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偉大思想(1 / 1)

推荐阅读:

最新網址:文官集團對於大理寺的變動,沒有什麼特彆的反應。

正如陳景恪所說,司法的底層思想邏輯不變,不論換多少個人,大理寺依然是儒家的大理寺。

為啥當初朝廷要搞司法獨立的時候,文官集團沒有反對,反而視之為己方力量的擴大?

原因就在這裡。

朱元璋雖然有些失望,但提前得到陳景恪的提醒,也沒有再瞎折騰。

能把戶部剝離出來,已經非常不容易了。

接下來還是全力推行階梯性收稅為主。

想要推行新法,依然離不開基層官吏的執行。

說來說去,還是要依靠儒家官吏。

換成彆的皇帝,在打了一棒子之後,就會給儒家一顆甜棗,希望他們支持新政。

但朱元璋沒有,他的辦法始終如一。

且行事風格非常狂野,堪稱六親不認,親爹都能送進去。

所以,在他的明示下,蔣瓛那邊拿出了一摞子口供,被供出來的各級官吏三百餘人。

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商業的發展。

而且他們比錦衣衛更加具有主動性。

那可是足足兩成。

錦衣衛是聽命辦事,皇帝下發命令他們才會出動。

你以為這就完了?

不,朱元璋又放出風去。

但凡家產達到稅務稽查司監督標準的,無不戰戰兢兢,生怕被找上門。

老朱雖然很心疼那兩成的稅款,卻也認為這個錢花的值。

當然了,朱元璋也沒有將全部希望,都放在儒家官員身上。

朝廷規定,追繳的稅款七成上繳國庫,一成作為辦公經費,剩下兩成歸辦案人員。

不知道新政的,則主動開始打聽相關消息。

朝廷頒布了新稅法,這是您明年需要繳納的賦稅。

如果一棒子不夠,那就再來兩棒子三棒子……

新抓入詔獄的這些人也招了……

請遵守國家稅法,準時繳納賦稅。

稅務稽查司不同,他們是為自己的腰包乾活。

等了解具體情況之後,心裡自然一萬個不願意。

在如此巨額的利益麵前,他們的積極性有多高可想而知。

朱元璋下令,將其中幾十名典型打入詔獄。

尤其還是在他們被抓住小尾巴的情況下,那是死了都要被釘在恥辱柱上。

事實證明,麵對屠刀的時候,能堅持己見的人不多。

有一個詞叫做賊心虛,於是又有更多人背叛了自己的出身。

絕不是什麼威脅。

友情提示哦。

此時,那些士紳地主,突然收到稅務稽查司的稅務清單,有多緊張可想而知。

要麼你執行我的命令,要麼我把你打死換個人上來。

稅務稽查司也出手,給每一家土地超過千畝的地主,送去了一份稅務清單。

稅務稽查司成立時間雖短,但其凶名已經可以和錦衣衛比肩。

您最忠誠的夥伴,大明稅務稽查司。

然而一想到那張稅務清單……

怕您不知道新政,漏繳觸犯律法,我們特意友情提示。

然後告訴剩下的人,給咱努力推行新政,否則也去詔獄呆著去吧。

並且還鼓勵百姓,舉報隱瞞土地情況的士紳地主。

通過臨時軍訓,將新政的信息傳達到基層。

他們隻能不情不願的,加入推行新政的行列。

就連貴為皇帝的老朱,都心疼的想反悔,更彆提下麵的官吏了。

但他們為朝廷創造的稅收,以及節約的行政成本,遠遠超過了造成的負麵影響。

已經組建完成的預備役體係,也開始發揮作用。

有些知道階梯性收稅的,已經在考慮如何應對了。

總之,一個誰都沒想到的局麵出現了。

一個月後,宣傳新政的工作正式完成。

粗略統計,稅務稽查司的效率是最高的,遠遠超過其他幾個部門的總和。

而且在他們的震懾下,大批中小地主,主動對自家土地進行了拆分。

他們還不是拆分到一千畝以下,而是五百畝以下。

因為按照新稅法,五百畝以內正常繳納田稅。

超過五百畝開始計算累進稅,超過千畝稅就高到賠錢了。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累進稅他們也是不願意繳納的。

