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認為梁蕭使詐?”拓跋穹頓時來了興趣。
最無缺一臉凝重。
“臣最近分析梁蕭驅逐右賢王與收複琅琊之戰,有所發現。戰場凶險,戰機稍縱即逝,此人尚且謀定而後動,徐州糧食漲價這等大事,他又豈會如此草率?”
“更何況,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靖雲生與釋流雲皆是憂國憂民之俊傑,如今投入梁蕭麾下,身居要職,又豈會坐視此人禍亂百姓?說不定,近日謀略便是出自此二人之手!”
拓跋梁鬆了口氣。
他轉投西秦,誓滅武朝,已是愧對列祖列宗,所幸家裡還有一個小弟還在忠君報國,造福百姓。
拓跋穹這才點頭。
“不無道理!先前拓跋澄送來消息,釋流雲願為內應,朕原以為他是感念朕的仁慈,對比武帝之後,決定良禽擇木而棲。如今再看,想來此人也是為了梁蕭的利益……”
君臣三人鬱悶不已。
拓跋澄透露給釋流雲的信息不多,但也暴露了圖謀沛郡的意圖,也難怪徐州還在往江南征兵。
“朕本就明令禁止糧食外售,若有人利欲熏心,直接嚴懲不貸!至於雙方協議,還是如約履行,不可拖延運糧,以免激怒梁蕭,損害鹽業,得不償失。”
當天,拓跋穹就傳令戶部,禁止糧食外售。
戶部尚書獨孤烈沒有反對,回去之後,卻和家人討論,是否有必要往沛郡運送糧食,賺他一筆。
西秦的這些大世家不像武朝門閥,還可以通過鹽業來獲利,因此不像司馬家和端木家那樣富可敵國,還是在乎這點錢的。
武朝京城收到了糧價飛漲到每石三百文的消息,司馬家與端木家的米商終於按捺不住。
“看來徐州確實是鬨了糧荒,這是梁蕭咎由自取!立即把所有餘糧運送過江,準備狠狠撈他一筆!”
兩家庫存的數百萬石糧食,全部裝車,運往徐州。
數日之後,徐州糧價漲到三百文每石的消息傳到洛陽城,全城轟動。
許多邊境的米商蠢蠢欲動。
“陛下明令禁止私自外售糧食,違令者斬!”
在拓跋穹的鐵腕政策下,西秦始終不為所動,隻有官方在為履行協議而準備一百萬石糧食。
正在徐州的梁蕭,也收到了玄奇的那名親兵來報。
親兵對玄奇的一切叮囑秘而不宣,隻向梁蕭透露兩件事。
“陛下已經下詔要求天和教大聖賢入京麵聖!”
“玄公公最近一直在陛下麵前說武君的不是,說武君功高震主,徐州已是尾大不掉,請武君務必提防!”
梁蕭看完玄奇的密信,打量著這名親兵,問道:“你不是玄公公的親兵麼?”
“卑職是親兵不錯,但更敬重武君為國為民的胸懷,不希望忠臣受害!”親兵一臉嚴肅。
梁蕭心念一動,道:“你先在府上休息,本將軍尋思如何回複。”
等親兵離開後,梁蕭立即找來卓子房等人,出示玄奇的密信。
“此人送來的密信,確實是玄奇的筆跡和信物,但玄奇在信裡讓我提防王騰,認為他可能收了天和教的賄賂,可這名親兵卻說玄奇在武帝麵前時常說我壞話。此事必有蹊蹺。你們認為這名親兵究竟是忠於哪家?”
卓子房道:“首先不可能是玄奇和王騰,否則這封密信送不到徐州。”
“莫非是門閥或者天和教安插在武帝身邊的奸細?”鐘離晚雪驚道。
眾人微微頷首。
靖雲生道:“主公,既然此人立場不明,應該先留下此人,再派親信秘密向武帝彙報此事,把這個難題推給武帝便是。至於這名親兵,暫時讓他留在徐州,不能讓他跑了。”
梁蕭立即派人通知這名親兵留在府上接受款待,並安排自己的親兵監視。
玄奇的這名親兵名為王淳,與玄奇類似,是以宦官的身份加入宮廷禁衛軍。
即使被留在天策府,王淳也是始終泰然自若,從容接受一切款待和詢問,始終不透露任何關於天和教的信息。
考慮到閹黨內部可能已經出現分裂,梁蕭這一次專門安排一隊親兵護送密信,將此事通知武帝。
琅琊郡有自己的儲備糧,糧價暫時維持不變。
秦勳收到梁蕭的公文之後,第一時間曉諭全郡,保證糧價穩定,以免人心浮動。
琅琊剛歸附不久,又距離沛郡超過五百裡,想要抵禦匈奴,民心尤為重要。
匈奴這邊的細作也將消息送回本國。
“此乃糧荒之兆,厲兵秣馬,今年務必練成重甲騎兵,早日南征!朕,要禦駕親征!”
匈奴單於雄心壯誌,一心隻想攻取徐州,斬殺梁蕭,一雪前恥。
匈奴因為與西秦議和,國內開始籌備軍資,準備先取琅琊,再奪徐州全境。
西秦也在厲兵秣馬,隻等時機成熟,便是圖窮匕見。
現在的西秦隻缺一個契機。
江南天和教……
“天和教大聖賢受詔,入京麵聖!”
這一日,京城熱鬨非凡,軍民夾道歡迎。
須發皆白,仙風道骨的老者,慈眉善目,臉上始終掛著溫和的笑容,令人如沐春風。
天和教大聖賢,終於在梁蕭離京一個月之後抵京麵聖。
“大聖賢居然隻帶了孫子孫女麵聖,完全沒有身為萬教之長的架子,真是令人驚歎啊!”
在場百姓讚不絕口。
天和教已經是武朝人儘皆知的大教,教義要求教眾四處行善積德,因此廣受尊敬。
就連武帝也對大聖賢敬愛有加!
大聖賢站在宮門口,目光矍鑠。
望著迎麵走來的武帝,大聖賢心情無比沉重。
無人知曉,武帝其實是他的女婿,就連武帝本人都不知道,除非他的女兒向武帝泄密……
更無人能明白,為何一度被門閥架空的武帝能在中年時奪回軍權……
“陛下駕到!”
王騰一聲吆喝,眾人紛紛行了跪禮。
武帝連忙上前扶起大聖賢,語氣誠懇。
“仙長不必多禮!”
大聖賢身邊的南宮無痕和南宮琉璃望著這位“姑父”,心中唯有憤恨。
“陛下親自出宮迎接,草民受寵若驚……”
“這是應該的!”武帝一臉激動,屏退左右,隻留下大聖賢,才殷切呼喚,“嶽丈的大恩大德,朕銘記於心……”
這一聲“嶽丈”,讓大聖賢心下一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