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 第916章一石三鳥的陰謀
在歐洲大陸的權力舞台上,已從“歐洲征服者”變成“歐洲統治者”的安德魯,其每一個決策都如同精心布局的棋局。
他深知,要實現對歐洲的全麵掌控,必須徹底摧毀英國這個海上強國的影響力。而“工程師”皮埃爾提出的那個計劃,雖然看似帶有一點私人目的,但安德魯敏銳地察覺到其中蘊含的巨大潛力,因此批準這一計劃絕非偶然,而是有著深遠的戰略考量。
他要通過這一計劃,實現一石三鳥的妙計,對英國的政治、軍事和經濟體係產生重大衝擊。
英國海軍,作為大英帝國的利劍,守衛著本士的海上長城,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安德魯深知,要真正撼動英國的海上霸權,僅僅依靠軍事力量的正麵交鋒是遠遠不夠的。
於是,他決定從內部入手,利用“工程師”這一關鍵人物,借助其妻舅,梅爾維爾勳爵的影響力,將大量“鼴鼠”安插到英國海軍部的核心部門。
現任海軍第一大臣助理的梅爾維爾勳爵,在英國海軍部的權力網絡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他不僅在海軍部的高層決策中擁有一定的發言權,還與英國王室和白金漢宮關係密切。
可以肯定,隻要“工程師”皮埃爾能夠通過梅爾維爾勳爵的關係,將“鼴鼠”滲透到英國海軍的核心,那麼法國在未來的海上對抗中,將占據巨大的情報優勢。
安德魯和法軍總參謀部的戰略意圖非常明確:在解決俄羅斯問題之前,不會對不列顛島實施大規模的入侵登陸行動。
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會放過任何削弱英國海軍的機會。通過“鼴鼠”的布局,他們可以在英國海軍內部製造矛盾和混亂,讓英國海軍在不知不覺中陷入困境。這些“鼴鼠”將通過傳遞虛假情報、乾擾決策流程等方式,逐步削弱英國海軍的戰鬥力與信任感。
斯賓塞家族的曆史可以追溯到11世紀。當時,一位名叫德西的人被授予了斯賓塞領地的所有權。隨著時間的推移,斯賓塞家族逐漸發展壯大,成為英國最有影響力的貴族家族之一。
如今的海軍大臣斯賓塞勳爵,作為英國海軍的最高領導者,他的每一個決策都可能影響到英國海軍的命運。
然而,儘管斯賓塞家族在英國社會中擁有崇高的地位,但斯賓塞勳爵本人的能力卻並不出眾,其個人履曆卻顯得有些平庸。儘管被小威廉皮特看中,長期出任海軍大臣,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的家族背景和政治關係,而非他的個人才能。
許多國會議員批評斯賓塞為“內閣中能力不足的官員”,認為他雖然在和平年代可以勉強勝任,但在戰時卻難以承擔重任。
另一方麵,斯賓塞勳爵本人也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因此他在擔任海軍大臣期間,大力提拔了軍功顯赫的海軍將領薩繆爾·胡德,希望借助他的軍事才能來彌補自己的不足。
毫無疑問,胡德上將在英國海軍中有著極高的威望,他的軍事才能和作戰經驗是英國海軍的寶貴財富。他的軍事生涯充滿了輝煌的戰績,從年輕時參與多次海戰,到成為艦隊指揮官,胡德上將憑借其卓越的戰術眼光和果敢的決策能力,贏得了士兵和同僚的廣泛尊重。
然而,胡德上將的性格直率,缺乏政治城府,這使得他在與斯賓塞勳爵的合作中,逐漸產生了矛盾。
第(1/3)頁
第(2/3)頁
1794年,胡德晉升為海軍上將,但不久之後,他便在各種公開場合公然批評斯賓塞勳爵領導的英國海軍部。
胡德上將認為,海軍部的文職人員已經嚴重腐敗,他們不僅無法為海軍提供必要的支持,還導致了海軍艦隊在海上得不到充足的食物、淡水和必要的維護物資。
他多次指出,這種後勤保障的缺失嚴重影響了海軍的戰鬥力,甚至威脅到了士兵的生命安全。
在1795年的法國西部基伯龍半島登陸戰中,英國人的政治盟友-法國流亡貴族軍隊的覆滅,更是讓胡德上將對海軍部的文官們深惡痛絕。
他堅持認為,這場慘敗的主要原因就是海軍部文官們的瞎指揮。他們對軍事行動的乾預和不切實際的指令,使得英國海軍在戰場上陷入了混亂。
胡德上將的這些言論,直接惹惱了首相小威廉皮特。隨即,海軍大臣斯賓塞不得不下令將胡德解職,但一年後,隨著英國海軍在海上對抗法國的形勢愈發嚴峻,胡德又再度被重用。
