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0造城(1 / 1)

推荐阅读:

魏廣德實際上已經深刻體會到要改造大明,其實最主要就是對財政動手術,重點其實就是在於稅收。

隻要國家的發展,朝廷能從中分到一杯羹,就根本不會出現末代皇帝窮死,隻能自掛東南枝的結局。

而導致這一切的,其實責任並不完全在朱元璋頭上,他當時製定的政策,是符合當時大明國情的。

大明最大的問題還是所謂的“祖製”,這不能動那不能動,讓後麵的皇帝即便知道有些“祖製”不妥,但是也沒辦法大刀闊斧的改正。

其實,所有皇帝裡,真正有能力對此做出改變的,惟有嘉靖皇帝。

不過在最關鍵的時候,他麵對朝廷麵臨的各種難題,選擇躲在後宮修道成仙,而不是真正進行處理。

說到底,真正阻止大明改革的,是文官集團,他們的保守作風阻止了中國在這個時代的發展。

即便是張居正這樣的人,也隻能在大明原有製度基礎上修修改改,而高拱更是想恢複明初的製度。

他們兩個,其實都是被文官集團所不喜的人。

隻不過高拱有些想當然,而且恢複明初對吏治的要求,無疑大大得罪文武百官。

當然就算不喜歡他,可是等大家麵前出現同樣一個敵人的時候,也不妨被推出來惡心下另一個敵人。

至於張居正,是真的為大明做了實事。

清丈田畝的成績如果能夠維持下去,其實未嘗不是為大明續命,至少能保住朝廷有穩定的財政收入。

隻是可惜,在反攻倒算一開始,清丈田畝的成果就被無情的拋棄,皇帝用這個無比巨大的利益,甚至關係到王朝命運的利益交換了百官和士紳階層的擁護。

而魏廣德的建議,其實多少和張居正想要恢複穩定的田賦稅收相悖,雖然在魏廣德看來,這多少可以緩解他和百官的關係。

是的,讓進士和舉人真正擁有免稅田產,而不是如同以往,都是下麵地方上胡搞瞎搞。

混到快散衙的時候,魏廣德才離開兵部,直接回到自己的府邸。

魏廣德一天時間都在兵部呆著,消息自然瞞不過人。

雖然遼東消息傳來的時間很短,但已經在京城各大衙門立悄然傳播開來。

“打探到什麼消息?”

魏廣德剛吃過晚飯,正坐在正堂上休息,旁邊張吉拱手而立。

“就現在得到的消息,外麵說的似乎都很樂觀,沒有出現因為蒙古人可能大兵壓境而出現之前的慌亂。

聽說,大部分人都認為這些年經過老爺勵精圖治,大明官軍戰力已經今非昔比,完全可以正麵擊敗蒙古人,所以京城裡人心安穩,城外也沒有出現向城內遷移的跡象。”

張吉在下麵小聲彙報下午到現在打聽到的消息,換做嘉靖朝的時候,京城百姓已經是鬨得人心惶惶了。

“嗬嗬,這幾年北打女真,南奪緬甸,倒是把大明老百姓的精氣神提起來了,也不算白做工。”

魏廣德笑道。

其實一個國家是否強盛,除了國家武功大盛外,最主要還是老百姓的精神麵貌提高。

若是老百姓看到外國人就顯得卑躬屈膝,那這個國家就還是個被殖民的土地,大家都還隻是洋人的奴隸。

清末和民國時候就是鮮明的例子,那時候對上外國人,國人都是戰戰兢兢的。

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的香江,英資公司就可以憑借權勢搶奪他們看中的華人資產,甚至用打白條的方式明搶。

“你去外麵看著,江大人他們來了,你就直接請進來。”

魏廣德下午就讓人給工部遞了條子,關於鬆遼運河的事兒,他要事先在私下場合和江治說一聲,聽聽他的意見。

等張吉離開,魏廣德也隻是笑笑,就繼續看起手裡的書。

現在魏廣德才算真正翻閱起當初從道觀買回來的道家典籍,實在是閒得無聊了。

能搞到的雜書已經看得七七八八,宮裡珍藏的《永樂大典》記載雜書的冊數,他也大致看過一遍了。

而今晚,在關注京城官場風向的豈止是他魏廣德,張居正和張四維也非常關注外麵的議論。

進入內閣和在六部時候是完全不同的,他們需要時刻關注外麵的輿論,為他們行政做參考。

不多時,譚綸和江治聯袂而來,也不知道兩個人是事先說好還是在路上遇到的。

迎他們進入書房,很快一副地圖就鋪在書案上。

“張吉,多掌幾盞燈。”

