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詞條老不正經 > 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永隆二年,元旦初一,朝局大變

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永隆二年,元旦初一,朝局大變(1 / 1)

推荐阅读:

最新網址:永隆二年,正月初一。

卯時正,開化坊諸王府同時開門。

十幾位身穿紫色蟒袍的親王,嗣王,郡王同時走出大門,然後翻身上馬,在韓王李元嘉的引領下,朝著坊門而去。

李絢目光回望,劉瑾瑜,還有歐陽氏,都在站在門前眺望。

李絢微笑點頭,然後轉身看向前方,整個人麵容瞬間冷肅。

嵩山煉製延命丹藥的事情,李絢有很多後續都沒有和劉瑾瑜講,好不容易才讓她安心下來,李絢也沒想讓她再提醒吊膽。

很多事情稍微有所偏向,就會有天翻地覆,甚至是生死兩難的分彆。

就比如,眼下沒有用曹王,琅琊王的五臟煉藥,皇帝和武後究竟知不知情。

皇帝想來是不知情的,若是他知情,也就用不著做這些遮掩之事。

但若是他不知情,那麼在他的心底,他就是在用曹王,琅琊王的五臟煉藥,人心血腥啊!

那麼武後,武後知不知情。

這味藥的改良,究竟是鐘道人自己做的,還是武後也知道詳情?

如果說武後不知情,她同樣也在利用宗室五臟煉藥。

當年的賀蘭敏之,如今的武承嗣,都會成為這藥中之人。

甚至如今的李絢,關鍵時刻也少不了要走一遭,就看皇帝和武後什麼時候需要了。

如果說武後知情,那麼嵩山煉藥,就是赤果果的對李唐宗室有計劃的屠殺。

明明知道煉藥沒用,還一個個都將李唐王族都送過去,而且這些還都是皇帝同意,最後三法司審明正殺的。

今日如此,那麼以後呢。

還會有多少人會被同樣的送進煉丹爐。

此外,還有李絢的事。

李絢這一次之所以會察覺到嵩山的貓膩,就是因為佛門窺基和尚的提醒。

之後韋玄藏和盧照鄰的認可。

後麵兩者,李絢不懷疑他們兩個,但窺基和尚,李絢總覺得,他是武後的棋子。

這件事情,皇帝沒有動窺基和尚,也沒有必要動,但武後卻是能夠動得了的。

若讓李絢知道這件事情,乃是出自於武後的算計,那麼武後究竟在算計的是什麼?

