欽察草原和羅斯諸地,占領的地盤,有兩個華夏大小。”

有人道:“這位仁兄的意思是,我們去那些新得的地盤上做官?”

那中年人道:“蒙古四位王子的地盤,我也說不好。但是,大家考取的,難道不是駙馬開的科舉?駙馬被封為呼羅珊、吐火羅、北天竺、巴格拉季昂尼王國、西羅斯之王,至少比河北大了十倍。你們說,駙馬是更信任我們這些士子呢,還是那些連語言都不通的當地人?”

“對啊!駙馬肯定更信任我們,要不然為何會向域外移民?”

“我聽說,駙馬對那些西方蠻夷可狠了。整個呼羅珊地區,男人殺了八成!留下的那些女子,就等著移民過去享用!”

“如此說來,今年錄取的人數,肯定會大增啊!山東、河北的官員們,一個蘿卜一個坑,駙馬肯定會抽調一下到新的封國穩定統治。這些人走了?不是能多出很多官位來嗎?”

“也可以讓我們直接去那些新土做官啊!我不怕路途遙遠,隻要能有官做就行!”

“廢話,這年頭,誰還怕什麼山高路遠?萬裡之外,也有肥沃的土地,繁華的大城,還有千嬌百媚的異域美人!”

“我願意為駙馬守土!城在人在,城亡人亡!”

……

那中年人這麼一說,眾士子齊齊眼前一亮,高聲議論起來。

其實,現場這麼多聰明人,未必就沒人能想到這些。但是,何必說出來呢?渲染科舉困難的氣氛,嚇退一些競爭者總是好的。

現在既然那中年人把話挑明了,也就不必藏著掖著的了。

而且,大家都能想到,這中年人把話說這麼明白,恐怕是對自己的才學極有信心,勢在必得。

有人問道:“敢問這位仁兄,貴姓高名?”

那中年人朗聲道:“太原元好問!”

“原來是元才子當麵!”

“想不到,元才子都來參加駙馬的科舉了!”

“看來,我們大蒙古國西征真是打出了赫赫威風,連元才子都棄暗投明了!”

……

眾人紛紛驚呼出聲。

沒辦法,元好問在這個時候,已經相當出名。

七年前,元好問參加金國的科舉,雖然沒有考中。但是,他在汴梁,結識趙秉文、楊雲翼、雷淵、李晏等名流,詩歌創作極豐。其中《箕山》《元魯縣琴台》等篇,深得時任禮部尚書的趙秉文讚賞,其文名震天下,被譽為“元才子”。

但是,元好問再得金國禮部尚書的欣賞,也得看清楚天下大勢啊!

在曆史記載中,元好問兄長元好古死於蒙古入侵,一直考金朝的科舉。

趙朔改變了曆史,術赤進攻山西時,溫和了許多,元好古沒有死在亂軍之中。

元好問既然和蒙古沒有血海深仇,當然得仔細考慮考慮金國和蒙古的前途哪個好。

金國,正在蒙古的威脅下瑟瑟發抖。

而蒙古呢?

當蒙古西征獲勝,滅國無數,獲得的地盤有兩個華夏的大小,每個普通用士兵得的財富超過五百兩的銀子的消息,傳入元好問的耳中的時候,他毫不猶豫地下定了決心。

他決定不再參加金國的科舉了,而是參加蒙古的科舉。

最後,元好問高聲道:“其實,也不僅僅是我蒙古這次西征得到的一些地盤。我蒙古的軍力是如此強大,駙馬又能開科舉,選賢任能,注定要一統天下的。大家隻要有真才實學,絕對不愁沒官做!”

“對!我大蒙古國和以前的任何朝代不同。開疆拓土,遠超前代,官位自然也遠超前代!”

“這開疆拓土就是好啊!農民得了更多的土地,吾等得了更多的官位,連商人都多了許多新的銷售之地!”

“這算什麼?以後的日子還長著呢!等以後我大蒙古國,連西方的什麼歐羅巴諸國滅了,連什麼南方的金國和宋國滅了,官位更多!”

“金國宋國也有大量的士子。不過,我們早一屆考中,就能占得先機,未來定能飛黃騰達!”

“我蒙古注定統一整個世界、全有天下!”

……

眾士子熱切的討論起來。

不得不是說,這次西征的餘波蕩漾下,不但河北山東的農民產生了很大的變化,連北方這些儒生也眼界獲得了極大的提升,

開疆拓土,並不意味著勞民傷財,而是更多的官位,更多的財富。

這些儒生也開始聞戰則喜!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