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我在現代創建欽天監 > 第六百八十四章 法則之力,應召而來

第六百八十四章 法則之力,應召而來(1 / 1)

推荐阅读:

第(1/3)頁

> 李信大敗而歸,這是秦統一戰爭中安邑之戰後最大的一次失敗。

……

“啪!”

在李信帶兵回城之前,傳令官已經先將前線的消息傳回了秦國。

當得知李信大敗、隻能潰逃回國時,秦王忿怒地拍案而起。

“怎麼可能!這一仗秦國占據天時地利,怎麼會輸給楚國?”

秦王百思不得其解,在他心中,這場仗是必勝的,也是他有史以來最有把握的一仗。

然而,就是這樣一場有把握的仗,如今卻讓秦國滿盤皆輸。

楚國再次在秦國的圍剿中獲得了喘息之機,而秦王也因此不得不推遲統一的進程。

秦王此時正在氣頭上,殿下的人誰也不敢吱聲。

這個時候如果誰觸了秦王的黴頭,那必定會招來滅頂之災。

秦王心煩意亂地趕走了所有的文臣武將,然後怒氣衝衝地派李太史去叫朱慶陽等人。

聽到傳召時,朱慶陽等人就很清楚,一定是秦王得知了戰鬥的結果,叫他們去是要問罪。

隊員們心裡難免有些忐忑,但朱慶陽卻顯得鎮定自若。

“放心,沒事,這個問題我能解決……”

說著,朱慶陽主動打開門,帶著隊員們跟隨李太史前往正殿。

一進入殿內,秦王就怒視著朱慶陽等人:

“此戰已敗,你們有何話說?”

秦王這句話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

他隻給眼前這些人一次說話的機會,機會用完,他就會毫不猶豫地處死這幾人。

麵對帝王的怒火,朱慶陽依然從容不迫。

他向秦王行了一禮後,開口說道:

“秦王,此戰的勝敗早已天定,不信……您拿出我交給您的竹簡一看便知!”

秦王一愣,在得知戰況後,他氣急敗壞,早就把竹簡的事忘得一乾二淨了。

如今被朱慶陽一提醒,秦王立刻抽出身後的竹簡,疑惑地看了起來。

“千古一帝,必曆三災五難。

大能之人,必得其生;大德之人,必得其壽。

此乃天地定數……”

看著這行字,秦王陷入了沉思。

這句話的意思表達得很明確,此戰必敗,也解釋了朱慶陽為何如此安排,是為了幫他應對這天災。

這句話並非朱慶陽信口開河,而事實的確如此。

秦王十二個月才出生,在腹中便首先經曆了一難。

這也驗證了朱慶陽的那句話,大能之人必得其生。

天地間凡有大能之人出世,必定在出生時有異象出現。

而秦王是天定的千古一帝,自然也需經曆必定的三災五難。

明白這件事後,秦王輕輕放下手中的竹簡,疑惑地看向朱慶陽等人:

“為此戰我秦國損失了二十萬兵力,這是本王的災難,與秦國何乾?”

朱慶陽毫不猶豫地回答道:

“這天下終歸是秦王的,若不經曆這三災五難,難道秦王想讓這整片江山的百姓,日後都與秦王一同承擔罪責嗎?”

秦王聽後,沉默了一會兒,然後深深地歎了口氣:

“本王愚昧無知,冒犯了仙人,還請仙人寬恕。”

聽到這句話,隊員們暗暗地鬆了口氣,他們知道自己剛從死亡的邊緣走了一遭。

同時,他們心裡也不禁感歎,秦王並不像後世傳說的那樣殘暴,至少現在還不是。

也許正是秦王這樣的性格,才能最終成就大業。

“幾位仙人,難道楚國就一直是個絆腳石嗎?此戰一敗,楚國定會迅速恢複元氣,卷土重來。

到時候,他們說不定還會與齊國勾結,這樣一來,我大秦何時才能一統江山?”