李絢知道了這件事情可能會損及到霞兒的性命,那麼他要做的,就必然是找到煉丹之處,然後毀了他煉丹之處。

若這本身就是一個算計,那麼在李絢動手的時候,被人抓住,那麼他這個朝廷嗣王,邏些道大總管,右衛大將軍,太子賓客就都彆做了。

妄圖窺伺皇帝生機,光是這一條,就已經足夠將他送上黃泉路了。

李絢一死,李顯在朝野的力量就會被大大削弱,甚至皇帝布局的李絢在西,裴行儉在東,挾製扶持李顯的計劃就會徹底破產。

這才是整件事情最大的布局。

這裡麵,霞兒的命,李絢的命,還有他家裡所有人的命,就都已經擺上了棋盤。

可惜,就連武後都沒有察覺李絢彆有後手,竟然已經弄清楚了事情的真相。

但這並不意味著整件事情就已經完了,武後的算計還在繼續。

等到今年九月,搞不好還有一場風波。

劉瑾瑜如果按耐不住,怕是依舊少不了要出事。

這也是為什麼李絢沒有後續的這些麻煩告訴她的原因。

剩下的事,李絢一個人處理就足夠了。

但首先要能夠佐證李絢判斷的,就是武承嗣究竟會不會死。

如果武承嗣死了,那麼就說明武後並不知道這延命丹藥的秘密。

當然,這並不影響武後的算計,甚至還會帶來更大的問題。

當這丹藥練成之後,武後會不會讓皇帝去吃,吃了是賭命,不吃就是弑君了。

如果武承嗣沒死,那麼就說明武後知道這延命丹藥的秘密,剩下一切都是算計。

而這同樣帶來一個問題。

那就是丹藥練成之後,武後會不會讓皇帝去服食,不吃就是賭命,吃了,就是在弑君。

武後的心思,曆來都很難讓人看的清楚,尤其是到了現在這個時候。

皇帝垂危,帝位更迭。

朱雀大街之上,金吾肅立,紅燈高掛。

李絢手按在腰間的八麵漢劍之上,神色肅穆冷冽。

沒錯,皇帝就在今年了。

起碼從宮中如今傳出來的訊息,還有其他種種跡象都說明了這一點。

不然的話,鐘道人的延命丹,也不至於這麼快要練成。

上上下下,裡裡外外,諸般事務,諸樣人物,都要開始為這件事情做準備。

若真到了最後關頭仍舊一無所覺,那麼死了,也就是該死。

……

朱雀門下,群臣停步。

旌旗招展,槊刃林立。

左千牛衛大將軍王及善,右金吾衛大將軍薛孤吳,一左一右分彆站於宮門兩側。

宮門之外,以劉仁軌,薛元超,劉審禮,裴炎,趙仁本等人為首諸相。

以竇玄德,崔知悌,劉伯英,歐陽通,黃仁素等人為首的諸尚書寺卿。

下屬侍郎,少卿,都站於其後。

諸王站在右側,軍中諸將站於諸王之後。

其中就有右屯衛大將軍孫仁師,左驍衛大將軍史暕,左衛將軍王孝傑,右衛將軍丘貞沐,右領軍衛將軍黑齒常之,左武衛將軍李多祚,右武衛將軍論弓仁等等,超過一半都是李絢麾下邏些道的眾將。

隻可惜李絢這位右衛大將軍是在諸王的隊列之中。

再更後方,還有諸番邦國使,國子監學子,致仕老臣等等。

所有人全部肅然低頭,等待大朝開始。

“咚咚咚!”五更鼓響,宮門大開。

“正月初一,皇帝早朝,群臣恭賀。”

內侍高喊聲中,無數群臣拱手,邁步向前走去,一直進入太極殿中。

……

太極殿中,李絢站在右側第二排,諸王的位置之中,微微垂首。

一身紫色的蟒袍,神色無比肅然。

目光平靜環視,左側第三排,群臣中間,黃門侍郎王德真就在那裡。

今日最重要的事情,便是趙仁本致仕,王德真拜同中書門下三品。

從去年九月底李絢等人歸朝,一直拖延到現在,皇帝就是為了給多年一直主持正旦大朝的趙仁本一個體麵點致仕。

李絢的目光輕輕從趙仁本的身上掠過,落在了劉仁軌的身上。

過了今日,等到朝政再開,便是劉仁軌遞交致仕奏本的時候。

原本這個奏本應該在去年九月,趙仁本致仕之後,劉仁軌便遞交上去的,但因為趙仁本所以一直拖延到了今天。

不過仔細來說,這裡麵更多的或許還是因為越王謀逆的事情。

皇帝在那個時候,便已經察覺到了越王在謀逆,或許他預先便已經準備好了要對尚書右仆射李敬玄動手,這樣,劉仁軌這個尚書左仆射就得留下。

劉仁軌致仕,怕是得等到皇帝嵩山封禪結束了。

那個時候,或許……

一聲高呼突然從太極殿門口傳來:“聖人到。”

李絢立刻雙手捧象牙笏,低頭看向腳尖,神色肅然。

殿中群臣全部躬身垂首,躬身站立。

一身黑色金邊九龍九章袞龍袍的皇帝,頭戴白玉十二旒,麵色肅然的走到了高台禦榻之上坐下。

一身黑底金絲鳳袍的武後,賢淑的在旁邊坐下。

九蟒九章弁服的李顯,頭戴黑色九梁冠,站在台階第一階梯之上。

下麵是相王李旦。

……

皇帝大袖一揮,一名三旬年紀的內侍省典議拱手向前站出,隨即高聲喊道:“聖人至,眾臣行禮,趨。”

李絢立刻跟隨諸王一起向前半步,然後臉色肅然的單膝跪倒在地。

脫鞋舄,解佩劍。

雙膝跪地,大禮跪拜,同時高呼:“臣等拜見陛下,恭祝陛下萬壽無疆。”

內侍省典議肅然高呼:“興!”

