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和魏廣德在和兩位太後一問一答間,已經不經意泄露出許多內容,隻把最後一位閣臣張四維聽得一愣一愣的。
平定緬甸,還要禮部準備什麼儀注?
關鍵,他們的對話裡反複提到徹底平定緬甸,到底是個什麼意思?
不清楚內情,張四維乾脆閉嘴,就靜靜聽著他們的對話。
“那李成梁現在已經是左都督了吧。”
陳太後又開口問道,適才她就在想這個事兒,李成梁左都督的官職,其實已經到了大明武將的最高職位。
之前馮保已經很隱晦的提過,魏廣德承諾若是李成梁平定緬甸,將其納入大明版圖,他會保舉他成為勳貴。
勳貴是什麼,自然是有爵位才算是勳貴。
如果隻是世襲武職,那怕給個指揮,其實依舊不能算是勳貴。
大明的世襲指揮使多的是,戚繼光家裡傳的就是世襲指揮,可他也不算勳貴。
陳太後是理解其中差距的,想到朝廷還需要李成梁在緬甸出力,看了眼還處於興奮中的李太後,又看了看小皇帝朱翊鈞,現在他還處於有點懵逼的狀態。
緬甸打了勝仗,他能明白,但這不是正常現象嗎?
大明要是連個緬甸都打不贏,那李成梁才是該罪該萬死。
至於緬甸撤銷原來的宣慰司製度,設省由朝廷直接管轄,他也沒覺得有什麼關係。
想到以後修實錄,會記載萬曆年間,大明繼續開疆拓土,完成四海平定的豐功偉績,朱翊鈞的名字,或許能成為大明曆史上僅此於太祖和成祖一樣的存在。
陳太後終於還是下定決心開口說道:“魏次輔。”
此時,魏廣德站在堂下,腰微微躬著,還在等陳太後示下。
聽到陳太後喊聲,急忙再次彎腰。
“給李成梁遞個話,如果緬甸事做的好,你承諾的事兒,哀家準了。”
“臣帶李成梁謝娘娘恩典。”
聽到陳太後的話,魏廣德當即行禮,嘴裡說道。
這話,場內李太後和張居正、魏廣德自然知道是什麼意思,一邊的馮保也知道是什麼意思。
魏廣德隻承諾保舉,可最後能不能行,最終拍板的其實就是陳太後。
隆慶朝皇後,當今天後,她的懿旨自然是最有權威的,甚至超過了萬曆皇帝自己生母李太後的旨意。
她答應給李成梁封爵,那緬甸隻要安穩納入大明行省,他這個爵位就是板上釘釘的事兒。
即便是個終身爵,在大明也是不得了的事兒。
除了外戚,大明多少年沒有封爵了。
最近的爵位,還是嘉靖初年封給王陽明的爵位,理由是平定寧王叛亂。
但實際上,嘉靖皇帝封爵隻是為了做個姿態,以掃清前朝弊政。
真實情況是正德十四年寧王作亂,武宗承諾可以平息叛亂的臣子會被封為伯侯。
王陽明做到了,但正德皇帝並沒有實現諾言封王陽明的爵位。
嘉靖皇帝雖然封了王陽明爵位,但其實並沒有得到他的認可。
實際上,王陽明的爵位不僅不是他仕途上的助力,反而幾乎絕了他的仕途。
在此之後,嘉靖皇帝不僅沒有繼續封爵,反而收緊了外戚爵位的發放。
嘉靖皇帝在位時,為了掃除外戚、奸佞之臣,將前朝的一些爵位收回,對爵位進行了大整頓,打擊了權臣的勢力。
例如昌國公張鶴齡就是被奪爵中的一員,後來嘉靖皇帝要求外戚爵位不準世襲,對待自己的母親、皇後的家族也是如此,可以封爵,但不可以世襲。
按明製,“凡爵非社稷軍功不得封,封號非特旨不得予。”
爵分兩種,一種是隻授終身,一種是可以世襲,世與不世,以軍功大小而定,均給誥券。
以軍功封爵的世襲爵位隻能傳給身體健全的後代,比如定興王張輔的嫡長子因為腿瘸不能襲封英國公,英國公爵位隻能傳給老來得的庶子寧陽王張懋。
除有軍功者外,可得爵號的也隻有曲阜孔子後裔衍聖公及皇後(包括皇太後、太皇太後)父兄或駙馬等憑借恩澤受封者,但隻是給誥而不給券。
雖然陳太後沒有說給李成梁的是什麼爵位,但魏廣德也能猜到,大概就是個終身爵位,也就是流爵,除非他能夠繼續為大明開疆拓土。
拿下緬甸,他還能繼續往那裡拓土?