“還有一個原因,普通地主其實也沒多高的學問,他們對新政的深遠影響並無多少認識。”

“對他們來說,把地分給兒子,肉也是爛在自家鍋裡了。”

“對於地主的兒子們來說,以前沒有繼承權,現在可以分到一份土地,自然是非常樂意的。”

“甚至,如果父母不給他們分田,他們還會主動舉報。”

“真正抵製新政的,是累世官宦之家。”

“他們有更高的政治訴求,也很清楚累進稅對他們的影響有多大。”

“而我們真正要打擊的,就是這個群體。”

聽完陳景恪的分析,朱元璋自然就知道該怎麼做了:

“咱會讓錦衣衛重點盯著這些官宦世家的,敢阻撓新政的,休怪咱不客氣。”

這話是帶著血腥味兒的。

上次借助趙瑁案打擊地方大戶,已經是五六年前的事情了。

豬也養肥了,正好開宰。

就在老朱磨刀霍霍的時候,邊關先後傳來消息。

晉王順利拿下河西,燕王擊破乃兒不花和咬住部。

漠南已經沒有成型的蒙古勢力了。

接到消息,老朱興奮的連聲叫好。

兩個兒子,都沒有讓他失望。

“將戰報公布出去,咱要讓天下人都知道,大明國祚穩如泰山。”

在朝廷的有意宣傳下,戰報迅速傳揚開來。

隨著教化工作的展開,百姓已經對大明建立了一定的認同感。

此時大明旗開得勝,他們自然也跟著一起高興。

而官僚集團則感到心慌不已。

朝廷越強,他們反對新政的危險性就越大。

尤其是,這次統軍的還是兩個親王。

等兩個親王率軍歸來,恐怕皇帝的手段會更加強硬。

一想到這些,本就已經脆弱不堪的心理防線,也迅速的破碎。

很多士紳地主選擇分拆自家土地。

而他們的背叛,也加速了內部的分化,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投降。

剩下的頑固派,已經無法阻擋大勢。

不過,分拆土地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完成的。

即便上下一心都需要至少半年時間,更何況還有人抵製拖後腿。

朱元璋的計劃是,明年征收夏稅的時候,完成此項任務。

“嘿嘿……明年夏稅開征還未完成分拆的,咱會讓他們知道,什麼叫階梯性收稅。”

“這麼一想,咱反倒希望他們不要分拆了。”

對於他的惡趣味,大家就當沒看到。

都忙得團團轉,誰有空陪他鬨啊。

陳景恪自己也是忙的腳不沾地。

除了參與各種政策的製定,他還要重新梳理自己的改革計劃。

上輩子他隻是個普通醫生,穿越後靠著超前的知識勉強站穩了腳跟。

然後通過惡補知識,總算是勉強能應付當前的各種事務了。

但對於如何打造一個時代,他依然沒有成熟的想法。

最開始他以為,進行製度變革,發展生產力、建工廠、搞工業化就能成功。

隨著對政治的了解越來越深,他才發現自己太天真了。

構建新時代,遠沒有他想的那麼簡單。

然後他就迷茫了。

他知道自己的變革有問題,卻不知道問題在哪。

直到司法獨立失敗,才讓他陡然明白過來。

他的變革缺了最重要的東西,思想。

為什麼司法獨立會失敗?

