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軍聽令!秦平與常念俠分彆率領白袍兵三千五百,繞道琅琊郡城,分布東西城牆,掩護百姓出城!”
梁蕭立即出了軍帳,連夜指揮將士舉火收人,同時安排二將領兵出擊,在兩地虛張聲勢。
琅琊郡南方火光衝天,隨後分彆分散到東西兩側。
東西兩邊震天的呐喊聲也也驚動了守夜的守軍。
“敵襲!敵軍分兩路侵犯琅琊東西兩地!!”
此時月黑風高,城上守軍也顧不上南逃的百姓,調遣重兵防備東西城牆。
等到守軍發現上當時,已經有數萬百姓從地道和狗洞裡鑽出城池,奔赴南方,投靠梁蕭。
北疆騎兵們不敢怠慢,接收了所有百姓,一直守到天蒙蒙亮。
常念俠和秦平收到梁蕭的傳信,也率眾回歸。
“武君,我軍連夜收容百姓超過五萬人,年輕人占了大半,這個數量有些誇張,卑職們也不確定是否有敵軍混入其中!”
行軍主簿彙報的時候,既激動又擔憂。
“此事不難。”梁蕭擺了擺手,“我軍出城之時,我特地讓每個將士都額外帶了足夠食用五日的特製乾糧,如今正好分配給百姓。讓所有將士觀察百姓反應,凡是能夠狼吞虎咽吃光乾糧的,一律重點保護。猶猶豫豫的,重點監護!”
“武君英明!”眾將紛紛稱讚。
梁蕭的英勇事跡和口號並不能讓北方百姓當飯吃。
但凡能湊合過日子,北方百姓也不會冒死南遷,許多百姓得到救援的時候,都是餓得瘦骨嶙峋,前胸貼後背。
梁蕭讓將士們帶的一部分乾糧都是特製的,管飽,卻是超乎想象的難吃。
絕對是將士們軍旅生涯中最難吃的乾糧,沒有之一!
如今他們才明白梁蕭的良苦用心。
對敢於冒死南逃的百姓而言,能管飽的乾糧已經是他們的救命糧了,當然不會挑剔。
混進來的敵軍奸細可就不一樣了。
如梁蕭所料,將士們發放乾糧之後,留在現場觀察,絕大部分百姓都是就著清水狼吞虎咽。
隻有寥寥上百名青年拿著乾糧,猶猶豫豫,下不去口,也不像其他百姓那樣普遍骨瘦如柴,麵如土色。
不過也必須防止錯怪誤判,寒了人心,梁蕭又調遣一百名騎兵,專門護送這部分百姓,但不讓他們接近百姓的大部隊。
五萬忍饑挨餓的百姓當天就消耗了將士們的三日口糧。
好在後方還有北疆友軍用馱馬和車輛送來糧草,及時補給。
“武君何故懷疑我等?在下可是冒著身死族滅的風險來見武君,隻為琅琊千千萬萬百姓!”
正當北疆百騎準備將這上百名青年送往北疆時,人群中一名青年終於向騎兵隊長表達了不滿。
騎兵隊長見他神情嚴肅,談吐不凡,立刻派人通報梁蕭。
梁蕭毫不猶豫道:“先把他和他的同伴帶過來。”
那名青年和三名同伴很快就被送到梁蕭麵前,仰望梁蕭,微微頷首。
“天人之資!”
梁蕭見他氣度從容,麵容堅毅,也暗暗稱奇,微笑道:“先生可有指教?”
“在下冒死來投,武君何故猜疑我等,又給些粗食?”青年反問。
梁蕭道:“自然是為百姓安危考慮,細作不得不防,但又不忍錯殺,因此重點保護諸位,還望理解。”
“我所料不差!”
青年這才微笑頷首,又環顧左右,麵露憂色。
“在下有密謀相告,此事無論如何不可外傳,否則……”
梁蕭心領神會,道:“現場沒有外人,先生大可放心。”
青年終於鬆了口氣,和左右親信拜倒在地,語氣激動“武朝故民,琅琊郡丞聞人節次子,聞人子義,參見武君!”
“琅琊郡丞次子??”
在場眾將也不禁驚疑。
梁蕭也在打量著聞人子義,直到聞人子義從袖中取出聞人氏的印章和密信,獻於馬前。
梁蕭身邊的行軍主簿等人見多識廣,觀察之後,鄭重道:“武君,此物確實是聞人氏的印章,而且年代明顯超過一年,不是新造的!”
親兵擔心有詐,檢查密信,確認沒有貓膩之後,才用雙手攤開密信,給梁蕭過目。
【王師北定中原,特遣犬子相助,詳情聽他述說!】
密信的末尾署名,乃是“思歸之心”四字,寫信人似乎是擔心泄露身份。
梁蕭看完之後,微笑道:“先生這是代表令尊乃至整個聞人氏,來助我一臂之力。”
聞人子義鄭重點頭:“若非武君親臨琅琊,家父又怎敢安排在下冒死聯係?”
天下生民,數以千萬計,同姓之人分布在天南海北並不稀奇。
西秦和匈奴也存在司馬、端木、公羊姓氏官員,隻是人丁稀薄而已。
因為聞人喜的暗中支持,他和卓子房都暗中派人詳細調查過聞人氏,大概了解其來曆。
聞人氏本就是少見的姓氏。
下邳這一支聞人氏與琅琊的聞人氏,在戰國時期還是同族,又在武朝立國之前分居兩地,血緣關係越來越淡,如今也就隻有同姓的關係。
將士們連夜接應百姓,此時超過一半的將士正好需要休息。
梁蕭趁著休息的時間,向聞人子義問策。
聞人子義見他態度謙遜,禮數周到,感動萬分,失聲讚歎。
“想不到,武君未及弱冠,便有如此豐功偉績,如今更是不辭辛勞,來救援北方百姓!”
“在下正是奉家父之命而來,希望能與武君商議,裡應外合,獻出琅琊全郡,驅逐匈奴,解救百姓,然後據城死守!”
聞人子義話音剛落,眾將無不狂喜:“獻城投降?!”
但很快秦平和常念俠先冷靜了下來,一臉警惕,顯然是擔心城內有詐。
畢竟隨梁蕭北上救援百姓的都是騎兵,不適合攻城,因此將士們一開始就沒有想過攻克琅琊。
一旦敵軍在城內設伏,己方騎兵進城卻被關門打狗,後果不堪設想!
梁蕭早有所料,卻是一臉淡定,環顧左右,“先生應該不難猜到,我軍此行以騎兵為主,想要配合聞人氏拿下琅琊,實屬不易。希望先生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