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隆萬盛世 > 1315高拱死

1315高拱死(1 / 1)

推荐阅读:

內閣,魏廣德值房裡,戶部尚書張學顏、工部尚書朱衡、兵部尚書譚綸全部都在,一起的還有三部負責部務的侍郎、郎中等人,把魏廣德不小的值房擠得有些擁擠了。

魏廣德一邊坐的是張四維,另一邊則是陳瓚這位都察院左都禦史。

“那就這樣吧,已經造好的戰船隨船隊出海護衛,到了舊港就劃入俞大猷節製。”

說到這裡,魏廣德看向左邊第二位,也就是陳瓚下首的一個清瘦老者笑道:“石汀公,你看如此是否合適?”

“魏閣老,如此安排再恰當不過了,養實沒有意義。”

那老者起身,一身緋色官袍,樂和和對魏廣德說道。

“一行一路跋涉,其實我最擔心還是石汀公身體,是否吃得消。

此行怕是一走就是兩年,又多是水路。”

魏廣德略帶關心的說道。

“嗬嗬,魏閣老多慮了,我殷養實身體還不錯,前日剛到京城也沒有任何不適之感。

說實話,大明南北我都呆過了,還真想在這有生之年能出去走走,看看。

禮部舉薦,倒是讓殷某不勝歡喜。”

說話之人,正是剛從南京抵京的殷正茂,而今日就是魏廣德召集有司對大明百年後再次出海進行的一次內閣會議。

如今距離魏廣德提出派大明水師南下,再赴西洋過去已經半年,船隊也到了馬上即將出發的時候。

今日召回殷正茂,不僅是最後的商議,查漏補缺,也是宮裡想要囑咐殷正茂一番。

雖然現在的殷正茂年逾六旬,但是精神矍鑠,身體硬朗,絲毫看不出大部分官員到了五六十歲以後身體機能全麵退化的情況,顯然身體一直打熬的不錯,也難怪這位會成為西南地區大明的柱石。

不管西南亂成什麼樣子,高拱和張居正都會想到派他去維持地方。

值得一說的是,張居正還是這位殷正茂的同年,他能一直在朝堂活躍,無視外界對他貪腐的猜疑,也不是完全沒原因的。

“那就好,石汀公儘快處理好家事,就儘快出發。

戶部那邊已經把貨物儘數調集於寧波,海船兵部也已經準備妥當,水手也都是抽調精壯組成,可保船隊無憂。”

魏廣德笑道。

“魏閣老,還有一事,養實務必要問清楚。”

殷正茂點點頭,昨晚雖然有接風宴,但大家都說的含蓄,並未提及更多公事。

現在是公開場合,自然要把一些話先說好。

“養實之前已經在南京看過兵部送來三寶太監下西洋的記錄,其中多有提及在最初下西洋時旅途遭遇。

有心懷叵測之人,惦記我大明海船上裝載的寶物,欲發難。

若本督此行也遭遇其人,該如何應對?”

殷正茂的話讓魏廣德一愣,他話裡說到的事兒,魏廣德當然知道,但他卻從未放心上。

那時候消息閉塞,大海猶如天塹般隔絕各國往來。

即便那時候有海商,也多是沿海岸線而行,所以鄭和遭遇危險多來自島國,他們對大明幾乎完全沒有認識。

“石汀公的意思是?”

魏廣德遲疑著問道。

“朝廷是否能夠殷某臨機專斷之權,對居心叵測之國,可以放手懲罰。”

殷正茂的話,把魏廣德嚇了一跳。

知道殷正茂打仗厲害,可自己隻想讓他去西洋轉轉,一方麵以官方名義進行貿易,打破百多年來的隔絕,另一麵自然是帶回那些國家的國主和使者,把小皇帝的婚禮辦得熱熱鬨鬨的,壯壯國威。

可你殷正茂想的是什麼?

“石汀公,這次西洋之行可不是打仗去的。

有三寶太監威名,哪有什麼不開眼的人還敢對我大明水師不軌。”

魏廣德急忙道,想要打消殷正茂的打算。

“魏閣老,我也是為了以往萬一。

你也說了,這次西洋之行怕是一走就是兩年,若遇突發事件,根本來不及向朝廷稟報。

某雖有臨濟之權,可此行海外都是遭遇西洋諸國,若沒有懲治一些不聽話的王國,請問我如何行使權利?”

殷正茂義正辭嚴問道,“何況之前你也說了,此行凶險,最要提防西夷船艦。

若西夷真出兵船攻我,難道就隻被動防禦不成?

