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舉薦海瑞?”
魏府花廳裡,勞堪說出他的想法,驚得魏廣德目瞪口呆。
海瑞是什麼人,可以說魏廣德就沒想過會有官員會提到這個名字,建議起用他。
要知道,當初海瑞辭官時,雖然百官都做出不舍的樣子,不斷挽留,但實際上心裡都是歡喜的緊。
而當時海瑞辭官,不僅是因為他仕途上遭遇挫折,更是深知已被當權者不喜。
不管是高拱還是張居正,都不喜歡他,隻會不斷排擠他,邊緣化他。
這樣的環境下,如果繼續留在官場上,不僅會給自己留下貪戀權勢的汙點,更是讓他自己覺得難受。
海瑞做官非是為自己,為家族爭得什麼利益,而是隻想為國為民做事,貢獻一生所學。
他對大明官場現狀極為厭惡,地方官員通過苛捐雜稅大肆攤派獲取利益,而京官則大收地方官員孝敬,為其提供庇護。
隻可惜,他找不到幾個誌同道合之人,離開或許是最好的選擇,眼不見心不煩。
此時的海瑞,早已經回到老家務農。
是的,海瑞現在就是個泥腿子,整日在田間地頭忙碌。
他沒有以致仕官員身份謀取投獻田地,否則他根本不需要做什麼,每年就會有無數佃租飛到他手裡,足夠他逍遙快活。
從這點上講,他可謂這個時代大明官場真正的清流,道德楷模。
隻可惜,即便是張居正也不能接受他。
實際上,幾乎所有官員,那怕內心稍微還有廉恥的官員都隻信奉“水至清則無魚”的道理。
他們可以管住自己的手,但絕對不會妨礙彆人撈銀子賺錢。
內閣裡,張居正貪戀權勢,結黨營私,連其學生都為之不恥。
次輔魏廣德更是搜刮民財,大肆經商謀取私利,置國家大義與不顧。
而閣臣張四維,本就是商販之家,更是對錢財熱衷,同樣也是廣招羽翼以壯聲勢。
這些,其實不算秘密。
張居正都能知道民間講學對他的抨擊,魏廣德等人自然也一樣,照樣安排人關注民間輿情,特彆是對一些有影響力名人對他們的評價。
彆看海瑞在官場不行,但民間對他是推崇備至,特彆是江南,他曾經出仕過的地方,簡直就是海瑞的基本盤。
海瑞對內閣的評價,就是他致仕回鄉路上走親訪友和回鄉後所說,魏廣德也是找人探聽個明白的。
想來,張居正對此也應該是心知肚明才對。
所以,實際上這幾年不是沒有那幾個地方出仕官員提出讓海瑞複起,不過朝廷這關是絕對過不了的。
魏廣德就知道,張居正是絕對不會讓海瑞複出的。
隻是魏廣德沒想到,勞堪居然會對他說出讓海瑞出山的話來。
“善貸,你所推行換帖銀,知道地方上會如何運作嗎?”
勞堪開口問道,“地方上會將其轉嫁到百姓頭上,名義上是商人給銀子交稅,但實際上這些稅銀都會攤入商品成本中,與其說是對商人征稅,不如說是對百姓征稅。”
對此,魏廣德微微點頭,悠悠說道:“稅,不管怎麼征收,最後其實都是天下人承擔。”
“是啊,都是天下人承擔,若按照你所想,稅朝廷收上來用到地方社學上,對老百姓來說其實還算幸事,畢竟他們可以送子弟入學,識文斷字。
雖然與考科舉無用,但憑借識字,還是很容易在城鎮裡找到一份工做的。
但現在一些地方上已經有人在打這筆銀子的主意,一是征稅中牙行和商人勾接壓低貨物價格,所得利益二一添作五私分,二就是想方設法虛報謊報社學經費,謀取私利。”
勞堪說道。
“這可是你都察院的差事兒,巡按禦史是做什麼的?”
魏廣德看著勞堪,有些好笑的問道。
“北方這邊我還可以看著,可南邊呢?”
勞堪嚴肅問道。
這就是大明南北兩京設立產生的權利分配問題了,京城你六部權利最大,但是也因為忌憚擅權而把南方省分的管理權移交給了南京方麵。
南京那邊,說句不好聽的,那就是天高皇帝遠,齷齪事沒少做。
“南京都察院失控了?”
