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萬神殿。
洛恩端坐在王座之上,審視著大殿之中恭敬佇立的十二道身影,問:
“這些就是你們挑選的傳道者?”
“是的,大人。”
王座之後的阿裡阿德涅、費德拉和卡珊德拉三人恭敬回答。
在漫長的歲月中,酒神教經過了不斷變革、改組和轉化,最終形成了一個龐大而富有生命力的組織。
它以希臘和羅馬為軸心,凱爾特和北歐為兩翼,伊甸園為聖地,成功將五大神代和億萬生靈串聯為一個整體,令千百種信仰熔鑄為一。
名曰——【教廷】!
作為信仰改革中的掌舵者,以及最接近【神】的侍從,阿裡阿德涅、費德拉和卡珊德拉三人,自然而然地被信徒們冠以【聖女】的稱號,加以崇拜和尊敬。
同時,她們也是如今人類方在教廷中的實權首腦。
即,【教宗】。
“大人,這是他們的身份信息,請您過目。”
卡珊德拉走上前,將一份羊皮卷遞了上來。
洛恩將其打開,十二個排頭的名字落入眼眸:
彼得、安德烈、西庇太之子大雅各、約翰、腓力、巴多羅買、托馬斯、馬太、亞勒腓之子小雅各、達太、西門、馬提亞。
是他們?
洛恩微微一愣,不由再度看向了大殿中的十二人。
他們有老有少,有高有矮,有胖有瘦,甚至連膚色和人種都有一定的差彆。
但相同的是,他們身上透著某種特質:
虔誠、勇氣、堅韌,以及為理想獻身的——狂熱!
而這,也為他們招來了堪稱慘烈的結局:
1“彼得”要求倒釘十字架,用倒懸的鮮血洗淨了曾經的怯懦和質疑神的不堅定。
2“安德烈”在帕特雷地區被綁上x形十字架,在三天漫長的折磨中仍不停傳道,刑架後來成為蘇格蘭的守護象征,見證著信念如何超越肉體痛苦。
3“大雅各”成為首位殉道的使徒,被希律王斬首。這位“雷子”在死亡時刻展現出的平靜,讓行刑的士兵當場皈依,用鮮血完成最後的神跡。
4“腓力”在小亞細亞被倒釘十字架後用石頭擊斃,其遺孀與女兒在刑場高唱讚美詩,信仰的歌聲穿透了劊子手的殘暴。
5“巴多羅買”在亞美尼亞遭遇駭人的剝皮極刑,傳說當皮膚被完整剝離時,圍觀群眾中爆發大規模皈依浪潮,暴君的酷刑架成了最有力的宣教台。
6“多馬”遠赴印度傳教,最終在馬拉巴爾海岸被長矛刺穿,他的墳墓至今吸引著數百萬朝聖者,證明真理從不需要武力庇護。
7“馬太”在埃塞俄比亞被長劍刺穿後背,這位曾經的稅吏用生命完成了從財富攫取者到精神奉獻者的終極蛻變。
8“小雅各”從耶路撒冷聖殿頂被推下後遭亂棍打死,他的死亡揭開了耶路撒冷教會大迫害的序幕,以鮮血鑄就朝聖者的階梯。
9“達太”在波斯與術士辯論獲勝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異教祭司驚恐地發現,死亡反而使這個“叛教者”的影響力成倍增長。
10“西門”在波斯與起義者一同被鋸刑處決,這位“激進派”最終用最痛苦的方式證明了非暴力抵抗的力量。
11“馬提亞”在耶路撒冷傳道,先被人扔石頭,後斬首而死。
12“約翰”被捕後,敵國暴君將已94歲高齡的老人投入沸騰的油鍋……
以上,便是他們所有人的未來。
一份,以鮮血為信仰書寫的悲歌。
而日後,他們在《聖經》中被賦予了同一個名字——【十二使徒】。
洛恩目光複雜,心中生出一絲憐憫,問道:
“你們知道自己將經曆什麼嗎?”
