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法蘭西1794 > 第910章 鎮壓蒂羅爾起義

第910章 鎮壓蒂羅爾起義(1 / 1)

推荐阅读:

第(1/3)頁

>   第910章鎮壓蒂羅爾起義

1797年,法蘭西第一執政安德魯,與宣布戰敗的奧地利皇帝弗蘭茨一世共同簽署的《美泉宮和約》,就如同一顆重磅炸彈,將蒂羅爾伯國的命運推向了深淵。那是根據這份法奧和約,整個蒂羅爾將被轉讓給了法國的堅定盟友,巴伐利亞公國。

就在《美泉宮和約》簽署不到兩周,巴伐利亞的君主馬克西米利安一世,就迫不及待的下令軍隊進駐蒂羅爾伯國,趁著奧地利軍隊撤離之際,一舉將這片土地納入自己的統治範圍。

蒂羅爾,這片位於阿爾卑斯山脈懷抱中的寶地,以其雄偉的山峰、清澈的湖泊和淳樸的民風而聞名。

然而,隨著巴伐利亞君主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軍隊進駐,這片土地上的寧靜與和諧被徹底打破。

馬克西米利安一世,這位野心勃勃的貪婪君主,為了能儘早收回支付給法國的,那價值數乾萬法郎的“軍事管理費”,給國家帶來的財政損失,開始對蒂羅爾民眾實施橫征暴斂的政策。

很多的,各種花樣百出,聞所未聞的苛捐雜稅,就如同沉重的枷鎖,壓得蒂羅爾人民喘不過氣來。

民眾的不滿情緒日益高漲,他們渴望自由,渴望擺脫巴伐利亞的暴政。然而,馬克西米利安一世卻對此視而不見,甚至變本加厲地壓榨他們。在這樣的背景下,蒂羅爾人民的不滿情緒如同野火般迅速蔓延,一場轟轟烈烈的起義即將爆發。

在一次公開演講中,蒂羅爾地方議會的多位代表在集市上表達自己的不滿,卻被巴伐利亞軍隊無情驅趕,甚至遭到屠殺。

此時的阿爾卑斯山穀依然飄著小雪,霍費爾站在酒窖橡木桶上,手裡舉著半截被踩碎的銀十字架。三十多個山民擠在酒窖裡,呼出的白霧在冰涼的空氣中交織成網。

“上個月,這些土匪就在聖米迦勒教堂門口吊死了2個盜竊麵包的孩子!”霍費爾的聲音像雪豹磨爪,“巴伐利亞人居然說我們繳納的羊毛稅裡摻了鐵屑,硬要拆走教堂銅鐘抵債!”

酒窖外突然傳來馬蹄聲,掛在牆上的油燈劇烈搖晃。透過結霜的氣窗,人們看見20名巴伐利亞槍騎兵正在市集廣場上縱馬踐踏。一位裹著粗呢鬥篷,來不及逃走的年邁老人,被騎兵的長矛挑起,裝滿乳酪的藤筐在鐵蹄下四分五裂。

“魔鬼!”鐵匠彼得抄起劈柴斧就要往外衝,卻被霍費爾死死按住肩膀。客桟主人沾著麥酒在木桌上畫出阿爾卑斯山的地形圖。

他隨後淡淡的說了一句“下個月的12日正午,鷹嘴崖。”

……

民眾的鮮血,不斷染紅阿爾卑斯山地下的這片大地,但反抗意誌並未被壓製。安德烈亞斯·霍費爾,一個原本富裕的客棧主人、葡萄酒商和牛羊販子,目睹了這一切慘狀。他幫助了幾名苦難的同胞,心中對入侵者充滿了痛恨。

30出頭的霍費爾出生於1767年,他對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和天主教會極端忠誠,這種忠誠讓他無法容忍巴伐利亞的暴行。他開始在民眾中秘密傳播反抗的思想,蒂羅爾的起義正在悄然醞釀。

