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驚動四方(1 / 1)

推荐阅读:

“陛下,這可是您自己同意,讓徐州接收江南流民的吧?”端木宏隻覺得又好氣又好笑,“梁蕭願意接納這麼多流民,難道不是因為徐州兵精糧足?若是讓江南往徐州運糧,那為何不在江南本地接濟這些百姓,還要把人和糧食送去徐州,哪有這種道理……”

台下世家大臣們紛紛附和。

“陛下,這隻怕是梁蕭在為他未來嶽丈鐘離修這個米商做局,讓鐘離家利用高價糧食搜刮民脂民膏!”

“您看看梁蕭在報紙上說的什麼歪理:這個糧價屬於正常糧價,比往常糧荒時期還要便宜得多,堅持到秋收就好了!他是哪來的勇氣,敢說臣等罔顧民生啊?!”

隻有歐陽家的大臣們默不作聲,但眼神也多了幾分肯定。

歐陽家的那些農田離徐州太遠,不像端木家和司馬家,掌握江岸邊大量的良田,和徐州隻有一江之隔。

即便如此,歐陽家眾人也不得不承認,端木宏的言論沒什麼毛病,隻是歐陽家不希望再輕易得罪梁蕭。

顯然司馬家和端木家並不想成就梁蕭的政績和民望。

之前兩家沒有反對徐州接收江南流民,也隻是希望流民能夠在徐州製造各種動亂,誰知這些流民到了徐州都成了安居樂業的良民!

武帝猛地一拍龍椅把手。

“朕不管你們有什麼理由,即日起,向江南各地發布通告,號召各地往徐州運糧售賣。至於做不做這個生意,那是米商自己的事!”

司馬家與端木家大臣們忍住笑意。

這昏君說得輕巧!

誰不知道,他們兩家掌控了江南最多的農田,有最大的米商團隊?

至於掌控這麼多農田和糧食的目的,也隻有他們兩家自己清楚。

自神州陸沉以來已過了百年,兩家沒少出過當朝權臣,甚至有兩家的州牧發動過叛亂,最後都是皇室被迫息事寧人,這也助長了門閥氣焰。

門閥手段,豈是區區天子可比?

可惜,這一任武帝是百年來最有實權的武帝,他們也不好對付……

朝會又因為梁蕭和徐州之事不歡而散。

梁清霜得知此事,連忙趕去禦書房求見武帝。

“父皇,徐州如此缺糧,再往徐州運送百姓,隻怕……”

武帝擺了擺手,安慰道:“莫要擔心,父皇隻是接受梁愛卿的建議,做做樣子給那些老東西看的,讓他們知道徐州真的缺糧就好了。至於梁愛卿,他有自己的手段,父皇放心得很。畢竟之前雲家往徐州運糧一百萬石,也不至於這麼快消耗乾淨。”

梁清霜隱約明白了武帝的意思,美眸一亮,這才眉開眼笑。

原來,那位將軍早有準備……

“朕隻是擔心,他把當地糧價提到一百五十文一石,如何向當地百姓交代……而且,他的未婚妻出自沛郡米商之家,那些世家大臣的懷疑也不無道理。”

梁清霜鄭重道:“兒臣可以肯定,鐘離家已經是國內為數不多的良心米商,絕無可能喪儘天良!”

武帝默然。

雖說他也不太願意相信梁蕭是這種人,可這孩子還是太單純了……

這世上哪有那麼多非黑即白,哪怕梁蕭做點出格的事,比如搜刮民脂民膏,中飽私囊什麼的,隻要支持皇權,他作為武帝都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像對王騰一樣。

至於糧價飛漲這種事,在他看來就不是什麼不得了的大事,甚至可能是梁蕭擔心功高震主而選擇的“自汙”手段,一切皆有可能。

隻要梁蕭能暫時守住徐州足矣,其他的都可以是必要的代價。

徐州的糧價正式上調。

好在大部分百姓提前囤積了不少糧食,暫時不受糧價影響。

其餘百姓縱然有所怨言,但考慮到這位武君對徐州的再造之恩,還是選擇了接受,權當是支持武君和徐州將士抗擊匈奴。

畢竟,武君接管徐州之前,徐州各地民不聊生,大部分百姓都是欠了地主豪紳一屁股債,更遑論手裡還有餘錢。

可梁蕭到來之後,大家手裡真有餘錢了,因為幾乎所有青壯年都有了穩定的工作。

比如:屯田,築城,製作箭矢,挖礦,冶鐵……

徐州百姓最害怕的,便是穩定的生活環境被打破。

好在有報紙協助宣傳,安撫民心,即使敵國和門閥安插在徐州的奸細四處陰陽怪氣,煽風點火,也沒有在徐州激起什麼水花。

天策府內,梁蕭召集卓子房和靖雲生等一眾文官。

“繼續利用報紙發布通告,半個月後,糧價漲到每石三百文。從今日起,所有徐州百姓購買糧食之後,由官府記錄在冊,發放收據,作為購糧憑證。允許每戶賒賬最多一石糧食。”

群臣已經提前了解過梁蕭的計劃,並提前做好各項工作準備,因此無人反對,有條不紊地去安排工作的戰鎧。

得益於他和卓子房提前收購餘糧,目前整個徐州的糧食都掌握在官方府庫和鐘離家的庫存。

但鐘離家在各地的糧食庫存加起來也不足四十萬石。

非常時期,行非常之事。

“報紙又發通告了!”

“徐州官府發布公文,徐州全境糧食在半個月之後將會漲到每石三百文!!”

消息傳開,家中缺少餘糧的徐州百姓紛紛趕往本地的糧鋪,以每石一百五十文的價格提前收購即將漲價的糧食。

因為官府允許每戶最多賒賬一石糧食,無數百姓也毅然選擇了賒賬,生怕一個月後還要購買漲價一倍的糧食。

徐州各地隱約有民怨沸騰的趨勢。

“速速回報主人!”

西秦和江南門閥的奸細欣喜若狂,紛紛派人回去向自己的主子彙報。

西秦皇帝拓跋穹已經收到了拓跋倩影的密報,緊急召見最無缺和拓跋梁。

“丞相,徐州的糧價漲到每石一百五十文,梁蕭這是何意?朕是否有必要讓邊境拖一下答應梁蕭的糧食?”

拓跋梁眼裡浮現幾分憂慮。

無論是梁蕭以權謀私,還是徐州真的缺糧,都說明梁蕭接收江南流民的政策可能玩砸了……

若是他的小弟敢以權謀私,搜刮民脂民膏,那可就是愧對列祖列宗了……

最無缺看著密信,拳頭緊握,道:“陛下,此事必定有詐,協議既然已經完成,我國按部就班便是,不可因小失大!再約束國內米商,嚴禁他們往徐州運糧,以免偷雞不成蝕把米!”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