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詞條老不正經 > 第一千零二十章 陛下目光所指,便是臣刀鋒所在

第一千零二十章 陛下目光所指,便是臣刀鋒所在(1 / 1)

推荐阅读:

蘇毗西麵便是羊同,中間有大量的沼澤水湖地帶,隨著時節不停變化。
即便是吐蕃人多年來,亦未曾在中間找到一條穩定的通道。
但李絢,這個時候,卻想出奇兵。
過沼湖,越丘陵,直抵唐古拉山口。
徹底切斷吐蕃和蘇毗的聯係。
這一手夠直接。
李治微微靠後,長舒了一口氣,滿意說道:“有二十七郎在西北,朕總算放心了。”
李絢認真的拱手,肅然說道:“臣願在西北,為陛下攻伐邏些,拿下天竺。
將整個高原上下,徹底納入大唐版圖。
陛下目光所指,便是臣刀鋒所在。”
“哈哈哈……”李治一愣,隨即忍不住拍著桌案哈哈大笑起來。
李絢繼續肅然拱手,目光認真誠摯。
片刻之後,李治的笑容逐漸收斂,他看著李絢,猙獰說道:“高原之下,邏些之南便是天竺,朕要的不隻是邏些和天竺,從天竺南往東乘海路可回大唐;往西,走大雪山,可抵西域,朕要大唐兵鋒所在,皆為朕之領土。”
“臣領旨。”李絢認真的拱手,咬牙的瞬間,眼中帶出一絲凶狠。
李治滿意的點點頭。
這才是他想要的臣子。
……
輕輕的敲了敲桌案,李治認真說道:“今年之事,終究是虛實對撞,真正的麻煩在明年……一年的時間,足夠論欽陵重新集結起十萬大軍,你要做好準備。”
“臣領旨。”李絢抬頭,拱手說道:“蘇毗,羊同之地,要麼山多,要麼沼澤冷寒,小股騎兵縱橫尚可,大軍征伐反而多有不利,真正的威脅在唐古拉山以南,那裡天氣溫暖,多為平原之地,大軍展開容易,反而我朝,供給線路拉長……”
“朕知道你的想法,但是不行。”李治搖搖頭,看向李絢說道:“我大唐終究是天朝上國,終於要留下一些能夠讓史書記載的東西。”
李絢眉頭一挑,隨即拱手道:“臣明白了。”
“最後便是吐穀渾。”李治抬眼看向李絢,問道:“吐穀渾的問題也在這兒,你應該知道朕在想什麼?”
“吞並吐穀渾,化國為州。”李絢認真的拱手,彆說皇帝這麼想,他也這樣想。
“但是不行。”李治的眼神冷了下來,重重的說道:“吐穀渾和吐蕃不同,伱攻下吐蕃,朕可以定一個蕃州,但吐穀渾不成,西域諸國都在盯著,我們可以暗中做手腳,但吐穀渾必須存在,起碼近年必須存在。”
“是!”李絢認真拱手道:“臣遵命。”
“但吐穀渾之事,你還是要上心的。”李治神色溫和下來,說道:“今年最主要的戰事,除了蘇毗以外,便是西吐穀渾。”
稍微停頓,李治接著說道:“打通西吐穀渾,不僅可以打通西域,還可以從西麵打上高原,攻擊羊同,你那邊就又多一條後勤補給線路。”
“是!”李絢認真點頭。
“西吐穀渾之事,問題在人。”李治輕輕的敲敲禦桌,看向西北方向,輕聲說道:“我朝軍卒,從祁連山過去太難,從鄯州過去又太遠,如今隻能借由運鹽之事,帶過去一些人,此事,你要想辦法。”
“是!”李絢拱手領命。
西吐穀渾真正有用的地方在柴達木盆地東南。
那裡才是真正水草肥美的地方,而且加上地勢偏低,溫度暖和,鹽分偏低,是完全可以種植小麥的。
以那裡為基,完全可以建立已經成熟的漢人國都,然後建立文明。
