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 第909章失敗是成功之母
在另一時空,內燃發動機的發明是19世紀工業革命時期的重要成果,其發展曆程經曆了多個階段。
早在17世紀至18世紀,荷蘭物理學家惠更斯就曾嘗試利用火藥爆炸獲取動力。
他設想通過火藥燃燒產生的巨大能量來推動機械裝置運動,然而,火藥燃燒的劇烈性和難以控製性,使得這一嘗試最終未能成功。
儘管如此,惠更斯的這一大膽設想為後來的動力技術發展埋下了種子,也為內燃機的誕生提供了最初的靈感。
1801年,法國化學家菲利普·勒本在動力技術的探索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他通過煤乾餾氣體與氫氣的混合,首次製成了點燃後產生膨脹力推動活塞的發動機。
這一發明雖然在技術上還不夠完善,但已經初步展現了內燃機的雛形,為後續的改進和發展奠定了基礎。
1833年,英國人賴特提出了一個具有前瞻性的設計——直接利用燃燒壓力推動活塞做功。
這一設計理念極大地簡化了動力傳遞的過程,使得內燃機的效率和實用性有了顯著提升的可能性,為內燃機的進一步發展指明了方向。
至於世界上的第一台實用內燃機,其誕生於1860年,是由法國人勒努瓦發明的。
他成功地製造出了第一台實用的煤氣內燃機,這一發明標誌著內燃機技術從理論走向實際應用的重要轉折點,為後續的交通運輸和工業生產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回到本時空,早在1797年的時候,就在法蘭西的工程師們歡慶偉大蒸汽時代的到來之際,先知先覺的安德魯院士已經敏銳地察覺到,蒸汽動力雖然強大,但在某些應用場景下仍存在相當大的局限性。
於是,他秘密召集了以化學家勒本為首的百餘名精兵強將,秘密研發一種更輕便、效率更高的動力源——內燃機。
“懂王”安德魯儘管不會親自製造內燃機,對內燃機的技術細節也隻是一知半解,但他憑借對曆史的深刻洞察和對技術發展的敏銳嗅覺,通曉內燃機的發展曆史。
在他的指導下,法國科學院內部開始重現荷蘭物理學家惠更斯當年的實驗。不過,這一次有所不同。
在安德魯院士的精心安排下,惠更斯原本使用不可控的火藥爆炸方式被一種有著不錯安全性的煤油燃燒所替代。
這一改進不僅解決了火藥燃燒難以控製的問題,還使得實驗過程更加安全可靠,為內燃機的研發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毫無疑問,安德魯當然清楚柴油和汽油的燃燒值更好,那是柴油的熱值大約在43兆焦耳/乾克,而汽油的熱值也有42兆焦耳/乾克,相比之下,煤油的熱值稍低,但也有37兆焦耳/乾克左右。
然而,以當下的粗糙技術條件,提煉石油的工藝還停留在初級階段,煤油屬於最容易得到的燃料。
為此,前世有著多年駕齡的老司機(字麵意思),還絞儘腦汁、刮腸搜肚,憑借著對現代發動機的模糊記憶,繪製了一張草圖。
他向菲利普·勒本領導的研發內燃機團隊,描述了一個其熱效率可以接近40%的內燃發動機,這幾乎是當下蒸汽機效率的8倍。要知道,當時最先進的蒸汽機的熱效率也不到5%,而安德魯描述的發動機效率之高,讓工程師們驚歎不已。
第(1/3)頁
第(2/3)頁
然而,安德魯手繪的草圖顯得太過於超前。那屬於兩百年後的6缸發動機,其複雜的結構和精密的設計,遠遠超出了當時的技術水平。
於是不可避免的,整個研發團隊在苦苦研究了三個月後,負責項目的總工程師菲利普·勒本,忍無可忍地找到了執政官,告之這玩意根本造不出來。
勒本拿著那張草圖,無奈地說道:“安德魯執政官,您給的這個任務,實在是超出了我們的能力範圍。這6缸發動機的設計,我們連圖紙都看不懂,更彆說製造出來了。”
“好吧,你們先造一個單缸‘火鳥’吧!”
