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地窖裡的朱元璋 > 第一百零四章 難說

第一百零四章 難說(1 / 1)

推荐阅读:

送往大朱棣這兒的東西其實都有生產日期和生產地。

畢竟那麼多東西,總不能一樣一樣地把生產日期和產地都給抹除吧。

因此不管是生產日期還是產地,都保留了下來。

不過朱雲峰他們並不認為大朱棣能夠看得懂公元紀年是什麼意思。

產地很好說。

就說老朱念舊,在仙界創建大明仙朝之後,便把仙界的地名改成了和凡間大明一樣的名字就行。

生產日期就更不用多說,雖然西方已經出現,然而並未普及。

我國采用的則是天乾地支紀年以及年號紀年,公元紀年並沒有傳過來,一直到清初才由傳教士把公元紀年法帶來。

所以從洪武十三年發現建文朝開始,一直到大朱棣登基,已經過去了七年。

這七年小朱棣都放心大膽地給大朱棣送物資。

隻是沒有想到,就算是這樣,還是被他發現了,並且準確無誤地推算出了時間節點是六百年後。

三小隻一時間納悶不已。

見到他們三麵麵相覷,大朱棣得意一笑。

這七年時間裡不僅僅洪武朝發展迅速,永樂朝也是進步飛快。

雖然相比於洪武朝,他的永樂朝沒有電力,然而畢竟有了洪武三十多年的基礎沉澱,又有一次農業革命,生產力爆發式增長。

民間糧價低廉,手工製造業迅猛發展,市麵上的小商品大量增加,各類養蠶業、桑麻業、織造業朝氣蓬勃。

在這種情況下,加大對外交流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朱棣又是個熱衷於出海的人,在國內經濟高速增長的情況下,他聽從朱雲峰的建議,開了當初老朱做的海禁,積極開展對外貿易。

鄭和下西洋也正式開始。

永樂三年,鄭和第一次下西洋,區彆於曆史上朝貢貿易體係,這次改為暴利傾銷。

大明的各種絲織品、瓷器、茶葉、酒水都高價賣給當地,換回大量金銀珠寶香料以及原材料,讓大明賺得盆滿缽滿。

也正是在這個時期,大明與西方開始接觸。

因為此時西方雖然還未發現美洲,但已經出現了地理大發現的開端,大量西方探險家因為馬可波羅關於東方遍地是黃金的傳說開始往東方探索。

本身美洲就是在這個探索過程當中被西方探險家發現,從而讓大量西方殖民者湧入拉美和美洲。

現在很多歐洲人尚未開啟征程,可中東地區自古以來就是貿易樞紐,當時有很多西方人在地中海與黑海之間的小亞細亞半島活動。

鄭和的船隊如今有了世界地圖,一路穿過馬六甲海峽,沿著印度半島抵達了波斯灣,在那裡見到了很多歐洲人,甚至在永樂六年回程的時候還帶回來了一些西方傳教士。

也正是這一趟航行,不僅為朱棣帶回來了一座座金山銀山,去的時候船隻上千艘,足足五萬多人,回來的時候各種金銀珠寶首飾香料不計其數。

還讓朱棣開拓了視野,知道了西方的存在。

眼下西方傳教士已經在北京安家,得到了朱棣的允許,可以從事傳教活動,自然也就帶來了許多關於西方的典籍,其中就包括基督紀年。

大朱棣是個聰明人,看到西方基督紀念今年是基督紀念1409年,再聯係到小朱棣帶來的那些東西生產日期是2025年到2030年,自然能在這當中產生聯想。

當然。

他也不是那麼確定。

畢竟他在想西方紀年關他們東方什麼事?

所以也隻是詐一詐。

哪知道三小隻城府還是不如中年朱棣老謀深算,稍微一詐看他們表情就知道結果。

不過三小隻的城府不深隻是對於中年朱棣來說。

實際上他們到了現在這個地步和眼界,早就已經與一般人不同,心思縝密了很多,隻是平時他們懶得去思考而已。

因此臉色的變化其實也就那麼一瞬間,甚至朱雲峰他們都已經立馬想到了原因。

“西方傳教士?”

朱雲峰試探性地問道。

大朱棣神色不變,隻是不置可否地道:“六百年後的世界,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世界?”