秦王說出了心中的憂慮,而朱慶陽顯然早已胸有成竹:

“秦王,此次戰敗,是為了幫你應此劫數,並非大秦無力對抗楚國。

屆時,隻需秦王再次發兵,由王翦掛帥,此戰我大秦必勝無疑。”

聽到朱慶陽的話,秦王的眼中又閃過了幾分希望。

第(1/3)頁

第(2/3)頁

而李信也因為朱慶陽的這番話,意外地發現秦王並沒有怪罪他。

不久之後,秦王便命王翦掛帥,再次發兵,足見秦王吞並楚國的決心。

王翦老將率軍出征,再次與楚國交戰。

然而,在戰場上,王翦驚訝地發現楚國的隊伍中竟然有一些穿著方士服裝、未穿戰甲的人。

起初,王翦並未在意,派出手下大將與敵軍交戰。

但對方卻派出了一名方士,那方士似乎懂得妖法,念了幾句咒語,竟然讓大將直接倒地被俘。

幾次下來,秦軍不但沒占到便宜,反而損失了不少大將,這讓王翦非常焦急。

他迅速寫下一封書信,送往秦國。

……

收到前線的消息後,秦王立刻找來了朱慶陽幾人,將此事告訴了他們。

朱慶陽的臉上第一次露出了罕見的驚愕。

他意識到,這似乎與曆史既定的發展軌跡有些不同,那些方士怎麼會影響到本該勝利的戰鬥?

如果此戰再敗,就意味著他們再次改變了曆史,讓曆史朝著一個未知的方向發展。

這個後果是隊員們無法承受的,因為誰也不知道按照這個方向發展下去,日後的華夏會變成什麼樣子。

因此,經過私下商討,隊員們達成了一致的解決方案。

“秦王,此戰不能敗,我們要前往戰場,助秦軍一臂之力!”

聽到這話,秦王自然是大喜過望,他認為有朱慶陽幾人前去相助,定能取勝。

朱慶陽幾人拒絕了秦王要大擺宴席為他們送行的提議。

對於自己的存在,隊員們還是希望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幾匹快馬載著隊員們日夜兼程,朝著戰場奔去。

這段路並不好走,即使隊員們不眠不休,也需要數日才能到達。

夜幕降臨,隊員們隨便找了個地方暫時歇息。

出了秦國,隊員們說話也終於不再那麼顧慮了。

“狗爺,現在發生的一切,也在你的預料之中嗎?”

麵對韓風的提問,朱慶陽誠實地搖了搖頭,緩緩說道:

“我們一直以來,都是按照我們所知道的曆史來引導秦王的行動,以確保華夏的未來不會發生什麼變故。

但我現在才發現,其中其實存在很多不可控的因素,比如楚國的那些方士,他們並非我們想象中的那樣,曆史的發展也並非隻要按照既定軌跡就能達到相同結果。

就像現在,城父之戰後,王翦親自掛帥出征,不一樣遇到了棘手的問題嗎?”

潘子聽後,眉頭緊鎖,不解地反問道:

“可如果我們之前的設想是,後世我們熟知的秦朝曆史是因為我們的改變才形成的,那為什麼在曆史中,對我們隻字未提呢?”

朱慶陽沉思片刻,然後回答道:

“那如果我們要求秦王對我們的存在保密,不記錄任何關於我們的事情呢?”

潘子一聽,頓時恍然大悟,曆史本就是勝利者書寫的,其中的真假早已無從考證。

“也就是說,我們後世所熟知的秦朝曆史,真的是因為我們才變成那樣的?而我們注定會來到秦朝,幫助秦王統一六國?可如果這樣,天道為什麼要抹殺我們,讓我們落得那個結局呢?”

楊雪荔皺著眉頭,疑惑地看著朱慶陽。

朱慶陽聞言,抬起頭,對隊員們說道:

“你們沒注意到嗎?自從我們來到這裡,天空就越來越陰沉了……”

隊員們紛紛抬頭,隻見天空烏雲密布,不時傳來雷鳴之聲。

朱慶陽拿起樹枝,在地上畫了一條直線,繼續說道:

“這段時間,我一直在思考我們與時間長河的關係,現在有些眉目了。

我們的宿命是突然遭遇天劫,被天道抹殺。而我們來到秦朝,是為了調查我們究竟做了什麼,才引來了天道的抹殺。

我想,答案已經很明顯了,我們幫助秦王統一六國,完成了宿命。而天罰,在末法時代,我們渡劫時出現。”

朱慶陽的推測大膽至極,隊員們聽得目瞪口呆,半晌說不出話來。

“這是什麼道理?難道我們一直在不斷輪回,重複著同一件事情?”