1798年6月,安德魯法國發動了蓄謀已久的普魯士戰爭,不久之後,俄羅斯帝國和英國也卷入其中,形成第二次反法同盟。

此刻,歐洲大陸的局勢一片混亂。在一些英國間諜的煽動下,過於衝動的蒂羅爾人民自以為抓住了這個乾載難逢的機會,並在霍費爾的領導下,發動了一場轟轟烈烈反對外來入侵者的大起義。

第(1/3)頁

第(2/3)頁

必須承認,霍費爾是一位極具號召力的領袖,他憑借著自己的智慧和勇氣,帶領著蒂羅爾的人民與巴伐利亞軍隊展開了殊死的搏鬥。

起義軍在霍費爾的指揮下,展現出了驚人的戰鬥力。他們利用蒂羅爾多山的高原地形優勢,與巴伐利亞軍隊進行周旋。

在1798年8月的戰鬥中,起義軍憑借著對地形的熟悉,成功地擊退了8乾名巴伐利亞士兵的進攻。這場勝利極大地鼓舞了蒂羅爾人民的士氣,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起義軍的行列。

同年的10月與12月,起義軍又在霍費爾的帶領下,連續兩次擊退了1.5萬、3萬巴伐利亞軍隊的進攻。

這三次勝利,如同三把利劍,刺穿了巴伐利亞統治的防線。蒂羅爾的人民在起義軍的保護下,終於擺脫了巴伐利亞的壓迫,解放了蒂羅爾。

在英國人的協助下,起義軍在解放家園之後,迅速建立了自己的政權。霍費爾作為起義軍的領袖,宣布效忠奧地利。他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得到奧地利的支持,鞏固蒂羅爾的獨立。

驕陽融化著鷹嘴崖的積雪,霍費爾蹲在花崗岩掩體後,看著山下蜿蜒如銀蛇的巴伐利亞軍隊。他的手指撫過後背的前裝線膛槍,這是半年前,他用了20張黑狐皮從英國軍火走私販手裡換來的。

但現在不用花錢購買了,那是慷慨的英國人已陸續為起義軍部隊送來3乾支步槍,未來還會有更多的火槍大炮送過來。

“放!”三噸重的花崗岩從三百米高的冰瀑頂端轟然墜落。正在攀爬雲梯的巴伐利亞士兵像螞蟻般被碾碎,猩紅的血順著冰棱滴落,在陽光折射下宛如燃燒的琥珀……

第三次勝利慶功宴上,霍費爾舉著英國送來的威士忌卻難以下咽。來自維也納的信使,很是局促的站在沾滿泥濘的地毯上說:“皇帝陛下認為……蒂羅爾從1797年開始,就不屬於奧地利的領土。”

下一刻,信箋上的哈布斯堡雙頭鷹印章在篝火中卷曲成灰。

此時的奧地利已經大變樣,皇帝弗蘭茨一世“意外病逝”,而繼位的弗朗茨二世不過是一名智力有問題的孩童,所以當下的國家權力,基本上都掌握在幾位極度親法的樞密院大臣手中。

因為畏懼安德魯法國的勢力,奧地利樞密院拒絕給予起義軍任何援助與承認。這讓霍費爾的希望落空,蒂羅爾的未來也變得充滿了不確定性。

不過就在這個關鍵時刻,英國再度向蒂羅爾起義軍伸出了援手。就如同法西兩國援助愛爾蘭天主教徒那般,央格魯-撒克遜人給予蒂羅爾起義軍大批的軍援,包括武器、彈藥和資金。這些援助如同一場及時雨,極大地增強了起義軍的實力。

