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詞條老不正經 > 第一千三百十九章 太子何時如此聰明了

第一千三百十九章 太子何時如此聰明了(1 / 1)

推荐阅读:

inf

長安,東宮明德殿。

李顯一身黑色蟒袍,坐在桌案之後,手裡握著一本奏本,似乎看的入迷。

晨光斑斕看,兩側十數名東宮屬官在處理尚書省送過來的政務。

不時的,有人挑頭看向李顯。

桌案上一個灰色的布袋,袋子上麵一張貼條,邏些道安撫使府。

來自邏些的奏報,就在今晨宮門開啟之後,便立刻送到了東宮。

太子在閱讀之後,還要將其立刻送入紫宸殿。

這是彭王在離開一個半月之後,送來的第六份奏本。

每一份太子都看得很認真。

終於,李顯放下奏本,抬頭問道“司農寺少卿還沒來嗎?”

“還沒有,或許陳少卿還有公務要處理?”太子家令韋紀上前拱手,麵色鄭重。

本來司農寺少卿陳怡本來應該是在午時下值之後才過來,今日彭王的奏本送過來之後,李顯硬是召人家馬上過來。

陳怡就算是做好了準備午時過來,現在突然一改變,也是一大堆的麻煩。

李顯略微沉吟,開口道“告訴陳少卿,不用太急,另外,讓戶部郎中畢憬,都水監何以求,有空了就過來,孤有事要問。”

“喏!”韋紀立刻拱手,然後迅速的轉身離開。

誰也不知道李顯究竟想做什麼,但十有**是和農事有關。

現在馬上二月底了,春暖花開,春種馬上就要開始了。

……

何以求懷裡抱著好幾本畫冊,快步的朝著東宮走去,剛剛拐過彎,前麵就看到一身淺緋袍的畢憬快步走在前方宮道上。

何以求趕緊喊了一句“畢兄。”

畢憬下意識的停步,回頭一看,就看到何以求快步趕了上來。

臉上帶起很客氣的笑容,畢憬問道“何兄帶這麼多東西,這是?”

“太子召見。”何以求看了前方一眼,這條路的儘頭除了東宮,就是皇城西門,出了西門就是去大明宮的方向,所以他立刻就明白了“何兄也是?”

“嗯!”畢憬神色輕鬆的笑笑,示意何以求一起走,同時說道“聽說今日本來是司農寺少卿陳怡給太子授課,但不知為何,將你我二人也一起叫去,何兄有什麼消息嗎?”

“不知道。”何以求臉色無奈,說道“但何某手裡也就這點東西,其他的也和何某無關。”

畢憬輕輕點頭,司農寺也好,都水監也罷,都是職司專業極高的地方。

就比如何以求。

原本所有人都以為何以求對都水監的職司完全不通,然而他就職都水監以後,很快就將所有的工作全部整合了起來,並且順利的推進各項職司。

尤其是渭水和洛水改造之事,已經有不少水利大師進駐都水監。

隻有他戶部,事情繁多,誰也不知道太子究竟要問哪方麵的問題。

收回心思,畢憬和何以求閒聊了起來,畢竟他們都有共同的熟人畢構。

戶部郎中畢憬的兒子畢構,如今正在謀求轉職監察禦史,和何以求,來遂,狄仁傑,楊執柔,李昭德等人走的很近。

何以求和畢憬的關係雖然算不上親近,但也不惡劣,比一般的關係還是要好上幾分的。

說話之間,二人已經來到了東宮。

太子家令韋紀已經在門前等候,何以求和畢憬立刻同時拱手道“韋家令。”

“二位。”韋紀微微鬆了口氣,拱手說道“太子就在裡麵,二位請。”

“喏!”何以求和畢憬立刻跟著韋紀進入東宮,很快二人就走到了明德殿門前。

就聽明德殿內,司農寺少卿陳怡正在低聲為李顯講課“……農事首重地,地力如何,適合種什麼樣的農物,此為首要;其次重種,種子生死優劣關乎一年辛勞收成;之後是農具水肥,風雨節氣一類;最後是收割,收割才是結果,一年收成,一家吃喝,官府收稅,都在於此。”

李顯麵色凝重的點頭,說道“孤曾經聽過王叔在南昌時,便多有養肥地力,挑選稻種,種植間隔,組織百姓齊收之類。”

“的確。”陳怡笑著點點頭,說道“彭王的確是農事大行家,司農寺有不少便是從學於彭王,後來彭王調任昌州刺史,司農寺還有不少前往常州任職……其實說起來,臣倒是挺希望彭王來司農寺任職的,但可惜,現在他再來,恐怕隻有寺卿的位置了。”

“嗬嗬,陳卿所言極為有理。”李顯跟著笑了起來,隨後感慨的說道“日後若是有機會,一定讓王叔做一任司農寺卿。”

