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會上的君臣聽說消息,又驚又喜。
梁栻如釋重負,開懷大笑。
“如今梁蕭正在燕雲之地自顧不暇,朕統合江南軍隊,何愁不能北定徐州,誅殺反賊!”
司馬淩雲等人也是欣喜若狂。
“陛下聖明!梁蕭的敗亡隻是時間問題!”
他們堅信,梁蕭正在與西秦角力,不可能班師回朝!
南王也好,齊王、長沙侯以及其他軍閥也罷,都與他們三家交好。
隻要他們繼續保持長袖善舞,掌控京師權力,趁機急襲已經兵力空虛的徐州,瓦解梁蕭的勢力,不在話下!
“吾皇聖明!”
朝堂上下無不歡喜。
至於秦牧與雲定之死,在他們看來根本無足輕重,畢竟梁蕭也注定敗亡!
“罪臣秦牧、雲定畏罪,皆於獄中自儘!”
消息傳開後,京城百姓無不為兩人感到哀傷。
這兩位皆是先帝生前寵信的大將,一直在為朝廷戍邊、討賊,所統帥的軍隊與民秋毫無犯,居然被新君如此陷害……
秦越則被緝捕,關在刑部,萬念俱灰。
父親秦牧在被屈打成招之前選擇自縊,便說明他已對武朝感到徹底的絕望,作為先帝所信任的驃騎將軍,或許他怎麼也沒想到新君會毫無底線。
這是秦牧以死明誌,為了讓梁蕭師出有名,為長輩報仇雪恨。
他作為秦牧之子,必須為父伸冤,否則也想隨父親而去,以免成為兒子和女婿的軟肋。
一日之間,秦越上疏十道,為父親與雲定父子申辯,但所寫內容皆被刑部扣留不表。
京城天策府內,眾人得知秦牧與雲定的死訊,無不驚怒。
“新君何以昏庸至此,如此陷害忠良,與自毀長城何異!”
功曹參軍事鐘離常留駐京中,得知此事,毫不猶豫選擇入宮麵聖。
“鐘離大人,連那兩位先帝信任的將軍都被迫害至死,朝廷一定不會放過天策府的,咱們快走吧!”眾人紛紛提醒。
鐘離常歎道:“我受主公之恩,豈能於此時獨善其身,而辱沒天策府威名。諸位若是恐懼,可以自行離京,回歸徐州……”
眾人感其忠勇,紛紛表示:“我等誓守天策府!”
他們的家屬都在徐州,已無後顧之憂。
鐘離常帶著奏折和公文趕赴皇宮,也被攔在宮外,不許麵聖,隻能先回天策府,派人記錄近期時間,等候徐州支援。
梁栻與三大門閥即使痛恨梁蕭,如今各地勤王的軍隊還未抵京,他們也不敢動天策府,哪怕這裡是京城。
畢竟梁蕭得到了先帝的全力支持,名正言順,不像秦牧和雲定,還有機會以新君的身份強奪軍權。
司馬家豪宅內,司馬淩雲對司徒落月信誓旦旦。
“如今梁蕭尚在江北,等他敗亡之後,我便是真正的大將軍,而你也會從二品誥命夫人榮升一品!”
“等局勢穩定,我家重掌大權之後,便可取而代之,你終將母儀天下!”
司徒落月感動不已。
在這京城,再也沒有能與她媲美的女子,她也無需擔心司馬淩雲被其他女子搶走。
隨著新君繼位,司徒家也沾了司馬家的光,得以回到朝堂。
她的父親司徒天良接任鎮南將軍,長兄司徒英豪則受封平北將軍,而她也受封二品誥命夫人。
她等這一天很久了!