張麒麟難得一口氣說了這麼多話,朱慶陽輕輕點了點頭:

“世間萬物皆在輪回之中,當你跳出這個既定視角去看,就會發現這一點。

隻是我們大部分時間都迷失在輪回裡,根本無法知曉真相。

當然,這隻是一個假設。要驗證這個假設,唯一的方法就是推動曆史的發展。

所以,我們要幫助王翦打贏這場仗,讓一切結果都與我們所知的曆史相符,才能避免其他意外的發生。

我知道這很複雜,甚至有些地方我自己也無法解釋清楚,但除此之外,我們還能做什麼呢?”

第(2/3)頁

第(3/3)頁

說到這裡,朱慶陽認真地看著隊員們,問出了他一直想問的問題:

“怎麼樣?要不要搏一搏?”

看著沉默的眾人,潘子率先聳了聳肩:

“反正現在也不知道怎麼回去,改變不了這一切,回去也隻是死人一個。

還有什麼好顧慮的呢?”

說著,潘子把手放在了朱慶陽伸出的手上。

“狗爺,這次希望你靠點譜。”

楊雪荔也把手搭在了潘子的手上,緊接著張麒麟、韓風也紛紛如此。幾人相視一眼,默默無言中,都做出了同樣的決定。

此刻,隊員們之間終於達成了一致,韓風等人也終於領悟了朱慶陽所布下的這局大棋。

彼此間的嫌隙得以消散,他們終於明晰了接下來的任務,決心齊心協力共渡難關。

次日清晨,韓風等人早早地跨上戰馬,繼續向戰場疾馳而去。

楚國為了抵禦秦國的猛烈攻勢,竟動用了方士之力。

然而,這一事實在後世的曆史中卻未曾留下絲毫痕跡。

朱慶陽很快便洞悉了其中的緣由,因為他們此刻已經深深卷入了這段曆史之中。

戰鬥結束後,朱慶陽暗自思量,他絕不會讓秦王將他們的存在載入史冊。

同樣,那些方士也必將被曆史所遺忘。

如此一來,朱慶陽終於從之前的困境中解脫出來,他們並非在改變曆史,而是在引導曆史沿著既定的軌跡前行。

……

與此同時,楚國城門之下,戰況膠著。

秦國大軍已圍困楚國多日,身為元帥的王翦因遲遲未能攻破城門而焦躁不安。

他對楚國的糧草儲備一無所知,因此不敢輕易采取圍困戰術。

況且,戰事拖延對秦國極為不利,誰也無法預料齊國是否會趁機來個“圍魏救趙”。

畢竟,如今秦國僅剩楚國和齊國兩個對手,兩國唇齒相依,牽一發而動全身。

誰都無法置身事外,逃脫戰火的肆虐。

楚國的兵力本就雄厚,再加上那些神秘莫測的方士,秦國數次進攻均告失利。

這一日,王翦再度率軍攻城,隻見楚國城門大開,幾位身著方士服飾的人騎在高頭大馬上。

為首之人長須飄飄,發髻高挽,乍一看頗有幾分仙風道骨。

然而,此人一開口,那形象便瞬間崩塌。

“秦國主帥何在?速速前來受死!

否則,待我手中招魂幡一揮,定讓你們連求饒的機會都沒有!”

秦軍陣前,王翦騎在高頭大馬上,威風凜凜,氣勢不凡。

作為秦國的主將之一,他自然有著非凡的氣度。

“爾等宵小之輩,不過是些邪魔歪道,竟敢在陣前叫囂,真是膽大包天!”

王翦雖是老將,但此刻在陣前叫板,依然是聲音洪亮,中氣十足。

他手中緊握著一柄心愛的開山大刀,雖然隻是木質,但分量沉重。

王翦天生神力,九歲時便能拉開五十石的弓。

因此,即便是這柄木質大刀,也能對敵軍形成不小的威懾。

“待老夫親自會會你!”

王翦一夾馬背,胯下戰馬長嘶一聲,載著他衝了上去。

麵對來勢洶洶的王翦,為首的方士卻毫不慌張,從懷中掏出一柄黑色的怪異小旗。

他一邊揮舞著小旗,一邊口中念念有詞,左手還結出了一個奇怪的手印。

刹那間,原本戰死在沙場的將士屍體竟然紛紛站了起來。

他們睜開雙眼,眼中閃爍著怪異的紅光,手持兵刃,機械地向王翦圍攏過來。

王翦心中大驚,他之前還納悶為何戰事結束後,楚國沒有將戰死的士兵屍體運回城中,此刻方才明白,原來他們早有預謀。

他揮動手中大刀,毫不留情地砍向最前麵的士兵。

第(3/3)頁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