東南亞貌似都是太祖皇帝的不征之國,而繼續向西
魏廣德立馬打住了這個念頭,大明沒有能力繼續外擴,除非真正封藩王,把地方統治權交給藩王。
因為當下的通訊技術,大明沒辦法對太過遙遠的地方加以管理。
隨著陳勝吳廣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言論後,中國人骨子裡其實就已經沒有了階級觀念。
雖然統治者一直想要強化等級尊卑,但實際上就是但凡鞭長莫及,往往都會演變成內亂。
這點,和西方相對穩固的階級製度差彆很大,西方的貴族可以傳承無數代,甚至傳到後世。
但中國不行,已經沒有了封建等級製度的土壤。
現在大明的疆域,已經是這個時代所能統治的最大疆域了。
等內閣三人從慈慶宮出來,一路無話回到內閣。
張四維還是很能忍得住,出宮後一句話都沒有問出口。
“善貸,你看要不要召兵部和禮部的人過來商議一下,讓他們早做準備?”
進入內閣後,張居正才開口問道。
聞言,魏廣德思考片刻就點點頭,說道:“是該給馬尚書和譚尚書說說此事了。”
“譚子理也不知道?”
張居正驚訝問道。
“都是我和李成梁商議緬甸事時說的,兵部並不知情。
此事關係甚大,若不是對緬大局已定,我也不會輕易說出此話。
萬一傳出去,朝廷再沒能實現,對朝廷威望影響太大了。
也就是現在緬王及其子被擒,此事才有了些許希望。”
魏廣德開口答道。
“子維,你給兵部和禮部下條子,請他們過來一趟。”
張居正轉身對張四維說了句,就拉著魏廣德進了值房。
“善貸,你對緬甸到底怎麼考慮的,你得好好和我說清楚。
昨晚隻說個大略,想來你和李成梁應該就緬甸各部有個大致的規劃了吧。”
進了值房,張居正馬上就問道。
彆覺得明軍占領緬甸,在那裡設省進行管理是件很容易的事兒,安南就是前例。
成祖時期就在安南設府縣,派官員治理,結果最後明軍還是不得不撤出。
此事影響其實還是挺大的,特彆是對東南亞藩國來說。
聽到張居正問起,魏廣德也不在隱瞞。
昨晚不過是想吹個氣,提前透個風,哪知道緬甸那邊捷報第二天就到了京城。
結果嘛,比他預想的要好很多。
雖然和李成梁的聯係,讓他對緬甸有了更多的認識,但緬甸大致情況和他們之前定下的策略倒是類似,可以嘗試采用。
於是,魏廣德開口說道:“據了解到緬甸詳情,緬甸大致可分南北兩部。
緬甸南方人口稠密,也頗有經濟,算是緬甸統治的主體。
緬北之前被分為多個宣慰司,也是因為那裡山高林密,不便大軍攻伐,黔國公時也是因此而選擇退出。
本來按照之前的布局,幾個宣慰司相互牽製,就可保證朝堂政令通達,可惜那些年朝廷在緬甸事上犯錯太多,導致他們離心離德。
之後我和李成梁商議認為,隻有以緬治緬方為上上之策。
簡單說就是利用緬南和緬北各部錯綜複雜的關係,分而劃之,激起他們內部相互仇視,我大明方可坐收漁翁之利”
魏廣德把最初的大致設想說了,其實這也是英國人對各地殖民地采用的策略,拉一派打一派,最後兩派互掐成為死仇,而英國人則置身事外。
不僅如此,為了在爭鬥中獲得上風,他們兩派還得想方設法討好他們,希望獲得來自他們的支持。
張居正聽完魏廣德的講述,沉默不語,腦海中飛速推演那種情況。
不得不說,這種辦法似乎是治理外族最好的辦法。
若是能做到,那麼緬甸北人和南人之間會相互仇視,而大明則是高高在上,對他們進行統治。
不知什麼時候,張四維也已經走進了值房。
見到兩人都保持沉默,他也不便開口,就靜靜坐在一旁空位上。
半晌,坐在回過神來,看了眼張四維,這才對魏廣德說道:“此法若是用的好,倒是大善。
隻是單單讓李成梁在緬甸,似乎尚且不夠。”
“叔大兄有何見教?”