因為當前的道德標準是儒家思想確立的,而律法又是根據道德標準來製定的。

說白了,此時國家運轉的底層邏輯,是儒家思想提供的。

不改變這一點,司法就永遠無法獨立。

至於用工業化倒逼儒家變革,這個計劃也很難實現。

工業化不是建工廠那麼簡單。

前世直到二十一世紀,依然有很多國家,停留在工業化的門檻之外,就是最好的證明。

工業化,需要相應的思想做指引才能完成。

如果將工業化比作是一台電腦,工廠是電腦的硬件,思想就是軟件。

沒有思想的工業化,就像是沒有軟件的電腦,就是一塊電子垃圾。

指望一塊電子垃圾倒逼儒家進步,多少有點緣木求魚的感覺了。

同理,一個偉大的時代,需要一個偉大的思想做動力驅動。

否則,往往會人亡政息。

隻有用思想武裝起來的集團,才能自發運轉,不因人而變。

也隻有偉大的思想,才能構建出一個偉大的帝國。

否則,他所謂的帝國時代,永遠都無法實現。

最多重走一遍英國的殖民道路。

明白了這一點,他終於知道接下來的路該怎麼走了。

不,準確的說,他終於摸到了門檻。

可門後的道路是什麼樣子的,又該如何走,暫時還沒有頭緒。

說的直白點,他不知道那個偉大的思想該如何構建。

現在他就是在思考這個問題。

太陽的思想自然偉大,可不適應這個時代。

直接照搬,後果是毀滅性的。

要構建符合時代的偉大思想,就必須先了解這個時代。

同時還要專研諸子百家的思想,以求從中汲取到養分。

不過他有個彆人都不具備的優勢,那就是作為穿越者,他能跳出時代看問題。

更何況,他腦海裡已經有一個偉大思想做參考。

更容易找到適合的道路。

但也隻是相對其他人來說更容易,真正想要做到這一步,非常難。

除此之外,李善長也經常來找他討論‘法治’。

自從聽到法治這個概念,李善長就好像是看到了一扇新的大門,每天都有無數的新想法冒出。

在他看來,最能理解自己想法的,自然就是陳景恪。

所以,每當有了新的靈感,都會找他來討論。

陳景恪也樂於見到這種情況,讓他自己完善法治思想,是很難的。

或者說,他根本就沒有那個時間。

李善長是這個時代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如果他能根據法家思想,完善法治概念。

那可就太好了。

為什麼一定要用法家思想,來完善法治概念呢?

很簡單,尊古習俗。

憑空出現的新思想,是很難被人接受的。

在前人的思想上推陳出新,那就完全不一樣了。

至於李善長熱衷此事的原因,自然和三不朽有關。

立功立德立言。

立功他做到了,大明開國第一功勳。

立德……他有自知之明,這輩子和德是沾不上邊了。

那就隻剩下立言了。

以前他沒那個機會,雖然對法家思想研究很深,可並沒有能推陳出新。

陳景恪的一句‘法治’點醒了他。

不需要全麵解析法家思想,隻要針對某一個方麵進行突破,也是一樣的。

根據‘信賞必罰,以輔禮製’,發展出法治思想,和儒家的人治相對立。

然後用‘法治’思想武裝司法係統,讓整個司法係統變成自己的門徒。

不就完成立言了嗎?

當然,他很清楚自己占了陳景恪的便宜,一開始還不好意思這麼做。

陳景恪就通過馬皇後,向他轉達了自己的意思。

法治思想雖然是我提出的,但思想不受限製,誰都有權力去完善。

隻要承認我是這個概念的創立者就行。

言外之意就是,我是創立者,你是完善者。

李善長自然明白這個道理,對於陳景恪的氣量,發自內心的敬佩。

他找陳景恪討論靈感,也不全是為了交流。

還有個原因,就是增加陳景恪的參與度。

這樣他就可以對外說,這新思想是我們兩人一起完善的。

陳景恪有那個肚量,我也不能當小人。

這就是他的想法。

對於陳景恪來說,和李善長交流,也大大增長了他對法家思想的了解。

對於他構建心目中的‘偉大思想’,有著極大的幫助。

就在陳景恪忙碌的時候,邊關又一個情報傳來。

晉王和燕王即將凱旋,大約在八月份到達洛陽。

為了迎接兩個兒子歸來,也為了彰顯大明的武德充沛,朱元璋命令禮部製定了高規格的迎接儀式。

非但如此,他還命人翻修了洛陽宮。

才剛剛入住沒幾年的新宮殿群,竟然就要翻修,自然遭到了群臣的反對。

但老朱一意孤行,必須翻修。

咱平日裡那麼節儉,偶爾奢侈一把怎麼了?

就連馬皇後都出麵,說滿足一下皇帝這個小要求吧。

群臣這才不情不願的同意。

隻有極少數人才知道,他翻修洛陽宮的真正目的,是為朱標登基做準備。

就在群臣為兩位親王凱旋做準備的時候,周王朱橚低調的進入了洛陽城。

(本章完)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