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急情況,請假,明早補緊急情況
緊急情況,請假,明早補緊急情況
劉虞的祖父劉嘉曾任光祿勳,父親劉舒曾任丹陽太守,劉虞通曉《五經》 [1],因政治黑暗,又與天子關係遠,最初隻在縣中擔任戶曹吏,因能履行職務而獲升為郡吏。後以孝廉身份成為郎,累遷為幽州刺史。劉虞任幽州刺史期間,在鮮卑、烏桓、夫餘、濊貊等外族間有崇高威望,隨時朝貢,不敢侵擾,百姓傳唱歌謠讚頌劉虞的功德。後因公事被免官。劉虞又改任甘陵相,深得東方夷狄民心,後因病歸家。 [2] [28]
中平元年(184年),黃巾起義爆發,黃巾軍攻破冀州諸郡。此後,朝廷再次任命劉虞為甘陵國相,前去安撫災荒後的百姓,以儉樸為下屬榜樣,甘陵國大治。朝廷徵劉虞入朝擔任尚書令、光祿勳,又以劉虞公族有禮,升他為宗正。 [3] [28]
中平五年(188年),劉虞與袁紹、蓋勳共典禁軍,蓋勳對二人說:“我認為陛下是非常聰明的人,隻是被身邊的人蒙蔽了。如果我們合力清除這些奸邪之徒,然後提拔清廉能乾之人,以此使漢室興旺,我們功成身退,豈不是一件快意的事?”於是,三人互相聯結,但還沒正式行動,朝廷便派蓋勳出任京兆尹。 [4243]
維城燕北
中平年間,車騎將軍張溫為討伐邊章等,請朝廷從幽州征發三千烏桓精銳騎兵。因朝廷克扣軍糧、拖欠軍餉,三千騎兵全部叛歸本國。故中山相張純對故泰山太守張舉說:“如今烏桓叛逃,皆願起兵作亂。涼州賊起兵,朝廷也不能平定;洛陽中又有人生出長著兩個頭的孩子,這是漢朝氣數衰儘,天下將出現兩位君主的跡象啊。你如果與我共率烏桓之眾起兵,或許能成就一番大業!”張舉深以為然。 [6]
中平四年(187年),張純、張舉與烏桓大人聯盟,發動叛亂,進攻到薊下,燒毀城郭,虜略百姓,殺護烏桓校尉公綦稠、右北平太守劉政、遼東太守陽終等,部隊達到十餘萬,屯住在肥如。張舉自稱“天子”,張純自稱“彌天將軍安定王”,傳書到各州郡,說要代替漢朝。張純又使烏桓峭王等步騎五萬,進入青、冀二州,攻破清河、平原,殺害吏民。 [6]
當時,丘力居寇略青、徐、幽、冀,四州被其害,將領公孫瓚無法抵禦。朝中認為劉虞有德義,曾經當過幽州刺史,對當地士民有恩信,又為外族所附,如果讓劉虞去鎮撫,幽州可以不勞眾而定。 [29]
中平五年(188年),朝廷正式任命劉虞為幽州牧。並下詔發南匈奴兵,跟隨劉虞討伐張純。結果南匈奴發生內亂,單於被殺。 [30] [41]劉虞到達薊縣,精簡了部隊,廣泛布施恩惠,派遣使者告峭王等人朝廷將寬大處理,可以免除他們犯下的罪責,又懸賞通緝張舉、張純二人。丘力居等人聽說劉虞到了,紛紛派遣使者前來溝通歸附之事。張純二人逃到塞外,其餘的也或降或散。公孫瓚擔心劉虞立功,暗中派人在途中暗殺這些使者。外族得知此事後,便繞道到劉虞處。 [6] [29]
中平六年(189年)三月,張純被手下王政殺死,首級被送到劉虞處。 [4]漢靈帝劉宏派使者升劉虞為太尉,封容丘侯。 [5]劉虞先是推讓,並舉薦衛尉趙謨、益州牧劉焉、豫州牧黃琬、南陽太守羊續擔任此職,但劉宏最終還是拜劉虞為太尉。 [6] [8]
