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隆萬盛世 > 1273主上衝年,不可以異物啟玩好

1273主上衝年,不可以異物啟玩好(1 / 1)

推荐阅读:

“老爺,這是吏部上的奏疏,我找過來了。”

魏廣德值房裡,蘆布手裡拿著一份奏本快步進來到了他的麵前,雙手捧著送到他的麵前。

吏部奏疏,要麼就是要整頓吏治,嚴肅官紀,要麼就是進行四品以下官員調動的內容。

毫無疑問,魏廣德要的這本奏疏,其實就是關於調整一批官員的奏本,遞到宮裡備案用的。

畢竟,官員的調動,舉薦的人選,在沒有經過內閣票擬、司禮監批紅以前都隻是草案,還不能正式下達成為官員的任免公文。

當然,對於低級彆官員的任免,內閣和宮裡一般都放權給吏部,一般是不會駁回他們奏請的。

所以,吏部也可以被認為掌控著低級彆官員的升遷大權。

如果說過去魏廣德對吏部不太關心,但隨著他在朝中地位愈發穩固,身後跟隨的人也越來越多,需要爭取的資源自然也成本增加。

實際上,現在魏廣德和張居正已經從過去各自掌管一個或者兩個部衙,相互之間都不互相滲透的關係開始變得複雜起來。

魏廣德需要插手吏部,甚至戶部的一些事兒,安插一些人,而工部和兵部也有張居正舉薦的人。

隻不過,大方向上,掌部的官員還是他們舉薦的人為主,也就是大權還在他們影響下。

過去那種什麼涇渭分明的情況,早就已經不存在了。

這次的奏疏,其實就是吏部打算調整江南一些官職。

魏廣德沒有通過張居正,而是讓自己安插在吏部的人提出了一些人選。

自然,這些都是平常和他走得比較近的一些人。

這不僅僅是要給下麵的升遷的資源,也是他要辦成一些事兒需要做的提前準備。

就好像張居正想要在福建推行清丈,就一定要拿下福建的行政和監察大權。

按察司是清丈田地的主要負責衙門,而布政司掌管省內行政大權,對地方上影響自然最大。

有了這兩個衙門的支持,清丈之事就不擔心推行不下去。

大明的官職,一個蘿卜一個坑,要讓人占坑,必然就會有爭奪。

以前他都是通過張居正給吏部大佬傳話,定下位置。

這次,魏廣德打算試試自己布局的結果,看能不能影響到一些地方官員的任免。

其他幾個省的官員變動,魏廣德隻是草草看了眼,就沒怎麼關注,不過雙眼一直在奏疏裡搜尋。

很快,一行字出現在他眼中。

“升南京吏部郎中江以東為江西提學副使”

看到這裡,魏廣德點點頭,臉上終於浮現出笑容。

隨即,又快速看了其他官員的任免,沒有什麼需要關注的問題,於是很乾脆的就在紙箋上寫下“可”,隨即拿起紙箋對著上麵輕輕吹氣,希望墨跡早乾。

魏廣德既然能通過安插的人爭奪這個位置,自然也知道奏疏什麼時候能送到宮裡來。

實際上就在昨日,這篇奏疏中幾個官職的爭奪還在吏部進行,吏部的幾個郎中還在為這些位置應該安排誰擔任依舊存在爭執。

這也是魏廣德要第一時間拿到奏疏的原因,今日奏疏入宮,若是他這邊占得先機,他自然會讓奏疏順利通過內閣的審核。

否則,他就會考慮考慮是不是讓吏部“再勘”的票擬了。

畢竟,明年就是鄉試年。

雖然魏廣德沒打算讓自己兒子一串四,直接從縣試考過鄉試,但讓孩子見識見識鄉試的殘酷也是好的。

所以,他隻對江西提學官出手。

至於之後江西鄉試的主考,他就不去關心了,讓孩子自己去考,過不過都不重要。

之後,魏廣德又拿起奏疏再看了一遍,他想看看江以東擠掉的那個人最後去了哪裡。

是的,魏廣德這次是臨時起意,所以行事顯得非常倉促。

實際上,江西提學早就於其他人選,魏廣德安排人是硬從彆人手裡搶下的這個位置。

而這個被擠掉的倒楣蛋則是叫趙參魯,此時還是饒州推官,因兩次考核評分極佳,所以是打算升江西提學僉事,負責江西的文教項目。

不過,魏廣德把奏疏翻看了兩遍,也沒有看到這個趙參魯的名字,顯然是被他擠出去了。

魏廣德倒也沒有什麼愧疚感,如果趙參魯確實不錯,那他還有機會繼續升遷,隻不過是換個地方而已。

紙箋上墨跡終於乾了,魏廣德就把紙箋放入奏疏裡,擱到自己案頭一邊。

那裡,都是他票擬後的奏疏。

“你先下去吧。”

