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法蘭西1794 > 第936章 金融調查局(FIB)
背景色:字体:[]

第936章 金融調查局(FIB)(1 / 1)

推荐阅读:

第(1/3)頁

>   第936章金融調查局(fib)

下午時分,陽光透過唐寧街10號首相官邸的窗簾,灑在二樓臥室的地板上,為這個房間增添了一抹溫暖的色調。

然而,房間內的氣氛卻與這陽光格格不入。一場關乎英國命運的秘密會晤正在緊張而嚴肅地進行。這場會晤已經持續了近三個小時,參會者包括即將以掌璽大臣身份,代理首相職責的波特蘭公爵、外交大臣格倫維爾勳爵,以及英格蘭銀行的負責人。

三人正圍坐在即將病休的首相小威廉·皮特的病床邊,床單上擺放著幾份文件和地圖。整個房間彌漫著一種凝重而緊張的氛圍。

當會晤終於結束時,格倫維爾勳爵與內閣代理首相波特蘭公爵一同起身。作為外交大臣,格倫維爾勳爵將陪同波特蘭公爵登上一輛裝飾華麗的馬車,匆匆離去。

他們此行的目的地是威斯敏斯特宮,那裡等待著他們的是一場更為關鍵的會晤——與福克斯伯爵領導的下院反對派(福克斯黨)舉行雙邊聯盟談判,旨在組建一個跨越議會黨派的“賢能內閣”。

在此之前,遠在溫莎城堡的英王喬治三世,對於小皮特主張議會下院的少數派領袖入閣一事,並不怎麼高興。

那是福克斯伯爵的政治理念和行事風格與國王多有不合,喬治三世擔心他入閣後會擾亂政府的穩定。即便迫於形勢需要,國王也希望福克斯在內閣的職務隻能是過渡性的,時間不能超過六個月。

好在小威廉·皮特對此早有預判。他用三份電報,向固執己見的國王詳細闡明了組建“賢能內閣”的必要性與緊迫性。

這位即將離任的首相反複強調,在內憂外患的關鍵時刻,唯有團結各方力量,才能讓英國在動蕩的歐洲局勢中站穩腳跟。

最終,在小皮特首相的不懈努力下,英王喬治三世出於對他的絕對信任,不再反對福克斯伯爵及其追隨者進入內閣聯合政-府。

……

依照英國的傳統,病休的小威廉·皮特還要接見上議院和國王的代表才能離開倫敦。然而,這位性格倔強的帝國首相似乎不願意以病弱的姿態示人,暴露自己的軟弱。

那是因為小皮特一貫在政治場上向來強硬,如今卻要以這副病懨懨的模樣麵對昔日同僚,不想接受那些毫無意義的虛假問候。

因此,他就事先囑咐官邸侍從,預定了一輛特製的臥式車廂馬車。這輛馬車內部布置得溫馨舒適,配備了柔軟的床鋪和各種生活用品,專門為他的長途旅行和養病需求而設計。

馬車的車廂內還安裝了厚重的窗簾,可以完全遮擋外界的視線,確保退休中的首相在旅途中的隱私與安全。而依照計劃,小皮特準備在第二天拂曉離開倫敦,悄然踏上前往療養地的旅程。

至於來自貴族院與國王陛下的好意,小威廉·皮特已委托自己的表弟、外交大臣格倫維爾勳爵,向威斯敏斯特宮與溫莎城堡那邊送去他本人的告彆信。

小皮特首相的目的地是倫敦東南方向、瀕臨多弗爾海峽的肯特郡。這裡是小皮特的出生地。而在另一時空的數十年後,一個名叫溫斯頓·丘吉爾的家夥也出生在此。

肯特郡風景如畫,廣袤的田野上盛開著大片的野花,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花香。鄉間散布著眾多啤酒花園,人們在那裡悠閒地享受著寧靜的時光。這裡也因此被稱為“英格蘭的花園”,清新的空氣和優美的環境非常適合病人療養。

事實上,英王喬治三世曾一度希望小皮特能前往溫莎城堡養病。國王的這一安排,明顯是出於對內閣首相的關懷,希望後者能在王室的庇護下安心休養,同時也能讓國王隨時探望,表達君主對臣子的溫情與關懷。

然而,小皮特卻婉言謝絕了這份好意。他的選擇並非出於對國王的不敬,而是源於他始終堅定地站在平民院的立場上,秉持著“君子不黨”的基本政治原則。對他來說,政治的獨立性與公正性遠比迎合國王更為重要。

在恪守君臣之道時,小皮特對國王敬重有加。平日裡,他總是儘心儘力地執行國王的指令,朝堂之上對國王行禮問安,言辭間滿是尊崇。但他的內心深處有著自己的政治堅守,絕不會為了迎合國王而加入所謂的“國王黨”。