1796年,胡德被英王喬治三世冊封為子爵,擔任格林威治醫院院長。這個職位雖然看似閒職,但實際上卻有著豐厚的待遇。每年8乾英鎊的高薪,讓胡德上將可以安心地享受晚年。
然而,當安德魯率領的數十萬歐洲聯軍即將大舉入侵不列顛島之際,斯賓塞決定不計前嫌,有一次向皮特首相推薦了這位已經74歲高齡的胡德上將,披掛上陣,出任英國本士艦隊的總司令。
“戰神”胡德上將的回歸,無疑給屢戰屢敗的英國海軍帶來了巨大的信心。他憑借豐富的作戰經驗、卓越的軍事才能以及超高的聲望,迅速掌握了這個世界上最龐大的艦隊。
他重新組織了艦隊的指揮體係,優化了後勤保障流程,並親自巡視各艦,鼓舞士氣。在他的指揮下,英國海軍成功地將法國海軍營造的威脅,統統隔絕於英吉利海峽對岸。
就在總參謀部與海軍部陷入困境之際,安德魯卻敏銳地看到了另一個機會。他意識到,如果能夠通過“工程師”的布局,讓斯賓塞勳爵因為腐敗、泄密或其他原因而被迫下台,這將引發一係列連鎖反應。
不僅海軍上將胡德將會被再度解職,而且現任首相小威廉·皮特也將受到牽連。斯賓塞勳爵與皮特內閣關係密切,他的倒台可能會動搖整個皮特政-府的根基。
這對於如今勢微的輝格**首,詹姆士·福克斯伯爵來說,無疑是一個絕佳的機會。福克斯議員一直對皮特內閣抱有強烈的競爭意圖,並一直在尋找機會挑戰其首相職務。
如果能夠借此機會讓皮特內閣倒台,那麼福克斯議員將有可能上位入閣,即便成為不了首相,也可能擔任英國的外交大臣。
對於安德魯來說,一個親法派上位成功自然是非常有利的。
如此一來,英國與法國之間的和談將變得更加容易。福克斯議員一直主張通過外交手段解決與法國的衝突,而不是一味地依賴軍事對抗。而且,他與法國的某些政治勢力有著較為密切的聯係,這使得他更有可能推動英法之間的和平談判。
安德魯希望通過這種方式,為法國爭取到更多的戰略空間,為最終解決俄羅斯問題創造更多時間與機會。
第(2/3)頁
第(3/3)頁
一年前,當安德魯精心策劃對英戰略計劃時,大型蒸汽戰列艦“共和國號”被寄予厚望,它本應成為法國海軍技術碾壓英國海軍的關鍵。
這艘戰艦凝聚了當時最先進的蒸汽動力技術,其強大的火力、機動性,以及絕佳的防禦能力,被視為改變海上力量平衡的王牌。然而,現實卻給了他當頭一棒。
在波羅的海的海戰中,“共和國號”雖然以一對八,成功抗下了所有俄國戰列艦的圍攻,並且大獲全勝,但這場勝利卻隱藏著巨大的隱患。
海戰結束後不久,安德魯從海軍指揮官特斯特那裡得知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共和國號”的兩台蒸汽發動機在高強度的戰鬥狀態下幾乎報廢。
經過仔細檢查,發現製造蒸汽機的鋼鐵質量不過關。這種鋼鐵雖然可以滿足慢速巡航的需求,但在高強度的戰爭模式下,卻無法承受巨大的壓力。
這一發現讓安德魯陷入了深深的憂慮之中。
他意識到,這不僅意味著“共和國號”可能成為一次性戰艦,就連正在建造中的“巴黎號”“馬賽號”與“裡爾號”等共和國級的大功率蒸汽披甲戰艦,也可能麵臨同樣的命運。
這些戰艦是法國海軍未來的希望,它們的建造耗費了巨額資金和大量資源,如今卻可能因為材料問題而功虧一簣。
失去了大功率的蒸汽披甲艦,法國海軍將無法在海上與英國本士艦隊抗衡。而英國本士艦隊的指揮官,正是赫赫有名的海軍上將胡德和他的弟子納爾遜。這兩位將領的軍事才能和作戰經驗,讓法國海軍的每一次行動都充滿了風險。
胡德上將的戰術布局嚴謹而果斷,納爾遜則以大膽創新和靈活機動著稱。他們的組合使得英國海軍在戰場上幾乎無懈可擊。
在這種情況下,安德魯不得不重新調整戰略。他意識到,僅僅依靠軍事技術的優勢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在政治和經濟領域尋找突破口。他開始思考如何通過內部手段削弱英國的軍事力量,而讓斯賓塞下台,胡德失勢,皮特辭職,便成為了他實現戰略調整的關鍵一步。
斯賓塞勳爵作為海軍大臣,其決策直接影響英國海軍的運作;胡德上將作為艦隊指揮官,是英國海軍的靈魂人物;而首相小威廉·皮特則是整個英國政府的核心。
如果能夠通過一係列精心策劃的行動,動搖他們的地位,那麼法國或許能在戰略上找到新的機會。安德魯開始暗中布局,尋找可以利用的弱點,試圖從內部瓦解英國的軍事和政治體係,為法國爭取到更多的戰略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