從諫如流的安德魯立刻降低了標準,他意識到自己的要求確實有些過高了,於是決定先從最簡單的單缸發動機開始。
他解釋道:“先從基礎做起,一步步來,總有一天我們會造出更先進的發動機。”
“事實上,燃燒氣缸的材料也有不小的問題。”跟隨總工而來的,還有一名叫標致的青年工程師,他再度提出一個棘手的難題。
這位標致工程師說道:“在承受高溫高壓之後30分鐘,很容易導致氣缸破裂。我們現有的材料根本無法滿足要求。”他手裡拿著一塊已經破裂的氣缸殘片,那是他們在實驗中失敗的產物。
安德魯忍不住看了標致工程師一眼,這位年輕的工程師雖然資曆尚淺,但眼神中透露出的認真和執著,讓安德魯對他刮目相看。
安德魯隨即說道:“你去侍從室領取一份特彆通行證,然後就可以前往盧森堡鋼鐵聯合體,在那裡尋找一種適合製造氣缸的特殊鋼材。我相信他們那裡有我們需要的材料,隻要找到合適的鋼材,氣缸的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於是,標致工程師帶著安德魯的期望踏上了前往盧森堡的旅程。他在盧森堡鋼鐵聯合體的實驗室裡,經過無數次的試驗和篩選,終於找到了一種高強度、耐高溫的特殊鋼材。這種鋼材的強度比普通鋼材高出數倍,能夠完美地承受內燃機燃燒時產生的高溫高壓。
等到兩年之後,在科學院的協助下,勒本的項目組總算是“發明了”或說是“複原了”,世界上第一台實用的煤氣內燃機。
這是一種無壓縮、電點火、使用照明煤氣的內燃機,熱效率約為4%。雖然與安德魯最初設想的40%熱效率相差甚遠。
這一成果在當時已經算得上是一個巨大的突破,它標誌著人類在動力技術領域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不僅如此,那位叫標致的工程師似乎得到了安德魯執政官的青睞。安德魯不僅對他的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還允許他將這台內燃發動機安裝到一輛四輪馬車上,命名為“先鋒號”。
等到安德魯從柯尼斯堡回到巴黎後,就抽了一個下午時間,前往莫頓基地,近距離觀賞了那一輛“先鋒號”內燃汽車。
他站在“先鋒號”旁邊,仔細地觀察著這輛“汽車”的每一個細節。從發動機的構造到車身的設計,他都看得非常仔細。標致工程師站在一旁,詳細地向安德魯介紹著“先鋒號”的各項性能和技術參數。
至於隨後的乘車體驗,那簡直是災難性的。
這輛“先鋒號”內燃汽車的顛簸程度簡直與過山車不相上下,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每一次顛簸都像是要把人座位上彈起來,驚險刺激得幾乎要尖叫。
更糟糕的是,發動機不斷冒出嗆鼻的黑煙,濃烈的煙霧彌漫在整個車廂,幾乎讓安德魯把心肺都咳了出來。他一邊咳嗽一邊揉著眼睛,試圖透過模糊的視線看清前方的道路,但黑煙卻像是一堵牆,阻擋了他的視線。
僅僅是運行了3分鐘,向前行駛了一百米左右,這輛號稱世界上第一輛內燃機汽車就選擇了趴窩。
第(2/3)頁
第(3/3)頁
發動機突然發出一聲怪響,然後便徹底停止了運轉。周圍的觀眾發出一片驚歎聲,有人甚至忍不住笑了出來,顯然這輛車的表現讓他們感到意外和好笑。
雖然工程師標致當即衝上前去,試圖對發動機進行搶救,他熟練地擺弄著各種零部件,試圖找出問題所在。
但即便如此,發動機也不過堅持了幾十秒,最後徹底熄火,死活就發動不起來了。標致工程師的臉色變得越來越難看,他的額頭上滲出了汗珠,顯然他也意識到這輛車的表現實在太糟糕了。
好在最令安德魯提心吊膽的氣缸爆炸沒有出現,否則現場可能會發生一場慘案。他鬆了一口氣,看著那輛一動不動的汽車,心中既有些失望,又有些無奈。
安德魯很快調整了情緒,從口袋裡掏出一本支票簿,麻利地填寫了一張5乾法郎的支票,然後塞到麵如死灰的標致工程師的口袋裡。
投資人拍了拍標致的肩膀,語重心長地說:“請牢記一句至理名言,失敗是成功的先導,失敗是成功的基礎。”他的聲音中充滿了鼓勵和信任,讓標致工程師的心情稍微好了些。
安德魯深知,基於研發蒸汽機、製造火車與輪船的經驗,隻要科技的大方向不出問題,最終就能得到滿意的結果,隻是時間的早晚問題。
他並不著急,因為他知道,英國人蒸汽機產業才剛剛開放起來。如果等到5年、10年,甚至是20年後,當央格魯-撒克遜人舉國之力將全部的國運都押在蒸汽機的發展方向上時,那個時候才是內燃機和汽車橫空出世、大放異彩的時候。
英國人為了與法國人抗衡,費儘九牛二虎之力折騰出了山寨版的發射米尼彈的前裝線膛槍。
為此,唐寧街10號動員了所有王家與私人的軍工廠,從而建立了一整套的軍械標準體係。
然而,在兩年前的阿姆斯特丹戰役中,法國的夏塞波後裝槍對英國的前裝槍(尼米槍)進行了碾壓式的降維打擊。
英國軍方研發了好幾年,前後總共投資了近兩百萬英鎊,好不容易才搭建起來的號稱最先進的軍械工業,一下子就淪為了雞肋。
安德魯深知,曆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英國人在蒸汽機領域的發展也可能會經曆類似的挫折。而他所支持的內燃機和汽車項目,雖然現在看起來還很稚嫩,但隻要堅持下去,總有一天會成為改變世界的偉大發明。他相信,隻要方向正確,時間和努力會證明一切。
其後,在科學院安德魯與卡爾諾兩位院士的啟發下,菲利普·勒本領導的內燃機研發團隊,根據羅沙的原理,成功研製出第一台四衝程煤氣內燃機。這一成果標誌著內燃機技術邁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這種發動機采用了進氣、壓縮、燃燒和排氣四個衝程的工作循環……四個衝程緊密配合,循環往複,使得發動機能夠持續運轉。
這種四衝程煤氣內燃機的熱效率達到了14%,相比之前無壓縮的內燃機,效率有了顯著提升。
此刻,距離世界上第一輛可以投入實際運行的汽車,也將為期不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