“知道,卡珊德拉大人已將結局告知我等。”
十二人齊聲回答,語氣沒有一絲遲疑,表情沒有一絲動搖。
作為最傑出的預言家,卡珊德拉想要預測普通人的命運並不難,對於一些事情也並沒有隱瞞。
而在麵對這份神聖的使命時,最初競選的人很多。
有不少參選者的學識、地位、血脈要遠勝過眼前的十二人,有的甚至還是親自參與《聖經》編寫的學者和擁有神血的英雄,但在得知傳播神道的代價之後,那些人無一例外地產生了動搖,選擇了退縮。
經過一輪輪的篩選,隻有他們十二個堅持到了最後。
他們無一例外地知道自己的結局,也無一例外地接受了這個結果。
所以,他們不是被命運選擇,而是主動選擇了命運。
這也正是他們能在萬眾之中脫穎而出,成為【十二使徒】的理由。
看著那一張張散發著狂熱、堅定和理想主義的臉,洛恩沉默了許久,才再度開口道:
“現在想要後悔,或是退出,還來得及。”
“地上萬邦必為樂土,地上萬眾必得拯救!為傳播主之福音,完成主之偉業,吾等萬死不悔!”
十二人高聲回答,依舊沒有一絲一毫的動搖。
洛恩沒有繼續勸阻,略微向前抬手,莊嚴的神殿化作低矮的石室。
洛恩褪下神的華麗衣著,換上了屬於人的簡樸白袍,坐在一張長桌的首位,向周圍的十二人招手:
“來吧,出發前一起吃頓飯,就當是我為你們踐行。”
“吾等卑賤之軀,豈可與【父】同席?”
十二名傳道者聞言,頓時受寵若驚,連忙擺手拒絕。
洛恩的目光掃過十二名傳道者,平靜地說道:
“我也曾是人子的一員,和你們並無本質的不同,也沒什麼高低上下之分。你們沒有必要緊張,就將這看做是一場尋常的家宴。”
麵對【神】的一再要求,十二名傳道者隻好答應,戰戰兢兢地入座。
屋內昏黃的燭光隨風搖曳,散發著幾分柔和的暖意。
阿裡阿德涅、費德拉和卡珊德拉三人主動充當侍女,出入那聯通戰神山的廚房,將新鮮出爐的麵包、剛燉好的濃湯、以及幾道簡單的家常菜肴,一一端上了餐桌。
食物的香氣彌漫開來,透著樸素和溫馨的味道。
使徒們有些緊張的心情,逐漸被平複。
在洛恩的鼓勵下,他們放下局促和不安,一邊享用著灶神赫斯提亞烹飪的晚餐,一邊進行著有說有笑的交流。
十二人時而談論自己對於《聖經》字句的理解,時而分享各地的風土民情,時而幻想著事成之後的願景……
中央的洛恩時而耐心聆聽,時而適當插上幾句見解,時而為使徒們夾菜盛飯,催促他們多吃,全然沒有一絲為【神】的高高在上,如同一位努力照顧著每一個“孩子”的普通【父親】。
漸漸地,場上的氣氛變得融洽,甚至是熱絡。
使徒們看向這位【父】的目光不再是敬畏,而是愛戴和親近。
【神愛世人】的信念,如鐵則般刻入他們的靈魂與骨髓。
至少,他們的【父】便是如此。
洛恩同樣在打量著餐桌前的十二人,柔和的目光透著一絲複雜。
正如真正將佛教發展成係統化宗教,並推廣開來的,不是釋迦摩尼,而是阿育王一樣,未來基督教的實際創始人也並非耶穌一人之功,而是各階層出身,熟讀經典,為傳教奉獻一生的十二使徒們。
道理很簡單,釋迦摩尼最初開創的隻是一門學問和個人修行的方法。但宗教要的可不是學問,而是敬畏、傳播、迷惑和無理由的相信。
作為傳播佛學的最大功臣,阿育王本身的選擇其實有很重的功利色彩。
他一生的業績可以明顯分成兩個部分,前半生是“黑阿育王”時代,主要是經過奮鬥坐穩王位和通過武力擊敗十六雄國,基本統一了印度大部分區域,建立了孔雀王朝。
後半生是“白阿育王”時代,在全國努力推廣佛教,促成了這一世界性宗教的繁榮。阿育王統治時期成為古印度曆史上空前絕後的強盛時代。使佛教成為國教。
而這一轉變,傳說是阿育王由於在征服羯陵伽國時親眼目睹了屠殺的場麵,深感悔悟,於是停止武力擴張。
但實際上,那是因為他已經打下了幾乎整個印度的疆土,不需要繼續武力擴張。
