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校長,任何一家單位,不管怎發展,都不可能方方麵麵發展到全世界最好。全世界,都沒有哪家跨國公司能在各個領域都獨占鼇頭……”
謝威平靜地說道。
學校對校企辦一直都不願意往生產上投入是不滿的。
在市場野蠻發展的情況下,生產有很高利潤,學校本就缺錢,自然巴不得所有利潤都能留在學校。
之前李瑞是強壓著,不讓學校任何人提;現在的張鳴秋沒有李瑞的強勢,又是一個老好人,靠著打太極,卻也沒讓人能找謝威說這事。
“啊?國外跟我們可不一樣,他們是以利益為主,投資都是為了獲得收益。”
張鳴秋不明白謝威說這話啥意思。
“確實,國際上的巨頭,都是追求更多利潤,為了占領更多市場,所以才大量投入先進技術的研發,以此保證競爭力。技術研發是一方麵,可製造力同樣重要,製造力跟不上,很多東西設計出來,都無法製造出來……彆的不說,就說611所之前的殲9來說吧,性能指標一再更改,是因為設計不出來嗎?還有學校保密車間那輛wz122樣車……”
設計很困難。
可製造呢?
“各種配套工廠,難道都由我們自己去建設?先不說這需要多少經費,僅僅是物力,人力,得多少?這些解決了,管理能跟上嗎?”
“每一個廠,需要的配套多少?全部都我們去,是能留下利潤,可配套產業呢?wz122項目、殲9項目,甚至其他重點國防項目,有多少不是因為配套跟不上?”
張鳴秋沉默了。
配套!
這是他之前不曾考慮過的。
“而有著明確的分工後,大家各自在的優勢上持續投入,走專業化道路……配套的完善,會進一步促進科研,畢竟科研所需的各種設備,同樣也是產品……”
謝威很無奈。
配套問題,看起來很簡單,可要想幾句話就解釋明白,並不是容易的事。
尤其是張鳴秋這種不了解市場,不懂經濟的管理者。
“呼~”
張鳴秋長呼了一口氣,好像明白了。
又好像什麼都不明白。
“可是為什麼你要把14廠要到學校,自己建立衛生巾廠跟香料生產線?”
這是張鳴秋疑惑的。
“為了市場競爭啊,在沒有專利保護的情況下,核心隻能掌握在自己手裡。”
看著張鳴秋想要反駁,謝威急忙補充著:“軍工產品等不一樣,隻有配套跟上了,我們的技術才能進一步發展。就拿14廠的集成電路來說吧,雖然咱們設計出來更先進的,可工藝設備、原材料供應、封裝技術等,都影響著生產不是?光靠14廠一家來發展,能行嗎?”
“不能!不說彆的,僅僅是光刻機,咱們都提供不了……”
張鳴秋一下就明白了。
要是14廠所需的關鍵核心設備全部都自己投入研發,還發展個屁。
“巴基斯坦之所以想要全套技術,不隻是為了建立自己的生產能力,避免被卡脖子跟節省成本,更為了從這些方麵來完善他們自己的軍工產業以及配套……”
呃?
張鳴秋狐疑地看著謝威。
對方的思維跳轉太快,根本跟不上啊。
怎麼又說到巴基斯坦了?
“李校長的意思,是跟巴基斯坦合作,以此為契機,擴大學校的影響力,同時也利用巴基斯坦獲得一些課題的研發經費……”
“你這是什麼意思?”
張鳴秋實在不明白,謝威要表達什麼意思。
“學校要做好接收巴基斯坦留學生的準備。”
“啊?”
張鳴秋更是愕然。
學校準備接收巴基斯坦留學生?
“你不是不同意出口技術給他們?”
“不同意,是為了更大的收益,隻要他們給的錢夠多,咱們為什麼不能出口?火箭筒又不是什麼核心技術。再說了,他們沒有玻璃纖維以及高能炸藥的生產技術……為了配套,不得花更多錢從國內引進?至於高能炸藥什麼的,這需要更多配套,他們建設起來也困難,咱們可以出口……”
“……”
張鳴秋瞪大了眼睛看著謝威。
敢情,這小子早就把刀子磨得鋒利無比,就等巴基斯坦送上門來了?
“對了,學校要做好準備,既然他們安排留學生是來學習的,就得考慮各種成本,國家補貼給大學生,是為國家建設培養人才,幫國外培養人才,得他們給錢。”
謝威提醒著張鳴秋。
他目前的身份,即使提出來讓留學生交學費生活費,都不會有領導重視。
他可不希望從一開始,國外派出留學生,不僅免費,還能領取補貼。
一切,都要成本的。
“那是肯定的啊!咱們學校日子也不好過。”
張鳴秋一臉堅決地說道。
隻有學校占彆人便宜的,可沒有彆人占學校便宜的。
國際友人也不行!