小朱棣也很快反應過來,說道:“果然被你發現了,沒錯,雲峰他們的確是來自六百年後,還是我們的直係子孫,論起來應當是第二十六代。父親跨越時間長河,前知千年後知千年,知道雲峰是後世傑出朱家後裔,便去了六百年後把他帶了過來。”

“原來如此。”

大朱棣含笑,該配合自己演出的自然不能視而不見。

雖然小朱棣立馬把邏輯圓了回來,但對於仙界是否存在他還是將信將疑。

畢竟他除了見識到對方可以神出鬼沒出現在地宮,以及那一次特斯拉電圈以外,彆的神跡一律沒看見過。

傳聞仙人能飛天遁地,很多東西眼見為實,什麼都看不見,自然有所疑惑。

不過他也不會太去較真。

一來對他有好處。

二來不管如何,老朱這座大山壓在那。

即便真騙了他,沒有所謂的仙界,那也不是他該質疑的事情。

當初老朱剛過來的時候其實是他最好的乾掉老朱的時機,隻要一句太祖是冒充的,手底下正等著從龍之功的士兵們就會一擁而上。

如今反倒已經不可能了。

因為老朱多次參加永樂朝新年慶典,誰都知道他是真正的朱元璋,以老朱的威望,他一句話,恐怕再忠心於自己的衛士也得遲疑三分。

因此大朱棣就得好好掂量掂量,沒必要在這個問題上深究,反正老朱的出現對於他來說不是壞事,不如難得糊塗。

“雲峰既然來自後世,那麼也想必知道了後世的情況,為何這紀年要用西夷人的紀年?”

大朱棣想到了這個,不由得皺眉。

“沒辦法,您也知道後來的大明被關外建奴占據,建奴防漢人甚於防川,於是閉關鎖國,不與外界交流。而趁著這個時機,西方迅猛發展,不僅研製出了大量新式槍炮,還能將鋼鐵打造成機械,產出更多的東西。”

朱雲峰苦笑道:“如此趁著武力強盛,西方在全世界大肆掠奪,我泱泱中華也淪為西方的半殖民地,很多沿海地區被西方各國瓜分。連東洋倭寇都能來分一杯羹,乃至後來還大肆侵略,殺我漢人幾千萬,有血海深仇。”

“嗯?”

大朱棣皺起眉頭:“還有這種事情。”

“是的。”

朱雲峰說道:“在建奴的治下,國家積貧積弱,偌大國土被占領,無數百姓被肆意欺淩。如果不是後來有位先生站出來的話,恐怕後世的中華早就不複存在,淪為倭寇之地。”

“哼。”

大朱棣冷哼道:“小小倭寇,真是給他們臉了。”

“戰爭結束後,因為西方依舊強大,製定了世界話語權,所有的標準都按西方來。”

朱雲峰繼續道:“包括各類度量尺寸、距離單位、重量單位、紀年單位都隻能用他們的。我們現在雖然也在慢慢製定自己的標準,但想要改變還是難。”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什麼厘米,分米,米其實都不是我國固有的長度單位,而是來源於十八世紀末的法國。

其餘重量單位、麵積單位、體積單位等等,也都是基於西方各國產生。

因此在後世我們自己的生活當中,可能還有老一輩人知道以前我國自己的計量單位。但年輕人基本都已經不知曉石、豆、斛、鈞、跬、仞、舍、尋等容量、長度和重量單位。

隻是這其實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新時代剛成立的時候一窮二白,什麼都得白手起家。

沒有工業能力和工業底子,就無法自己製定規則和標準,並且當時國際秩序和規則被西方人壟斷,那就隻能用彆人的。

所以包括生產日期這種,自然也就隻能遵循西方人製定的西曆。

“唔”

大朱棣沉吟道:“這世上拳頭大,才能製定道理。西夷人強盛,就得聽從他們的法製,是這樣嗎?”

“嗯,是的。”

“嗬嗬。”

大朱棣笑了起來,說道:“那現在的西夷人如何?”

“一般般吧。”

朱雲峰想了想道:“這個時期的西方還處於中世紀末期呢,地理大發現要過幾十年才會開始,可以說西方現在非常孱弱。”

“既然如此,那規矩就應該由我大明來定。”

大朱棣霸氣說道:“從今天開始,朕要讓全世界都用我大明的度量尺,用我大明的曆法,你們覺得如何?”