京城之外,各地軍閥爭相赴京,以期能夠渾水摸魚。
而在豫章,雲家的部隊因為戶部已在兩個月之前斷了今年的糧餉,雲修被迫將總兵力縮減到八萬,死守江南,仍不允許西秦趁虛而入。
雲家是唯一仍在抵抗西秦入侵的江南軍隊。
但因為八百裡加急並不掌控在雲家手中,雲定父子的死訊要傳到雲家,至少還需要十天……
當天下午,鐘離晚雪和秦雨薇先後分娩。
雲子苓與產婆們忙前忙後,整個天策府上下無不緊張。
第二天寅時,鐘離晚雪為梁蕭誕下一子。
卯時,秦雨薇為梁蕭誕下一女。
兩個妻子按照與梁蕭的約定,為長子取名梁謙,長女取名梁瑾。
翌日淩晨,凝煙也開始分娩,於午時為梁蕭誕下一子,取名梁諶。
母子平安。
出於產婦的安全考慮,卓子房等人暫時沒敢向秦雨薇透露京城情況。
即使是鐘離晚雪,暫時也隻了解玄奇之事。
而梁清霜還在待產。
天策府對外宣布喜訊,民眾無不喜悅。
於公於私,他們都無比希望這位武君能有子嗣,最好是能夠子承父誌,將來延續其父的新政。
鄴城。
隨著拓跋穹正式撤兵,梁蕭也率眾回返鄴城。
秦勳,慕淩生,釋流雲,靖雲生……一眾文武大臣皆聚集在此。
鄴城依然是抵抗西秦的前線。
即使拓跋穹選擇主動議和,他們也不認為從此可以高枕無憂。
敵國顯然是打算回去重振旗鼓,革新部隊和軍備,來日再戰。
據說西秦今年風調雨順,秋收應該會是個豐年。
而燕雲之地和徐州則有部分地區發生旱災,若非梁蕭未雨綢繆,在去年就準備大量的存糧,今年很可能陷入困境。
鄴城西南,拓跋穹在後軍留下一支騎兵警戒,二十幾萬大軍退回本國。
其中有五萬人是從並州撤退,以防燕雲將士突然發難。
燕雲戰役以西秦主動議和退兵告終,這是外界始料未及的。
但隻有西秦君臣心知肚明,再拖下去百害而無一利。
長城口有重兵把守,右賢王今年是不可能殺進燕雲之地了,除非他能夠突破遼東。
但遼東又有常念俠坐鎮,東胡喪膽,短期內也不可能卷土重來。
拓跋穹退兵之後,梁蕭終於放心任命燕雲之地的官員,並調度軍隊,準備回師徐州,再趕赴江南。
就在梁蕭與群臣議事之時,徐州送來了第二輪的八百裡加急。
“主公!大事不好!”
親兵隊長王乾帶著密信火急火燎跑來。
“卓大人送來急報:二皇子梁栻繼位之後,宣布玄公公為弑君逆臣,全國通緝!同時又派人急召秦將軍與雲將軍回京,隻怕情況危急!”
在座的秦勳與幾名秦家家將聞言,勃然色變。
s:以下內容不影響章節常規2000+字。
看到評論,有部分讀者質疑秦牧與雲定死得太蠢太大意了,需要解釋一下……其實曆史記述的冤死的許多武將,他們死得比這兩位更加冤屈、更加離譜。
嶽飛就不必說了,大家可以了解一下檀道濟(“自毀長城”典故由來)、高仙芝、蒙恬、李牧……如果知道這些武將是如何死的,一定會大跌眼鏡。周亞夫也被收監了,他是完全不擔心被殺的,但為何他一定要選擇絕食而死呢?
他們都是蠢材嗎?他們隻是想不到自己的君王會是如此下作,毫無底線,我們也沒必要以今人的上帝視角去看待古人。秦牧和雲定本身並沒有乾什麼謀反的事,他們也根本料不到門閥會如此肆無忌憚,新君又會是如此草包,居然一定要得罪死梁蕭和雲家。
書中的門閥和梁栻,跟秦檜、趙構、朱祁鎮之流比起來,根本就是小巫見大巫。如果不是史書有記錄,我們根本不可能相信他們會做出這種又蠢又壞的事來。在梁蕭敵人的視角裡,他們還不知道西秦果斷議和退兵,更不知道梁蕭能迅速掌控燕雲之地。
而且秦牧和雲定手下的將士不像天策軍被梁蕭掌控,他們是武帝給二人的軍隊,吃的是京城的糧餉,秦牧不可能一聲令下就能帶他們殺進京城(哪怕他們願意,攻打據城死守的兩萬京城部隊短期內也不可能打下,沒有糧草供給,其他軍閥又即將抵京,那士卒離散是早晚的事)。
秦牧自儘,更多的是希望能讓梁蕭和秦勳放心為他報仇。雲定的死,就是純粹的含冤而死。兩個人都是武將出身,性格剛烈,不肯受這種奇恥大辱也不是什麼稀奇事。
總之看書圖一樂,不用太糾結這些細節,人心本就是微妙難測的。隻要彆寫出那種1+1=3的明顯反常的劇情就好,比如作為耿直大儒的秦越如果突然被寫成膽小如鼠磕頭求饒,這才是不合理的,其他的劇情,能自圓其說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