魏廣德淡淡開口說了句,等蘆布退回值房後,魏廣德才繼續看起其他奏疏。

魏廣德重新開始翻閱奏疏,隻是還沒處理兩份,蘆布又快步進屋,在他耳邊小聲說道:“老爺,首輔大人那邊派人過來請老爺過去一敘。”

魏廣德愣了愣,剛處理了一份吏部奏疏,不會這麼巧吧。

魏廣德其實也知道,這個趙參魯是隆慶年點的進士,那一屆正好是張居正主持的會試,所以也算是他張居正的弟子。

不過這麼巧,這個趙參魯是張居正安排的吧。

不過魏廣德也是不懼,就一個四品提學而已,沒多大的事兒。

現在張居正籌劃的改革,可還需要他魏廣德鼎力相助。

隻要魏廣德不高興,雖然不一定會壞事兒,但要拖延時間,甚至讓大明官場那些官員群起而攻之張居正,也不是不可能。

畢竟,明眼人誰不知道丈量土地是要做什麼。

那些支持的人,其實多半就是地方上後起之秀,家裡沒多少田地了。

既然沒多少田地,自然無所謂清不清丈,反正自家損失不大。

而那些老牌士紳家族,才是這場鬥爭中損失最大的。

不過,如果張居正真在這次清丈田地的運動中把目標也瞄準宗室和勳貴,那這些士紳家族或許就不會那麼抵觸了。

畢竟,相比於這是世襲罔替的權貴,他們又算的了什麼。

魏廣德還是很快就去了張居正值房,行禮後就從張居正手裡接過來一本奏疏。

是戶部草擬的,關於清丈田地需要注意的事兒。

內閣和宮裡已經批了,具體丈量的辦法,朝廷自然也要製定相對應的章程。

而這本奏疏,就是戶部對丈量田地的辦法。

魏廣德看了一遍,和明朝太祖朱元璋定下的規定差不多,但在清丈過程中使用的辦法卻有所不同。

傳統的丈量土地,一般是采用步長估算法和繩索測量法兩種。

顧名思義,明朝時期,常用的土地丈量方法是使用步長來估算麵積,這種方法簡單易行,但在麵對不規則田地時存在較大誤差。

繩索測量法就是使用繩索進行測量,也是一種常見的土地丈量方法,這種方法雖然比步長估算法更精確,但在處理複雜地形時仍有一定局限性。

古代中國的幾何學其實還是很發達的,或許就是因為存在一些複雜地形需要計算吧。

魏廣德此時看著戶部報上來幾個新的方法,心中不由惡趣味想到。

畢竟,中國人重視田地,自然希望計算出來的麵積儘可能準確無誤。

這次,戶部提出來的創新的測量技術,就包括推步聚頂之術,丈量步車和割補之術三種。

魏廣德閒暇之餘也看過大明此時的各種算術之書,對此時的幾何還是有所了解。

所以,很容易就能看出來,戶部這次是動了腦筋的。

第一種推步聚頂之術,明顯就是一種高效的土地測量法,能夠快速準確地測量出不規則田地的麵積,特彆是對於形狀極不規則的田地效果顯著。

這種方法運用了類似於後世“鞋帶公式”的數學原理,通過建立坐標係,測量地塊的坐標,然後進行特定的計算來得出地塊麵積。

而丈量步車則類似使用後世卷尺,使用標準測量工具,這種工具的使用極大地提高了測量的精度和效率,代表了明朝土地丈量史上的一次技術飛躍

至於割補之術,其實就是對麵對不規則地塊,古人通常使用“割補之術”,即將地塊補成長方形,再切割成三角形,通過計算三角形的麵積來確定整個地塊的麵積。

而對於人手,戶部建議從南京國子監中選出,派往福建協助清丈。

國子監,是中國古代最高學府和教育管理機構。

晉武帝司馬炎始設國子學,至隋煬帝時,改為國子監,唐、宋時期,國子監作為國家教育管理機構,統轄其下設的國子學、太學、四門學等,各學皆立博士,設祭酒一人負責管理。