在格倫維爾勳爵陪同波特蘭公爵一同離開唐寧街10號之後,身為英格蘭銀行首席行長的托馬斯·雷克斯爵士,並沒有離開首相官邸。

在看到小威廉·皮特按照德雷曼醫生的叮囑,服用藥水昏睡之後,這位大銀行家一直守在首相臥室的隔壁房間,因為他還有重要事務需要進行單獨的工作彙報。

所以,雷克斯鄭重地囑咐唐寧街官邸的一乾侍從,一旦首相醒來,必須第一時間通知他。

第(1/3)頁

第(2/3)頁

直到深夜,萬籟俱寂,整個唐寧街10號都沉浸在一片靜謐之中,隻有走廊上偶爾傳來侍從輕輕走動的腳步聲。

這時,一名侍從匆匆趕來,叫醒了昏昏欲睡的英格蘭銀行行長。雷克斯爵士立刻起身,快步走向首相的臥室。

當雷克斯再度見到小皮特時,病榻上的帝國首相正半躺於床頭,神色雖仍顯疲憊,但比之前多了些許生氣。侍從正在收拾的肉菜粥已經是空碗,看來小皮特吃了不少。

雷克斯感覺老朋友的氣色好多了,原本蒼白如紙的臉上浮現了一絲紅潤。他心中不禁燃起了一絲希望,或許首相的病情正在好轉。

然而,德雷曼醫生的解釋卻如同一盆冷水,無情地澆滅了雷克斯心中剛剛燃起的希望。

但私下裡,醫生的神色凝重的告訴大銀行家,說:“這並非康複的跡象,而是一種嚴重肝病的持續特征。”

為了更準確地說明情況,他甚至引用了法國醫學期刊的病理解釋:“首相的身體正在經曆一種複雜的生理反應。這種暫時的好轉並不代表病情的緩解,反而有可能是病情進一步惡化的前奏。”

雷克斯的心沉了下去。他深知,小皮特的健康狀況不僅關乎他個人的命運,更關乎整個英國的未來。

德雷曼醫生繼續說道:“總體來說,首相的病情並不樂觀。後續的治療時間至少需要一年以上。”

這意味著在接下來的12個月裡,小皮特將不得不繼續與病痛頑強抗爭,每一天都可能是對他意誌的考驗。

送走醫生,再度回到首相臥室,裡麵一片寂靜,隻有窗外偶爾傳來的夜風聲。當侍從輕輕關上房門時,雷克斯已經坐在小皮特的病榻邊。他微微前傾身體,注視著半躺在病床上的老朋友。

雷克斯深吸一口氣,開始低聲向自己的上司兼朋友彙報這幾日來,金融調查部對“紅酒走私案”的調查結果。

“首相閣下,關於‘紅酒走私案’,我們已經取得了一些進展。調查部的同事們夜以繼日地工作,終於發現了走私團夥的幾條關鍵線索……”

他一邊彙報,一邊留意著小皮特的反應。儘管病痛的折磨讓首相的身體變得虛弱,但他的思維依然敏銳,不時地點頭或插話詢問細節。

幾年前,鑒於安德魯法國的警務部與軍情局的眾多成功案例,以及老對手的手段層出不窮,已經對英國的國家安全構成了潛在威脅。

最終,小威廉·皮特在暗地征求國王同意後,秘密簽發了一道行政命令,開始籌建一個情報與反情報部門,“金融調查部”(簡稱fib)。由於fib的經費來自英格蘭銀行和王室,所以議會無法監管。

至於該部門的領導者,交給了號稱“帝國第二財政大臣”的英格蘭銀行行長雷克斯爵士。小皮特期望自己的老朋友能夠組建起一個高效的情報機構,為英國的政治決策提供有力支持。

事實上,英國的情報工作曆史悠久。早在16世紀末,英國駐法國大使尼古拉斯爵士便在其任期內,成為英國駐外大使中第一個著手認真組織情報工作的人。

儘管當時情報工作的範圍很小,人力、物力和技術手段都十分有限,但憑借敏銳的政治嗅覺和不懈的努力,英國駐法國大使收集的情報內容豐富、價值極高。

尤其是在平定法國人暗中資助蘇格蘭叛軍方麵,尼古拉斯爵士提供的情報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幫助英國政府及時掌握了叛軍的動向和法國人的陰謀,成功化解了一場可能爆發的危機。

然而,由於曆史上“國王黨人”操作的秘密警察對普通民眾的大肆迫害,那段黑暗的曆史讓英國民眾和議員們心有餘悸。民眾對秘密警察充滿了恐懼和厭惡,議員們則極度反感這種特務政治。

