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6000萬!
還是初步估算!
“如果經費充足,多長時間能拿出樣機?”
龍耀華沉默了好一陣,才咬牙問道。
“首長,這……”
李瑞急了。
空軍現在都什麼情況了?
要真的花這麼高昂的造價去製造這種戰機探測雷達,空軍怕是會嘩變的。
龍耀華瞪了李瑞一眼,目光依然緊緊盯著謝威,“多長時間?”
“三年。”
謝威咬牙吐出了這個時間,“這是在部隊出麵主持,調動所有相關單位全力支持的情況下。”
“你小子是對全國大攻關念念不忘啊!”
李瑞歎了口氣。
換成他之前在學校擔任校長的時候,如果聽到謝威說這話,能讓目前探測距離隻有20公裡的空軍戰機擁有超過90公裡的探測距離,他會不管不顧地讓上馬。
不就是錢麼。
項目搞起來,到處挪挪,總能解決的。
國內目前連個探測距離30公裡的單脈衝雷達都搞不定啊!
可他從學校離開後,主要接觸的就是國防軍事工業領域,對整個工業基礎有了更詳細的了解,也清楚目前的經費的緊缺。
國家年後會進一步削減軍費,把有限的資金投入到經濟基礎建設上。
所以,李校長現在對這些高耗資的項目態度謹慎了很多。
謝威看了一眼李瑞,目光回到了龍耀華臉上,見他一臉糾結,知道龍耀華在為難什麼。
要搞裝到戰機上的有源相控陣雷達,組織全國大攻關,在目前國家高層已經確定國際上難以爆發大規模戰爭,跟西方關係又不斷升溫,技術引進項目越來越多、範圍越來越廣的情況下,壓力會有多大。
默默歎了口氣,開口說道:“首長,技術需要研究下去,不過目前就搞出成品,並不合適,配套跟不上,成本很難降低下來。尤其是光電技術跟半導體技術……還有一個最大的問題我們無法繞開。”
“什麼問題?”
龍耀華本就緊鎖的眉頭,擰得更緊。
“動力!有源相控陣雷達一旦全功率運轉起來,不僅tr組件要全部運作,配套的計算機組同樣也得全功率運轉……而且,目前不管是殲7還是殲8,都無法裝下這樣的雷達。”
謝威平靜地說道。
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成本高不說,對配套係統要求也更高。
現在確實不合適。
“合成孔徑不合適,有源相控陣也不合適,脈衝多普勒雷達又遲遲無法取得突破!即使你們研製出了射程50~70公裡的中距空空導彈,沒有配套戰機,也無法發揮出作用!”
龍耀華臉上的表情變得更嚴肅。
說完,低著頭,用手揉著發脹的太陽穴。
來之前誰都沒想到,哈工大在空空導彈紅外探測技術的突破會給空軍出這麼大的一個難題。
不僅是空軍,海軍航空兵同樣麵臨這樣的難題——殲7跟殲8在技術上差距並不是太大。
“也不是沒辦法……”
謝威輕聲說道。
“搞新的戰機型號?”
龍耀華猛地抬頭,目光猛地看向謝威。
從一開始,謝威就在說各種難度,意思就是沒辦法,而現在又說有辦法,不是搞新的戰機型號是什麼?
“得搞!殲7跟殲8改造潛力太小。除非大改外型氣動布局,內部結構同樣需要重新設計,才能把性能提升到空軍真正需要的程度。如果真的要大改,需要投入很多不說,甚至會因為原本的設計方案限製改進後的戰機潛力。”
謝威的話讓李瑞想起當初剛忽悠611等單位的技術骨乾來學校時候的事情。
當初,他們隻是想把人忽悠來學校,提前恢複航空方向的招生專業。
哪裡知道今天就已經這樣了。
“這事情之前601跟611等單位的專家們在一起就討論過……”
龍耀華的目光猛然看向李瑞,“之前你怎麼沒說過?”
“這不項目沒有啟動嘛!”