元代初設國子監,屬集賢院,下轄國子學,此外,另設蒙古國子學、回回國子學,亦稱國子監,以示與漢人、南人之區彆。

到了明代,國子監規模宏大,分南、北兩監,分設在南京與北京。

明代國子監學習《四書》、《五經》,兼習《性理大全》以及律令、書數等,算術作為基礎學科之一,也是國子監學生必須學習的內容之一。

而監生考試內容,就包括經義、策論、詩詞、算術等多個科目。

國子監有六堂分彆為正義、崇誌、廣業初級三堂,修道、誠心中級二堂加上率性高級一堂組成。

正義、崇誌、廣業三堂,初學者僅通四書者編入;修道、誠心二堂,監生學習一年半以上,考試合格,文理條暢者編入;率性一堂,監生在中級堂學習一年半以後,經過考核,經史皆通,文理具優者編入。

編入高級堂以後,監生便依據積分製來決定其最後是否派充官職。

所謂積分製,是繼承宋元而來,專用於高級堂監生考核的一種製度。

具體實施情況為:每月考試一次,優者記一分,及格者記半分,不及格者無分。

凡是1年內積至8分者為及格,予以出身,派充官職,如不滿8分者,仍舊留堂學習。

除此以外,如果為朝廷辦理交代下來的差事,也會根據表現獲得一定積分。

可以說,如果自己的監生,都是希望獲得官職的,也就是“出身”,交代他們去參與福建清丈土地,自然也會比較積極。

當然,那種學習特好,積分已經爭取的差不多的監生,自然不屑為之。

以監生充入,其實也是一件好事兒,畢竟他們熟悉算術,對於清丈田地中的計算自然駕輕就熟容易上手。

魏廣德仔細看完手中初稿就點點頭說道:“章程還算細致,應該是都考慮到,我看可行。

至於所需物料,叫工部專門打造一批就好。

最好多做些,以後各省開始丈量,應該還需要不少這樣的東西。”

魏廣德開口說道。

“無須如此麻煩,定好方式,所需物料讓各省自行籌備即可。”

張居正撫摸著大胡子笑道。

“嗯,不可。”

不過這次魏廣德可沒有點頭,而是思索後說道:“無規矩不成方圓,清丈所用之物料應有工部奉旨督造,下發各府縣使用。

若是讓他們自行籌備,我擔心有人從中作梗。

不管是刻意做大還是做小,說不得鬨起來,就是一場風波。”

魏廣德記憶裡好像就有這麼一段,那就是地方官員為了向張居正獻媚,使用小弓丈量田地,以此就能憑空多量出田畝來。

在推行考成法的當下,地上稅收越高,在官員考察時就能得到更高的評分。

一些官員為了自身利益,不惜昧著良心做出這樣的事兒來。

對這種不公平之事,魏廣德自然要儘量避免,以此減小之後對丈量田地引發各種事端,從而被人拿出來質疑行事的必要性。

畢竟說起來,朝廷手裡還有魚鱗冊,如此大費周章,在一些人看來就是浪費國之財力,實在是惡政。

當然,這其實隻是反對的理由罷了,因為此番丈量對他們的利益損害很大。

看到魏廣德堅持,張居正也覺得似乎魏廣德的擔憂也並非無的放矢,於是點點頭說道:‘也好,那以後丈量工具全部都由工部督造,再下發各省。’

之後,魏廣德和張居正有商議了一陣,對章程草稿進行了一些修改。

“叔大兄,我看差不多了,還是讓戶部儘快報上來,免得夜長夢多。”

魏廣德說完話,就起身告辭,出了值房。

剛出門,就看見個太監向這邊走來。

魏廣德放慢腳步,就聽到那太監進去向張居正行禮後就大聲對他說道:“首輔大人,乾爹讓我給你帶句話,主上衝年,不可以異物啟玩好。”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