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中旬,曹昂任命趙昱為九江郡太守,準備率主力從壽春返回。
於曹昂來說,此戰成功奪取了淮南,誅殺了袁術,可謂是大獲全勝,接下來不管是與劉表的衝突還是江東之戰,都隻是此戰的餘波,於大局無礙。
不過淮南初定,曹昂留下馬銅的右翼軍屯於合肥,既綏靖地方,又為江東、衡山等地支援。
當然臨行之前,曹昂準備做一件大事,便是趁著封賞之機,調整軍製,同時調整各軍的將領。
之前各軍不過數乾人,打得了局部戰爭,但已經很難適應大規模的野戰。
曹昂準備徹底將原來的一軍轄三部調整為轄四部,各軍充實到萬人,同時調整兵種比例,使之更加適合今後的戰爭。
一旦戰爭打響,每軍可臨時征調郡兵萬餘,役夫一到兩萬人,組成一支四五萬的大軍。
四五萬的大軍組成一個作戰兵團,用於一個方向單獨作戰已經足夠了。
這日曹昂正與郭嘉商量著軍改之時,劉周匆匆前來稟道:“大將軍,兗州來信。”
“怎麼了?”
“老太公在酸棗發兵,宣布討伐河內郡太守張楊。”
曹昂聽了有些吃驚,這兗州剛剛安定,各郡縣尚未完全控製在手,此時出兵河內,著實有些得不償失。
“我父如何要討伐張楊?”
“前些日子,老太公派人前往並州購馬五百匹,途徑河內郡時,不知何故,為張楊所阻,扣留了下來。於是老太公便以張楊收留白饒、眭固等黃巾軍叛逆為由,起兵攻打河內郡。”
曹昂聽了,不由得笑了一聲,曹操的心思,也太明顯了。
前些日子,曹仁幫著曹操占據了虎牢關以東十縣之地,可曹操的胃口卻大的很,猶不罷休,甚至命人向西進入洛陽。
曹操名義上是修繕宮室,以迎天子,可曹昂卻很清楚,曹操想吞並河南之地。而今日又出兵河內,亦是對這塊肥肉垂涎欲滴啊。
隻不過肉不是這麼容易吃得。
“阿父怕是難以實現心願了。”
郭嘉亦點點頭。
河內郡是冀州屏障,袁紹之所以沒有動此地,乃是存著與朝廷緩衝的心思。今日曹操若是奪了河內郡,那不就將刀支到袁紹腰部。
郭嘉有些不解地說道:“此中道理,並不複雜,按理說外舅能夠想明白此事。”
“試探罷了,阿父想看看袁紹的態度,也是逼袁紹放棄東武陽之地。正所謂明圖河內,暗謀東郡八縣啊。”
“那明公覺得,袁紹會如何反應?”
“河內不會給,東武陽也不會給,我父北上,不過是碰一鼻子灰。”
東武陽是袁紹鉗製曹操的一枚棋子,而河內郡是魏郡的屏障。這兩個地方,對於袁紹來說,都太重要了,一個也不能失去。
哪怕是有曹昂的麵子,一旦曹操真的動了袁紹的利益,袁紹也會翻臉。
“其實拿不下河內,也不是什麼壞事。河內乃四戰之地,一旦與袁紹開戰,首當其衝,守不住的。”
郭嘉深以為然。
“明公既然不準備偷襲冀州,那此時便不是與袁紹翻臉的好時候。外舅一人事小,就怕牽連到明公。”
“奉孝放心,我那父親,比誰都聰明,這仗,打不起來。”
曹昂唯一擔心的便是曹操領兵於外,禍起於內。
曹昂讓郭嘉寫了一封信,派人送往曹操軍中,叮囑他小心州內豪強大族。至於曹操聽與不聽,曹昂不敢保證。
不過這些都是小事,於曹昂來說,軍改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曹昂麾下有主力六軍,分彆是前軍、左軍、右軍、後軍、左翼軍、右翼軍。不過因為地盤增大,再用這些軍號便不方便了。
於是曹昂便下令改左軍為龍武軍,右軍為虎威軍,前軍為鷹揚軍,後軍為豹韜軍,左翼軍為控鶴軍,右翼軍為騰驤軍,分彆以龍、虎、鷹、豹、仙鶴、飛馬為旗幟。
每軍轄四部和一騎曲,一護軍曲,約一萬一乾人左右。除了泰山軍分入四軍,又將建威軍整編為建威部,劃入虎威軍;武驤軍兩彆部擴編為立武部和虎烈部。
每軍設統軍一人,左、右領軍中郎將各一人,軍護軍、軍參軍、軍監軍、軍典軍、主簿各一人。
曹昂計劃著每軍設一個將軍,一個偏將軍,兩個中郎將,隻是眾人級彆不夠,隻得暫時以統軍領之。
龍武軍轄西河、選鋒、策鋒、宣威四部,統軍為徐晃,襲肅、孟被為左、右領軍中郎將;
虎威軍轄積弩、厲鋒、虎翼、建威四部,統軍為典韋,曹援、慶豐為左、右領軍中郎將;
鷹揚軍轄廣陵、旅賁、陷陣、虎牙四部,統軍為定徐,龐德、趙莽為左、右領軍中郎將;
豹韜軍轄武驤、果毅、虎捷、鎮威四部,統軍為樂進,牛蓋、曹統為左、右領軍中郎將;
控鶴軍轄上郡、直蕩、橫野、威武四部,統軍為張遼,張喜、甘賁為左、右領軍中郎將;
騰驤軍轄驍武、折衝、立武、虎烈四部,統軍為馬銅,曹彥、陳調為左、右領軍中郎將。
六支部隊的統軍,除了定徐,皆是跟隨曹昂多年的老將,宿將;而各軍的中郎將,也都是曹昂的心腹將領。
曹昂趁著給諸將升官的機會,將各營將領大換血,既增強了各部的戰鬥力,也增強了曹昂對各部的控製。
而除此之外,曹昂又將麾下親軍營八部,並海陵、東陵二部, 整編為十二衛營。中部與護軍整編為左、右翊衛;前、後二部整編為左、右武衛;右、左二部整編為左、右侯衛;陰山、長城二部整編為左、右威衛;海陵、東陵二部整編為左、右屯衛;騎部整編為左、右驍衛。
親兵營十二衛,整編後有三萬人馬,再加上主力六軍,整整十萬人馬。
十萬野戰軍,可以搭配十五到二十萬郡兵,二十萬到三十萬民夫。
如此規模的一支軍隊,足以使曹昂橫掃天下。
對於曹昂的整編,眾人皆是看在眼裡的,無人反對,欣然從之。或許從曹昂擊敗袁術開始,他們的想法也真的發生徹底的改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