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部尚書近來春風得意,誰叫他敢為天下人先。
麵對著陰晴不定的帝王,成功勸阻了陛下那驚世駭俗的六部增八部想法。
祖宗舊製不可違,誰都知道。
卻沒有這樣的膽子相勸。
戶部尚書如此,便是冒著掉腦袋的風險相勸。
滿朝文武,皆為他叫好。
孫尚書也有幾分自得,倒不是覺得自己如何有功,而是守住了祖製令他得意罷了。
苦讀詩書,維護先賢,是他身為學生應該做的。
馬車緩緩向前,車軲轆碾壓在青磚上,發出一聲聲悶響。
孫尚書閉目養神,隨著搖搖晃晃的馬車敲打膝蓋。
突然,他動作一頓,睜開眼睛,有些訝異地問道:“為何停下?”
馬夫有些似乎極為害怕,驚慌失措地說道:“老爺,你快出來看看吧。”
孫尚書自無不可。
剛探出一個腦袋,他就見馬車旁圍了一群群衣著各異的百姓。
不隻是大昭子民。
孫尚書甩了甩衣擺,下了馬車,問道:“爾等可是有要事?”
沒想到為首幾人狠狠瞪了他一眼,說道:“孫大人一向清廉,今日為何見不得我等過上好日子?”
戶部尚書一頭霧水,他坐上這個油水頗豐的位子,可從來沒貪過一星半點。
“這是哪裡的話?”
“大人何必裝傻!小神仙一心為民,不過是為了列國百姓,才想著讓女子為官。可大人言語,卻頗瞧不起女子,帶著群臣極力反對!”
“就是就是,女子如何,男子又如何,大人竟能逼迫陛下退避三舍!”一道粗獷的聲音這樣說著。
孫尚書目瞪口呆,他逼迫陛下?欺壓太子?
他是長了有個腦袋,嫌命長了嗎?
不過是反對增設二部,跟百姓有什麼關係啊。
不是,那邊的人,你們聽老夫說。
老夫沒有這個意思,隻是遵從聖賢之道啊!
許久過後,一隊禦林軍趕到,才救了說得口乾舌燥的孫尚書。
孫尚書自覺身正,舌戰群儒。
好不容易回了家,就見夫人孫女都不太搭理他。
他一說話,夫人便冷冷嗆回去:“老爺不是瞧不起女子,與妾身說什麼話!”
孫尚書:“……”
我命苦啊!
紫宸殿,陛下喝著茶,看著小胖崽自顧自玩。
吳中和俯身在他耳邊說了什麼,淡然如雪的陛下唇角微勾,目色深黑。
戶部尚書有大才,最適合坐這位置不過。
隻是為人板正,動不動聖人言,聖人言。
他或許有些輕視女流,卻絕不是什麼大奸大惡之輩。
這樣的人,讓他知錯,還是能掰得過來的。
聖上還想讓孫尚書在這個位置坐到老,日後好好為他的孩子管理戶部呢。
不能殺,可孫尚書日後定會處處阻撓他孩子的政令。
還是早早下個圈套,讓他鑽了便是。
明熙帝想到這裡,便收了笑,語氣柔和地對小胖崽說:“朕聽聞戶部尚書受了百姓職責,京中風言風語不斷。老大人可憐,我兒可願去看望?”
正撅著屁股玩的小胖崽把方塊一丟,拍了拍手,脆生生道:“父父我們走~”
他知道孫尚書,是個有些不苟言笑的爺爺。
但是對魚兒很好,小胖崽記得他。
因為魚兒出生後,孫尚書就不止哭了一次,他實在是個忠君愛國之輩。
隻不過深入骨髓的思想難以根除。
不然以陛下的脾性,敢反對他的人早被一刀砍了,哪容得下孫尚書上躥下跳?
明熙帝這一次出行,不同以往。
他最不喜鋪張浪費之事,此行卻大張旗鼓,儘顯帝王威勢。
禦林軍手持弓弩長鞭,共二百人,謂之清遊,沿途清掃一切。
其後便是手持旌旗,共十二麵,印有各式各樣的花紋。
再往後,便是一匠、四馬牽引的指南車、白鷺車等。
即便聖上已然精簡,此次出行,也有三百多人跟隨。
明熙帝與小胖崽端坐龍輦之上,目不斜視,儘顯尊貴之相。
聞聖駕將至,特意趕來拜會者數不勝數,群情激蕩,山呼萬歲。
小胖崽嚴肅著一張圓臉,眼也不眨地對著沿途眾人點頭示意。
知道眾人聽不見說話,小胖崽低低問道:“父父,我們為什麼要這麼出來?不跟以前那樣。”
明熙帝見著他紅撲撲的小臉,輕笑一聲:“我兒不喜如此?”
小胖崽扭扭捏捏,支支吾吾,半晌沒說出一句話。
“嗯?”
“喜歡。”聲音悶悶的。
從小就喜好奢華,愛大金子,愛誇獎的胖寶寶怎麼會不喜歡呢。
他覺得熱血沸騰,恨不得代替旁人舉著大旗搖晃幾番。
聖駕不停,百姓便也跟著走,見著方向是翎安坊,一個個恍然大悟,興奮呼喊:“聖駕要去孫大人府上!”
“陛下真是仁慈,孫大人剛頂撞完陛下,陛下便去看他了。”
“此事怕是小神仙的主意,陛下哪會如此。”
“是極是極。殿下仁善,日後為君還不知如何被臣子頂撞!”
“殿下啊!”
一聲聲,一句句,化作情緒,被1002收入囊中,化作小胖崽的壽命。
於是他發出了和吳中和一樣的感歎。
“黑心肝啊!一羊三吃,大哥你才是什麼都要吧!”
既要達成目的,還要占據道德高點,收獲一片忠心。
最主要還以天子之尊,安撫臣子,這可是自陛下登基起就沒有過的事。
這波啊,戶部尚書被拿捏了啊。
1002搖頭晃腦。
小胖崽還真不知道這其中有這麼多彎彎繞繞,他不過以為自己的父父要去安慰安慰孫尚書。
到了孫宅,戶部尚書早已攜妻兒子女等在門口。
見到陛下攜太子親臨,便老淚縱橫。
“老臣何德何能,竟得此隆寵。”
他五體投地,行了大禮。
小胖崽親自將人扶起,吳中和眼睜睜看著陛下三言兩語將小太子描述的如何憂心。
再三相求。
直把孫尚書感動地指天發誓,要為殿下做那春蠶,做那蠟炬。
偏偏小胖崽還真的很擔心這位老大臣,一時間君臣相得。
明熙帝站在一旁,看著兩人說話,心裡盤算著,孫尚書出身寒門。
如此位極人臣,想必氣運也很是可觀。
今日一番運作,又能收割百姓之情。
我兒長生有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