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7糧食(1 / 1)

推荐阅读:

當天晚些時候,鄧子龍就在軍帳中收到王望高送來的消息,他已經從夷人俘虜營中接收了千餘名海盜俘虜,正在押解回明軍的戰俘營。

雖然達成了他的目的,但是鄧子龍並沒有高興,不是因為夷人交付了所有俘虜,而是現在明軍大營中的糧草已經不多了。

雖然蘇祿國國王巴克爾帶來足夠五千大軍食用一個月的糧食,可是發動進攻前已經耽誤了一些時間,而先前他們招募的當地千餘名士兵,他們帶來的糧食也吃的差不多了。

此前鄧子龍派人向周圍部族徵集糧草,但是今天回來人報告說,收效甚微,並沒有得到充足的糧食補給。

現在明軍大營能夠使用的糧草,僅夠大軍不到半月的需要。

要知道,現在明軍這邊可是有超過七千人,每天耗費巨大,若是不能儘快補充糧草,大軍堪憂。

就和兩天炮擊玳瑁城,又發動多次試探性進攻以後,鄧子龍就擔心短時間內怕是很難攻克林鳳這一據點。

畢竟,現在林鳳海路通道已經斷絕,對城裡的海盜們來說,已經被逼入絕境。

唯有奮起反擊,抗住明軍和西班牙聯軍的進攻才能換來一線生機。

其實呂宋島上物產還是很豐富的,不過當地土著都比較懶散,並沒有漢人居安思危的意識,自然就更談不上存糧。

對他們來說,糧食要是不足,就去樹林裡想辦法,採摘些野果野菜充飢,扛過最艱難的時間。

所以,大規模向那些部族征糧,難度確實有些大。

至於俞大猷率領的水師主力,雖說大概能帶來一些糧食,但相信也很難支撐太長時間。

若如此,那就隻能在糧儘之前發動強攻。

不過,這樣的戰術策略,一直都是中國兵家忌諱的事兒,中國古代的戰爭,都是力求用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的勝利。

雖說林鳳海盜集團隨著明軍和西班牙人的進攻實力大損,但現在林鳳已經把手裡的全部火器都搬上玳瑁城城牆上,那殺傷力也是不俗。

明軍和西班牙人的試探性進攻,都付出一定傷亡,就足可見一斑。

這些海盜在海上那種搖擺狀態下尚且能夠把火炮打中對方船隻,上陸後打炮自然更有準頭。

好在雖然造成一些損失,但是每次進攻中,不管是明軍還是西班牙人,都是以少量本國士兵帶領僕從軍作戰,或者說是指揮他們作戰,所以死傷最慘重的還是那些招募來的僕從軍士兵。

但即便如此,也是夠讓鄧子龍和撒韋拉心疼好久的。

畢竟,這些死傷的人,都是要給錢的。

不給,那肯定就沒有下次了。

這些菲律賓土著,雖然懶散的很,但是記仇,被騙過一次,就很難再騙第二次。

這也是西班牙人這兩年的經驗教訓,不好忽悠。

至少在島上西班牙人實力不足前,還是不能和他們翻臉。

最好的辦法就是用錢那他們籠絡住,讓他們出力,反正產出運回歐洲後,他們還是大賺。

這點,米格爾雖然沒有告訴鄧子龍,但是明軍也和散布在呂宋各處的華裔口中知道這些事兒。

"巴克爾國王,不知蘇祿國是否還能準備一批糧食?"

此時,鄧子龍就在軍帳裡迎接蘇祿國國王,向他尋求解決辦法。

"鄧將軍,上國有命,我蘇祿國自然會全力以赴為大軍籌集糧食。

隻是我蘇祿國國小民寡,平時軍隊也都是分散在各處收集糧食,國內儲藏的糧食也不多。"

巴克爾低頭思索一番後才說道:"其實倒

是有個法子,我先派人回去,把國內能籌集的糧食都運過來,還有就是將軍可讓我部下,分出千餘人去海邊捕魚。

實際上,我蘇祿國子民的吃食,大多靠著茫茫大海的產出。

有了捕魚所得到的漁獲,應該能夠讓大軍在支撐一段時間。

而將軍之前招募的呂宋人,也可分出一些,讓他們在附近採集食物。

幾百年來,大家其實都是這麼過來的。"