稍微沉吟,李絢拱手說道:“陛下,想要遷移更多的人過去,商隊隻是其一,其二者,是授田,內地無田之人,可以前往昌州授田……至於這一路上的花費,還是要以商隊為主,流民幫助商隊運輸貨物,商隊負責流民食宿,同時給予一定的月俸。
如此,流民可以在得到授田和來年收獲之前,能活下去。”
“你寫個奏本,呈上來。”李治看到李絢點頭,然後才繼續說道:“這個計策雖然有用,但無大用,你明白的。”
“是!”李絢認真點頭。
青西盆地那種地方,即便是到了後世,也不是什麼人口繁茂的地方。
北麵的祁連山,西邊的沙漠,東邊的青海湖,南麵的昆侖山,擋了太多的路……
“陛下。”李絢拱手,認真說道:“昆侖山道門祖地,但昆侖教庭難尋,若是陛下在昆侖山立一法脈,以為昆侖正統,臣相信內外都會有無數人前往……這天下間,道人也是不會缺錢的。”
“道門。”李治緩緩的點頭,李絢這靈光一閃的想法,的確有些道理。
如果真的有成的話,前往拜訪的世間大族絕對不在少數。
甚至就連皇室,也會有人前方祭拜。
這樣一來,就能夠形成一個大的聚集區,而且是有錢人的聚居區。
隻要稍加整理,立刻就是一個勝地。
“另外。”李絢再度拱手,說道:“陛下,吐穀渾必須給昆侖道門賜發土地,山田,如此一來,這地方,我朝便可以利用起來。”
天下漢人所在,便是大唐所在。
通過昆侖道門的設置,完全可以明目張膽的在吐穀渾下麵弄出一個小的獨立王國出來。
“道門可以如此,佛門是否同樣也可以如此?”李治抬頭,眼神中閃過一絲精明。
“可以,道佛,儒家,都可以在西吐穀渾建立根基,臣想,慕容氏應該不會拒絕的。”李絢認真拱手。
他絲毫沒有顧及到自己和吐穀渾之間的親屬關係,更是恨不得現在就將吐穀渾直接拆掉吞並。
“寫本奏章送上來,朕會讓宗正寺酌情辦理的。”李治眼睛微微眯了起來,仿佛在他的眼裡,還有其他更多的計劃可以執行。
“臣領旨。”李絢拱手。
……
許久之後,李治輕敲禦案,抬頭看向李絢,說道:“吐蕃諸事,辦理妥當一些,不要讓朕失望。”
“臣領旨,臣必定最快拿下蘇毗,然後進發邏些,拿下落下從南天竺乘船返回揚州,沿大運河,抵回長安。”李絢認真肅然。
李治擺擺手,臉上帶出一絲滿意,說道:“西北諸事,交給你,朕是放心的;朕給你特旨,吐穀渾,黨項,蘇毗,羊同諸族,若有不穩,你可以自行征伐。”
“陛下?”李絢眉頭一挑,突然他聞到了一股異樣的味道。
“你奉命就是。”李治笑笑,抬頭,說道:“好了,你啟程吧,你奏折裡的那些事情,朕會照準的。”
“臣領旨。”李絢再度沉沉躬身,然後轉身離開了蓬萊殿。
李治看著李絢的背影,麵色突然間平淡了下來。
低下頭,李治開始處理更多的奏章。
……
渭水之上,李絢揮手辭彆岸上的親朋,神色不由得有些黯然。
長安,長安。
想起在家中的劉瑾瑜,李絢心中升起一絲安穩。
他沒有讓妻子來送行,兒子李誌昭才三個月,胡亂出門做什麼。
家裡的事情,李絢都托給狄仁傑,來遂,秦明和姚崇這些人,更彆說後麵還有宗室,劉仁軌和兩位舅舅在。
家中安妥,一切就看昌州了。
不知不覺中,他已經是一臉肅然。
想起了皇帝說的最後一句話,有些事情,不由得李絢不聯係起來。
後半年,裴炎會西巡。
皇帝卻說,諸族不穩。
為何不穩,因何不穩,如何不穩。
以慕容諾曷缽的性子,他會不穩嗎?
