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地窖裡的朱元璋 > 第一百五十六章 靠人不如靠自己

第一百五十六章 靠人不如靠自己(1 / 1)

推荐阅读:

明軍營壘連綿數十裡,並且大部隊開始向東西兩側延伸,有正在包圍北京的架勢。

這自然是要把氣勢打出來,同時也是給北京造成壓迫感,讓城裡的清軍儘快召集周圍援軍過來,以此好將韃子一網打儘。

清軍這邊也沒有立即展開反擊,而是靜觀其變。

畢竟明軍還尚未攻城,城內的韃子感受不到壓力,自然會選擇靜待時機。

不得不說,這是聰明的打法。

如果因為明軍在城外移動而貿然出城的話,那無異於送死。

雖然清廷還不知道明軍到底用的什麼辦法全殲了鼇拜和嶽樂,可他們並不想嘗試。

雙方在城池內外對壘,二月十日明軍修築營壘,二月十一日明軍建造外圍柵欄,還在營中建造起了高台。

高台上懸掛著“朱”字大旗,旗幟遮天蔽日,比滿清的城池還要高,儼然要將韃子比下去。

城牆上的綠營士兵這幾日議論紛紛。

他們其實都是被清軍以免賦稅為由征召過來的,基本都是河北以及周邊地區的人。

民間鄉野消息傳播速度比較慢,再加上滿清韃子一直對他們進行封閉式軍事訓練,不允許他們接觸外界,自然也就不知道外界什麼情況。

很多人還以為就是過來當兵吃糧,根本想不到忽然就要開始打仗,而且還是和傳聞中已經被消滅的明軍打仗。

要知道如今順治十八年,大明滅亡的時候,很多二十來歲的綠營士兵才幾歲大,大明這個字眼都已經很多年沒聽說過了,自然不知道他們的存在。

結果眨眼間大明的旗幟就出現在了北京城外。

這感覺就像是我都當了十八年晉朝百姓了,季漢都滅亡二十多年了,忽然某一天大漢的軍隊出現在了洛陽城外一樣突出一個荒謬感。

一時古怪的氛圍正在軍中蔓延。

不過清廷韃子早就料到了這種情況,因而做了兩手準備。

一是用欺騙的手段告訴城內新招募的綠營軍,說城外的是河南起義軍,趁著京城空虛來襲,南方的清軍主力會很快北上馳援。

二則是派出上萬滿漢蒙八旗督戰隊,每天用冰冷的眼神看著城頭守城的綠營士兵,不允許他們多做交流。

便在高壓手段下,這種氛圍也慢慢被鎮壓了下去。

幾日後。

明軍做完了整個圍城部署。

老朱令傅友德、馮勝等人親自統領部分人馬,加入到李定國、白文選、袁宗第、李來亨等人的部隊裡靜待時機。

同時又令藍玉、唐勝宗、陸仲亨等人各率領一千人北上,穿越滿清的大後方,大搖大擺地前往各關隘口。

雖然這些關隘口肯定有清軍把守,他們也隻帶了突擊步槍、機關槍、手榴彈、迫擊炮。其餘榴彈炮、無人直升機這些重火力沒有帶。

但足夠了。

傅友德他們進入南明軍隊中,明確表示他們不會插手軍隊事務。

事實上以傅友德、馮勝他們豐富的戰鬥經驗,再加上非常高的個人威望,指揮起南明軍隊必然是綽綽有餘。

然而還是那句話。

老朱必須看到南明軍隊的成長。

如果什麼都要洪武帶的話,那跟巨嬰有什麼區彆?

所以該讓他們有所進步才行。

否則今年老朱他們就要回去了,怎麼放心把國防任務交在一群打不了勝仗的將士手中?

不過正所謂百姓的智慧是無窮的。

李定國白文選他們其實也想問問傅友德馮勝等人的意見。

可他們閉口不談,便在營中互相寫書信討論辦法。

都是農民出身,還真讓李定國想了個主意。

這幾日他們圍城後就每天觀察城防布局,老朱為了提高他們的能力,特意不允許讓他們用無人機,但卻把閻爾梅繪製的圖紙給了他們。

通過在城外觀察布防,加上城池圖紙,李定國他們各自謀劃了幾個進攻方向以及進攻策略。

接著再拿著這些計策去找傅友德、馮勝他們請教。

幾個洪武大將雖然沒有明說哪個計策可以用,不過還是給他們說了一下他們提供的方案優缺點,算是幫他們補齊了方案。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也是在幫他們成長,開拓他們的視野,提高他們的戰略戰術思維。