魏廣德看著張居正,開口問道。
“你打算在緬甸設巡撫還是總督?
亦或者,就是布政使司?”
張居正開口問道。
魏廣德明白了,李成梁終究隻是武將,對於大明對地方的治理,還需要有個文職官員坐鎮。
就算緬甸不舍巡撫總督,李成梁在緬甸,雖然官職比布政使高,但是三司才是實際控製緬甸的衙門,李成梁實際能指揮得動的,也隻有緬甸都司。
魏廣德低頭思索起來,這個他倒是忘記了,大明一向以文抑武,但是李成梁,怕文官在那邊壞事兒。
看樣子,還得挑選個懂事的人在那邊為官才好。
兩人又陷入沉默,而一邊的張四維卻是聽得明白,他已經前後貫通,知道事先慈慶宮裡對話的意思了。
大明,要實際控製緬甸,不再通過宣慰司間接控製。
原來他們商議的是要為大明開疆拓土。
雖然緬甸名義上早就納入大明版圖,但實際上大明從未正在統治那裡,倒是和藩國類似。
朝廷可以給那些宣慰使下旨,可他們很多時候陰奉陽違,朝廷也是鞭長莫及。
至於讓雲南官府懲戒,其實也就是說說而已,除非發兵,否則除了訓斥,什麼也做不了。
要在緬甸安排個文官,協助李成梁鎮守緬甸。
張四維心裡一動,貌似張魏二人還沒有選出這個人。
是不是可以由他舉薦一個呢?
張四維想到這裡,心裡忽然一陣火熱。
隻要能派出他的人去緬甸,把緬甸治理成功,那他也有功勞不是。
可是,就在張四維要搜腸刮肚尋找合適人選的時候,忽然一個念頭出現在他腦海裡。
緬甸,雲南巡撫都沒幾個人願意主動去,他要是真舉薦身邊人過去,怕不是結仇吧。
彆人心沒收買成功,還以為得罪了他,被他發配了。
緬甸這個官兒,不好舉薦。
想到這裡,張四維瞬間就熄了心思。
還是不做這個惡人吧。
反正他們想的雖好,可想想安南就知道,要把從未納入聖人教化的緬甸納入大明控製之下,何其困難。
成功了自然可以百世留名,可失敗了呢?
張四維選擇默不作聲,反正一開始他就不知情,那就乾脆一直不知情到底好了。
成了,他這個閣臣也有功勞,雖然小點。
敗了,貌似就是攻訐魏廣德的好機會。
“其實,殷養實倒是個好人選。”
就在這時,張居正忽然歎氣說道。
張居正又想到了殷正茂,倒不是他是他的人,而是張居正確實看重殷正茂的才能。
能文能武,在大明朝堂上,這樣的有能力的官員是真的不多。
不過,他已經打算讓殷正茂來京城接替戶部尚書的職位。
如果讓殷正茂去緬甸,那最少也得是總督,才能和他現在南京戶部尚書的職位匹配。
其實,就算如此,還是有些委屈他了。
畢竟六部的官職和總督的職位,孰優孰劣一目了然。
“養實六十多了吧,就算他願意去,我也不敢安排他到那裡。”
魏廣德聽到張居正說起殷正茂,隻是片刻就給否掉了。
不是能力,而是年齡太大了。
去緬甸,非五十左右的人去不可,年紀太大彆死在任上。
“暫時若沒有合適人選,我倒是提議讓雲南禦史羅汝芳就任緬甸按察使。
他在雲南多年,想來去了緬甸,應該也能適用。”
魏廣德沒考慮總督、巡撫人選,倒是先把緬甸的按察使司安排好了。
“羅汝芳,可以,他此戰為後勤督糧官,理應受賞。”
張居正微一沉吟就點頭答應了,“都司就讓李成梁舉薦,這樣也有利於他在緬甸行事。”
“布政使讓誰去?”
魏廣德又提出個問題,得會收拾爛攤子的人,這個人選其實也不好找。
若是朝廷沒有選出總督、巡撫,那布政使就是那裡文官的頭兒了。
其實,此刻魏廣德已經有了個粗略想法,安排個布政使就好了,之後把雲南巡撫升格為雲緬總督。
這樣安排,李成梁在緬甸頭上就沒人了,雲緬總督駐留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