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道士是天生的,不是道長教出來的。和尚,巫師和妖精亦是如此。某些本質的東西無法教授;他們隻能是天生的,以一種神秘的方式獲得或形成,無法挑選出來重新設計,傳遞給另一個人。
但是,和尚、巫師和妖精仍然需要積極了解他們各自領域的曆史以及過去和現在流行的理論和技巧。道士同樣如此。即使有些因素無法傳授,仍然有大量知識可以且必然通過學習去掌握。
這本書介紹的是可以通過學習掌握的知識,主要是技巧相關的知識。它把道法當作一個被創造出來的文本,而非神秘的文本——當然道法也的確是神秘的。
我感到奇怪的是,關於道術創作的教學方法為何與妙音或蠱術領域中旨在提高天人感應的學科課程完全不同。在後者哪裡,循序漸進地練蠱過程被視為必須,並受到普遍認可。利潤,在一種同心蠱的培養課上,每個蠱童可能被要求去養一隻昆蟲、一隻烏龜或者種花養草之類的東西。完成之後,蠱師會檢查並討論每個學生的作品。蠱童們都清楚,這不是為了完成一次真正的養蠱,而是必須首先進行的練習。
有人會擔心感應性會因為這樣的練習而變得僵硬?根本沒有!相反,大家都確信,道士與道童之間的交流會澄清大量道術問題,增進理解,打開一扇進步的大門。說到底,是道術承載著個人理念,使其突破庸常性。
然而,想要呼風喚雨的學生卻受到鼓勵;跳過練習階段,直接施展,一次一次沿著相同的方向一直施展下去。很快道童就形成了一種施展慣性,這並非風格,而是一種偶然性,模糊地感覺到了某種東西,卻沒能很好理解,甚至沒有明確意圖。繼續下去,道童不可能開拓或者嘗試其他道術風格。
今日道法,講解於此,預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