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 慶帝入奉(中下)(1 / 1)

推荐阅读:

慶帝看著滿臉賤笑的李徹,搖了搖頭,神色複雜。

這老六,自從那事過後,變化越來越大了。

從前一眾皇子之中,數他最怕自己,可自從撞柱之後,膽子卻是越來越大,對自己越發沒有敬畏之心。

偏偏就是這樣的老六,本事也忽然變得奇大,短短兩年時間把關外攪得天翻地覆,儼然已經成了曆史上功勞最大的藩王。

而且,慶帝還發現,自己似乎並不反感李徹的‘忤逆’和‘僭越’,甚至有些欣賞這種冒犯?

所以,當李徹毫無禮節地走過來時,慶帝隻是象征性地訓斥了一句:“你也是一代藩王了,怎可口出此等粗鄙之言?”

隨即便把注意力再次放到了水泥上麵:“老六,此物可是你的發明?”

李徹低頭看了一眼,搖頭道:“當然不是,皆是奉國工匠之功勞,兒臣不過是給他們施展才能的機會罷了。”

慶帝顯然不在意這東西是誰發明的,隻是以此為由頭將話題引過來而已。

“此物造價幾何?”

李徹如實說道:“很便宜,不過是石灰石、粘土、石膏混合在一起,製作起來也很簡單。”

“如此說來,大慶也可鋪上這樣的路?”慶帝立刻眼睛發亮。

李徹淡笑著回道:“原則上可以。”

“你寫一份配方給朕,朕回去讓工部去做。”慶帝龍顏大悅,“朕要讓各州府之間,都鋪上這樣寬廣平整的路。”

慶帝顯然沒考過公,不清楚‘原則上可以’實際就是不行,‘原則上不可以’才是真的可以。

李徹硬邦邦地回道:“父皇,此事兒臣卻是不能應的。”

慶帝顯然沒想到自己會被李徹拒絕,微微一怔後,皺眉道:“此言何意?”

“此物雖然造價低廉,然卻是奉國數百工匠、學者耗費大量心血、時間研製出來的,研究它的代價,遠超於它本身的造價。”

李徹一副為難的樣子:“兒臣雖然想把此物送給父皇,但若是如此,豈不是辜負了辛苦付出的匠人、學者?”

“他們辛苦勞作付出,兒臣轉手就將他們的心血送給父皇,豈不是讓人心寒?如此一來,日後還有誰願意再研發新東西?”

古人沒有專利意識,又喜歡將學問藏起來,隻傳給家中後輩。

在李徹看來,這是非常不妥的行為。

何為工業革命,何為科技大爆發?

不就是一個又一個科學家、先行者,將自己的理論和知識公之於眾,以推動文明前進嗎?

雖然這過程中肯定也有蠅營狗苟,也少不了幾個學術敗類和小偷,但大體上還是互相激勵、良性競爭的。

奉國辛辛苦苦創造出來的新物件,你什麼都不用付出,直接空手套白狼就給要走了?

若是剛穿越過來之時,李徹對皇權尚有三分畏懼,出於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可能也就順從了。

而如今的奉國有兵有錢,實在是沒必要受這委屈。

天下沒有這般道理,就算是皇帝老子也不能這麼做!

哪怕慶帝早有心理準備,知道自家老六比較叛逆,也被李徹這番話驚得不行。

“你在和朕講條件?”慶帝的語氣已經有些微冷。

說起來,慶帝也是第一次當皇帝。

那種‘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思想太重,總以為這天下真的姓李,天下萬物都是皇家的。

殊不知,皇帝也不是想要什麼就能得到什麼,也要有所取舍,也要學會等價交換。

一旁的李霖和黃瑾噤若寒蟬,隻得瘋狂地給李徹使眼色,生怕他再說出什麼驚人之語。

李徹卻是麵不改色心不跳,拱手道:

“父皇誤會了,兒臣和父皇乃是父子,兒臣的自然就是父皇的。可這水泥並非兒臣私有之物,而是奉國之物,兒臣萬萬不敢借花獻佛,隻為討得父皇歡心。”

慶帝沉默著看向李徹。

李霖和黃瑾已經放棄了,恨不得當即化身雕像,隻求陛下的雷霆之怒不要殃及自己。

過了不知多久,慶帝幽幽開口,語氣緩和了不少:“朕卻是不知道,老六你何時養成了一副奸商嘴臉?”

李徹笑著回道:“父皇謬讚。”

慶帝嘴角抽了抽:“回頭把配方給黃瑾,放心,朕不會讓你吃虧的。”

“父皇英明!”

見李徹三言兩語就安撫了慶帝,李霖看向他的眼神跟見了鬼一樣。

黃瑾卻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

畢竟見識多了,他心中已經有了思量。

六皇子撞柱之後,也是語不驚人死不休,口吐‘兒臣欲要造反’之言,差點沒把陛下氣得當眾弑子。

然而六皇子三言兩語,不僅止住了陛下的殺意,還讓陛下對他委以重任。

由此可見,或許陛下就吃這一套?

李徹卻是沒想那麼多,他隻是不想讓便宜父皇肆無忌憚地白嫖罷了。

等鑾駕到了朝陽城,還有那麼多新鮮物件,總不能慶帝上下嘴皮子一碰,自己就把東西雙手奉上吧?

小插曲過後,雙方隊伍合為一處,向朝陽城而去。

果不出李徹所料,慶帝這一路上走走停停,對見到的一切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

河邊的水車他好奇,對曲轅犁更是眼饞不已。

手一伸,張嘴就是要。

李徹也沒慣著他,隻是笑而不語。

慶帝頓時懂了,心中不情願的同時,也隻能默默盤算拿什麼來換。

到了朝陽城腳下,慶帝終於停止了選購的行為,凝視著眼前高大的城牆,一時間竟有些失神。

作為大慶的皇帝,慶帝一向為帝都而感到自豪,也從不覺得這世上有哪個城池比帝都更雄偉。

大慶是強大的,建國後鎮壓邊境國家不敢來犯,今年更是使得萬邦來朝。

能做到這種程度,絕不隻是因為軍隊強大、經濟發達、農業先進這麼簡單,而是在民生、文化、科技各個方麵都處於世界之巔。

隻有這樣,周邊諸國才會追隨大慶的腳步,以大慶的思想為潮流,高麗、倭國、北胡這些異邦使臣,更是恨不得化身為大慶之子民,以說大慶的語言、使用大慶的文字為榮。

這樣一個頂級強國,它的都城必然是這個時代最大最繁榮的城市,代表著人類文明的巔峰。

不僅是大慶百姓,就連在異邦之人心中,帝都也是一個有著精神象征的夢想之都。

然而,當慶帝看到朝陽城的瞬間,突然有些動搖了。

帝都雖然很好,但朝陽城又何嘗不是呢?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