皇帝要他到時候動兵,動的哪門子兵。
聖旨就在袖子裡麵,裡麵給了李絢很多的特權,其中就包括巡兵之事,所以不是漢景帝竇嬰故事。
李絢腦海中靈光一閃,他想起皇帝說過的,吐穀渾不能滅,而吐穀渾又有亂,裴炎要西行,李絢頓時就明白了什麼。
心裡忍不住的升起一絲笑意,裴炎啊!
轉身,李絢走向船艙。
李竹快速迎了上來,拱手道:“王爺,東宮送來的那些匠人全部都安置妥當了。”
“嗯!”李絢點點頭,看了後麵的官船一眼,搖搖頭道:“東宮的那些人,看來一個能用的都沒有。”
昨日,李賢親手送來一份名單,讓李絢帶往昌州。
李絢沒有絲毫猶豫就答應了,但他要求他們第二天就跟他一起出發。
李賢當時不置可否,並且在第二天就將李絢要求的工匠,馬官等等全部送來了,但是名單上那些人,卻是一個都沒有。
是啊,圍攏在太子身邊的那些世家子弟,又有哪個不是各大家族的嫡係,如何會在這天寒地凍的時節就跟著他一起上高原。
“傳令,那些人一旦出現在昌州地界,命千牛衛即刻押送瑪多,不許一人離開,若有反抗者,即行格殺。”李絢冷眼看向來李竹,李竹沒有絲毫猶豫的拱手:“喏!”
李絢點點頭,他並不擔心會有什麼後續。
一旦李賢失勢,這些人立刻就會被他們自己的家族拋棄,又有誰會來找李絢麻煩。
向前一步,推開艙門,艙內已經傳來了麹豆兒銀鈴般的笑聲。
這一刻,李絢的腦海中,莫名其妙的想到了李賢。
瞬間又調到了明崇儼的身上,他總覺得,這裡麵有什麼他忽略掉的東西。
明崇儼算計李賢,還缺乏一樣。
能夠讓李賢徹底相信,自己就是韓國夫人武順兒子的證據。
可這件東西究竟是什麼呢?
……
長安,紫宸殿。
武後放下手中的細竹紅筆,鬆了口氣,側身問道:“南昌王已經離京了嗎?”
“是天後,一個時辰前,南昌王已經起行離開。”元萬頃從帷幕之後站了傳來。
“陛下同意他辭去檢校太子左讚賞大夫之職了?”武後眼神幽微。
“聖旨已下。”元萬頃躬身。
“是個聰明人。”武後輕輕點頭,隨即又問道:“河源府折衝都尉定下來沒有?”
“還沒有。”元萬頃躬身,說道:“眼下有三個人選,東宮推薦太子右衛率司馬尉遲循毓,政事堂推薦揚州新林府折衝都尉史進,北門推薦朔州司馬程仲政,”
“都挺會挑啊。”武後有些好笑的看了元萬頃一眼。
尉遲循毓,鄂國公尉遲恭之子,是東宮的人,畢竟是李絢從小一起長大的發小,後來雖然疏遠,但如今又親近起來。
史進,呼侖縣公史槃陁之子,祖籍瓜州,揚州新林府折衝都尉,忠武將軍。
程仲政,盧國公程咬金次子程懷亮,與太宗女清河公主之子,朔州司馬。
元萬頃躬身道:“尉遲循毓雖然出身東宮,但職位是天後所提;史進,雖與南昌王在揚州親近,但後來逐漸疏遠,隻是在戰場稍有配合;程仲政,畢竟是盧國公之子。”
武後略微思量,搖頭道:“還是用程仲政,盧國公的名頭,總比鄂國公能壓的住人。”
“還有昌州都督府司馬。”元萬頃躬身道:“北門推薦前太子典膳丞、起居舍人邢文偉。”
邢文偉,孝敬皇帝李弘親信。
武後輕輕點頭,說道:“好,就用他。”
(本章完)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