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有了成功的卡羅拉三代珠玉在前。
方想自然是拿來照抄。
車身尺寸同樣安排到了,長3995mm、寬1570mm、高1375mm。
軸距也是一樣,2370mm。
下來就是整車的心臟,發動機了。
在這種尺寸的車輛上麵,按理來說,1.6升的排量,就屬於超綱了。
如果整車的噸位能進行有效控製的話,1.4升的排量和動力,則將是黃金搭配。
但問題是,國內並沒有優秀的同類產品可以借鑒。
不過好在,方想曾經買過吉利帝豪,這輛車使用的是1.5升排量。
介於1.4和1.6之間,技術、動力、油耗,以後世的標準來看,屬於還不錯的。
可也不是方想可以隨便拿來抄的,原因就是這台1.5升的發動機,使用的是雙凸輪軸設計。
現在國際上的發動機,基本上都是頂置氣門的技術。
到了70年代,則基本上都更新到了頂置單凸輪軸設計。
再往後,就逐漸演變成了頂置雙凸輪軸的設計。
單凸輪軸機械結構簡單,問題比較少,低轉速扭力較大。
同時進排氣門開啟時間是固定的,機械結構簡單,維修容易,經濟省油。
雙凸輪軸因為可以改變汽門重疊角,所以可以發揮出比較大的馬力。
但是低轉速的扭力比較不足,而且也因為機械結構的複雜會造成維修上一定的困難。
而且,因為雙凸輪軸對於活塞強度的要求,上了一個台階。
簡而言之,單凸輪軸更經濟省油,雙凸輪軸動力更強勁。
放在方想麵前的,就是現在不僅用不到雙凸輪軸這樣更為先進的設計,也生產不出來,單凸輪軸就足夠了。
那,能不能簡單的去掉一根凸輪軸呢?
結論是不行的,發動機的設計,是一件極為精密和複雜的事情。
既然這台吉利帝豪的1.5升排量發動機不能抄,那還有彆的可以抄嗎?
還真的有,那就是單凸輪軸發動機設計的巔峰之作。
笨田的係列發動機。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即便是在21世紀的20年代,笨田還在使用這種發動機。
對,就是那台小飛度。
說起小飛度,大家印象就是省油、空間大,買發動機送車的典範。
這台L15A7型發動機,最大擁有120匹馬力和145牛米的扭矩的同時,還能貢獻出僅不到百公裡6升的平均油耗。
這樣的數據,即便是放在21世紀20年代,也是極有衝擊力的。
不但不亞於同期所有1.5升排量的發動機,甚至超越了大部分的1.8和相當一部分2.0排量的發動機。
但這並不是笨田的巔峰,更早的15b型發動機,動力甚至來到了130匹馬力和139牛米的扭矩。
不過可惜的是,這台發動機使用了正時可變氣門技術。
而這項技術,需要計算機的支持進行調控。
除此之外,該款發動機的缸體上,為了長壽和耐用,塗有特殊塗層。
活塞、連杆、曲軸等部件也都經過了精密的加工和匹配的同時。
缸體也是鋁合金材質的。
因此,這款發動機帶來了高性能、低油耗、高耐用等特性。
成為了笨田最耐用、最值得信賴,同時也是最經濟的發動機產品
那麼,這款發動機能不能抄呢?
方想覺得可以試試。
即便不能做到完美複刻,降低到現在能生產的標準,也依舊遠超60年代同期全球的發動機技術了。
當然,具體的數據,要做出來測試之後,才知道了。
再往下,就是變速箱了。
如今四檔手動變速箱,也不過剛開始成為世界的主流。
那麼不用想,吉普車上的那台四速手動變速箱,就先拿過來用好了。
緊接著就是方想有些頭疼的底盤了。
是的,又是底盤。
底盤這個東西,你可以說他沒什麼太大的技術含量。
原因就是,它可以簡化到能用就行,如今才不過60年代。
還沒什麼操控、舒適性之說。
頂多也就是一台車的平台罷了。
但他同時,也很複雜。
因為一輛車以後世的標準來看,懸架、濾震、隔音、刹車、安全、穩定性和轉向這些。
代表了這個底盤到底好還是不好。
而將這些問題糅合在一起後,操控和舒適性,就成為了兩個極端。
就像彆摸我和奔斯。
不過剛才說了,現在是60年代,方想也不需要考慮的那麼全麵和高級。
後世的技術,隨便拿出來一點,就足夠震撼這個年代了。
於是,結構簡單、構造部件少、製造成本低、占用空間小的拖曳臂式非獨立懸架,就成為了首選。
當然,缺點就是舒適性一般,操控性,也一般。
但還是那句話,現在是60年代,你要求不用那麼高。
再往下是製動係統和轉向係統,這玩意沒太大技術含量和說法。
按照如今的主流配置來就可以了。
剩下的就是車身和內飾,以及如何將這一切捏合在一起了。
車身的問題,也不複雜,如今到底也不是還沒有一體式車身之說,隻是技術層麵國內達不到。
所以,老老實實堆積木就行了。
然後是內飾。
這個問題,方想在沒有見到目前國際上主流的車型前,是沒有什麼概念的。
雖然他之前改良過紅旗的內飾。
但那是禮賓車,不用考慮成本。
可現在不行。
你不能搞的太先進,太先進了,後麵升級空間太小不說,還容易讓全球的車企提前卷起來。
也不能落後,因為買車的人,往往對技術不太了解,看車首先看的就是內飾和外觀。
所以,內飾設計方麵,能在細節上,比其他車型領先那麼一點點,就足夠了。
最後,就是外觀方麵了。
方想還記得他看過一篇全球汽車行業進化史的論文。
裡麵貼了大量各種年代極具有特色的設計和照片。
他清晰的記得,現在世界上流行的,還多以方頭方腦方盒子的設計為主。
由於標誌性的家族化設計還沒有形成係統。
至於圓潤的、具有空氣動力學的設計,還沒有開始冒頭。
普通級彆轎車審美的主流,同樣沒有向這個方麵靠攏。
所以,方想也直接照搬了卡羅拉三代的外觀設計。
至於你說會不會太像了?
不好意思,這年頭的汽車,其實很多都很像。
個性化的設計很少,包括車身的顏色,選擇也沒多少。
所以,不會有人說,誒呀,你這個新車好像卡羅拉的情況出現。
那麼,整車的簡易圖紙完成後,問題又回到了內飾方麵。
車內,該怎麼設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