相反,如何停下戰爭,號召民眾不再仇殺和反抗,並認同孔雀王朝的統治,才是他的當務之急。
由於阿育王一脈出身養孔雀的賤民,所以他注定無法從注重血統和秩序的婆羅門教中獲得認同和統治基礎。
因此,眾生平等和戒殺戒暴的佛學就成了他最好的選擇。
佛教也就由此應運而生,成功迎來了【正法時代】,將婆羅門教死死按在地上摩擦了一千年。
相比之下,由【教廷】精挑細選的十二使徒則純粹了許多。
他們不為財富,不為地位,不為虛名,隻是因為他這位【父】所描繪的未來,而甘願跋山涉水,遠赴萬裡,將救世的福音播撒向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艱苦、危險、死亡都無法阻止他們的腳步。
正是因為有這些人在,未來的基督教才會比佛教的傳播更為廣泛,生命力更為持久。
當然,從理性的角度來看,洛恩並不排斥阿育王那種相對功利的行為。
不然的話,他也不會將波羅斯留在那位佛陀的身邊,並將自己的信物留給波羅斯,示意他日後傳給自己的孫子阿育王。
隻不過,他覺得付出得越多,就應得到的回報得越多。
即便他的信徒並未索取,他也應主動給予。
這是屬於神的仁慈,也是屬於神的公正。
洛恩目光一閃,金色的聖杯從魔法陣圖中浮現,落在身前的桌麵。
隨即,他略微抬起手,五指刺入掌心。
金紅色的神血順著指縫落入杯中,化作猩紅的酒液,濃鬱而醉人的香氣彌漫開來。
“拿去喝吧,這是我為你們所流的血,也是神和人立約的血。”
在洛恩的示意下,阿裡阿德涅、費德拉和卡珊德拉三人走上前,將杯中的酒液分裝出十二份,依次送到每一位使徒的身前。
隨即,洛恩舉杯道:
“你們即將遠行,我彆無贈禮。來吧,飲下此杯,我們血濃於水,我們血脈相連!”
十二使徒連忙站起身,共同向這位仁慈的【天父】舉杯致敬,然後將杯中的美酒一飲而儘。
酒液入口,化作一股激蕩的暖流,在他們體內無聲無息種下祝福的烙印。
當十二人的酒杯被依次放回餐桌上,這場餞彆的晚宴就此宣告結束。
使徒們向大殿中的洛恩最後行了一禮,然後背起了各自的行囊,踏上了各自應行的道路。
洛恩佇立在神殿門口許久,直至徹底看不到十二人的身影,才逐漸收回目光。
稍微平複了下心情之後,他看了眼手中的信箋,頓感一陣頭疼。
毫無疑問,這又是件麻煩事。
算了,早晚都是一刀,長痛不如短痛。
洛恩搖了搖頭,邁步走出萬神殿,通過隔壁命運三相殿的空間傳送法陣,來到了凱爾特神代的阿瓦隆島上。
然而剛一登島,一柄寬大而厚重的長劍便從朦朧的霧氣中猛地探出,架在了他的脖子上。
“喂,小子,你是什麼人?混哪兒的?鬼鬼祟祟闖進我家想做什麼?老實交代!”
甕聲甕氣的質問從後方傳來,說話間,那厚重的長劍又向洛恩的脖頸靠近了幾分。
洛恩側過頭,微微望向身後。
隻見,一位體型高大的騎士正佇立在霧氣中,她身著黑銀相間的重型騎士鎧甲,內襯暗紅色緊身衣,胸甲銘刻著精美的妖精文字,頭盔形如猙獰的龍首,將使用者的麵貌和氣息隱藏。
然而,這種程度的魔法偽裝,對洛恩來說空若無物。
他的視線不受阻礙地窺探到了鎧甲的內部,將這位騎士的麵貌儘收眼底。
對方擁有與阿爾托莉雅和摩根幾乎相同的麵容——金色短發、碧綠瞳孔,但眼神更為銳利狂氣,嘴角上掛著挑釁的冷笑。膚色略顯蒼白,左眼下有一道細小的疤痕,增添了幾分狂氣和叛逆。
而見洛恩遲遲沒有回答,騎士有些不耐煩,再次催問道:
“小子,問你話呢,你耳朵聾嗎?”
洛恩歎了口氣,轉過身看向了騎士,認真開口道:
“那個,我是你爸爸……”
騎士一愣,隨即勃然大怒:
“還敢嘴硬,你死定了!”
瞬間,一柄虎虎生風的大寶劍朝著嫌疑人的腦袋上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