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內說,我們如今所看見的月球上的隕石坑,不是月球來到地球附近後被砸的。”
“是被砸之前,月亮帶著巨大的表麵冰塊之前就是那模樣。”
“他也側麵表達:【月球之前屬於一顆流浪行星,且該行星表明全是冰塊;後被地球所捕獲】。”
“這一觀點,與如今科學天文界的【地球捕獲說】觀點是一樣的。”
隨著講述聲落下,直播間內的天文學生們開始思考。
這話確實不假。
在早期的天文學中,確實有觀點支持月球起源是被地球捕獲的。
上世紀,該捕獲說曾被廣泛接受。
那理論認為,月球本為獨立的天體,後因地球引力捕獲而成為衛星。
但隨著近些年的天文學的發展,地球捕獲說遭到了質疑。
而支持地球捕獲說的學者認為早期月球距離地球約26倍地球半徑,通過時間被捕獲,後其表麵特征形成。
現代天文學已經不再支持月球是被地球引力捕獲的。
通過對月球岩石成分研究表明,與地球同位素組成相似,意味著月球與地球的出現是同源的。
且實驗和模擬顯示,如月球被捕獲,其同位素組成應不同,實際數據揭示它們可能共享物質來源。
許多科學家重新審視捕獲說,儘管上世紀被廣泛接受。
但如今科學證據促使更多研究者傾向其他理論。
月球與地球同源觀點逐漸占上風。
“因為木內也是天文學者;而木內坐這死亡夢境時是1977年,那時候【地球捕獲月球說】正是支持的觀點。”
“所以,他才在死亡夢境中看見了這一幕?”
汪林試探性地問。
江哲輕輕點頭,“是的,也有這個原因。”
“許多事情都隨著科學發展而被推翻;曾經被廣泛接受的【宇宙大爆炸】理論;近些年來也不斷被物理學者們,以及諾貝爾獎得者們質疑。”
“但如今宇宙大爆炸模型的正確點頗多;所以物理界沒有立刻拋棄大爆炸模型;而是與諸多宇宙起源模型一起並存。”
這幾句話,得到了華雲峰和馮致遠的高度認可。
時代不同,所衍生出的模型也不儘相同。
像如今還爆火的【泡沫宇宙】,宇宙與不同宇宙之間是一個又一個泡泡。
泡泡在逐漸增大,終有一日泡泡膜會破碎;正是宇宙大黑暗之際。
當然,還有宇宙膜理論;也叫做超弦理論——宇宙是平麵的,組成平麵的是一根又一根的弦。
諸多宇宙模型,都有其正確的證據。
但又沒有具體的證據可以確定宇宙究竟是何樣的!
華雲峰和馮致遠二老不知道的是——實際上,宇宙的形狀與存在更趨向於【量子宇宙】。
一旦觀測宇宙,宇宙立馬變換形狀;一旦不觀測,宇宙就隨【混沌】而不斷扭曲,發展著。
“所以,在木內的觀點中——”
“地球上大部分的水,實際上來自於月球。”
“而且從一萬六千年前,也就是亞特蘭蒂斯離開地球後,地球就進入了【災難時期】。”
“也就是說,月球實際上不是一個好東西!”
汪林好奇地問:“不好在哪裡呢?”
江哲不假思索地回應:“在月球沒來地球之前,地球上一天有25小時;所以我們人類的生物鐘是25個小時。”
講述到這,他連忙提前解釋。
“對了,或許一部分觀眾不知曉,我們體內的生物鐘到底是多少小時。”
“是的,如我所說,生物鐘就是25小時。”
“或者說,我們人類體內的生物鐘是傾向於25小時的。”
“這一發現,實際上來源於大腦的下丘腦區域,特彆是視交叉上核,它像一個精密的調節器,負責收集內外信息並調整生物鐘。”
“而視交叉上核通過監控光照等外部信號,調節睡眠,覺醒周期,確保我們的生理節奏適應常規的24小時日程。”
“這不是我在胡說,而是真實的。”
此話一出,不少觀眾們一臉愕然。
“我頭一次聽說,原來生物鐘是25小時啊,真的嗎?”
“樓上,你沒上過高中嗎;這是高中的知識點啊。”
“阿這,我五十多歲了;以前上不起學,也隻有小學三年級文化。”
“嗷,大媽,其實這跟文化沒什麼關係,小學的課外書裡都有;人的生物鐘確實是25小時——因為一億多年前的生物就是25小時生物鐘;到了現代,我們依舊保持著25小時。”
“好家夥,我也是頭一次知道;所以是月球來到地球附近的潮汐作用之類引起的生物鐘變化嗎?”
“嗯,在木內的這個觀點裡,確實是月球引起的;把我們從25小時生物鐘變成24小時,是月球的原因。”
“”
下一刻,江哲繼續解說:
“是的,不管月球到底來自於什麼時候。”
“歸根結底,目前地球文化中,各種文化都在宣揚,月球不是太好。”
“比如在西方,月圓之夜,狼群嚎叫;因為滿月時月球的引力作用對人體,以及動物們內的血液產生了微妙的影響,這種現象被稱為【生物潮】。”
“雖然這種影響微妙,導致我們人類難以察覺,但狼作為更敏感的生物,可能更容易感受到這種變化。”
“歸根結底,還是我們生物,打心底裡不喜歡黑夜的緣故之一。”
“當然,真實的原因是,在很久以前,人與動物們一進入黑夜時,死亡率就大大提高;這實際上是刻在基因裡的【黑暗是危險】的這個基因信息有關。”
聞言,觀眾與專家們連連點頭。
狼不止在月圓之夜,甚至平時都會嚎叫。
這裡麵原因更複雜,月下對狼來說視野開闊;更適合捕獵!
還有【生物潮】對狼影響更大,包括嚎叫呼喚夥伴、開始狩獵等等意味。
“從一萬六千年到現在,沒有與大部隊一起離開地球的亞特蘭蒂斯人們。”
“隨著時間的推移,那些亞特蘭蒂斯人們也就越來越矮;身體也越來越小;壽命也越來越短!”
“要知道,原先亞特蘭蒂斯人在【光】的科技技術影響下,他們是能活幾百歲的;現在隻能活八九十歲,到一百歲——也就是跟我們正常人一樣的生老病死不過百年。”
此話一出,觀眾們頓時麵露疑惑。
人類能活幾百年嗎?
這怎麼可能?
人類不是壽命從短到長的嗎?
怎麼可能亞特蘭蒂斯人就能活幾百年呢?
看著這些彈幕,汪林抓住機會,連忙詢問:“看來觀眾們還是有些不信我們認為能活幾百年呢!”
“其實不止是他們,就連我,我也不太信亞特蘭蒂斯人能活幾百年;當然,前提這亞特蘭蒂斯的文明中人都是我們地球人;那麼我們地球人也理論上該有這些壽命。”
聞言,江哲輕輕點頭,而後看向鏡頭,麵露沉思著反問:
“其實吧,我說的這幾百歲,其實還是保守了。”
隨著話落,觀眾與學者們嘴角更是止不住地抽搐。
保,保,保守?
“是的,如各位發送的彈幕一樣,確實保守了,話說大家知道【蘇美爾王表】嗎?”
此話一出,大部分民眾搖頭表示不知,知曉的也隻有寥寥無幾的民眾與學者們。
“蘇美爾王表好家夥,這個我知道,好像是記錄了蘇美爾文明的曆代君王吧?”
“我有所耳聞,但不太清楚到底是什麼。”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