“我們倒是沒意見,您得讓西方人也沒意見。”

朱雲峰雙手一攤道。

“沒事,朕自會讓他們沒有意見。”

大朱棣說道:“隻是眼下我還是覺得大明不夠強盛,如果有你們那邊的武器就好了。”

三小隻對視一眼。

不愧是當皇帝的,還是朱棣,想得確實多。

小朱棣都想不到自己未來這麼厲害,能夠迅速抓住關鍵問題。

洪武那邊全靠現代工業提供,搞了很久才搞出拉栓式步槍和自動步槍。

永樂這邊又要重新開始,那得多久哦。

朱雲峰搖搖頭道:“難,我們那邊肯定買不到武器送過來,因為上頭不允許。如果從頭開始發展的話,我估計到朱祁鎮死的時候應該能實現。”

朱祁鎮?

大朱棣去過正統朝,還揍過朱祁鎮那個不肖子孫,算算時間,現在是永樂8年,那得將近50年後了。

“要這麼久?”

大朱棣疑惑道:“造個武器不難吧。”

“是不難,但你得有全套的工業體係支撐,不然全世界怎麼去?你得有完整的造船業,否則光靠木船去征服世界嗎?”

朱雲峰雙手一攤。

洪武那邊老朱武德已經很充沛了。

這個時候的西方彆說還處於中世紀,就算18世紀完成了第一次工業革命和大明碰一碰,都是死路一條。

但老朱也不好打到西方去。

因為造船廠現在還處於造蒸汽輪船的階段,雖然有蒸汽動力,可卻需要大量的煤炭和水作為動力源。

所以現階段大明的目標其實就一個——東南亞。

朱標已經做了考量,接下來南京造船廠會大量製造蒸汽輪船,然後迅速武力擴張整個東南亞,把東南亞納入大明的版圖當中。

之後再以東南亞作為原材料生產基地,補充煤炭和水,繞印度半島,謀取印度、西亞、中東和非洲。

隻要中東地區到手,豐富的石油資源將會支持大明開啟第二次工業革命。

把蒸汽能源變成化石能源。

至於美洲與歐洲,實在是太過遙遠。

雖然可以順著北太平洋暖流直達美洲西海岸與阿拉斯加灣,全程隻需要大概一個多月的時間。

可中間全是大海,沒有任何一塊大陸,連島嶼都屈指可數。

何況理論與實踐是兩個概念。

朱雲峰能從後世把太平洋暖流的位置給他們。

然而洪武那邊一沒有觀測手段,二沒有定位能力,即便把位置告訴他們估計他們也找不到。

因此很多東西並不是一拍腦門就能決定,掌握一個國家就必須要穩健地一步步來,除非是單方麵探索而不是占領,否則不能急功近利。

洪武那邊都是如此,永樂這邊就更不用多說。

聽到朱雲峰的話,大朱棣皺眉道:“什麼是工業體係?”

“工業建設涵蓋方方麵麵,不僅是建造機械那麼簡單,還要有動力能源。”

朱雲峰撇撇嘴道:“西方從工業建設開始,到完成第三次工業革命花了二百多年的時間。這個過程除了發明與創造之外,最重要的是知識的普及。需要教育沉澱下去,讓更多的人從事這個行業,才能讓技術完成積累。我們那邊的確有現成的技術不假,可你們這邊沒有產業工人,沒有技術人才,就算把現成的機器給你搬過來,你也沒法用。”

小朱棣在旁邊深有感觸地連連點頭道:“這個確實是,洪額,父親在仙朝也曾經想馬上搞這方麵的建設,讓仙朝的凡人也能享受時代發展帶來的便利。但欲速則不達,很難做到。”

“難道就沒有彆的辦法了嗎?”

大朱棣皺眉道。

“倒是有一個辦法。”

“什麼辦法?”

“跟我們那邊合作吧。”

朱雲峰開始兜售起他的計劃道:“反正有老祖宗庇護,我們後世會直接出人出力幫你們,難道你還怕老祖宗庇護不了你嗎?”

直接跟後世合作嗎?

大朱棣頓時腦子裡飛快開始思索起來。

就跟朱元璋當初想的一樣。

掌權者第一憂慮永遠都是政權憂慮。

後世那麼強大,會不會順手吞並了他的大明朝?

不過如果父親真能庇護他的話,也不是不可以考慮。

隻是能庇護得了嗎?

這怕是難說哦。

大朱棣陷入了沉思當中。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