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詞條老不正經 > 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太平公主的野心

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太平公主的野心(1 / 1)

推荐阅读:

最新網址:彭王府,東堂。

李絢坐在左側上首酒桌之後,向太平公主和薛紹敬酒。

一杯酒飲儘,李絢才開口道:“殿下想必聽聞過,陛下說狄懷英是當朝魏征,也說過臣是當朝霍去病,但在臣心中,臣最希望做當朝衛青,霍去病看似功高,但對朝堂而言,衛青更為重要。”

看向薛紹,李絢道:“駙馬才高人善,左春坊司直郎事務繁雜,人心算計,未必適合駙馬,不知駙馬有沒有想法,做一做東宮右衛率司馬?”

太平公主下意識的看向薛紹,薛紹沉吟著點點頭,說道:“阿翁曾經做過衛尉卿,阿耶也曾經做過右衛中郎將、左奉宸衛將軍,轉任武職並非不可接受。”

太平公主頓時笑了,雖然成為人婦,已經豐腴成熟不少,但眼神之中的單純還是不少。

轉過頭,太平公主看向李絢道:“如此,就麻煩王叔和皇兄說一說了。”

“無妨,這些都是小事。”李絢臉色沉肅下來,看向薛紹道:“如今太子右衛率是太子妃的族兄韋紀,韋紀為人嚴格,駙馬還需做好吃苦的準備。”

薛紹認真點頭:“王叔放下,三郎明白其中分寸。”

“如此便好。”李絢再度舉起酒杯,薛紹相陪,兩人同時一飲而儘。

放在酒杯,李絢又看向太平公主,說道:“殿下,臣雖然願做本朝長平侯,但這大司馬大將軍,臣卻是不可能的,倒是駙馬,還有希望。”

“很難。”太平公主輕歎一聲,說道:“王叔又不是不知,本朝駙馬,最高不過譙國公,拜左翊衛大將軍,轉右驍衛大將軍,拜右衛大將軍,遷左衛大將軍,一生戎馬,但也僅止於此。”

譙國公,柴紹,平陽公主駙馬。

“但終究能畫形淩煙閣。”李絢輕歎一聲,搖搖頭,苦笑道:“臣這一生,唯一追求便是畫形淩煙閣,若能如此,宰相又算什麼。”

請君暫上淩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李絢這一句詩,早已經在大唐上下流傳,李絢的心思也是人人皆知。

薛紹讚同的點頭,然後舉起酒杯,看向李絢道:“以王叔之功,他日也必將畫形淩煙閣,三郎這裡先敬王叔一杯。”

“承駙馬吉言了。”李絢笑笑,然後將一杯酒飲儘,這才看向薛紹說道:“駙馬也當知道,東宮任職不過是中轉罷了,他日想要征戰沙場,不一定要有超絕的武力,有超絕的謀劃之力,亦可坐穩大軍主帥。”

薛紹微微頷首,李絢的話,的確有道理。

李絢繼續說道:“駙馬天縱英才,兵書戰策還能研讀詳儘,隻要不像趙括那樣,一上陣,便指揮數十萬大軍,步步慢來,穩紮穩打,大將不難。”

“多謝王叔指點。”薛紹認真點頭。

李絢笑笑,然後又看向太平公主,舉杯說道:“公主之才智還在駙馬之上,日後駙馬讀書之事,殿下不妨也從旁指點,也有夫妻之道。

古有漢平陽長公主,上有大唐平陽昭公主,今日我太平公主殿下,亦不遜色於人。”

太平公主的眼睛亮的驚人,她舉著酒杯,道:“多謝王叔指點誇讚。”

……

站前府門前,看著太平公主和薛紹離開,李絢這才和劉瑾瑜轉身,回到王府之內,隨即中門關閉。

行走在庭院之中,劉瑾瑜好奇的看向李絢:“夫君讓公主殿下介入東宮事務,最不滿的,恐怕就是太子妃了吧?”

李絢笑笑,說道:“娘子可還記得孝武陳皇後?”

“陳皇後?”劉瑾瑜微微一愣,隨即說道:“是陳阿嬌。”

“金屋藏嬌。”李絢點點頭,說道:“娘子還記得陳皇後的父親是誰?”

“館陶公主嫁與陳氏,對了,是陳嬰。”劉瑾瑜想了起來,說道:“堂邑侯是陳嬰之孫,陳午娶館陶公主,生陳阿嬌。”

“陳氏啊。”李絢輕歎一聲,說道:“陳氏小族,但最識時務,最後才能在漢文帝時期,尚館陶公主,之後以館陶公主之重,嫁女為武帝皇後。”

“陳氏出身不高,但衛氏更低。”劉瑾瑜停步,看向李絢道:“夫君是想讓公主殿下效仿平陽公主,用人替代掉太子妃。”

“不必一定,隻需要太子妃能夠看到這個威脅便足夠了。”李絢轉身,看向院門方向,輕聲說道:“如今有薛紹之事,公主殿下心中怕是已經有所動了,剩下的,就是時間累積之後的動作了。”

劉瑾瑜皺了皺眉頭,說道:“太子妃和公主殿下相鬥,對太子來說怕不是一件好事吧。”

“有的時候,是兩虎相爭必有一傷,有的時候,是兩者平衡共同應敵。”李絢看了東宮方向一眼,輕聲說道:“兩方都將注意力放在彼此身上,太子才能真正的鬆一口氣。”

李絢的目的,在於武後。

李顯和太平公主聯手,來抗衡武後。

如果在李治離世之後,太平公主跟著介入進來,或許能為李顯爭取一定的時間。

不大,但是卻足夠讓人逃得一線生機的時間。

劉瑾瑜看著李絢,輕輕冷笑:“公主殿下或許最後不會遜色於平陽公主,但薛紹卻未必是衛青啊!”

