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氣運(1 / 1)

推荐阅读:

第304章氣運

陳景恪前往乾清宮的半路,恰好遇到朱標。

朱標笑著說道:“我猜這會兒你也該回來了,事情還順利吧?”

陳景恪見過禮之後說道:“還好,佛道兩家剛被陛下敲打過,不敢忤逆朝廷的意思。”

“不過想讓他們聽話,還要持續跟進才行。”

朱標頷首道:“第一步走好就行,諒他們也不敢陽奉陰違。”

說話間就來到了乾清宮,朱元璋和朱雄英倆人正在下圍棋。

很明顯老朱下不過了,正愁眉苦臉的。

見他們兩個進來,眼睛一轉,把手裡的棋子往棋盤上一扔:

“正事來了,不下了不下了。”

朱雄英氣道:“皇爺爺,您耍賴。”

朱元璋樂嗬嗬的道:“這叫戰術懂不懂,你小孩子要學的還多著呢。”

朱標連忙安慰道:“爹您身子骨還硬朗著呢,不過是讓著雄英罷了……”

他的臉色就變得凝重起來。

“彆說是現在的您,就算三十歲的您過來,也不一定能下的贏太孫,這就是年齡優勢。”

朱元璋得意的道:“哼,算他們識相,來給咱說說具體過程。”

陳景恪就將大致的過程講了一下。

“年齡再大會被其他事情分心,且精力也不如年輕人,也很難下的過小年輕。”

陳景恪也心下莞爾,老朱現在是真的提前進入養老生活了。

看著如此豁達的父親,朱標也不再說什麼。

陳景恪說道:“假您的虎威,事情非常的順利,他們連討價還價都不敢,全盤接受了新規。”

不隻是古代人相信,即便是到了二十一世紀,相信鬼神氣運之說的依然大把存在。

所以,朱元璋和朱標對此事如此重視,就顯得很正常了。

朱元璋臉一拉道:“臭小子,說什麼胡話呢,誰要你讓子。”

朱雄英撇撇嘴,不再說什麼。

“年齡再小還在學習階段,心智也不成熟。”

萬一有呢。

朱元璋說道:“雖然虛無縹緲,可也沒人能證明它不存在。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啊。”

陳景恪心道果然,從一開始他就知道,這番話傳到外麵會引起懷疑。

“技藝最高的年齡段,就是十幾歲二十歲左右。”

朱雄英這會兒也笑著打趣道:“那下次下棋,我讓您兩個子。”

相關案例不勝枚舉。

“你要真孝順,就應該偷偷的下錯,讓咱贏才對。”

眾人大笑不已。

“現在咱連雄英都下不贏了。”

朱標無奈搖頭,這老爺子現在越來越沒正行了。

比如某富豪把妻子骨灰鎮壓起來。

等陳景恪講完,他才開口問道:“景恪,你給咱說說,到底是不是佛道兩教在竊取國家的氣運?”

比如某地上演的鬨劇立馬雙龜。

“不是瞧不上您的棋藝,是讓給您的年齡的。”

又閒聊了幾句,朱元璋才問道:“事情還順利吧?”

沒有辦法證明它存在,可也沒人能證偽啊。

陳景恪卻笑著說道:“陛下您還真說對了,棋藝確實和年齡有關。”

朱雄英則不以為然:“皇爺爺,氣運之說虛無縹緲,您怎麼還當真了。”

氣運之說在華夏可以說是深入人心。

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非戰之罪,非戰之罪啊。”

笑過之後,老朱歎道:“不行了,咱老了。”

朱雄英:“……”

朱元璋大笑道:“看看,這才是正理,咱都六十多了,下不過雄英不是很正常嗎。”

“當年咱下棋可是一把好手,連劉伯溫和李善長都下不過咱。”

朱標也露出詢問的目光,顯然他也產生了疑惑。

前邊朱元璋都還很正常,等聽到‘沒有佛道夏商周兩漢國祚都很長,有了佛道卻難有三百年王朝’的時候。

更何況,事情確實很巧合。

沒有佛道以前的王朝都很長壽,有了他們之後王朝都比較短命。

換成誰,都會懷疑。

這也是佛道兩教,聽到這個理論之後,麵色大變的原因。

因為這是真的在要他們的命。

而陳景恪明知道這個理論很危險,卻還要拋出來,自然是故意為之。

佛道兩教被馴化的太久,已經失去了野性,想要驅動他們很難。

而這氣運理論,就是懸頂之劍。

逼迫著他們向統治者證明自己還有用。

但過猶不及,這把劍是用來嚇唬佛道兩教的,可不能真把他們弄死了。

必須要打消朱元璋和朱標的懷疑。

在拋出這個理論之前,陳景恪就已經想好了答案。

此時聽到朱元璋的提問,他就說道:

“陛下,秦朝之後的朝代短命,不能說和佛道沒關係,但關係不大。”

朱元璋不禁愣了一下,他確實有所懷疑,但內心裡並不是很相信。

沒想到竟然得到了這樣的回答。

朱標也非常驚訝,什麼情況?不是用來嚇唬佛道兩教的嗎?

朱雄英才是最不敢置信的,你不是最反對這種迷信之說的嗎?今天怎麼一反常態了?

陳景恪解釋道:“咱們先來說一下,為何夏商周國祚綿長,秦之後難有三百年王朝。”

“三代時期階級高度固化,這一點之前咱們說過,我就不多贅述了。”

“但是,階級固化隻是次要原因,真正的原因是分封。”

“中央的權力被分給了一個個諸侯王,但這也意味著責任和矛盾也下移了。”

“百姓不需要向天子效忠,隻要效忠國君就可以了。”

“同樣的,天子也沒有救濟這些藩屬國百姓的義務。”

“沒有相應的權利,自然也就沒有相應的義務。”

“比如甲國出了問題,那就是甲國自己的事情,和彆的國家沒有關係。”

“甲國遭了災百姓就算餓死,也不會去禍亂彆的國家。”

“他們敢去,彆國的百姓也不會接納他們,更大的可能是用刀槍將他們全部殺死。”

“如果甲國沒有辦法度過劫難,隻有滅亡一條路。”

“事實上,雖然夏商周的國祚都很長,可下麵的藩屬國並非如此。”

“周朝建立分封了八百諸侯國,到了春秋時期就隻剩下幾十個了,那七百多個全都亡於各種矛盾。”

朱元璋和朱標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好像還真是如此。

大家隻看到了夏商周國祚綿長,又有誰去關注那些諸侯國了?

朱雄英則已經拿出筆,開始做筆記了。

話題講到這裡,陳景恪決定擴散一下,多講一些彆的:

“雖然史書沒有記載這些小諸侯國是怎麼滅亡的。”

“但原因不外乎這麼幾個,被周邊國家武力兼並,天災**無法化解自我崩潰等等。”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主動並入彆的國家。”

“比如甲國遭了災,全國都要餓死了,國君隻能去彆國借糧。”

“能借的來最好,借不來怎麼辦?”

“隻能舉國加入不缺糧食的乙國,國君成為乙國的貴族。”

“乙國既然接納了甲國,那自然要出錢糧救濟災民。”

“這種事情在戰國末期其實也發生過一次。”

朱元璋疑惑的道:“戰國末期?是哪個國家,為何我從未聽說過。”

陳景恪說道:“您肯定聽說過,就是趙國。”

朱元璋驚訝的道:“趙國不是被王翦率軍攻滅的嗎?”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