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身形一凜,驀的轉頭看向賈詡。
殿中再次鴉雀無聲,眾臣眼神如幡然省悟般,皆是打了個寒顫。
“陛下,臣以為賈太尉言之有理。”
張郃第一個站出來,附合道:
“這十餘年來,我們與劉備交手無數次,不知痛失了多少堅城,黃河也好,易京也罷,皆沒能擋住劉備。”
“是我們城池不夠堅固,是我們的將士不夠用兵嗎?”
“都不是!”
“隻是因劉備有那蕭和,無論我們城池關隘有多堅不可摧,在此人的智計之下,每每皆是不堪一擊。”
“此番劉備西侵,若有這個蕭和參與,臣以為不管咱們關隘有多堅,士卒有多用兵,禦敵方略有多無懈可擊,皆有被那蕭和擊破的可能。”
“故臣與賈太尉看法一致,我們若想打贏這場並州保衛戰,就必須要想方設法,確保那蕭和不能參加!”
張郃一席話,道出了賈詡言下之意。
殿中轟然炸裂,眾臣紛紛點頭稱是。
曹操眉頭凝成一字寬,緩緩捋著細髯,眼中也透出深深忌憚。
“爾等言之有理,蕭和才是大耳賊最鋒利的寶劍,無堅不摧,防不勝防啊…”
曹操一聲慨歎,爾後掃向賈詡:
“文和,那依你之見,朕當如何令那蕭賊不參戰?”
賈詡正要開口。
司馬懿眼珠一轉,卻搶先道:
“陛下,臣以為可派那王越再率刺客潛入鄴城,暗中刺殺那蕭和,如此便能一勞永逸的解決掉這個天大的患禍!”
曹操眼眸一亮。
賈詡卻搖了搖頭,歎道:
“那劉備視蕭和為珍寶,為其配備的親衛,皆乃以一當十的精銳虎士。”
“且那蕭和之妻乃是關羽虎女,時時伴隨左右護其周全。”
“臣以為,想要以刺殺方式除掉那蕭和,幾乎沒有可能。”
“再者這些年陛下也不是沒派出過刺客,卻連靠近那蕭和的機會都沒有,全都有去無回。”
“臣以為現下若再派刺客,非但刺殺不了那蕭和,反倒會徒惹天下人嘲笑呀。”
賈詡否定了司馬懿的計策。
時值今日,戰火已經燒到了關隴的家門口,作為關隴籍士吏的代表,賈詡於公於私都不敢再走養身路線,不得不站出來主動獻計獻策以保曹魏。
保住曹魏,就是保住雍涼士人的利益,就是保住他自己的性命!
見自己計策被賈詡否定,司馬懿眉頭一皺,眼中閃過一絲不易覺察的不悅。
“文和言之有理,王越那個廢物,連卞氏那賤婦都殺不了,何況是那蕭賊。”
曹操微微點頭,提及王越當年刺殺卞氏曹植失敗之事,顯然還耿耿於懷。
話鋒一轉,曹操便問道:
“文和,那依你之見,朕當如何阻止蕭和此賊參戰?”
賈詡輕咳一聲,不緊不慢道出兩個字:
“離間!”
曹操眼眸一亮,示意賈詡說下去。
賈詡稍稍醞釀後,不緊不慢道:
“那蕭和自輔佐劉備以來,屢立奇功,可以說劉備能有今日之勢,一半功勞要歸功於蕭和。”
“如此蓋世之功,焉有不震主的道理?”
“且劉備此番僭越稱帝後大封群臣,任命蕭和為大司馬,其官位與關羽齊平,甚至還略高幾分。”
“至於其爵位,劉備更是自創了郡侯的爵位,封了蕭賊為濟北郡侯。”
“論官位和爵位,蕭賊已是冠居偽漢群臣之首,稱得上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功高蓋主,位極人臣,官爵冠絕百官,這樣一個臣子,試問劉備當真會對其沒有半分猜忌嗎?”
曹操恍然明悟。
賈詡這是想勸他使離間計啊。
蕭和這樣的臣子,曆朝曆代,哪一位君王不會心生忌憚?
劉備又怎麼會例外?
他就不怕蕭和趁著手握大軍之時,突然間兵變作亂,謀朝篡位,奪了他的皇位?
換作是曹操,這樣的臣子,自然是要倍加提防。
劉備應該也是一樣吧。
那這就好辦了,隻需派出細作往鄴城,大肆散布蕭和要謀逆作亂,對劉備取而代之的流言。
隻要劉備信了,加重了對蕭和的猜忌,不令其參與侵魏之戰,並州便高枕無憂也。
“功高蓋主,離間之計…妙啊,當真是妙極!”
曹操越想越是興奮,拍案叫道:
“文和此計,當真是絕妙之極,正好打在了大耳賊的七寸之上。”
“好好好,朕就用你之策,給大耳賊君臣使一招離間之計!”
“哈哈哈~~”
大殿之中,響起了曹操久違的得意大笑聲。
計議就此定下。
於是曹操一麵往並州一線調兵遣將,一麵則派大批細作深入漢境,於鄴城一線散布流言,發動離間之計。
…
鄴城,漢皇宮。
大殿內,劉備與眾臣已在商議攻取並州之策。
眾臣主流的意見,自然是分兵五路伐魏。
其中黃河以南兩路,一路自洛陽攻潼關,一路自宛城攻武關。
此兩路兵馬,為佯攻,以牽製魏軍兵力。
黃河以北方麵,則分為三路,主攻並州。
一路自河內向西,攻取壺關,一路自常山向西,攻井陘,第三路則自上穀向西,攻取平城。
三路兵馬,最終會師於並州州治晉陽城下。
“朕的意思是,由朕率十萬大軍攻打壺關,由翼德率十萬大軍攻井陘,平城方麵則由伯溫統帥十萬大軍,自上穀郡攻取。”
“黃河以南兩路兵馬,則由雲長節製,牽製曹賊雍州之兵。”
“伯爾等以為如何?”
劉備給出了初步部署,目光看向蕭和等眾臣。
未等蕭和表態,龐統最先一拱手:
“陛下,臣以為,以曹操之謀略,應該不難推斷出,我軍將以並州作為主攻方向。”
“近來偽魏於井陘,平城等方向不斷增兵,日夜加固關隘城池,應該也可以證實這一點。”
“且曹操已令夏侯惇坐鎮晉陽,節製並州諸軍,也證明曹操對並州防禦的重視。”
“如此,則井陘,壺關,平城等關隘要城,必會屯有重兵,存有充足之糧草,做好了與我軍鏖戰的充分準備。”
“而井陘等三處關隘,有太行山之險,不利於我大兵團展開,不利於用計,更不利於糧草轉運。”
“有此三不利,想要速戰速決隻怕殊為不易。”
“一旦僵持數月,天氣轉暖雪融雨降,則太行山勢必會變的道路泥濘難行,我糧草轉運則將倍加不易。”
“臣隻怕到那時候,我們這場起傾國之兵的伐魏之戰,就有無功而返的可能呀。”
龐統一番分析,點出了此戰的利弊。
劉備目光盯著地圖,聽著龐統所言不住的點頭,原本誌在必得的臉色間,漸漸蒙上了一層陰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