李絢轉身,眼底深處滿是驚訝。

他的布局能難追求在某個特殊時候的翻盤,但是卻讓人不得不分神。

皇帝去世,李顯即位。

李顯即位,李顯被廢。

李旦即位,隨即軟禁。

在那個特殊的時候,太平公主是少有的有膽子動兵的人。

“衛青也好,薛紹也罷,但這股力量,或許會成為家中最後保命的關鍵。”李絢最終還是直接點了開來。

劉瑾瑜這個時候,滿臉驚訝的看向李絢。

……

正月初六,行拜師禮。

彭王府大堂之中,李誌昭,李錦霞跪倒在正堂,對著坐在上麵輕輕抿茶的李昭德沉沉三叩首。

陸元方站在一側,高聲喊道:“言告師氏,言告言歸。禮成,起!”

李昭德趕緊放下茶杯,將李誌昭和李錦霞扶了起來,兩人同時拱手道:“師尊!”

“好了,日後好好讀書明理。”李昭德有些苦笑的看向四周眾人,拱手回禮。

他怎麼也沒有想到,不過是兩個小兒的拜師禮,李絢竟然弄的這麼大。

雍州長史陸元方,戶部郎中狄仁傑,中書舍人楊執柔,侍禦史姚崇,兵部郎中來遂,都水使者何以求,崇文館學士楊炯,宋之問,弘文館學士杜審言,還有盧照鄰,盧藏用,畢構等人,李絢全部都請了過來。

這些人全部都是李絢在朝中文官方麵的人脈。

尤其是陸元方,狄仁傑,還有來遂,早些年李絢征戰高原的時候,就是這三個人在幫李絢看著後麵的糧道。

宴席之中,李絢坐在上方,舉杯看向李昭德道:“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者也;從而師之,師道者也,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日後,絢不在長安,這一子一女的學問之事,就拜托長史了,請。”

“下官必定竭儘全力。”李昭德看了李絢一眼,然後和他相識一笑,同時將杯中酒一飲而儘。

李絢放下酒杯,身後侍女隨即將杯中酒一飲而儘。

李絢側身看向陸元方,說道:“說起來,世叔,還有懷英兄,楊兄,長史,之前都曾經任職侍禦史,而且長史和元之身上侍禦史的官職猶在。”

聽到李絢這麼一說,眾人下意識的看向陸元方,狄仁傑和楊執柔,最後又落到李昭德和姚崇的身上。

不得不說,李絢這話說的一點也沒錯。

陸元方是上元年間的侍禦史,比在場的眾人都要早。

而且他以侍禦史,檢校洮州刺史多年,也就是那個時候,狄仁傑轉任侍禦史,而楊執柔和李昭德任職侍禦史則是各有前後。

陸元方點點頭,說道:“今年以來,陛下對禦史台諸臣的任用越發的頻繁,尤其是元之,日後怕是少不了要有地方刺史之任,還有諸位。”

陸元方舉起酒杯,看向眾人道:“諸位若欲多行一步,地方刺史便是下一步之眼望,當然,若是聖眷隆重,那自當另外一說。”

“嗬嗬!”眾人不由得輕輕莞爾。

“越是往上,所能任者越少,若無特殊功勞,便隻能苦熬十載,才能更進一步,地方刺史已經是極佳之選,無數人想要而不得。”楊執柔不由得輕歎一聲,此番越王之事,楊家也牽連不少刺史被免職。

其中就包括楊執柔的父親,潞州刺史楊思止,就被罷免了刺史官職。

整個楊氏一族,在刺史位置上的族人,一下子剩下寥寥不多。

這個時候,他們也終於感受到了刺史之重。

但他們已經十分僥幸了,楊氏雖然被免了許多,但被殺終究不多。

“若能有刺史之位,沒人想過要放棄。”狄仁傑點頭接話,但又看向何以求,說道:“倒是何兄,從大理寺正,跳到刑部郎中,然後又跳到都水監,下一步是不是要跳到工部侍郎了?”

何以求這一次任都水使者,幾乎超出了所有有人的意料。

“何某也不自謙,若是致仕之前能有一任工部侍郎,便已經是僥天之幸了。”何以求端起酒杯,向眾人道:“諸位,請。”

“請!”眾人將杯中酒一飲而儘,然後才有看向李絢。

其實所有人都明白,何以求任都水使者,其實是李絢的主意。

李絢放下酒杯,看向眾人道:“不瞞諸位,蕃州新辟,用人頗多,其中尤以工匠為重,而如今長安洛陽,諸位想必也意識到了,去年大雪不斷。

若不出意外,今年長安洛陽,怕是要有水災之象,再加上封禪調用,正是清理整修渭水洛河河道的最佳時機。”

眾人同時緩緩的放在酒杯,看向李絢,看向何以求,終於明白他們在做什麼打算了,一件大功勞已經擺在眼前。

“此事,我雍州府少不了要多做些什麼了。”陸元方抬頭看向何以求,舉起了酒杯,何以求趕緊點頭舉杯。

看著兩人將杯中酒飲儘,李絢這才開口道:“此事不僅是雍州府,洛州府和工部,將作監都已經打過招呼,最後會由東宮全麵處理水河之事,等到河水竣工,多餘的人力,便該調往蕃州了。”

(本章完)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