魏廣德吩咐一聲。

很快,張吉就帶著兩個下人來過來四盞燭火,擺在書案邊上,把桌上地圖完全照亮。

“先前子理兄已經和我說了,打算在挖運河連通遼河和鬆花江。

說起來這個差事兒,對工部來說不難,可這裡麵主要涉及兩個問題,一是錢糧,二是遼東冬季四間太長,凍土可不利於開挖河道。

而不管在哪裡,夏秋都是農忙之時,難以集結大量青壯勞役開河,朝廷會為此支付更多的錢糧。”

江治還沒看地圖,隻是根據和譚綸的交流就想到兩個影響工程的關鍵問題,也是最棘手的問題。

若是平時,工部賬上有錢還好說,可現在工部已經開工的迦運河河段進行了一半多一點的工程,要完成還需要兩三年,但是消耗的銀子可不見少。

而剩餘的銀錢,還要南京、浙江等地造新式海船,也是一個巨大的消金窟,不斷吞噬著銀錢。

“工部有沒有想過其他來錢的法子?”

魏廣德忽然問道。

既然是沒錢鬨的,那就想辦法生財才是,而不是考慮如嚴嵩那樣,從彆的地方拆借過來,帳還是那些帳,不過是變成拖欠。

至於想要節省些,還是不要想了,朝廷的差事兒哪裡能節省下來銀錢,不多花點出去,嚴重超支就不錯了。

“工部收的造料銀都是有數的,哪來的生財之道。”

江治苦笑,不過旋即想到什麼,試探著說道:“彆的就不說了,除非朝廷開放更大範圍的海禁之策,想來能促使各地商人大量購置海船。

工部下麵幾個大船廠,說不得可以從中大賺一筆,補貼一下衙門的收入。”

“下麵的船廠有那麼多物料造船?”

魏廣德吃了一驚,要知道幾年前俞大猷為了搜集造船的木料,可是大費周章從廣西等地運送材料到江南這邊。

甚至,出兵大琉球,就是看中島上參天大樹,可以為水師造船儲備木料。

俞大猷的請求,魏廣德順勢而為就推了一把,算是把台灣島真正納入大明治下,比曆史上中央朝廷正式統治台灣島早了一百多年。

“大琉球上已經囤積了大量木材,經過這幾年的炮製已經可以用了。

現在限製船廠和水師的,其實還是銀錢,除非有大量造船訂單進入船廠,否則工部很難籌集到足夠的銀錢支持鬆遼運河開挖,戶部那邊據我所知也沒多少銀子可以支用了。”

工部就是個花錢的衙門,平時和戶部聯係較多,雖然工部有一部分收入,但總量是被限製的,所以每年都要靠戶部支應一些支出。

“晚些時候,戶部那邊送來條子,說他們已經劃撥了糧草和餉銀支應三屯營,是首輔那邊直接過問的。

還說現在太倉庫拉出這批銀兩後,也差不多空了,連還在鑄造廠裡新鑄造的銀錢那點利,都已經安排好用途了。”

譚綸也開口說道。

“嗬嗬。”

魏廣德乾笑兩聲,知道這是戶部對此事有些不滿了。

又打仗,他們能高興才怪了。

而且這次撥給兵部的餉銀,想來他們沒分潤到好處,所以才在兵部說這些話。

不過,魏廣德很快還是思考起來。

朝廷沒錢,還是得想辦法幫朝廷搞錢才行。

張居正的清丈田畝,真要見效還要等上兩年,到時候朝廷才有穩定賦稅收入填補國庫,而這兩年時間裡會冒出什麼事兒來?

萬曆皇帝大婚的事兒,可以等遠洋船隊返回,用海貿之利來操辦,想來以後朝廷應該不會拒絕下西洋的行動了。

“海禁,看來是得考慮再鬆開條口子。”

短期來看,似乎也隻有在造船上賺銀子。

實際上,這個時期最暴力的生意,除了搶占殖民地搜刮金銀外,造船也是項非常賺錢的行業。

都知道海貿賺錢,那船廠老板造船為什麼不自己乾?

