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瘦了憔悴得我好心疼,有時候愛情比時間還殘忍~”
“把人變得盲目而奮不顧身,忘了愛要兩個同樣用心的人~”
清晨的太子府,最近時不時的響起一陣莫名的歌聲,幾乎每個太子府的下人,都會跟著哼哼兩句。
雖然他們也不明白這首歌唱的是什麼,但太子殿下唱出來的,跟著學總沒錯。
而且,他們還發現了一件奇特的事。
那就是太子府最近,總有吃不完的魚丸,幾乎快將他們吃吐了。
特彆是他們的來福總管,一看到魚丸就避如蛇蠍,仿佛這輩子都不想再吃魚丸了。
而這時,李承乾的房間外。
來福聽到房間裡傳來的歌聲,連忙躬身提醒李承乾道:“太子殿下,您該上朝了。”
卻聽房間裡的李承乾,語氣慵懶地道:“知道了,去將早餐端進來吧,我吃完就上朝!”
“好!”
來福躬身應了一句,正打算轉身去端早餐,忽聽房間裡的李承乾又道:“今天有魚丸送來嗎?”
“呃,”
來福嘴角一抽,旋即滿臉無奈地道:“有,而且是一車!”
“嘭!”
房間裡傳來一道沉悶的重物落地聲。
來福急忙問道:“太子殿下,您沒事吧!?”
“沒,沒事”
半晌之後,房間裡才傳來一道齜牙咧嘴的聲音,然後又是一陣哼哼聲:“還說看不上我呢,現在又來這一套,誰理你啊!”
“你愛送就送吧,反正城裡那麼多乞丐,有的是人餓肚子,我送給他們吃,也不算浪費食物!”
“呃,這個”
來福聞言,不由遲疑了一下,然後小心翼翼地問道;“聽太子殿下的意思,您知道是誰送的?”
“知道又如何,不知道又如何?我毫不在意!”
“您不在意就不會每天都問了”
“你說什麼?!”
“沒什麼,沒什麼,奴婢這就去給您端早餐!”
很快,來福就一溜煙兒的跑了。
而李承乾則揉著腰,撇著嘴,打開了房門。
雖然他心中對送魚丸的人,有了大概的猜測,但他不想把時間浪費在這些無謂的事情上。
畢竟,他還有很多的事情要做。
什麼情情愛愛的,簡直就是浪費時間。
“來人!通知來福,將早餐帶到馬車上吃,孤去門外等他!”
說著,李承乾就自顧自的朝門外走去。
最近這段時間,李世民的心情大好。
因為他不僅弄明白了那道天子氣的始末,還得到了李恪在封地的好消息。
據說李恪將巴蜀的產糧,提高了將近兩倍。
所以,朝會剛開始沒多久,他便率先封賞了眾皇子。
將李恪改封為蜀王,李愔封為梁王,李惲封為郯王,李慎封為申王,李囂封為江王,李貞封為漢王,李簡封為代王,就連剛滿兩歲的李治,都被封為了晉王。
由此可見,得知天命所歸的李二,是如此的自信。
以至於各地進京朝見的特使(朝集使),包括李道宗,李孝恭等宗室,都紛紛上奏,認為四方各族已經全部歸順,請求李世民前往泰山‘封禪’。
雖然李世民也很想封禪,但他不能馬上同意,因為他若馬上同意,彆人肯定要罵他好大喜功。
所以,即使他現在已經內心狂喜,他表麵上也跟秋水一般,平靜無波。
卻聽他淡淡地道:“諸位愛卿對封禪之事,以為如何啊?”
很快,太子少傅蕭瑀就第一個站了出來,持笏道:
“啟稟陛下,臣以為,陛下的功德,天下人有目共睹,是到封禪的時候了!”
此言一出,眾臣紛紛附和。
“對啊陛下!時不可失,天不可違啊!”
“現在封禪,臣等以為,已經算晚了!”
聽到眾臣的附和聲,李世民的嘴角微微揚起一抹笑意,轉瞬即逝,然後感慨似的道:“你們呐,都以為封禪是帝王的盛事,朕可不這樣看!”
