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星百貨大樓。
三樓。
胡清泉看著麵前的女包店,眼睛裡有讚賞,還有不可思議。
實在是太好看了!
他在百貨大樓工作了這麼多年,從來沒有見過這麼漂亮的鋪子!
鋪子裡的裝修,和旁邊的鋪子簡直有著天壤之彆。
不管是燈光,還是牆壁上掛著的裝飾,明明瞧著沒啥特彆的,但是擺放在一起,就是看著這麼高檔,金貴。
大到櫃子的用料,小到一根麥秸稈的裝飾,隻有你想不到,沒有他謝昭做不到的。
胡清泉嘖嘖了兩聲,感慨極了。
彆的他不知道,但是這女包鋪子,絕對一等一的好。
謝昭這會兒在鋪子裡監督掃尾工作。
他完全是仿照上一世那些高檔女包店的裝修來改良的。
雖然不能完全複刻。
但是八九不離十,神似就好。
一入門,射燈打光,立刻將鋪子內的光照度拉滿。
光的學問,在後世被利用的淋漓儘致。
隻要燈光打得好,質感,紋理,還有各種細節都能夠被放大。
說句直白些的,隻要光和角度找好,二百斤的老母豬都能瘦成豬仔。
更何況對幾個包的加成?
謝昭驗收完畢,當場給工人們算清賬,之後又找了阿姨做最後的打掃。
當成品出來的那一刻,饒是謝昭,都忍不住感慨,裝修果然和變戲法一樣。
真好看呐!
“不如咱們弄一個剪彩?”
謝誠笑道。
“你不是說要走高檔路線嗎?我最近在上城區那邊跑,他們一些廠子總是會弄一個剪彩儀式,我瞧著挺漂亮的,咱們也弄一個,熱鬨熱鬨,圖個喜慶。”
謝昭一樂。
“喲,我大哥還知道剪彩了!”
謝昭點頭,“是要剪彩的,但是不是現在,在這之前,我還有點事要辦。”
“什麼事?”
謝誠一愣。
“宣傳。”
謝昭笑道:“宣傳不到位,鋪子開了也不成,等宣傳完成,第二天再剪彩,不至於冷冷清清,你說對不對?”
他說得神秘兮兮。
謝誠好奇得不得了,可是再問,謝昭卻沒再繼續說了。
倒不是不願意說。
而是事情沒成。
說了不是白高興?
謝誠也就不再追問了。
鋪子裝修完,緊接著就是女包入場和找員工賣貨。
從員工培訓,到擺放的位置,一一都有講究,這些事就交給謝誠來做了。
這日,周末。
謝昭起了個大早。
學生早起寫作業,因為自己是被特殊對待的,因此,也不知道是不是故意,他的物理化作業格外的多。
厚厚的一摞。
叫人哭笑不得。
打開一瞧,基本上全都是魏慶之最近一段時間給自己講解過的。
不過。
謝昭沒有懈怠就是了。
他全神貫注,就當查缺補漏,鍛煉自己,埋頭苦寫了兩小時,終於全部搞定。
他伸了個懶腰,鬆口氣。
回頭看林暮雨,也已經醒了。
倒是喜寶兒樂寶兒,昨夜不知道為什麼,睡得不踏實,半夜鬨了兩次,這會兒早上了,倒是睡得香甜。
“我出門一趟。”
謝昭輕聲道。
他對著林暮雨比了個手勢,“想吃什麼?等會兒我給你帶回來。”
謝昭眸色溫柔。
林暮雨搖頭。
她下床,走到謝昭麵前,將謝昭的衣領理了理,“天氣已經涼了,多穿點衣裳,出門小心,彆逞強,我和孩子在家等你。”
謝昭點頭,湊過去在她臉上親了一口。
“嘿嘿,我知道了媳婦兒,放心吧。”
說完他起身,拿了斜挎包,在林暮雨的注視下,又拿了一件外套,搭在肩膀上出門去了。
…………
江城日報社。
張金海正在收集資料,為明天的報紙新聞做準備。
八十年代。
要說傳播最有力的,不是電視。
而是電台和報紙以及文字類的東西。
電視還不普及,但是報紙這種東西,便宜,量大,傳播地方廣,但凡是能識字兒的,早上起來花幾分錢買一張報紙,能拿著看很久,知道附近發生的大小事兒。
值當。
張金海是一個最底層的記者。
他入職江城日報已經六年了,沒人脈,沒背景,更重要的是,他抓不到重點新聞,發生的大事兒輪不到自己報道。
因此,這六年來,碌碌無為,一直在底層瞎忙活。
他有些不甘心,可也隻能苦熬著。
“彆翻了,那些事兒我早就翻過了,沒什麼可以報道的價值。”
同事過來接開水,嗤道:“都是些雞毛蒜皮兒的小事,看著都叫人頭疼。”
張金海沒有吭聲。
他剛才看了半天。
一些群眾寄過來的信件,裡頭寫的都是些啥?
王奶奶家的貓爬上樹下不來了,隔壁大爺的金牙掉了,再要麼就是自己是個學生,考了多少多少分。
張金海看得頭痛欲裂。
他歎了口氣,將東西胡亂一扒拉,塞回了信箱裡。
“我出去透透氣兒,看看能不能找到點素材。”
說完後,張金海轉身出去了。
江城日報對麵是一條長長的巷子,到了晚上就會擺夜市。
此刻。
謝昭正在對麵,他的對麵,站著的人不是彆人,是李龍飛陳澤還有王意友三人。
上次一彆,好幾個月過去了,三人是謝昭最早,也是最忠實的一批顧客。
靠著謝昭的衣裳,三人成功掙得盆滿缽滿。
昨天夜裡,他們在這裡擺攤呢,謝昭就找上門,說是有事兒要他們幫忙。
得。
這一大早,就過來了。
沒彆的。
認人。
上輩子,謝昭也是看報紙的,但是隔了這麼久,他能夠記得的內容不多。
獨獨一則。
是關於經濟日報版麵的。
那是江城第一次幫著打廣告的報導,雖然隻占據了一個很小的版麵,但是謝昭記憶猶新。
那是一家電器店開業,是江城電器廠的直營店麵。
記者親臨現場,進行報道,最後刊登在報紙上。
算算時間,得往後推一年左右。
而那篇報道的記者,叫做張金海。
他後來也因為敢想敢做,幫著不少大佬宣傳商品,最後一路扶搖直上,成為江城的金牌記者。
響當當的人物。
“哎呀,你怎麼找張金海?那記者,我認識,乾了六年了,還是一個小記者,經常來咱們夜市買東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