不僅沒有風險,而且造船的利潤絲毫不比海貿少多少。

不過,船廠要賺錢,確實得大環境支持才行。

“現在朝廷在福建有月港,那你們認為在何地再開發港口,發出船引最為合適?”

魏廣德看看江治,又看看譚綸,嚴肅問道。

“如果隻開放一地的話,怕是爭奪會很激烈。”

譚綸開口說道,“廣東、浙江,甚至南直隸的淮安、山東的登州也都是民船集散之地,貿易非常繁華。”

“是啊,想來沿海各省都會伸手搶奪,月港之利不小,每年可為福建賺到十餘萬兩銀子。”

江治也說道,“其實既然開放,不如就多開放幾地也未嘗不可。”

江治這就是為工部謀利益了,當初禁海,全國的船廠隻有官辦還保留,民間船廠早就廢棄。

官辦船廠也是因為還需要漕運,所以官府不是不需要造船。

而民間自然就失去了訂單,民間船廠自然隻能關閉。

船廠關閉,當然不是短時間內能再辦起來的。

彆看那些海商有船搞走私,其實許多船都是舊船修修補補,還有就是在海外訂造海船。

國內偷偷摸摸建造的也有,但成本極高,也就是仗著海貿利潤恐怖,才有人這麼操作。

現在大明一旦開放海禁,官辦船廠這些年的收益會極為恐怖,幾乎可以說根本不愁銷路。

“一下子全麵鋪開也不行,到時候海上太亂,容易惹出事端。”

魏廣德搖搖頭,江治的算盤他懂,但不能答應,就算能賺錢也不行。

魏廣德陷入沉思,譚綸和江治也都不說話。

其實他們現在也對海貿產生了興趣,誰不喜歡賺錢,隻是他們隻願意賺乾乾淨淨的錢,就像魏廣德一樣。

魏廣德參股商行,做生意賺錢,雖然被士林不恥,但沒人說他賺的錢不乾淨。

當然,魏廣德其實也賺了不乾淨的錢,隻不過已經被人無視了。

堂堂正正做生意賺錢,譚綸、江治也想要。

誰都不會嫌棄錢多。

特彆是海貿賺外藩的錢,拿起來就更沒有什麼負擔了。

參股海貿,那就需要船引。

怎麼增加船引,可不就需要朝廷開放更多的港口。

其實他們和魏廣德說這個事兒,也是來時路上江治提的,江西文峰鼎盛,但這也需要有經濟基礎。

不少老鄉其實都想入股商會,做生意賺錢,魏廣德已經給他們指明了道路。

雖然彆人會因為眼紅恥於談利,但真金白銀麵前,誰會真的舍得。

增加開放港口,自然是應該的。

從隆慶開海到現在已經十餘年,其間經曆不少風雨,但也確實到了該繼續發展的時候了。

偌大一個大明,不可能在本土隻有一個對外的港口。

隻是,如何利用這件事兒,讓朝廷獲得更多的利益,才是魏廣德需要考慮的。

造船的暴利已經被工部要到了,這對他來說當然要支持,不管怎麼說工部都是他堅強的後盾。

幫助工部,其實也是在為他籠絡人心。

賺錢

後世國家發展階段,工業生產是賺錢的。

隨著生產力提高,產能增大,需要殖民地分銷這些產品。

但是現在還不存在這個問題,不過這裡麵涉及到他分給勳貴和士紳的蛋糕。

抬頭,魏廣德一眼看見譚綸。

當初他和朱衡在台家莊附近買地,譚綸也有參股,隻是不多。

買地

想到這個詞,魏廣德不由得想到後世最暴利的行業——房地產。

忽然,一個想法不由得出現在他腦海裡。

造一座城,做為對外開放的港口,土地全部朝廷和內廷所有,不出售所有權,而是出租使用權,這樣隨著海貿的發展,朝廷可以持續獲得其中的利益,不再局限於稅收環節。

海貿利潤大,就提高租金,以後海貿利潤減少就降低租金,讓朝廷真正獲得海貿之利。

產生這個念頭,魏廣德自然而然就想到後世的東方明珠。

彆誤會,當然不是香江,那地方是機緣巧合發展起來的,真正的東方之珠此時不過還是個小縣城。

鬆江府周圍,找到合適的港口位置,圈起來建城,依托港口建倉儲。

至於原來有主之地,直接用官地置換過來。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