“如果天下太平,家家戶戶豐衣足食,即使不封禪,又有什麼損失呢?”
“這”
眾臣麵麵相覷,大殿寂靜無聲。
卻聽李世民又侃侃而談道:“昔日秦始皇封禪,漢文帝不封禪,難道後來人有覺得,漢文帝不如秦始皇嗎?”
“況且,即使是祭拜天地,又何必一定要登泰山之巔呢?難道封數尺之土,才能表達出對天地的誠敬嗎?”
“這”
眾臣再次麵麵相覷,但卻沒有人將這番話當真。
因為他們都知道李二的性格,必須先跟他客套一番,再讓他借坡下驢,勉為其難的答應。
所以,即使李二說得大義凜然,眾臣依舊極力勸請,看得坐在李二旁邊的李承乾,一陣膩歪,好不得勁。
“陛下,臣以為,封禪表示的是君王的功績,而君王之所以有功績,正是因為他,治理天下的結果。”
就在眾臣勸請得火候差不多的時候,新任尚書左仆射房玄齡,適時的站了出來。
而隨著他的話音落下,新任兵部尚書侯君集,也跟著站了出來,持笏道:“方才陛下拿秦始皇與漢文帝做比較,認為漢文帝不封禪,依舊比秦始皇賢明。臣以為,論結果來說,陛下的文治武功,遠勝秦始皇,難道他能封禪,陛下就不能封禪嗎?這豈不是說,陛下不如秦始皇?”
“是啊!陛下英明神武,怎麼可能不如秦始皇?”大理寺丞許敬宗隨聲附和道。
“沒錯!陛下是建立了豐功偉業的帝王,理應封禪!”
“陛下,臣等複議!”
聽到越來越多的大臣讚同自己封禪,李世民故意露出一臉無奈的表情,抬手指了指眾臣,道:“你們呐,就喜歡這些虛名,朕可是一點也不在意的。”
“不過。”
說著,他話鋒一轉,又接著道:“朕常說,要順應民心,這臣心,也是民心啊!也罷,朕就順了你們的意吧!”
“”
李承乾聞言,心裡不禁翻了個白眼。
雖然李世民這話說得極為勉強,但誰都知道,他的心裡估計樂開了花。
畢竟以他的功績,確實也配得上封禪。
可是,就在眾臣其樂融融地與李世民探討具體的行程安排和相關事宜的時候,一個令李世民十分頭疼的身影,忽地站了起來,持笏道:“陛下,臣以為不可!”
嘩!
全場嘩然!
李世民臉色一沉,冷聲道:“魏征,你不同意朕封禪?”
“不同意!”
魏征一臉嚴肅,果斷開口。
眾臣互相對視,交頭接耳。
卻聽李世民又冷笑道:“怎麼,你是覺得朕功業不夠高?”
“陛下的功業,當然夠高!”
“嗯?”
李世民端正身形,繼續道:“那是朕的德不夠厚?”
“陛下的德,當然夠厚!”
不是,這鄉巴佬玩我呢?
李世民已經有些火氣了,再次追問道:“是不是國家還不安定?”
“安定啊!臣沒說不安定!”魏征淡淡答道。
李世民臉色快要黑成鍋底了。
看得一旁的李承乾差點忍俊不禁。
要論懟李二,滿朝諸公,估計沒人能比得上魏征。
這也是李二對魏征又愛又恨的原因。
愛他忠耿直言,恨他每次都讓自己下不了台。
卻聽李世民咬牙切齒的道:“那你說,到底是什麼原因?”
“沒有原因!”
魏征依舊淡淡地答道:“臣就是不同意陛下封禪!”
“彆鬨了,怎麼可能沒有原因?”
李世民明顯不信魏征的說詞,於是半開玩笑地朝他道:“你告訴朕,是不是四夷不賓服?”
“這”
魏征聞言,下意識看了眼李承乾,然後搖頭道:“自重陽宴那晚,太子大開殺戒,再加上那次軍事演習,恐怕沒有哪個番邦異國不臣服我大唐吧?”