在這種背景下,“第二財相”負責的情報部,僅作為一個聯絡部門而存在。由於該部門設在蘇格蘭銀行的大樓內部,所以對外宣稱“金融調查部”。

其職責是將倫敦警察廳(蘇格蘭場)、隸屬於外交部的情報局以及各個使領館的武官組織起來,聘請專業的情報分析人員來收集整理各種情報。

至於外勤事務,對內主要由蘇格蘭場負責,對外則屬於各個使領館武官。當然,金融情報局內部也存在有一個情報收集與分析小組。

經過這幾日深入細致的調查,金融調查部的情報分析組確信:“走私紅酒事件”並非一個單純的走私案,而是陰謀者刻意栽贓,攪動本就不平靜的英國政壇,主要目標直指帝國首相小威廉·皮特本人。

第(2/3)頁

第(3/3)頁

就在那個自稱“正義警官”的爆料者,放棄《泰晤士報》,轉向《觀察家報》投稿的前一天,服務於唐寧街10號首相官邸的皮爾斯侍從,就突然不辭而彆,甚至連個解釋的紙條也沒有留下。

這位侍從在首相官邸,為首相小威廉·皮特服務過10年,工作一貫兢兢業業,對首相官邸的大小事務都處理得井井有條,與同僚們相處融洽。這樣毫無征兆的離開,實在令人費解。

兩天之後,皮爾斯被倫敦警察局的水警分部發現浮屍於泰晤士河上,這一消息在首相官邸和倫敦的政治圈中引起了軒然大波。

事後,蘇格蘭場的法醫反複鑒定,皮爾斯的死因與大走私商莫雷爾一樣,都是服用了相同的毒藥——一種毒芹的汁液。

警方調查顯示皮爾斯未婚且無兄弟姐妹,遠方親屬都在蘇格蘭,10年來一直都從未聯係過。而外交部的情報部門也同樣確信,首相官邸的侍從,沒有與駐倫敦的各國外交官有過密切的聯絡。

但在數小時前,金融調查部的情報分析人員經過夜以繼日的努力,終於有了重大發現。他們在皮爾斯侍從簽收的紅酒往來單據上,發現很多簽名都是精心偽造的,且這些偽造簽名居然存在了4、5年之久,這意味著幕後的陰謀者早在5年前,就開始布局謀劃此事。

很快,所有的表麵證據都指向首相官邸中,一個出生於法國的糕點廚師時,後者同樣在兩天前不辭而彆。

這個糕點廚師平日裡在官邸中負責製作甜點,看似普通,卻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這無疑讓他的嫌疑大增。

基於此,雷克斯下屬的情報分析人員得出了最後的結論。

他說:“綜合各種因素,金融調查部一致認定:紅酒走私案的主謀、爆料者與陰謀參與者應該來自法國,而且極有可能是布魯斯領導的法國-軍事情報局。

也唯有他們才擁有這般反偵察的技術手段,從容逃避我們的指紋辨彆術。這種過於精細化的偽裝,反而暴露了他們的存在。

不過很可惜,我們終究還是慢人一步,導致所有的嫌疑人不是意外死亡,就是下落不明。”

需要著重說明的是,所謂的“指紋辨彆術”這一具有跨時代意義的鑒定方式,源自安德魯在任職巴黎警局期間的“大膽創新”。

大革-命時期的巴黎,依然是犯罪猖獗,間諜橫行,社會治安麵臨著嚴峻的挑戰。身為政治部警長的安德魯,隨即將目光投向了人類獨一無二的指紋,從中找到破解犯罪謎團的關鍵。

通過對指紋的收集、分析與比對,巴黎警方能夠精準地鎖定罪犯與間諜的身份,讓那些隱藏在暗處的不法之徒無處遁形。

憑借這一先進技術,巴黎警方成功抓捕了成百上乾名重大罪犯與外國間諜,極大地遏製了犯罪活動的蔓延,成為安德魯早期發展的重要業績。

數年前,指紋辨彆術跨越了英吉利海峽,流傳到了海峽對岸的英國。然而,英國的司法體係對這一新興技術的接受過程卻充滿了波折。英國法庭以證據的可靠性和法律的適用性為由,拒絕將指紋辨彆術作為呈堂證供。

但另一方麵,包括蘇格蘭場與金融調查局在內的情報人員,卻敏銳地察覺到了指紋辨彆術的巨大價值。於是,這些情報人員在私下裡積極運用這種先進的刑偵手段。他們秘密組建專業的指紋分析團隊,對收集到的指紋進行細致入微的分析和比對。

此外,依照部下的工作彙報,雷克斯懷疑如今的內閣政府裡麵,極有可能潛伏著法國的高級間諜。儘管他堅信自己的判斷,但到目前為止,手中沒有任何確鑿證據,僅僅是猜測。

出於謹慎,雷克斯沒有直接將這一懷疑告訴即將病休的小威廉·皮特首相。他深知,一旦沒有確鑿證據就貿然行動,可能會引發更大的政治風波,甚至危及病休中的首相,和英國政壇的穩定。

…….

第(3/3)頁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