李瑞尷尬地笑著。
之前都沒想起這事兒,他離開學校之前一直都躲著航空團隊的。
“謝威,你說實話,現在學校的戰機項目究竟到什麼程度了,能不能直接轉入正式研製,轉入正式研製後有哪些困難。”
龍耀華再次瞪了李瑞一眼,很是嚴肅地對謝威說道。
“首長,具體情況曲洪濤主任更了解。”
謝威直接推出曲洪濤。
按理,之前龍耀華等人參觀就應該由曲洪濤這位學校後勤主任來負責介紹戰機技術相關項目,可龍耀華指明了由謝威介紹。
謝威雖然平時也有了解,掌握的情況還是沒有一直負責所有項目後勤調配的曲洪濤清楚。
在上級首長麵前露臉的機會,曲洪濤自然需要。
“讓他到會議室向大家一起介紹吧。”
劉德寶直接給曲洪濤打了電話,讓他到會議室。
“曲主任,部隊有準備搞新一代戰機的項目的想法,需要您幫忙介紹一下具體情況。”
謝威在校部樓前麵專門等著曲洪濤,告訴他找他來的目的。
“準備搞新一代項目?咱們學校搞?”
曲洪濤一臉意外,“這可不同於分係統的項目……”
“那是後麵討論的,不過這次你彆再留著了,咱們正在搞的相關先進課題,彆管有沒有理論成果,都一股腦地放出來……”
“這……不太好吧?”
曲洪濤詫異地看向謝威,“之前咱們即使有成果的課題,你不是也不讓上報?”
“此一時彼一時,美國人在向空軍推銷裝渦噴發動機的f16減配版,在l4改導彈探測距離超過目前國內戰機雷達探測距離的情況下,204雷達性能不穩定,208雷達即使研製成功也落後的情況下,空軍壓力很大……”
謝威一邊往前走一邊說。
“這事情讓宋總介紹最合適啊,他有完整的三代機方案,把這方案提供給部隊評審就好了。”
“你先介紹學校跟他們合作的成果。”
眼看已經到會議室了。
謝威沒有跟著曲洪濤進會議室,趁著機會,轉身去找宋老總了。
“601跟132廠目前正在著手改進殲7,601跟112已經正式展開了殲8ii的設計,運8需要繼續改進,172廠那邊的殲轟7項目目前壓力也非常大……在這樣的情況下,部隊還能有錢投入到全新的三代機研製上?”
宋文驄總工臉上並沒有欣喜。
國內整個航空工業落後,導致空軍所需的任何一款軍用飛機跟國際上都有非常大的差距。如此一來,對經費需求就更迫切。
“消耗空軍經費的不隻是飛機,還有防空武器跟空空武器的。這個項目目前啟動的時機並不成熟。”
在殲9項技術指標不斷提高、經費卻不斷削減的情況下,宋總跟整個611所的技術研發團隊都清楚殲9的命運。
那時候就在考慮如何解決殲9研製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難,如何在國家工業基礎跟技術基礎能支持的情況下,最大限度地提升新的戰機的單機作戰性能。
謝威拿出的那個模型,氣動布局已經進行了論證,隻要正式研製,火控雷達、發動機、航電隻要能跟上,很快就能拿出一款不比目前國際上主流戰機差的先進三代機。
問題是,除了氣動布局,其他方麵的研製進度都不理想。
哈工大現在連一款堪用的微型計算機都沒有搞出來,要搞出擁有龐大數據分析處理能力的機載計算機,可沒有那麼容易。
“項目先立起來,利用學校在其他方麵的科研優勢各個突破。要是不立項目,現在這樣緩慢地搞,各個項目團隊都沒有太大壓力,進度比預期慢了很多……您也不想殲9的事情重現吧?”
對於宋總的反對,謝威是有心理準備的。
眼前這位十爺的爹,在82年初就提出了殲10的方案,一直到86年國家才批準立項。
宋總陷入了沉思。
“學校跟611所的情況不同。之前殲9是611所負責設計,組織協調等方麵雖然是三機部跟部隊在協調,各單位都不是同一個機械工業部不說,經費方麵……”
謝威生怕宋總反對。
因為謝柔拿出來的那個模型,跟謝威自己有意無意的引導,現在宋總的殲10方案,可比他原本曆史上82年提交給國家的強多了,拋開動力方麵,要是真的配備有源相控陣雷達,作戰性能將會大大超過原本的殲10,至少跟對麵那座島在98年之後獲得的f16 block 20批次性能相當。
再配備上電傳操控係統,性能優於對方很多。
“謝威,我擔憂的不隻是這問題。我覺得你從一開始對這款戰機的定位就有些過了。”
深吸了一口氣後,宋總嚴肅地看著謝威,說出了他一直想說的。
謝威對殲10的定位有問題!