魏廣德皺眉問道。
“以前六科監督朝廷和都察院,都察院監督百官,現今六科權利被首輔所懾,而都察院中人大多又懾於六科,不得不趨炎附勢。”
勞堪低聲說道。
“嘶你是說都察院現在害怕首輔?”
魏廣德急忙問道。
六科怕張居正,魏廣德是知道的,畢竟六科監督之權就在張居正手中,而這本來是皇帝的權利。
不過在小皇帝自己年齡尚小,自然不能行此權利。
不過因此,就讓都察院都忌憚首輔,這可不就意味著首輔已經失去了原本架構裡的掣肘。
之前,魏廣德也不是沒有察覺到都察院有些不對,不過他當時以為隻是那些人都是張居正或者張四維的人,所以他才急急忙忙把勞堪,還有其他一些老鄉往都察院裡送。
現在聽到勞堪的話,他才猛然驚覺,事兒怕不是自己想的那樣。
沒人會沒有忌憚,就好比都察院的禦史,雖然外麵叫他們瘋狗,可以老朱的本事,自然也是設計了監督他們的機構的,那就是六科。
皇帝手裡不僅有錦衣衛這柄刀子,還有六科及受到六科影響的都察院這群瘋狗。
對功勳彪炳、位高權重之人,低品級官員不敢說什麼,那就上錦衣衛。
可要是普通文官,甚至權利大些的文官,還是科道言官好用。
先搞臭他們的名聲,之後還不是手拿把掐。
“首輔的事兒,先不說。”
魏廣德搖搖頭,小聲說了句,然後才認真說道:“你舉薦海瑞,是打算讓他做什麼官職?”
魏廣德是知道,彆看張居正好似春秋鼎盛,可大明一攤子事兒,早晚也得把他累趴下。
主要還是他要做的事兒,其中許多有些犯文官忌諱,所以張居正的盟友不多,很多事情隻能他親力親為。
既然勞堪說道海瑞,魏廣德就想知道勞堪給他設計什麼官職,做哪方麵的事兒。
“南京都察院僉都禦史,把南邊的監督大權先擔起來。”
勞堪說道,“這次去浙江,我在南直隸和浙江兩地滯留時間不短,感覺那裡情況有些失控。
朝廷發布的政令,在地方上總是想方設法名義上執行,但實際上多少都有走樣。”
勞堪不知道該怎麼形容,但確實存在問題。
巡按禦史雖然是朝廷派到地方上監察百官的,但南京都察院的禦史,自然長期呆在南京,和這些地方的官員走動也頻繁,或多或少都和地方上有了利益牽扯,監察職權大打折扣。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魏廣德低語一句。
“差不多就是這意思,對他們有利就支持執行,若是有些不好,則想方設法規避。”
勞堪馬上說道。
“人之常情。”
不過,魏廣德並沒有什麼反應,反而好似很理解的說道。
勞堪聞言一下子就盯著魏廣德,滿臉不解。
魏廣德迎著勞堪目光笑道:“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你身在都察院,自然是以監察百官為己任。
而我在內閣,考慮的是朝廷的政令下達以後地方上是否執行。
如你所說,有些政令下達後,地方上執行走樣,這其實一早我們就想到了。
但主要看我們下達政令的目的,如果想要達成的目的沒有變,即便其中有些變化,我們也不會管。”
“隻講效果,不講過程。”
勞堪低聲說道。
魏廣德微微點頭,勞堪這話沒錯,他們所處官職不同,所要求地方做到的就完全不同。
“唉你想讓海瑞出仕,執掌南京都察院,怕是難度很大。”
魏廣德搖頭歎氣道。
他雖然參股一些商會,但對他們說的從來就是可以避稅的避,該交的稅還得交,不能偷逃國家稅款。
實際過程中是否如此,魏廣德並未多管。
在他看來,就算自己安排人嚴格監督,下麵的人還是會早晚學壞的。
沒被發現,算他們命好。
被發現了也無所謂,當事人該怎麼處理就怎麼處理,該罰款罰款,該刑罰就刑罰。
魏廣德或許會幫他們減輕點處罰,但絕對不會讓人包庇他們。
他可以給他們指路,為他們打開經商的環境,但絕對不會為了賺錢就利用權勢,搞什麼壟斷,那是官僚資本做派。