毫無疑問的,英國的援助也引起了法國的警覺。安德魯開始密切關注蒂羅爾的局勢,他早就意識到,蒂羅爾的起義可能會對法國在歐洲大陸的戰略布局產生影響。

作為極具戰略眼光的領導者,安德魯根本不在乎蒂羅爾的歸屬,以及當地民眾的福祉,而是用於挑撥巴伐利亞與奧地利之間矛盾的工具。

因此,這位法蘭西執政官決定采取一種先揚後抑的策略,來應對蒂羅爾的局勢。

在蒂羅爾開啟大暴亂的初期,安德魯故意拖延對巴伐利亞的援助。他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削弱巴伐利亞的實力,同時觀察蒂羅爾起義軍的發展態勢。

安德魯的這一靜觀其變的策略,讓巴伐利亞陷入了困境。巴伐利亞軍隊在蒂羅爾的戰鬥中屢屢受挫,而此時的安德魯法國也因為陷入與普魯士和俄國的持續戰爭中,因而暫緩了給予盟友巴伐利亞的軍事援助,這讓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統治搖搖欲墜。

第(2/3)頁

第(3/3)頁

然而,安德魯並沒有打算一直放任蒂羅爾的叛亂局勢發展下去。他知道,如果蒂羅爾的起義軍繼續發展壯大,將會對法國在歐洲大陸的統治產生威脅。因此,等到與俄國簽署《但澤和約》之後,他就開始調整策略,準備對蒂羅爾起義軍進行鎮壓。

1799年5月,在從巴伐利亞大公,馬克西米利安一世那裡得到了足夠多的政治利益後,安德魯也最終插手“解決蒂羅爾問題”。

他任命自己的心腹愛將霍斯,讓後者帶領精銳山地師,趕往巴伐利亞首都的慕尼黑,接管南德意誌軍團的最高指揮權。

剛剛完成對葡萄牙王國征服的霍斯將軍,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指揮官,他率領的山地師更是法國-軍隊中的精銳部隊。

安德魯統帥賦予霍斯的使命,是指揮一支由巴登、符騰堡與巴伐利亞三國組成的南德意誌軍團,目的是要撲滅已在蒂羅爾伯國持續近兩年的武裝暴動。

霍斯接到命令後,迅速行動起來。他製定了周密的作戰計劃。他將南德意誌軍團分為三部分,分彆從不同的方向對蒂羅爾起義軍進行包圍。同時,霍斯還派遣了一支精銳部隊,潛入蒂羅爾的內部,進行偵察和破壞。

1799年8月,法屬山地師抵達蒂羅爾邊境。在霍斯的要求西啊,法國士兵沿著蜿蜒的山路行進,穿過茂密的森林和險峻的山穀,期間與起義軍展開了一連串的激烈戰鬥。

與此同時,南德意誌軍團的3萬大軍,對蒂羅爾起義軍發起了總攻。南德意誌軍團如同潮水一般,從四麵八方向蒂羅爾湧來。

霍斯將軍的皮靴踩碎了地下的鬆枝,望遠鏡裡映出布魯克要塞的輪廓。這位征服過葡萄牙王國的山地戰專家,正在用紅鉛筆在地圖上標注火炮陣地。

“山地師負責夜間突襲,巴登軍隊務必封鎖東側隘口,符騰堡工兵炸毀西麵吊橋。”說著,霍斯轉身看向一旁的巴伐利亞聯絡官。

“至於貴國的胸甲騎兵,”法國將軍的佩刀劃過對方胸前綬帶,“就留在山下欣賞雪景吧。”

黎明時分,32門大小“安德魯火炮”同時怒吼。裹著鐵皮的炮彈穿透花崗岩城牆,將藏在塔樓裡的起義軍掀上天空。霍斯摘下白手套接住一片山穀飄下的雪花,冰晶在他掌心融化成血水。

蒂羅爾起義軍在霍費爾的指揮下,奮勇抵抗,儘管失去了布魯克要塞,但他們在山穀中設下埋伏,在山林中與敵軍展開遊擊戰。

然而,自打有了法軍精銳山地師加入的南德意誌軍團,其實力表現的太強大了,裝備簡陋、訓練不足的起義軍士兵的抵抗,如同螳臂當車。

…….

第(3/3)頁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