“好好好!”
李世民怒極反笑:“那就是五穀不豐登了?”
“沒有啊,自太子推廣紅薯之後,各地都有餘糧,再加上土地政策的優化,今年已經大豐收了!”
靠!
這個羊鼻公!
怎麼每次都提那個逆子?!
是我封禪,還是他封禪??
怎麼感覺我的功業都跟那逆子有關?!
不行!
自己不能再問跟那逆子有關的問題了,得問個跟那逆子無關的問題!
那麼,到底問什麼呢
就在李世民心思急轉的時候,他的眼角餘光,忽地看到了角落裡的李淳風,頓時眼睛大亮,心說對啊!自己怎麼沒想到呢!自己可是天命所歸的皇帝!
那逆子是什麼?
啥也不是!
於是乎,李世民的心頭立刻大定,裝作若無其事地道:“朕最近聽到了一則消息,說長安城出現了一道天子氣,自古以來,天顯異象,必有大事發生。”
“可是,天下承平,百姓安居樂業,又有什麼大事發生呢?”
“如今朕思來想去,這恐怕就是太子少師反對封禪的原因吧,他覺得祥瑞還沒有呈現!”
“不,陛下錯了。”
魏征直接否認道:“在臣看來,祥瑞已經呈現。”
“既然祥瑞已經呈現,說明朕擁有六項成就”
李世民冷笑道:“那為何還不能封禪?”
魏征從容淡定地答道:“陛下雖擁有六項成就,但我朝承隋朝大亂之後,戶口凋零,倉廩空虛,陛下一旦車駕東巡,必然千乘萬騎,每到一處,地方州縣肯定要妥善安頓。”
“那麼,如此一來,豈不是徒增地方州縣負擔,讓好不容易安居樂業的百姓,再次身處水深火熱之中?”
“敢問陛下,您願意看到這樣的情況發生嗎?”
“朕”
李世民心頭一凜,不知該如何回答。
眾臣則互相對視,滿臉尷尬。
卻聽魏征又義正言辭地道:“再說去泰山舉行封禪大典,必定要隆重之極,否則無法展示天子氣象!”
“如此一來,剛剛才返回國家的番邦使臣,是不是要重新來我大唐共襄盛舉?”
“好!假設各國番邦使臣都不辭辛勞的來了,那麼,陛下可知,從長安到泰山的道路,有多蕭條?有的地方甚至連人煙都沒有,可謂千裡蠻荒!”
“更可笑的是,我華夏一直在阻止蠻夷進入華夏腹地,陛下一次封禪,就將蠻夷全部引進來了,是打算讓他們看我大唐的千裡蠻荒,以示敵虛嗎?”
我擦!
牛逼牛逼!
罵得好啊!
李承乾聽到魏征這番話,差點給他豎起一個大拇指。
而李世民與眾臣則直接被魏征罵懵逼了,腦瓜子都嗡嗡的響。
不得不說,魏征罵人是真的很有水平!
他不是那種無腦的噴子!
每一句都罵在李二與眾臣的心口上,可謂字字誅心!
然而,他的話還沒有說完。
卻聽他又冷冷地道:“再者說,即使封禪大典會賞賜天下,以示恩典,但未必能滿足那些蠻夷舟車勞頓而來的願望,縱然陛下減免幾年百姓的賦稅,也未必能彌補他們的損失。”
“故而,臣敢問陛下與諸位同僚,為了博得一個封禪的虛名,卻遭受實實在在的損害,值得嗎?”
“這對我大唐來說,對陛下來說,對滿朝文武來說,又有什麼好處?”
“這”
李世民與眾臣聽完這番話,再也找不出封禪的理由了。
而這時,一道十分清脆的巴掌聲,驟然響徹大殿:“好!太子少師說得好!得一虛名而損天下利,確實不可取!”
轟!
全場轟動!
