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仁兄踩著我鞋了?”
“老朽天命之年,各位後生就不要擠老朽了。”
“讓小生也看一眼啊!”
六月中旬,明日西行,天際紅霞如烈火。
並不算小的書齋裡擠滿了人。
前幾月陛下便昭告天下,為太子遴選人才,得過者,可入農部,賜金百兩。
如今離開考不足五日,書齋前日日擠滿了想來看書的人。
書齋還是小太子所設,殿下說,不分高低貴賤,凡手無汙漬者皆可入書齋。
不收一文錢,卻能免費讀書?
這樣的好事打著燈籠也找不著。
簪纓鼎盛之族能傳承千年,成就鐵打的世家,流水的皇朝,都是因為文化壟斷。
寒門難出貴子,雖有一躍龍門,但也稀少無比。
此策一出,那些龜縮著的世家頓時坐不住了。
冒著地掉腦袋的風險,哭爹喊娘地請太子收回成命。
小胖崽隻一句便令其灰溜溜離開:“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百年底蘊、積累也怕寒門動搖?朕深以為恥。”
書籍這樣能令人開智的工具,你們已經壟斷千餘年了。
底蘊不知有多深厚,能成為世家,不是因為你們多厲害,而是書籍一直被你們壟斷。
普通人難以接觸。
百姓吃穿尚成問題,哪有閒心走進書齋?
人人都知要考科舉,一朝考上,便是翻身之日。
可他們真的有條件嗎?小胖崽還沒有這麼多銀子在各地開書齋,但是他會一步步去做。
他的態度已經明晃晃擺出來了,小太子就是要不分高低貴賤。
書齋進門便有太子的原話:“沐浴書香不分貴賤,若有異者自可離開。”
改變不了太子的想法,陛下那邊又不敢去求,世家隻好捏著鼻子認了。
不過是一座小小書齋,能容納多少人。
可沒幾日便傳出來農部要選官員,無論世家寒門,都可以去參考。
此次與科舉大相徑庭,小太子說了,試題隻考農學,若是自身經驗豐富,卻不識字,可申請一名摘錄宮侍,為他宣講考題,謄寫答案。
自陛下登基後,連九品官員的調動他都要親自過目。
更何況留守京城的官員?
想為自家不成器的子孫謀個前程都不能。
祖輩餘蔭在陛下麵前也是有效的,可能在陛下麵前留下印象的人又如此稀少。
眼睜睜看著自家從鼎盛的家族一落千丈,連個做官的人都沒有。
這可把京城某些家族急壞了。
況且陛下極少調動官員,三年一屆的科舉便是唯一的晉升渠道。
可與天下的聰明人爭,又有幾人能夠脫穎而出?
既然阻止不了小太子,那便削尖腦袋往太子麵前擠,至少謀個官位坐坐。
偏偏太子又放出消息,有關試題的內容,都可以去“大昭圖書館——京畿一號”書齋查看。
這才有了今天這人擠人的局麵。
書齋一躍而上,成了京畿中最熱鬨的地方。
在此看書便成了那些待考試員的頭等大事,還為此衍生了許多產業。
賣抄寫本、小吃、茶水的攤販占據了整個街道。
這些小販們也聰明,從不叫賣,隻默默地拿個木牌寫上價格與貨物。
任人挑選。
巡視的官兵見他們識相,也從不為難,反倒是那些吵鬨的考生被拉走許多。
“嗚呼!哪位兄長有《大昭農事觀》,小弟往來十餘天都沒見過,也不曾見人出售抄本。”有考生急得麵紅耳赤,在書齋之中發問。
他聲若洪鐘,竟在吵鬨人群中開出一條路來。
“農事觀我有,不知兄長可有《四農物候》?”
眾人拾柴火焰高,竟硬生生湊齊了太子的命題範圍讀本。
看著那厚厚的一摞書,考生們隻覺兩眼一黑,想起半月前,有學生遇見白龍魚服的小太子。
鬥膽上前詢問考試範圍:“敢問殿下,可否告知我等所讀經著?”
肌膚細嫩,眼瞳烏黑的仙童太子微微一笑,張嘴便道:“《漠北要物》《大昭農事觀》《四農物候》《天時真章》……”
都是專注農事的題,那些經驗豐富的人甚至可以不看書,也知道答案。
但這樣全麵的農才甚少,畢竟天時物候不同,也許精於本地種植的農戶到了外地便兩眼一抹黑呢?
如今的大昭地大物博,天時地利各地不同,更何況有些罕見的作物。
故而也有許多農人在此地聽學子們議論農事之書。
有時候學累了,便有許多人在此處談天說地,多虧了這是小太子設下的書齋,其中往來的人倒也不在乎與自己交談的人是什麼身份。
都是一同考試的人罷了!
“聽說此次主考官,便是太子殿下!”
“何止,這試題都是殿下一人所出。”
“殿下年幼,三歲還氣得朝中大臣聯名上書,真正入學,不過一年而已。小生猜測試題很是簡單,這樣我等便能得個好名次。”
“此言差矣,天下皆知陛下愛重太子,事關太子顏麵,陛下定會為其周全。”
說著說著,還有人吵了起來。
“鼠目寸光,殿下天人轉世,聰慧無比,便是沒有陛下閣臣潤色,那也不是我等可以攀附的。”
“聒噪,鄙人有叔伯在朝中為官。此次試題,皆是殿下一人所出,連陛下都不曾改動。聽聞陛下見了試題,久久不曾言語!”
“難道是稚言稚語?是了,殿下不過五歲。”
“爾等莫要爭論不休,再過五日便要考試了。不論殿下出了何種試題,我等都要儘心作答。否則授官無望。”
一語驚醒夢中人,吵鬨的考生頓時恢複了平靜。
寬闊的街道上,處處都是靠牆而坐人。
無論高低貴賤,在此處,都是待考的學子。
遠在皇宮的小胖崽看著慢慢爬升的壽命,臉上浮現一絲了然的笑。
可下一秒,笑意就變成了驚恐。
他看見那灰痕猛然往上躥了一截,不多時便要覆蓋他全部的壽命了。
小家夥起身,掰著手指算考試的日子。
如果現在告訴父父的話,他一定不會讓魚兒去監考的,再等等吧。
還有五天,等過了考試再跟父父說一聲?
還有叮叮呢,不辭而彆的叮叮。
明媚可愛的臉上蒙上一層陰霾,他的失落令人揪心不已。
五日光陰轉瞬即逝,六月二十二,夏至。
大昭迎來了首場以農學為主、擢選官員的考試。
主考官:晏承裕。
副考官:晏寂淵。
監考官:內閣大臣、六部尚書、賀夭、以及農莊種植好手。
在朝中官員晦暗莫名的眼神裡,劉三全穿著合身的服飾,顫巍巍地坐在了側邊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