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法蘭西1794 > 第902章 被拋棄的一枚印度棋子

第902章 被拋棄的一枚印度棋子(1 / 1)

推荐阅读:

第(1/3)頁

>   第902章被拋棄的一枚印度棋子

既然決定將“世界上最偉大的征服者”,作為自己的追求目標,那麼安德魯帝國的腳步,自然不能僅僅停留於歐洲一地,而是要在全世界範圍內實施擴展。

如若不然,數百年後,也不好意思讓世界各國的曆史學家們,“親切的”稱呼自己為殖民主義與帝國主義的急先鋒。

在目前的北美洲與加勒比地區,安德魯法國還沒有太多的野心。主要是受限於英國海軍的存在,僅是在緩慢的建設聖路易斯安娜和法屬圭亞那這兩片殖民地,以及聖多明各(海地)、瓜德羅普、馬提尼克等加勒比島嶼。

儘管非常垂涎中南部美洲的豐富資源,但有著清楚頭腦的第一執政卻知道,儘可能的將從墨西哥到阿根廷在內的廣大拉丁美洲,繼續留給西班牙統治,法國才能從中獲得最大的政治與經濟利益。

道理也很簡單,在西班牙殖民地內的法國種植園可以廣泛的使用廉價奴隸,生產成本會低很多,而且不受道義的譴責。

此外,西班牙殖民地體係非常的腐敗,統治手段不僅殘暴,也很落後。但對於法國商人就是一個天堂,隻要打點好當地總督與稅務官,基本上就可以在當地為所欲為了。

曆史上,法國殖民地對非洲的大肆擴展,是在半個多世紀之後。現如今卻被提前近60年。其主要的原因,那是法西聯軍已在去年攻占直布羅陀半島,扼守了直布羅陀海峽,從而迫使英國海軍全部退出地中海。

在殖民非洲方向,安德魯一貫秉承“利益均沾”的原則,鼓勵歐洲各國的貴族與有產者來非洲殖民,開辟礦場、新辦莊園。

當然,各國商人在從事進出口貿易的時候,不僅需要依法納稅外,還要抽調一定數量的武裝人員,服從當地殖民總督的日常訓練和軍事調遣,從而實現殖民各地的“安全共保”。

如今看來,安德魯法國在東方進行擴張的範圍,遠遠不如西半球。神秘的東方,不僅是拿破侖所向往的地方,更是第一執政“心心念的遙遠故土”,哪怕僅僅是出於打擊英國經濟的目的,安德魯就需急於擴張法國在印度次大陸和印度洋一帶的地盤。

隻不過“一口吃不成胖子”。無論做什麼事情都不能急於求成,需要腳踏實地,最終達到厚積薄發的結果。

依照整體計劃,法國海外遠征軍必須要在西奈半島和中東地區,站穩腳跟之後,才能繼續向東圖謀印度次大陸。至於這個時間過程,或許要等到兩年之後的1801年。

基於此,西奈半島與中東一帶,就將成為法國向東進軍的橋頭堡與補給站。所以法國與擁有上述領地“合法統治權”的奧斯曼帝國的矛盾,也將變得不可調和,並最終醞釀成一場戰爭。

雖說奧斯曼帝國日漸勢衰,在歐洲的近百年,遭遇到俄羅斯、奧地利與波蘭的聯合抽打,苦不堪言。

但在亞洲與北非,奧斯曼蘇丹的威嚴依然存在。

如果不是法國總領事塔裡安的竭力挑撥,加之法國人扶持的猶太複國主義的獨立運動,還有歐洲霸主開始在西奈半島駐軍,繼而徹底隔絕了奧斯曼帝國與埃及之間的陸上通道。

否則,埃及的馬木魯克軍閥聯盟,是絕不會“越雷池一步”,對奧斯曼帝國的統治者產生絲毫不敬。

第(1/3)頁

第(2/3)頁

當然,安德魯之所以將中東當作跳板,除了地緣政治的目的外,還有貿易與經濟上考慮,一個是恢複古蘇伊士運河,為將來開鑿新的蘇伊士運河做前期準備;

至於另一個,是為了阿拉伯半島與波斯灣的石油。事實上,安德魯已自掏腰包,將這一大片“不毛之地”劃為自己的私產。

在1797年之前,法國在印度洋隻擁有兩處被承認的殖民地,波旁島(留尼汪島)與法蘭西島(毛裡求斯島)。

至於法國原來在印度所擁有的屬地,位於科羅曼德爾海岸的本地治裡、馬赫島、卡裡卡爾、昌德納戈爾等地,以及法國在印度的雅納昂、蘇拉特和另外兩個小地方的代理商行,均已被英國奪走。

顯然,靠著距離印度次大陸過於遙遠的兩片小地盤,看來是不大可能建立起一個穩定的殖民地結構的。

1797年,作為法蘭西執政官的摯友之一,塔裡安抵達了埃及,隨即就任法國駐開羅使領館的總領事。在此之前,安德魯已經在謀劃租借西奈半島,圖謀重建“古蘇伊士運河”,繼而打通一條從印度洋、阿拉伯海、紅海,連接地中海的國際性航道。

抵達開羅不久,這位總領事塔裡安就派出了兩撥勘測隊,在當地人的帶領下,考察西奈半島、古蘇伊士運河及紅海沿岸。

與此同時,法屬印度洋私掠艦隊指揮官,敘爾庫夫海軍中將已派人趕赴紅海與北印度洋一帶的赫嘎達、蘇丹港、馬薩瓦、吉布提、索馬裡半島、索科特拉島等地,為先遣勘測隊,從當地領主那裡租用了補給港口。

