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三國:昭烈謀主,三興炎漢 > 第17章 願合步騎十萬,為君匡君濟民(求追讀!)

第17章 願合步騎十萬,為君匡君濟民(求追讀!)(1 / 1)

推荐阅读:

陶謙要讓徐州給劉備,其實劉備這些天跟手下人早已做好了心理準備。

隻是沒想到徐州人會這麼急,陶謙那邊才死幾天,這幫人就迫不及待地要扶立新主了。

劉備這幾天也沒少和手下人商討這件事,但一直沒商量出個結果來。

直到現在,劉備集團對於是否接領徐州仍舊心存疑慮。

這邊徐州人催得緊,劉備集團卻還沒做好準備。

一道而來的陳群站起身來,喊一聲:

“……使君。”

劉備側目看去,隻見陳群麵色肅穆地搖了搖頭。

劉備便轉而對麋竺等人說道:

“袁公路近在壽春,君可以州與之。”

“……使君,這!”

麋竺沒想到劉備會拒絕,有些不知所措。

陳登是官場老油子,他一眼看出這是劉備的緩兵之計。

便順勢給台階下道:

“袁公路驕橫淫奢,非治亂之主也。”

“今我等欲為使君合步騎十萬,上可以匡君濟民,保扶王室。”

“下可以割地守境,以成諸侯之功。”

李翊在一旁冷笑,這陳登也算是畫餅頭子了。

真個能吹,合步騎十萬,怕不是要上天。

曆史上,陳登確實許諾要幫劉備搞出十萬步騎出來。

但這隻是陳登想忽悠劉備接受徐州而畫的大餅罷了。

因為直到最後,陳登也沒有幫助劉備搞出來。

相反,在呂布偷襲徐州後,陳登也並未為劉備保全徐州,反而他和他的家族順勢就迎了呂布入徐州。

這當然不是說陳登比起劉備更喜歡呂布,而是徐州這些世人豪族發現呂布要比劉備更好控製。

陳登為什麼這麼希望劉備接領徐州?

因為陳登的觀點基本上代表了整個徐州士人豪強的觀點。

他們在徐州作威作福,卻沒有能力抵禦像曹操那樣的外敵。

所以他們需要一個能力很強的打手,而劉備就是他們相中的人選。

可劉備是什麼人?

百折不撓,終不為下。

他是有雄心壯誌的豪傑,怎麼可能任由徐州世家擺布?

所以當徐州的士人豪強發現劉備並沒有那麼好控製時,與他的關係便開始逐漸疏遠。

而恰此時,一個同樣軍事水平出色,但政治能力又遠不如劉備的呂布出現了。

那徐州的士人豪強當然更樂意迎奉呂布。

現在的陳登就是出於家族利益的考慮,希望幫徐州迎奉一個新的主人,儘快保境安民。

其實這些地方豪族最不喜歡的就是亂世。

因為亂世有槍就是草頭王,會打破舊秩序。

最吃虧的就是他們這些已經爬上金字塔頂端的既得利益者。

陳登態度非常堅決,語氣肯定地說道:

“若使君不聽見許,則登亦未敢聽使君也。”

意思是使君要是不答應我們的請求,那我們也不能聽從使君的安排了。

擺明是上威脅了。

陳群見狀,大覺憤慨,在旁側怒叱道:

“陳元龍何以如此無禮!”

陳登看一眼陳群,道:

“足下莫非是豫州陳長文乎?”

陳群點頭,“正是不才陳群。”

陳登拱手道:

“久仰先生大名,今我等奉陶使君遺命,欲托徐州於玄德公。”

“玄德公既為漢皇後裔,胸懷仁義,豈忍見徐州百姓捐於草野?”

“使君又豈無英雄血氣,無有匡君濟民之心乎?”

不得不說,陳登的確才智出眾,從道義和現實兩個角度入手,迫使劉備接受徐州。

但陳群也是個聰明人,陳登這番話也就聽聽得了,不可輕信。

你說要幫劉備合十萬步騎,這十萬大軍擱哪呢?

之前曹操屠徐州的時候,怎麼不見你們拉出來?

割地守境又是守誰的境?

是幫你們徐州豪族守境嗎?

陳群冷聲笑道:

“元龍言說要為使君合十萬步騎,實乃大言欺人。”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割地守境一說未免過於悖逆。”

陳登聽了也不惱,反而麵色從容,神色泰然地回複道:

“我徐州雖遭屠戮,可仍有戶口百萬,良田無數。”

“況徐州毗鄰東海,民殷國富,實乃稱雄之地也。”

“今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大丈夫遇事,斷不可錯失良機。”

陳登說話滴水不漏,他著重強調徐州底子還在,也不完全算是吹牛。

因為徐州確實沒人比陳登更了解徐州的實際狀況了。

陶謙在任時,任命了陳登為典農校尉,相當於現在的農業……部部長。

陳登確實大才,在他的治理下,不僅減少了徐州的饑荒,還積累了大量糧食。

吸引了大量的百姓歸附的同時,更是為徐州積累了無數財富。

以至於中原各州都在鬨饑荒的時候,徐州竟還有閒錢去蓋金佛寺。

不過古人在涉及到數字的時候,向來是信口開河的。

前腳陳登張口就說要幫劉備搞出十萬大軍出來,後腳又揚言說徐州在遭受劫難之後仍有戶口百萬。

古代也沒有詳細的統計表,誰知道是真是假呢?

眼看陳群與陳登兩人爭鋒相對,李翊這時候出來解和道:

“兩位不必爭執,徐州牧一職責任重大,非一時可決。”

“請容我等商議一番,如何?”

這話說的圓滑,兩邊不得罪。

陳登見李翊豐神飄灑,器宇軒昂,張口問:

“足下莫非是助使君大破曹軍的李子玉先生麼?”

“正是鄙人。”

李翊頷首,微微笑道:“陳校尉消息倒是靈通,餘不過出山幾日,陳校尉竟便知曉在下名諱。”

李翊暗歎古代消息如此逼仄的環境下,陳登居然能這麼快知曉自己的名諱。

隻能說不愧是世家大族,手伸得確實寬。

陳登給李翊的感覺有點兒像笑麵虎,但他此時笑容的倒是十分和善,沒有顯露出太多惡意。

“大丈夫處世,當交四海英雄,何況是子玉先生這樣的天下奇才呢。”

“曹操二伐徐州,不可一世,我徐州軍累敗其手,先生初次用兵便能將之擊敗。”

“叫登著實佩服。”

雖不知陳登這話是否真心,但李翊還是感激地拱了拱手:

“若論文武足備,膽誌超群,翊遠不如陳校尉。”

這雖然是一句恭維的話,但陳登聽了卻很受用。

他本就是一個自負的人,李翊對他的這句評價正是他心目中對自己的評價。

“……哈哈哈。”

陳登大聲笑道:

“看來登在徐州遇著知己了,隻歎現在尚有公事在身,不得分神。”

“不然,當與君共飲千杯,一醉方休!”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