“謝陛下!”李絢隨眾臣起身站立,雙手垂落,目光肅然。

白發蒼蒼的侍中趙仁本,神態輕鬆的從群臣之上走出。

站立殿中,趙仁本躬身,中氣十足的開口道:“臣,侍中,趙仁本啟奏,永隆元年,風調雨順,四季輪轉,百姓安樂,諸業順暢,臣以天下臣民,啟祝陛下萬壽無疆。”

皇帝高坐其上,白玉冕旒輕輕晃動。

皇帝的目光在群臣身上輕輕掠過,每一個臣子都感到一陣沉重。

永隆元年兩件大事,李絢以邏些道大軍,攻破吐蕃國都邏些,押送吐蕃國主赤都鬆讚進京;越王李貞,兵部侍郎蕭德昭謀逆。

牽連兩人,禮部尚書武承嗣出京,尚書右仆射李敬玄出京。

到了今日,朝局終於要大變了。

李治微微抬頭,內侍省典議再度站出……

大朝的禮儀,繼續一項項的進行。

侍中承奏,皇帝宣製,群臣恭賀,千牛舞慶,諸州獻瑞,諸蕃進貢。

今日大朝,一切如常。

吐蕃已滅,突厥降服,四海諸國無敢抬首以窺龍顏。

終於,趙仁本再度上前,一個人跪倒在大殿中央,手捧記章,沉聲道:“啟奏陛下,賀獻瑞訖,大禮已畢!”

群臣的目光同時落在趙仁本的身上。

就聽禦榻之上,皇帝輕聲開口:“裴卿!”

“喏!”裴炎站了出來,站到了群臣右首之上,原本趙仁本的位置上。

李顯上前一步,從一旁侍者捧著的托盤裡,取出一封聖旨,遞給裴炎。

裴炎肅然躬身,接過聖旨,然後轉身,看向趙仁本,隨即展開聖旨,開口道:“惟永隆二年,歲次壬午,正月壬寅,朔初一日辛亥,皇帝若曰:

於戲!

方藉嘉猷,養老乞言,實懷虛想。

七十致仕,本為常人。

至若呂尚以期頤佐周,張蒼以華皓相漢。

高才命世,不拘恒禮,遲得此心,留情規訓。

侍中,陽武縣公趙仁本。

公,年既耆舊,筋力難煩,今勒所司,敬蠲朝集。

多年辛勞,今授天水國公之爵,實封三百戶。

如有大事,須共謀謨,彆遣侍臣,就第詢訪。”

“臣多謝陛下隆恩,陛下萬壽無疆。”趙仁本沉沉叩首。

趙仁本致仕,群臣的目光落在裴炎身上,這一刻,權位交接。

裴炎繼續拿起一封聖旨,開口念道:“惟永隆二年,歲次壬午,正月壬寅,朔初一日辛亥,皇帝若曰:

於戲!

……

刑部尚書,冠軍大將軍,昌邑縣開國公劉柏英。

公,年既耆舊,筋力難煩,今勒所司,敬蠲朝集。

多年辛勞,今授山陽郡開國公之爵,實封三百戶。

如有大事,須共謀謨,彆遣侍臣,就第詢訪。”

“臣謝陛下隆恩,陛下萬壽無疆。”六旬出頭,身材高大的劉伯英,神色輕鬆的走了出來,然後在群臣無比詫異的眼神中,跪拜叩首。

剛剛上任一年多的刑部尚書,致仕了。

今日之前,誰都沒有準備。

(本章完)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