至於奧斯曼軍隊,埃及馬穆魯克軍隊以及遊牧部落(貝都因人)的戰鬥力,安德魯一點都不擔心。那是從18世紀到21世紀,中東各地的軍隊永遠都是那麼的孱弱不堪。

自從法屬海外軍團被“收歸國有”後,安德魯就讓西奈半島第一任總督貝特朗將軍,為執政官本人私下招募了一支秘密武裝。

對此,安德魯的目的簡單明確,就是在無法用錢買下阿拉伯半島與波斯灣一帶領地的時候,那就直接動用武力來占領之。

當然,安德魯的野心還不止於此,除了要積極圖謀被英國人視為禁胬的印度次大陸之外,他還想要染指東南亞,以及澳大利亞和新西蘭。

在安德魯的授意下,塔裡安從歐洲各國招募了大量的測繪學家、地質學家、動植物學家、氣象學家、冒險家及醫生等。

這些人最終在埃及的首府開羅集結,然後前往紅海北岸,分彆乘坐3艘由武裝商船改造而成的“巴拉特號”、“希望號”和“探索號”科考船,進入印度洋。

其中“巴拉特號”主要在印度次大陸海域及非洲東部的馬達加斯加島、法蘭西島(毛裡求斯)進行考察。巴拉特指的是婆羅多,其引申意為“尋找光明與知識的人”。

至於“希望號”和“探索號”在進入印度洋後,繼續向東南方向航行,它們的考察目的是東南亞島嶼,澳洲和新西蘭。

與“希望號”和“探索號”的科學探險目的不同,“巴拉特號”更像是一艘法國間諜船,擔負著第一執政的秘密使命,就是負責營救邁索爾邦國蘇丹,蒂普的直係繼承人。

從1796年的下半年開始,在一年半的時間裡,法軍陸續淘汰下來的2萬多支“1777式”前裝滑膛槍,以及50多門火炮,通過遠洋商船打包賣給了蒂普蘇丹,繼而換得了邁索爾邦國那價值3乾萬法郎的黃金,以及價值連城的紅藍寶石和鑽石。

第(2/3)頁

第(3/3)頁

陪同上述武器一同抵達的,還有數十名自願前往印度的法國-軍事教官,他們會竭力協助這位蒂普蘇丹,為邁索爾邦國打造出一支現代化的歐洲軍隊,抵禦英國殖民地軍隊可能會發動的入侵。

原本,敘爾庫夫將軍是希望邁索爾蘇丹不要單打獨鬥,而是配合法軍在印度搞出一個各邦國反英同盟,斥責英國殖民地的擴展。

不過,因為購買軍火而被法國掏空家底的蒂普蘇丹,在新式的火槍火炮裝備到軍隊後,就迫不及待的向加入英國人主導的“反邁三角同盟”的馬拉塔和海得拉巴等封建王公發動進攻。

在1797年的時候,邁索爾贏得了幾次戰役的重大勝利,不僅收回了在1792年《塞林伽巴丹條約》中被割讓的所有領土,還占領馬拉塔和海得拉巴兩國三分之一的土地,以及大量的黃金珠寶鑽石。

顯然是蒂普蘇丹太過霸道的緣故,戰敗的馬拉塔和海得拉巴並不服氣,他們再度找到位於加爾各答的英國殖民者,希望“反邁三角同盟”重新聯合起來,發動對邁索爾邦國的反擊戰。

此刻,英屬東印度公司的總督,是查爾斯·韋爾斯利勳爵,他的首要任務是要根絕法國在印度各邦國的勢力。

在韋爾斯利總督的要求下,馬拉塔和海得拉巴主動接受英國提出的全部條件,並徹底轉變為東印度公司的藩臣。而蒂普蘇丹不僅拒絕驅除法國教官,還不願意接受成為歐洲人的藩臣。

隨即,英國殖民者立即決定對這個桀驁不馴的印度邦國作戰。

韋爾斯利在1798年8月12日的《備忘錄》中說:“邁索爾使臣的行事是經蘇丹本人親自批準的,加上法國-軍事教官在他的國土上登陸,這是一種公開的、不折不扣的、毫不含糊的宣戰;更嚴重的是公開聲明戰爭的目的既不是為擴張、賠款,也不是為安全,而是要完全摧毀在印度的英國政-府。如果對這樣的侮辱和危害的形勢再有所誤解,那就表明不是示弱,就是恐懼。”

第四次“英國-邁索爾戰爭”爆發前,韋爾斯利總督的兄弟阿瑟·韋爾斯利上校,曾經麵目猙獰的報告說,“捕獲蘇丹蒂普的羅網已經準備好了,這個野獸無法掙脫了。”

阿瑟把軍隊集中在邊防線上,大軍壓境,向蒂普發出了最後的通牒,英國人要求他同法國斷絕關係,並要求確立英國人對邁索爾的保護。

儘管這一時期,蒂普蘇丹不斷的向萬裡之外的安德魯法國,發出求援信,但都是石沉大海。

顯然,安德魯已決定拋棄這個不聽話的傀儡,轉而扶持願意聽話的邦國蘇丹,或是他那年幼的繼承人。

…….

第(3/3)頁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