聽了巴克爾話,雖然這樣做會分散明軍的戰力,但是在短期很難攻克玳瑁城的情況下,似乎也是最好的辦法。

現在明軍和西班牙聯軍憑藉著火炮和鳥銃,可以把林鳳和他的部下封鎖在玳瑁城裡,出來不得。

至於打進去,好吧,貌似明軍和西班牙人都不想費這個勁。

這年頭的火炮遇到城牆,威力確實還是差了點。

明軍也嘗試炮擊城門,但是城門內部顯然被海盜用土給堵起來了,打破城門後,依舊很難順利衝進去。

而為此,明軍還損失了一門大炮,讓鄧子龍肉疼好久。

這個時候,鄧子龍也意識到問題,明軍看似集結了強大的兵力,但是在麵對烏龜殼似的玳瑁城,貌似用處不大。

除非不管傷亡強攻,可那樣做的後果,鄧子龍又不想嘗試。

大明最終的目的,還是要在呂宋站住腳,損人利己的事兒不好做的太過。

至於按照巴克爾的說法,讓士兵去樹林裡採集食物和去海邊捕魚,這樣做肯定會增加大軍暴露的風險,貌似也不是好辦法。

但細想之下,貌似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正在為難之際,王望高忽然從軍帳外跑進來,手裡還拿著一串番薯。

是的,鄧子龍認識番薯,他在馬尼拉城裡見過、吃過這東西。

香甜好吃倒是真的,不過即便是他,西班牙人也不願意把生番薯和番薯藤讓他帶走。

雖然李錦已經搞到了一些番薯藤,但畢竟還不知道能不能在大明種活。

隻能說,有這個希望吧。

現在看到王望高手裡居然拿著一串番薯,上麵甚至還有番薯藤,能不叫他驚訝嗎?

"王百戶,你手裡的番薯是哪兒來的?"

鄧子龍急忙問道。

"大人,這些是外麵地裡的。

據那些俘虜說,林鳳在此地築城後,就收留了幾個當地土著,這番薯藤就是他們帶來的。

聽說這個東西種出來的數量還不少,也不需要怎麼精心打理,量大管飽,是夷人帶來為數不多的好處。

現在許多部族多多少少都種了點,作為他們的口糧。

之前,林鳳讓人去附近部族用布匹換了一些,就種在周圍地裡。

本來要是我們晚些才打過來,他們就要帶著這些收穫退守玳瑁城。"

王望高大聲把他從俘虜口中聽來的消息告訴了鄧子龍,一臉喜氣洋洋的。

"你是說,林鳳在城外地裡種了許多番薯?還都是可以收穫的番薯?"

鄧子龍也驚喜道。

剛才還在為大軍口糧不足而困擾,誰知道王望高搶些俘虜回來,居然帶給自己這麼巨大的驚喜。

"現在是可以收穫,不過如果再等半個月好像才是最好,一些番薯還在長個兒,還能長更大。"

王望高急忙說道。

"你馬上派人把會種番薯的人找出來,讓他們繼續種植番薯,等到可以收穫的時候再收上來。"

鄧子龍高興喊道。

半個月的時間,他當然等得起。

實際上明軍軍營中的糧食也能支撐到這批番薯長成,就算還不夠,提前少量收穫一批也不是不行。

"對了,你問問這些番薯藤還能繼續種番薯嗎?要是可以,那還得讓這些人繼續種植,種越多越好。"