麵對這話題,謝威並沒有反駁,而是開口說道,“龍首長跟空軍方麵不少首長都在會議室,這會兒曲主任向他們介紹學校的課題成果等……沒有隱瞞的那種介紹。”
最後謝威補充了一句。
“……”
宋總哭笑不得。
不過,謝威這話也表明了態度:隻要部隊立項,謝威在這上麵會全力支持。
以目前張鳴秋跟劉德寶兩人對謝威的態度,也意味著學校全力支持。
謝威兩人到時,剛好曲洪濤把學校相關課題跟成果做了全麵介紹,看到謝威進來,所有部隊的大佬看他的神色都變得不善起來。
“呃,各位首長,我找宋總來,是在戰機項目上有些分歧……主要是新一代戰機的定位問題。”
謝威知道首長們的怨氣何來。
從611的宋文驄團隊被李校長騙來後,學校其實已經就開始做各種準備工作了,材料室那邊不僅研究碳纖維,高溫合金方麵也早就開始,還有其他相關配套的技術;計算機跟電子工程這些就更不用說了。
連芯片,也是在培養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的設計人才。
關鍵這些誰都沒有彙報。
在沒有項目的時候,所有的課題跟成果被分散,看起來毫不相乾,也沒誰知道是為戰機項目準備的。
“什麼定位問題?”
龍耀華接連瞪了謝威好幾眼,才板著臉問道。
“我覺得空軍需要的是爭奪製空權的空優戰機,主要負責日常巡邏、警戒、驅逐、警告等任務;而謝威則認為定位在綜合戰機上,不僅需要優秀的空戰能力,同樣也需要對地、反艦等掛載重型導彈的能力……”
宋總向眾人介紹著目前對新一代戰機定位的問題。
曆史上,殲10的定位從一開始就是爭奪戰場製空權的製空戰機,但是這個定位其實非常尷尬,尤其是在隨著空軍需求的不斷變化後,等到後來殲11b進行中期升級,更換有源相控陣雷達、新的航電係統等的殲11b後,殲10的定位更加尷尬。
因為殲10a剛列裝沒幾年,作為空軍爭奪製空權的主力戰機,部隊剛裝備300多架,都還是嶄新的,結果,殲20、殲30又快速突破,成為真正的戰場製空權爭奪。
空戰能力不如隱身戰機,綜合作戰能力沒法跟殲11b比較。
如此情況下,殲10連小甜甜都沒當幾天就成了牛夫人,航展彆說棚子,連寬敞一點的展位都沒有,隨便擺個犄角旮旯,一塊一次性塑料布把駕駛艙遮擋一下就完事兒!
即使後來殲10在國際戰場上所向披靡,可在國內,吃飯都上不了桌的。
謝威不希望將來的殲10跟原來命運一樣。
不管怎麼說,這都是國內第一款三代機,而且是完全自主設計、生產的,甚至也因為這款戰機的技術論證,才有後來的成洛馬係列的殲20,殲35,殲一切……
宋總剛說完,原本安靜的技術會議室瞬間炸了:
“我們現在連製空權都無法保障,怎麼去考慮其他?”
“搞擁有很強綜合作戰能力的戰機,咱們的技術儲備不夠啊!配套也跟不上……”
“雖然你們學校各種配套的技術跟課題搞得不少,戰機是一個龐大的係統工程,你們學校現在的這些也沒法支撐。”
“……”
宋總看向謝威,臉上浮現出笑容,一副看你小子怎麼說服他們的樣子。
“唉~”
謝威默默歎了口氣。
所有的大佬們說的都是事實,他甚至比大佬們更清楚。
殲10從最開始立項開始,就麵臨技術困難、資金困難等眾多問題,如果不是蘇聯解體,大毛靠著賣他爹老毛子的遺產過活,讓國內能買到al31發動機,殲10都沒有可能在98年完成首飛。
而98年完成首飛的殲10,一直到04年空軍才開始列裝。
列裝後,改進依然在不斷地持續,真正性能完善的殲10a幾乎是到二十一世紀第一個十年過去才出現。
那時候,殲20已經首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