有了指導意見,李定國等人安心了許多,放心大膽地嘗試。

事實上他們並非無能,而是缺乏信心。

這麼多年屢戰屢敗,清廷勢力愈發龐大,對他們的自信力打擊非常大。

即便有一個好主意,想到了應對方法,也瞻前顧後不敢用。

如今背後有洪武撐腰,自信心大漲。

不管是從將領還是士兵,都認為他們一定可以贏,如此便有了一種能打勝仗的信念。

基本上有了這種信念,將來再打一些勝仗,便能成為一支真正的強軍。

這就是所謂的軍魂。

老朱也正是如此,看出李定國他們並非真正的無能之輩,隻是缺乏自信心,才願意給予他們多次機會,也算是手把手在教他們打仗了。

於是在二月十六日,明軍抵達北京城外的第六天後,開始發起了第一輪進攻。

這幾日明軍除了修築營壘,布置戰術打法以外,他們還在大量砍伐樹木,搭建樓梯,準備攻城之用。

古代打仗攻城器械很多,如衝車、投石機、雲梯等等。

但到了明清時期,攻城主要依靠紅衣大炮,如鬆錦之戰中,明軍和清軍基本就是圍繞著城池在用火炮轟擊。

南明軍隊也有火炮,基本都是繳獲自清軍以及鄭成功所有,不過這次北上他們並沒有攜帶。

與洪武軍的火炮比起來,清軍那些紅衣大炮之類跟廢品站的鐵塊沒什麼區彆。

此時李定國他們紛紛開始部署。

隨著一聲令下,傅友德、馮勝等人所在的炮兵營就開始用迫擊炮轟炸城門。

自然不是大規模用,其實也就打幾發炮彈而已。

這是之前老朱的策略,一旦李定國他們進攻,就打幾發炮彈給清軍製造壓力,然後讓李定國他們發動攻勢,進一步給清軍造成壓迫感。

要是滿清把所有的兵力全放在北京城內防守倒還不用這麼麻煩了,可惜的是清軍的兵力分散部署,需要他們如此圍點打援。

幾發炮彈下去,城門口附近果然遭受重創。李龍雲的意大利炮口徑是75毫米,明軍的迫擊炮口徑是60毫米。

但這並不意味著意大利炮的威力比迫擊炮大。

因為時代不同。

二戰時期的火炮無論威力還是技術都遠不如後世。

更何況還是我國國產的93式迫擊炮,威力大,發射速度快,造價便宜又皮實,突出一個性價比超高。

因此意大利炮能一炮轟了平安縣城門,明軍的幾發迫擊炮自然也能轟開北京城門。

李定國打的是阜城門,幾發炮彈下去城牆上火光衝天,升起幾朵一人高的小爆炸雲,緊接著磚石崩飛,城門樓被轟塌了。

附近的清軍頃刻間就被炸死,即便沒有在爆炸中心,可怕的衝擊波還是將周圍的人震得七孔流血,神誌不清。

城門周圍的清軍頓時被一掃而空,遠一點的清軍都目瞪口呆地看著這一切,滿臉的不敢置信。

還未等他們反應過來,城外的明軍浩浩蕩蕩喊叫著向城門方向如潮水般湧來。

“殺啊!”

“殺韃子,殺韃子!”

“快快快!”

明軍士卒們扛著梯子奔向城門。

城外有護城河,但他們的梯子都是特製,兩端用於固定的木頭是比大腿還粗的硬木,長達十多米的高度能夠斜放下去,讓人跨越護城河爬到城牆上。

最妙的地方在於頂端用鐵絲橫穿了頂部木頭,固定在了上方,在兩塊大硬木上設置凸出了兩個鐵鉤,可以掛在城牆內側。

這就是古代常用於攻城的攻城梯,要想建造這些梯子也不容易,需要進山砍伐大量硬木才行。

數日下來明軍其實也就打造了一兩千副,不過目前暫時還算是夠用。

清軍被幾發迫擊炮炸懵過去,等反應過來的時候,明軍就已經衝到了城下,搭建起了梯子,開始向上攀登。

“反擊,反擊!”

“弓箭手呢,射箭,射箭!”

“快去拿長矛捅!不去我就殺了你!”

