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大明:寒門輔臣 > 第一千七百四十七章 安插弟子親信

第一千七百四十七章 安插弟子親信(1 / 1)

推荐阅读:

應天府衙。

同知吳一川拖著疲憊的身軀返回府衙,剛進二堂,就看到了神情異樣的府尹曾朝佐、同知羅乃勸,倒了一杯茶咕咚了兩口,歎道:“一些鄉裡因為點糾紛,也大打出手,甚至引動了兩個宗族的人互毆。”

“曾府尹,羅同知,若不是府衙的人及時趕到製止,說不得能打出人命來。說到底,這事還是怪那王家,人家祖墳就埋在那塊地裡,你買了地,怎麼能不讓人上墳,還強行要讓人遷墳,不合情理啊。”

曾朝佐咳了一聲,起身走向吳一川:“吳同知,這件事交給羅同知辦吧。”

“為何?”

吳一川不解。

之前讓我去辦事,現在事都要辦成了,你讓他接替,啥意思,搶功勞?

曾朝佐將手中的文書遞給吳一川,帶著幾分敬意說:“你還是趕緊去吏部吧,官家的調任文書已經送來了,恭喜了,吳知府!”

羅乃勸拱手,眼神裡滿是羨慕:“恭喜!”

自己在這應天府衙好幾年了,還沒高升,看看吳一川,自從慶元抗擊天花成功之後,他雖然臉毀了,醜得有些嚇人,可這升到同知才多久,這就升任知府了啊。

吳一川茫然地接過公文,打開看去,不由皺眉:“山西平陽知府?”

曾朝佐嘖嘖兩聲:“整個山西,唯太原府最大,其次便是這平陽府,那可是容易乾出政績的地方。吳兄此去平陽,怕是不出三年,便能重返金陵,位列堂官!可謂前程似錦啊。”

羅乃勸直點頭:“看來你在慶元吃的苦,終還是熬出了。來人說了,讓你收拾下,速速前往就任。”

吳一川雖然不明白這份調令怎麼來的,自己還沒在應天同知這個位置上乾三年,怎麼就突然晉升了?

不過——升官誰能不高興。

吳一川謝過兩人之後,突然想起什麼,問道:“平陽現任知府?”

“哦,陛下以其年老,讓其致仕了。”

曾朝佐回道。

吳一川拱手,拿著文書便離開了府衙,前往吏部,剛進吏部便碰上了尚書李信與侍郎陳敬。

李信一看這張臉就知是吳一川。

金陵文武,就他這一張臉毀容了。

李信看到吳一川,一張臉冷了下來,肉笑肉不笑:“吳同知高升,可喜可賀啊。”

吳一川趕忙行禮:“不敢勞李尚書、陳侍郎親迎。”

“他們不是來迎接你的,想什麼呢?”

聲音從吳一川身後傳出。

吳一川臉色一變,這聲音耳熟,轉身看去,果然是他!

李信、吳一川等人行禮:“見過定遠侯。”

顧正臣抬了抬手算是回禮,從袖子裡拿出一份文書遞給李信:“李尚書,辛苦了。”

李信接過文書看了一眼,眉頭緊鎖:“定遠侯,這裡麵的名字不少啊,之前可是送來了——”

顧正臣擺手打斷了李信的話:“李尚書,要彈劾,要反對,去武英殿找陛下,我來這裡隻是送上名單。吏部怎麼做我不管,但這名單上的人少一個,我不答應。告辭。”

現在身上掛著勾結勳貴,結黨營私的罪名,這個時候可不敢給文官好臉色看。

生冷一點,對彼此都有好處。

李信看著離開的顧正臣,咬牙切齒,這份強勢壓得人喘不過氣啊。

看到吳一川,李信心頭的氣更盛了,甩袖道:“吳同知,這攀附的本事跟誰學的啊!”

“攀附,我?”

吳一川茫然地看著李信。

李信轉身離開,侍郎陳敬哼了聲:“若不是攀附,你如何升知府?”

吳一川臉變得鐵青,我攀附誰了?

追上前,擋住兩人去路。

吳一川肅然道:“今日不將話說清楚,便是誣陷於我!我雖隻是個同知,那也是朝廷命官!”

李信冷冷地盯著吳一川,將手中的文書晃了晃,憤怒地喊道:“你說是誰,誰有本事能將你塞到平陽府當知縣去?若是陛下,我等無怨言!可現如今,這吏部不是我等說了算,而是此人!今日我便要上奏折致仕,這吏部尚書,我不要了!”

吳一川震驚不已。

定遠侯?

是他將自己安排到了平陽當知府?

吳一川捏了捏手中的文書,朝著吏部門外走去,追上了準備上馬車的顧正臣,不安地問:“定遠侯,我這次升遷,是你的安排?”

顧正臣搖了搖頭:“確切地說,是陛下的安排,我保舉的你。”

“為何?”

吳一川不明白。

顧正臣登上馬車,掀開簾子看著外麵的吳一川:“為何,因為你心裡裝著百姓,平陽府正需要你這樣的知府。有句話我可以說在前麵,平陽府的情況可比應天複雜得多,要處理的事很是棘手。”

“若是你覺得自己的能力還不能勝任,或著說我的保舉讓你蒙羞,你大可上文書請辭。至於吏部那些人的話,嗬嗬,他們估計也在吏部待不了幾年了,不必在意。”

吳一川看著緩緩離開的馬車,嘴角動了動:“陛下的安排,自然還是要去一趟的。保舉之恩,我記下了。”

武英殿。

李信聲嘶力竭地控訴顧正臣的惡行:“吏部之權為定遠侯所奪,任意安插門生弟子與親信,有控製地方之嫌啊,陛下若是一律恩準,臣願致仕!”

朱元璋看了看李信一眼,合起一本公文:“定遠侯交給你的那份名單朕看過,皆是格物學院的人才,安排至各地充任縣丞曆練,連個知縣都沒有,你認為就這點布置,便能控製地方了?”

李信喉嚨動了動:“陛下,這些人可都是定遠侯的弟子啊,他日一旦起來,朝堂之上滿是他的爪牙,誰還敢說他一句不是?十年之後權臣當道,國之危矣!”

朱元璋歎了口氣:“李尚書,言過其實了啊。朕的兒子也是定遠侯的弟子,他們與太子之間不也是兄友弟恭?再說了,朕是格物學院的山長,這些人也是朕的學生。”

“按照定遠侯的名單照辦吧,另外,還有這份公文,將湖廣布政使費震召回,調任山西左布政使,讓他速速回京。至於接替費震的人員,你們吏部推選。”

李信不明白朱元璋、顧正臣到底要乾什麼,這已經換了兩個山西知府了,又增加了一個山西左參政,而顧正臣的那份名單裡,其中也有不少是去山西各縣當縣丞的,還有去山東、河南、北平等地的。

他們在布置什麼,為何自己堂堂吏部尚書一點都不知情?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