眾臣似乎都沒想到,李承乾居然也會讚成不封禪。
要知道,以李承乾之前表現出的性格,以及他對秦始皇,漢武帝的推崇,很有可能是下一個封禪的皇帝。
但他居然也不讚成封禪。
著實令人意外。
而就在眾臣對李承乾的表態感到意外的時候,被李世民譽為‘魏征第二’的劉洎,也在這時站了出來,持笏道:“陛下!臣也讚同太子少師之諫,臣以為,治天下當做事簡儉,少收賦稅,還要以身作則。”
“雖說我大唐現在的國力,確實比隋朝末年那會兒好了許多,但人口凋零,依舊是事實。所以,臣覺得,與其討論封禪,不如討論民生。”
“如今,各州還存在用骷髏築成的高台,就算我大唐不懼任何蠻夷,讓他們看到這些骷髏築台,恐怕也不太好吧?”
“這個”
李世民遲疑了一下,知道這是劉洎在給自己找台階下,於是順勢說道:“劉愛卿此言有理,傳朕旨意,不管時代遠近,一律將這些骷髏築台鏟平,將散落的枯骨,重新埋葬,成為墳墓,不可暴露於外!”
說完這話,深吸一口氣,平穩了下情緒,又看了眼李承乾,麵無表情地朝魏征道:“適才魏卿之言,發人深省,實乃大善!傳朕旨意,賜五百匹綢緞!”
“臣,領旨謝恩!”
魏征也不客氣,當即就領了這份賞賜。
而隨著魏征領賞,封禪的這個議題,也就停止討論了。
但此事多少還是傷了李世民的自尊心。
所以,他對魏征再也不是又愛又恨了,因為愛消失了。
“好了,諸位愛卿若沒事,那就散朝吧!”
“陛下且慢!兒臣還有一事!”
就在李世民滿心鬱悶的宣布退朝的時候,李承乾的聲音又忽地響了起來。
但李世民聞言,卻眉頭大皺:“你還有何事?”
很明顯,他對李承乾反對封禪,也十分不爽。
但李承乾哪管他爽不爽,直接就說出了自己想要說的事。
“回陛下,兒臣剛剛聽太子少師言及千裡蠻荒,忽地想起一事,據兒臣所知,自隋朝三征高句麗以來,傷亡了不少將士在異國他鄉。我大唐雖取代了隋朝,但那些將士的妻兒老小,還在期盼他們親人魂歸故裡。”
“既然父皇讓人平整骷髏築台,建墳,安魂,為何不將那些埋葬在異國他鄉的屍骨,都接回來安葬呢?”
嘩!
全場嘩然!
眾臣似乎都沒想到,李承乾這樣的狠辣儲君,會有這麼仁善的一麵。
特彆是以李靖為首的那些將領,一個個紛紛站了出來。
“陛下!臣與太子同意,當接回那些將士的骸骨,以安天下民心!”
“是啊陛下!他們都是為國征戰的勇士,應該魂歸故裡!”
“陛下!臣等複議!”
聽到眾將你一言我一語的附和李承乾的提議,李世民心頭隱隱一緊。
不過,就李承乾的這個提議而言,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因為收集隋王朝陣亡將士的骸骨,對唐王朝來說,確實可以安定天下民心。
畢竟隋王朝的餘孽,直到現在都還有一些零星的反叛。
“好!那就派使節前往高句麗王國,收集那些陣亡的骸骨,安葬祭奠!”李世民當機立斷道。
眾臣立刻齊聲恭維:“陛下聖明!”
“行了!今日的朝會就到這裡吧!”
李世民再次下令散朝。
可魏征又在這時站了出來,持笏道:“既然陛下願接回那些陣亡的骸骨,為何不連那些被劫擄到各國的漢人也贖回?”
李世民一看到魏征站出來就煩,直接沒好氣地道:“這件事就交給鴻臚寺去辦吧!朕乏了!”
說完這話,他就二話不說的離開了朝堂。
眾臣見狀,不禁一片唏噓,旋即扭頭看向李承乾。
卻聽李承乾淡淡一笑:“既然陛下乏了,那就由孤代為主持朝會吧。”
“???”
眾臣一臉問號,心說不是吧太子,你要當司馬昭啊!?
這也太路人皆知了!!
……
求雙倍月票,滿1000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