這可有失國體啊。”

殷正茂的話有理有據,隻是魏廣德初聞覺得不妥,特彆是這個時候。

殷正茂的船隊出海,打的旗號是傳諭萬曆皇帝大婚的喜訊,怎麼能說打就打。

“石汀公,你到底是要什麼?難道還要陛下下旨,準你自行決定是否覆滅西洋諸國?”

魏廣德聽出來殷正茂話裡的意思,似乎有其他意思,隻能直接問出口。

“內閣所求,無外乎展示我大明國力強盛,邀約西洋諸國來我大明觀禮陛下大婚。

想昔日大唐強盛之時,萬國來朝,約摸超二百國使者前往長安叩見。

但如此盛名,也是大唐滅三十國所積攢而來。

我朝仁義,向來不喜歡如此,令百姓生靈塗炭,但若有不開眼之人藐視我朝,難道還不能出手懲戒了?”

殷正茂開口問道。

魏廣德聞言一抬手,隨即馬上說道:‘石汀公的意思,難道對於西洋不服我朝的藩國,就要出手懲戒,強令其國主來我大明覲見?

不至於,不至於。’

“不見得,魏閣老,早先按你所說,如今大洋之上西夷和葡夷兵器最勝。

想來我大明不出海的百餘年裡,許多西洋諸國已經倒向他們,所以完全可能出現他們藐視我大明天子的情況。

我此次西行,怕也會遭遇葡夷遣人惡意破壞,帶頭抗拒。

試想,一旦有國如此,其他國家有樣學樣,我此次西洋之行定然會無功而回,朝廷期待萬國來朝的盛況,怕是會生變故。”

殷正茂解釋道。

大明離開海洋的時間太久,最近雖然重新回歸,可威勢大不如前。

又有西班牙、葡萄牙珠玉在前,西洋諸國還真未必要仰仗大明。

或許在一些人看來,和夷人合作也比和都不知道什麼時候忽然有斷絕往來的大明合作要好。

他們的交談,讓屋裡之前還在竊竊私語的其他人都暫停談話,都豎起耳朵聽起來。

魏廣德隻想著此行大獲成功,卻未考慮有人從中作梗,破壞他們的行動,铩羽而歸。

關鍵如此,可以說讓大明威嚴儘失,這也是不能接受的。

殷正茂不管出於什麼目的,都要把醜話說在前頭,免得最後自己成為替罪羊。

魏廣德思考半晌,才勉強開口說道:“若有人從中作梗,石汀公可臨機專斷,懲罰作惡之人,但千萬彆學大唐,動不動就是邊防軍自行其是,滅其國再報。

這次的旨意,本就是宣布皇帝大婚的喜訊,你也不想聖旨最後還寫上‘無旨意不得隨意將他國滅國’的文字吧,這可就鬨笑話了。”

魏廣德說這個,其實是他以前在網上看到的“梗”,說的是大唐邊防軍當年軍力太過強盛,動不動就對周邊小國行滅國之舉,逼著唐朝皇帝把“不得滅國”寫進唐朝的律法裡。

其實,實際情況和網友想象多少差彆很大。

唐朝前後確實滅了三十餘國,極大拓展了後世中國版圖。

之所以中國周邊國家不多,這其實也是其中緣由之一。

也因為盛唐動不動就滅國的威名,所以在唐朝時前後有大大小小二百餘國去長安伏闕。

當時的唐朝,國中軍力不強,邊軍戰力爆棚,這也是安史之亂直接導致唐軍最精銳部隊造反,大明不得不調動其他邊防軍平叛的原因,國內的唐軍根本不堪一擊。

邊防軍混戰後,大唐就失去了威懾外部的武力,再加上之後的藩鎮割據,雖屢現中興之兆,但依舊再也無法恢複過來。

唐朝時,滅國似乎輕而易舉,彈指之間就可完成,而之後的王朝對此卻非常謹慎,多是擔心遭到“報應”。

想想安史之亂,平定後唐朝還延續一百多年,經曆十多位皇帝,其中唐朝第十六位皇帝唐武宗李炎在位期間創造“會昌中興”的大好局勢。

武宗秉承“內製藩鎮、外服夷族”的理念,加強對節度使的限製,用兵打擊回鶻,同時還削弱宦官勢力,拆佛寺沒收土地,詔令二十餘萬僧人還俗,為朝廷增加稅收收入、鞏固兵源基礎。