“甚好,甚好。”陳怡跟著哈哈笑了起來。

剛剛從殿外走入的何以求,詫異的看向陳怡,他很少見有人和太子這般相宜。

四旬年紀的陳怡,雖然穿著深緋色的官袍,但身形瘦削,麵色黝黑,臉上頗多皺紋,看起來甚至有五十多歲。

但是他坐在那裡,對農事的娓娓道來,讓人不由得沉浸其中,反而有特種特彆的風采。

和他談話,如同身在鄉野田間一樣,頗為自然清新。

……

“殿下,何監和畢郎中來了。”韋紀拱手回稟。

“宣。”李顯笑著點點頭。

何以求和畢憬走入明德殿,然後對著李顯拱手道“臣等參見太子殿下,殿下千歲。”

“平身吧。”李顯神色收斂,點點頭,目光看向陳怡,然後又看向何以求和畢憬,問道“何卿,都水監整修渭河水道準備如何了,今年將有洪澇之事,太史局已經確認,諸事準備不得懈怠。”

聽到李顯提及今年洪澇,陳怡和畢憬兩人同時肅然起來。

預測天氣之法是李絢提供的,李絢是道門出身,掌握一二天氣之法,後來憑此縱橫戰場,頗有得益。

後來此法被陛下和天後所知,很快便傳於太史局和諸司。

去年一年勘驗,此種預測之法,在大局上沒有問題。

如今又是一年,基本確定今年將有洪澇,如此之下,朝廷何以應對。

都水監。

何以求任都水監,調理渭河洛河水道,便是今年的重要任務。

至於其他長江淮河,自然由工部和將作監他人負責。

“回稟殿下,都水監方案已經製定,馬上就會上奏陛下和閣部批準。”稍微停頓,何以求繼續說道“至於人力物資調動,年後已經開始,但更多的,依舊需要陛下和閣部批準。”

看到何以求有些苦澀的神色,李顯輕歎一聲道“難為任卿了,都水監畢竟隻是五品職司,若是能夠再往上一些,說不定能夠更加順利一些。”

“按照計劃,隻要兩岸州縣配合,隻要洪澇不是太大,也能過去。”稍微停頓,何以求肅然說道“若是洪澇太大,恐怕將不得不有所抉擇,不過都水監也製作了用最小代價消弭洪澇的方案。”

李顯沉默了下來,所謂最小代價,不過便是提前決堤放水,讓洪水泄入某一片指定區域,用犧牲一片的方案來拯救全局。

但是雍州洛州之地,幾乎每一片土地都有所主,如何能夠輕易犧牲。

“何卿,你若是能夠讓今年洪澇安然通過,孤便上奏父皇,提你為四品官職。”李顯抬頭,死死的看向何以求。

何以求臉色頓時肅然起來,他有些艱難的看向李顯道“殿下,臣需要各地州縣衙門的配合,也包括長安和洛陽。”

“去做,諸事孤為伱撐腰。”李顯平靜的點頭,他雖然卸任了雍州牧,但不管是陸元方還是蘇良嗣,都是他的人,至於袁嘉祚,那也是一個實心用事的人。

“是!”何以求長鬆了一口氣,拱手道“臣必定竭儘全力做到。”

說完,何以求將手裡的畫冊擺放在李顯麵前,順帶展了開來,神色輕鬆的說道“其實依舊還是要有所犧牲的,無非水湖倒灌而已,隻是有的普通百姓人家的田地,臣好彌補,但有些王公貴戚?”

“蘇司馬和李禦史協助。”李顯難得的果斷,同時他也低頭看向眼前的畫冊。

渭河洛河水道,兩岸密密麻麻的水網,各處需要開拓征用的田地。

雖然工程量依舊龐大,但是相比於決堤泄洪,損失不知道要小上多少。

李顯的目光落在整張圖上,然後說道“如此洪澇,各地的春秋秋收,就有必要提前。”

李顯轉頭看向陳怡,問“水肥種子農具,司農寺能提供多少農具給地方?”

“殿下,此事不歸臣管。”陳怡輕輕轉身看向畢憬。

畢憬心裡輕歎一聲,拱手道“殿下,此事是戶部和各地州縣府庫存官。”

李顯點點頭,說道“孤不管其他,今年在戶部和各地州縣府庫當中存放的農具,要全部下發出去,儘可能確保今年豐收,為父皇年底封禪做好準備。”

“喏!”畢憬一臉肅然,李顯都提到一切都為了皇帝封禪,畢憬還能說什麼。

如果誰不儘力,秋後出災,影響了皇帝封禪,那這個人這輩子仕途都絕了。

李顯再度看向地圖,喃喃的說道“東宮也不能乾看著,需要及時掌握地方情況,但全麵掌握又不妥,那麼就隻能夠擇一地而選之。”

李顯的目光落在地圖左上,手指點在那裡,神色肅然起來。

“傳孤的旨令,召武功縣令即刻進宮,孤要知道武功縣如今春耕的準備情況,還有諸司防水的準備。”李顯抬頭看向眾人,道“以武功縣作為照準,那麼其下各州縣,也就能都看得清清楚楚了。”

武功縣在長安以西,渭河上遊,一旦水河變化,武功縣會先於長安出事,如此參照,之後的事情就好辦了。

殿中眾人相互對視,太子什麼時候變得如此聰明了。

(本章完)

inf。inf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