資本主義其實就兩路,一是官僚資本,一是自由資本。
後者是資本主義的主要力量,他們也敵視官僚資本,因為官僚資本不僅掌握資本,還握有權利,根本沒法和他們競爭。
不過對於勳貴或者其他權勢之家來說,壟斷似乎更被他們喜歡,因為可以保證他們穩定獲利,所以他們推行的就是官僚資本那一套。
至於對市場的破壞性,他們是看不到的。
阻止海瑞出仕的,其實還是張居正。
都說海瑞鐵麵無私,可他在處理徐階之事上,就顧念到徐階活命之情,所以查明徐家案子後並沒有秉公執法,而是想著給徐功留麵子,私底下進行協商,希望徐家退出一半田地平息此事。
他這樣,看似對徐家有利,是折中做法,但實際上得罪了預置徐階於死地的高拱不滿。
徐階不答應,讓張居正幫忙說和,他也沒給張居正麵子,讓張居正對他也有看法。
對於給自己製造麻煩的人,高官們通常的做法就是邊緣化他,讓他不能給自己製造麻煩。
好容易這個製造麻煩的人離開了,怎麼可能還啟用他。
張居正不答應,就算魏廣德支持,怕也很難過關。
內閣這關就不好過,更彆說吏部。
而且僉都禦史監察禦史,若是真讓海瑞做了,張居正要禦史做的事兒,還不得被海瑞給翻上天去。
“你舉薦海瑞,主要是想讓他監察江南征收商稅事務?”
魏廣德忽然開口問道。
“是,讓海瑞監督江南禦史,核查地方換帖銀征收和使用。”
勞堪直言道。
之前勞堪話裡話外都是換帖銀,其實就是魏廣德計劃中的商稅。
而魏廣德其實一直有將征稅機關單列,或者在戶部組建專門的征稅衙門的打算。
好吧,其實就是後世的國稅局,從中央到地方垂直管理,地方征收賦稅後按比例分撥一筆到地方,作為地方官府運轉的經費,其他直接解到部裡成為朝廷收入。
成立專門的征稅衙門,好處也是多多,至少可以限製地方官員通過攤派,肆無忌憚在征稅之外加征各種稅目。
實際上,壓垮大明老百姓的,不是朝廷的賦稅,而是地方官員加派的雜稅。
隻是,由此帶來的問題就是大明的官府一向都是一個小政府,不是後世那種,麵麵俱到的大政府。
成立專門的收稅衙門,實際上阻力非常大,甚至可以說是顛覆的。
大明朝廷,或者說中國古代,就是典型的小政府。
“皇權不下鄉”,基層的管理更多是依靠宗族、鄉紳進行,朝廷隻能管到縣一級。
而一個縣也隻有一個縣衙,幾十個人就要管理一個縣所有方方麵麵,而有編製的就那麼幾個人。
要是真建立一條垂直管理的衙門,還是用來收稅的,魏廣德不知道會被人噴成什麼樣子。
彼時受限於教育普及程度、交通通信條件,基層治理僅達縣一級,官員聚焦賦稅征收、戶籍梳理、治安維穩,其餘交予鄉賢自治。
落後交通讓政令傳遞月餘不止,稀缺教育資源難育全民素養,低生產力水平難堪複雜治理成本,無奈之下隻能聚焦關鍵事務,借助鄉紳宗族維係鄉土秩序。
但這絕非主動選擇,實屬無力之舉。
實際上這個時候不管是東西方,都是實行這樣的模式,隻不過在西方是用分封的小貴族來掌握地方秩序,而這一套在其主導的殖民時代,也很容易被國王接受,分封權利很大的海外總督。
而對應的大政府模式則是1929年世界經濟大恐慌,政府開始主導經濟。
在凱因斯學派的經濟製度主導下,政府支出增加、政府的計劃……等等,擴張經濟、創造就業,解決了許多問題。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初期,凱因斯主張的國家乾預主義,也就是“大政府小企業”的理論,在許多國家發展得很有成效。
“我記得不錯的話,海瑞在戶部做過主事。”
這會兒,魏廣德就在腦海裡快速琢磨這事兒。
他忽然意識到,或許海瑞還真是他推動成立稅務衙門的好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