可惜,他隻活到33歲就崩了,沒能讓大唐盛世重現。

殷正茂的意思,就是擔心萬一西洋諸國不似早年間對大明恭順,他就要找隻雞出來嚇唬嚇唬人。

畢竟,魏廣德為了這次西洋之行可是煞費苦心,調動南海水師主力船隊隨行,展示大明武力。

殷正茂一直都在做著平叛的工作,怕是也習慣了用拳頭說話。

此時魏廣德忽然覺察到,禮部舉薦的這個人,仿佛不是最好的選擇。

殷正茂對魏廣德的答複雖不甚滿意,但也算基本達到要求。

隨行船隊不是儀仗,可以出手懲戒不聽話的人,也算是好事兒。

“行,養實知道該怎麼做了。”

殷正茂點頭說道。

這邊說完話,剛才略顯緊張的氣氛為之一鬆,站在門外的蘆布看準時機,快步進來,在魏廣德身邊小聲說道:“老爺,禮部有新鄭官府的文書到京。”

“何事?”

魏廣德皺眉,小聲問道。

此時,京城內閣大事又一次回到魏廣德手裡,首輔張居正兩月前請旨回湖廣老家安葬老父親,魏廣德再次暫攝中樞之權。

和原本曆史不同的是,張居正這次回去不需要繼續處理朝政,內閣事務不論大小飛報首輔的橋段在這一世並沒有發生。

蘆布在魏廣德耳邊低語幾句,魏廣德臉色很快就變了。

“怎麼了,魏閣老?”

一邊的江治看到魏廣德臉色的變化,急忙關心問道。

同時,他心裡其實也在嘀咕,什麼新鄭,什麼官府文書,還是送到禮部的。

不過隻是瞬間,他就想到了什麼,臉色也是微變。

其實不止他,張四維、陳瓚、譚綸等人的臉色都變了。

“高肅卿,人,不在了。”

魏廣德用低沉的聲音給在場幾人解惑道。

聽到魏廣德的話,其他六部的官員也就明白是怎麼回事兒了。

高拱雖然被馮保和張居正聯手搞下台,可影響力還是有的。

即便張居正之後不僅逐漸改變了高拱當政時製定的策略,也對高拱派係進行了一些清洗,可終究不可能全部都驅逐出朝堂。

否則,那吃相未免也太難看了。

實際上,對於高拱遺留下來的人,張居正多是直接外放地方,而不是真正的找理由罷免調。

可即便如此,高拱留下來的實力,依舊龐大,隻不過暫時群龍無首,又沒有朝廷重臣為他們張目,所以一時間很是狼狽。

現在,高拱死了,他留下來的實力,也該徹底土崩瓦解了。

對此,不管是張居正還是魏廣德,按理來說都應該彈冠相慶才是,可是此時他臉色卻很是難看。

無他,畢竟十多年的交情,雖然高拱在時多次暗中對他出手,但當初畢竟幫助過他很多。

而且,在魏廣德看來,最恨高拱的,應該是陳以勤、殷士譫他們。

魏廣德一直都在避免和高拱正麵碰撞,就是因為他清楚的知道,在隆慶皇帝麵前,他魏廣德的分量遠遠比不過高拱。

也就是他進裕袛時間稍晚,並沒有擋高拱的道,所以高拱才從來就沒把他當做攔路虎進行清除。

不過即便如此,魏廣德對上高拱,其實都是提心吊膽的,即便是人被趕回新鄭,魏廣德都不敢掉以輕心。

現在人沒了,魏廣德不知道此時心態該如何。

高興?亦或者惋惜?

“魏閣老,高相無論如何都曾經是朝廷一品大員,你這個時候還是應該召見禮部的大人們商議,免得外邊有其他傳言。”

江治沒和高拱有多少接觸,但是也了解這個人。

畢竟,高拱曾經是大明官場最大的話題人物,不管人們對他的看法是褒是貶。

魏廣德和高拱之間是有恩怨的,他從朱衡那裡可是聽說了許多。

朱衡經曆了那段時間朝堂的震蕩,對高拱驅逐陳以勤、李春芳等人的事兒,那都是知之甚詳的,所以平時和江治閒聊時,自然也有提及。

江治這個時候提醒魏廣德,就是擔心他意氣用事。

最主要的還是首輔那裡,張居正和高拱之間的矛盾那是公開化的,和馮保那更是不死不休。

當初高拱為了阻止馮保上位,可是給他施了不少絆子,馮保那是對高拱恨到骨子裡。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