永漢元年(189年),董卓專權,派使者授予劉虞大司馬,進封襄賁侯。 [10]
初平元年(190年),董卓拜劉虞為太傅,召他入朝任職。但因道路阻塞,任命竟不能夠到達。 [11]
過去幽州因為地處邊疆,與異族接壤,每年開支很大,常常要用青、冀二州的兩億多稅收來補充幽州財政。當時因戰亂交通斷絕,無法調度金錢。劉虞在幽州追求寬政,勸導百姓種田,並在上穀與外族互市,還發展了漁陽的鹽鐵業,百姓熱情高漲,糧食豐收,一石穀隻賣三十錢。青、徐的士人百姓為避黃巾之難,來歸附劉虞的有百餘萬口,劉虞都收留撫恤,為他們安排就業,流民們都像回到了家一樣。劉虞雖為上公級的高官,但天性愛好節約,穿著破舊的衣服,一頓飯都不吃一道以上的葷菜。遠近原本作風奢侈的豪族,都被他感化而改變風氣。 [9]
公孫瓚奉命征討烏桓時,受劉虞的節度。公孫瓚隻注重自己的部隊強大,放任部曲侵擾百姓,而劉虞注重仁政,很關愛百姓,於是與公孫瓚之間逐漸出現了矛盾。 [12]
忠於漢室
當時,天下群雄起兵討伐董卓。議者認為,漢靈帝劉宏失道,致使天下叛亂。漢獻帝劉協年幼,是賊臣董卓所立,遠在長安,又不識母氏所出。關東和長安遠隔關塞,不知存亡,天下心無所歸。而幽州牧劉虞宿有德望,是宗室中最賢明的,袁紹、韓馥等人便準備擁立他為皇帝。 [13] [38]
韓馥為立劉虞為帝,寫信給袁術說當今天子不是孝靈皇帝劉宏的兒子,自己打算依照絳侯周勃、潁陰侯灌嬰誅廢少帝劉弘迎立代王劉恒故事;又稱劉虞的功德治行,華夏少二,當今公室枝屬無人能比得上他。還說:“過去光武帝距離長沙定王五世,以大司馬領河北,耿弇、馮異勸他即尊號,卒代更始。如今劉公(劉虞)是東海恭王(劉彊)的後代,與恭王也相隔五世,他以大司馬領幽州牧,這就和光武帝的情況相同。”當時有四星會於箕尾,韓馥聲稱有讖語說“神人將在燕分。”又說濟陰男子王定得到玉印,文曰“虞為天子”,還說見到代郡出現兩個太陽,是劉虞代立的征兆。 [31]
初平二年(191年)春季 [39],韓馥、袁紹派前樂浪太守甘陵人張岐等人帶著提案,勸劉虞稱帝。劉虞正色厲聲嗬斥張岐等人道:“你怎敢出此言!如今天下崩亂,主上蒙塵。我受重恩,卻不能儘忠孝之道,未能竭命清雪國恥。還望與諸州郡忠烈義士戮力向西,迎回幼主。諸君各擁州郡,應該儘忠王室,豈能如此心懷逆謀,玷汙忠臣呢!”袁紹等人又勸劉虞領尚書事,承製封拜,劉虞不聽,欲圖奔往匈奴以斷絕關係,袁紹等人才作罷。但劉虞仍與袁紹他們聯合。之後,劉虞奉職修貢,對朝廷更加恭肅;各國各族向朝廷進貢,道路不通,劉虞都幫他們送到京城。 [13] [31] [40](另一說,韓馥等人請劉虞領尚書事,劉虞將使者收斬。 [13])
三國誌 劉虞
當時,漢獻帝劉協身在長安,劉虞派田疇與鮮於銀出使長安。劉協想要東歸,見到田疇等人後非常高興。當時劉虞的兒子劉和在皇帝身邊做侍中,於是劉協派他偷偷地潛出武關,去找劉虞讓他帶兵來救。劉和途經南陽,向後將軍袁術說明天子之意,結果反被袁術扣留。袁術派遣彆的使者去找劉虞,說要一起派兵西進迎接天子。劉虞於是派遣數千騎兵到袁術那裡,而袁術竟自己留下不予派遣。 [13] [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