鄧子龍繼續吩咐道。

他這麼考慮,自然也是為以後駐軍呂宋做準備。

明軍常駐呂宋,可軍糧不可能還要從大明往這邊運。

能夠就地征糧自然是最好的解決辦法,而番薯,貌似就是很好的一種作物。

呂宋島上也是有稻米的,隻是產量不多,因為當地人不怎麼會種植這些東西。

掌握種植技術的,多是早年從中國逃過來的宋人。

不過,除了最初階段外,到後麵他們熟悉了呂宋環境後,大多都轉向經商為主,那樣賺錢多也更輕鬆。

至於他們掌握的種植技術,自然也沒有外傳。

所以,呂宋本地人還在用傳統方式種植稻米,或者說聽天由命,根本不懂怎麼精耕細作增加產量。

而他們種植的稻米,除早年宋人帶來的,剩下就是當初明成祖朱棣給呂宋國國王的賞賜,其中就有大明的農產品。

一代代種植到現在,依舊可以通過留種繼續種下去。

古代的糧食種子,都是野外採集而來,並沒有後世的各種技術加持,特彆是基因技術發展起來後,人類已經能夠乾預種子的生長發育,能夠控製種子絕種。

是的,因為所謂的科技投入,後世的種子,農民隻能每年都通過有資格的種子經營機構購買。

想要通過留種的方式繼續種植下去,那幾乎是癡心妄想。

據說不僅留種的作物品質會下降,產量也會極低甚至絕收。

而沒有經過處理,可以做為種子的良種,則被視為高度機密,根本不會對外出售。

雖然技術先進了,糧食的產量也提高了,可不知道什麼原因,大家對這樣的種子產出來的作物,擔憂的心情卻是與日俱增。

特彆是轉基因作物,貌似除了美國和中國外,世界其他主要國家,特彆是歐洲,那是明令禁止轉基因食品進口的。

而在中國,老百姓實際上也分不清楚哪些食物是轉基因產品,哪些不是。

雖然法規要求準確表明身份,但是總有不良商家弄虛作假。

相應的,在美國,因為對這種弄虛作假行為的懲罰力度沉重,反而沒有多少商家敢於造假。

鄧子龍的命令,王望高也是秒懂。

他是知道大明的計劃,知道打算在此常住,留下番薯地的目的也就不言而喻。

"是,大人,我這就下去做這個事兒。"

王望高抱拳說道:"不過大人,我來之前也問了,這番薯種植不難,就是這番薯割成幾塊,或者一截上好的番薯藤,就能種活。"

"如此就好,那李錦帶回去的番薯藤,看樣子應該是可以種出番薯來了。"

鄧子龍笑道。

"他那個在海裡泡過,能不能種還真不好說。"

王望高卻是答道。

李錦怎麼帶走的番薯藤,他們也從李錦口中知道過程,反正有些艱險。

"把這幾個番薯烤了,給我端上來。"

鄧子龍樂嗬嗬吩咐道。

"好勒,大人就稍等,國王陛下也請稍待,我這就讓人烤番

薯去。"

王望高笑嗬嗬對巴克爾說了聲,這才帶著番薯出了軍帳。

"巴克爾國王吃過這番薯嗎?"

這邊安排好,鄧子龍才想記起營帳裡還有蘇祿國國王在,急忙對他說道。

"番薯我倒是從夷人商人那裡買來吃過,烤過的番薯確實香甜可口。"

巴克爾開口說道。

"那蘇祿國國內是否大量種植番薯?"

鄧子龍笑問道。

"不曾,這東西也就這一年多才從呂宋傳過來,在這邊吃的人都不多。

至於我從夷人商人手裡買來的番薯,要價也是不菲,就是圖個新鮮而已。"

巴克爾答道。

"國王不妨讓本國百姓種種看,據說這東西好種活,產量也是不錯。

至於味道,陛下也是吃過的,我就不多言了。"

鄧子龍回到自己位置上坐下,繼續說道。

不過瞬間,鄧子龍似乎意識到什麼似的,臉上笑容忽然收起,雙眼瞪大看向巴克爾問道:"巴克爾國王,你說夷人商人賣給你番薯,是烤過的還是生的?"

"當然是生的。"

雖然對鄧子龍表情的變幻有些好奇,但巴克爾還是實話實說道。

"哼哼"

聽到巴克爾的回答,鄧子龍不置可否,不過嘴裡卻發出不滿的哼聲。

"鄧將軍可是有什麼不滿?"

巴克爾再愚笨也知道其中必有蹊蹺,所以開口問道。

"夷人把番薯賣給貴國,卻禁止我大明商人帶走番薯。"

鄧子龍開口解釋了其中原委,倒是讓巴克爾不解了。

蘇祿國那邊,貌似夷人賣東西給他們,並沒有這樣的限製。實際上,蘇祿國國內已經有百姓種植番薯。

"夷人對貴國,怕是也有野心了。"

鄧子龍隻是淡淡開口說道。

巴克爾默然,低頭好一會兒才說道:"將軍,當初我到這裡時就和你說過,夷人似乎對土地擁有巨大的野心。

其實早前我就察覺到了,所以見到上國使者,就急急忙忙趕過來了"

鄧子龍擺擺手笑道:"巴克爾國王不必心憂,我大明皇帝陛下也不會讓藩屬國受到夷人欺淩的。

這呂宋本就是我大明藩屬,朝廷還派過總督幫助其發展。

夷人說占領就占領,哪裡那麼便宜,等此事罷,消息傳回,朝廷一定會有個說法的。"

鄧子龍預先鋪墊,免得大明駐軍呂宋讓蘇祿國又擔心。

免費閱讀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