沿著阜城門往南長達三四公裡的城牆上,清軍督戰隊首先反應,拿刀逼著士兵們開始反擊。

這些新招募的綠營士兵可不是以前那些訓練有素的綠營兵馬。

最早那一批綠營基本上都是明軍以前投降的將領所部,可以說是征戰多年的老兵,戰鬥經驗豐富,實力不弱。

隻是在重慶之戰、江南多次戰役當中,這些綠營兵早就消耗殆儘,北京就隻有幾萬殘存。

剩下的幾萬綠營兵老帶新,成為這些新招募的綠營士兵長官的同時,清廷又令滿漢蒙八旗組成的督戰隊逼著他們打仗。

如此也算是保證了一定戰鬥力。

因而雖然剛開始這些新招募的綠營士兵被炸懵,但在督戰隊以及老綠營士兵的催促下,還是如夢初醒,上去生疏地進行反擊。

箭簇如雨點般開始往外落,各種滾石、檑木、石灰往外扔。

明軍一邊撐起盾牌,一邊繼續往梯子上爬,下方也有弓箭手對城牆上進行壓製,勇敢地跳到城牆上與清軍展開搏鬥。

長達一兩公裡的城牆到處都在交戰,有的死命砍明軍的梯子,有的在拿長矛往外戳,還有的與上來的明軍交戰,很快就被兜頭砍倒。

他們的訓練時間太短了,明軍雖然屢次打敗仗,可也是百戰之師,跟隨李定國、白文選、李來亨、袁宗第南征北戰多年,戰鬥經驗可不是這些新兵能比。

再加上李定國他們精心布置的戰術,僅僅一刻鐘不到,北京城就有數個城門被攻了上去,城牆上到處都在廝殺。

西麵的西直門、阜城門、廣寧門,東麵的東直門、朝陽門、廣渠門戰鬥異常激烈。

為此清軍不得不把預備隊派了上去。

事實上清軍主力,包括遏必隆本人卻不在這些被圍攻的城門,而是在南麵的永定門。

永定門外老朱率領的洪武軍隊矗立於此,時不時就對著永定門轟幾發炮彈,雖然沒有進攻,可給予的壓迫感最大,讓遏必隆根本不敢分兵。

戰鬥持續時間並不算長,在清軍的預備隊援軍趕到後,老朱就用對講機讓傅友德、馮勝等人往城裡扔幾發炮彈,掩護明軍撤回去。

他要做的是給清軍製造壓力,讓清軍感覺城池隨時可以被攻破,已經是搖搖欲墜,必須馬上把北麵的隊伍調過來才行。

很快在炮火的掩護下,明軍如潮水般撤去,城頭上的清軍一時間個個都癱瘓在城牆上。

周圍刺鼻的血腥味夾雜著炮火留下的硝煙味道,到處都是屍體,有敵人的,也有他們自己的。

對於這些新兵來說,剛剛僅僅過去了不到半個時辰,這場生死之間的戰鬥卻仿佛過了半個世紀般漫長。

老卒們倒是已經習慣,一個個坐在那喘著粗氣,眼神冰冷而又麻木。

無人機掠過長空。

朱雲峰在戰鬥剛開始的時候就又玩遊戲去了,等戰鬥結束的時候才看了一眼。

永定門外的高台上,春日暖陽照射,可在小冰河的影響下卻沒有多少暖意,反而呼嘯的冷風吹拂,讓人有些發寒。

“這麼做是不是有些不好,都是一條條人命呀。”

朱雲峰掃了一眼,有些不忍。

“彆太聖母。”

老朱坐在椅子上,麵無表情地說道:“所謂慈不掌兵的道理你懂,如果我是為了全殲清軍用他們做誘餌故意如此,那就是我的不對。可若目的是為了練出一支在我們走後守護大明江山的強軍,那就是另外一回事情。”

“好吧。”

朱雲峰想了想,也不得不認同老朱的想法。

雖然這不是遊戲,那些明軍將士也都是活生生的人。

然而如今的南明無異於重新開一次國。

曆朝曆代開國軍隊都是強悍的,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

也隻有擁有這樣的開國軍隊,新建立起的王朝才能橫掃八方,克服一切外敵。

雖然也有晉朝和宋朝這樣的反麵例子。

但也正是如此,晉朝才在短時間內崩塌,宋朝也從來都不是大一統王朝,成為軟弱的象征。

所以要想新成立的大明成為大漢、大唐、洪武大明這樣的強盛國家,就得擁有一支經曆戰火的強軍才行。

否則這個南明跟晉朝和宋朝有什麼區彆?

等老朱他們一走,沒過多久蒙古韃子們席卷而來,甚至安南、倭寇這樣的跳梁小醜都敢過來咬兩口,那還有什麼意義?

因而在老朱已經幫他們完成了90的建國功業的情況下,剩下的10。

即便大頭還是洪武軍隊幫助他們完成,可南明的軍隊也必須參與其中,完成最後一步淬煉,如此才能勉強算是一支開國軍隊,能夠在老朱他們走後應付外敵的入侵!

“好了。”

見朱雲峰有些麵色不忍,老朱還是說道:“戰死的將士自有撫須,他們的家人也會得到妥善的安置。行軍打仗哪有不死人的?現代國家科技發達,亦是為了讓將士們少流血,可上了戰場還是得死。除非能幫南明建立起工業化,讓他們以先進生產力碾壓落後生產力。但前麵還有那麼多朝代在排隊呢,憑什麼先幫他們?”

“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先把自己的實力提升起來,才能夠堂堂正正做人。不然的話,終其一生也不過是個被我們扶持起來的傀儡而已,如此還算什麼大明王朝呢?”

老朱拍了拍朱雲峰的肩膀。

兒孫也要自強自立。

凡事都靠父母祖宗,最終也隻是淪為廢物。

所以有些事情這個新建立起的大明承武政權必須要去經曆,有些東西他們也必須自己去抉擇。

事實上老朱也已經想好了。

他最多就是把北京極其周邊的滿人、蒙古人以及投靠異族的敗類清除。

將來打出關去,橫掃關外,依舊要靠大明自己!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