“晚點時間,江北廠那邊應該會來找您,隻要簽了合同,就讓他們先不急著離開,等巴基斯坦人到了後,讓他們介紹生產……”
“啊?”
怎麼又回到江北機械廠了?
招待所。
小會議室裡,煙霧繚繞。
寧俊濤、田貴榮等人都是愁眉不展,不停地抽煙。
幾人討論的時間不短了。
可誰嫌學校的條件太過苛刻,同樣,誰都沒有提出就此不合作。
“唉~”
寧俊濤歎了口氣,臉上滿是無奈,“咱們不能放棄這次合作,哪怕是5000具火箭筒,也能讓廠裡生產幾個月……”
“廠長,咱們就隻帶了200萬啊。”
馬原內心很難接受。
可想到張鳴秋的態度,也知道不接受都不行。
江北廠不合作,有的是廠合作。
從十多年前開始,國內的火箭筒生產廠都在全力生產火箭筒,庫存怕是打一次世界大戰都還有剩餘。
56式40火、69式40火、70式62毫米反坦克火箭筒等,這些都是用於提升步兵火力的,滿負荷生產了十多年後,庫房都堆不下了。
現在這些火箭筒已經落後了。
生產,自然就被削減到了極致。
除非能有出口訂單。
主管部門已經有了準備裁撤部分老舊火箭筒生產力、生產線的想法,要是沒了生產,江北廠這種專門的火箭筒生產廠,在自己沒研製出新一代火箭筒的情況下,生產計劃隻會越來越少。
即使之前在西南邊境教訓了一頓猴子,上級也沒有給江北廠增加生產訂單,去年還有2800具各類火箭筒的生產任務,到今年就降到1200具了。
要知道,顛覆時期,江北機械廠的產能是以萬計數的!
“先欠著吧。這點他們應該可以接受。”
寧俊濤再次歎了口氣。
“欠著?欠多少?欠多久?”
張鳴秋本來正在詫異謝威算得那麼準,寧俊濤幾人在他回到辦公室沒一會兒就主動上門了。
可聽到對方說先欠一部分入夥費,有些不樂意。
“張校長,之前你們也沒提技術使用費300萬,我們按照200萬準備的……廠裡雖然還有部分經費,可要準備生產,你也不希望在咱們達成合作後,因為我們生產籌備不足,導致無法按時向客戶交貨吧?”
寧俊濤直接借口要籌備生產才欠下那一百萬。
兩百萬,是他們帶來的,根本就沒想到哈工大方麵會臨時變更合作條件。
“這樣啊?那你們等等,我問問校企辦那邊,畢竟這技術屬於校企辦投資……”
“校企辦不是歸學校管?”
寧俊濤無語地看著張鳴秋,連撒謊都不找個靠譜一點的理由麼!
哪有主管單位管不了下屬單位的?
“寧廠長,我們學校情況比較特殊……”
當即,張鳴秋就把校企辦獨立經營、自主投資、自籌經費等政策給說了,並且告訴了對方,這是得到部裡支持的試點。
“還能這樣?難怪你們學校能發展這麼快!”
寧俊濤聽完後,瞬間明白了為什麼哈工大能拿出這些技術。
自主立項!
不需要向上級部門申請,也不需要各種流程的審批,隻要負責人提出項目,就可以直接開始搞,這就比其他單位快了不知道多少。
獨立經營,連主管的學校都沒法乾涉運營,賺取的利潤如何分配,校企辦說了算,可以直接投入到後續的研發或是擴大規模上,同樣不需要上級批準。
自籌經費,這就更不用說了。
這是為了避免賺到的錢不被上級挪走。
難怪,搶項目搶不過哈工大,在他們什麼都沒有申請上級給項目的時候,人家早就已經開始研究了,有了一點成果再找上級,上級支持誰?
“欠100萬?其他的條件都同意麼?既然其他條件都同意了,這一百萬就先欠著,到時候直接從貨款中扣除吧。”
謝威沒想到,張鳴秋會給自己打電話詢問。
江北機械廠接受如此苛刻的條件,謝威並不意外。
放下電話後,謝威撥通了王征的電話,讓他來自己這邊一趟。
他是沒準備出麵跟江北機械廠的人接觸的。
“這麼苛刻的條件他們都答應了?”
王征到了謝威辦公室,聽了謝威說的條件,瞪大了眼睛。
未免……太黑了一點吧?
“你那表情把你心中想法都表現出來了,黑麼?原本李校長跟他們談的是37分利潤,結果部隊測試了樣品後,他們什麼態度?風險跟收益都是對等的。尤其是投資方麵。”
饒是明白王征不適合當校企辦負責人,謝威有機會還是在提點他。
沒人可用的情況下,矮子裡選高個兒。
“今天就把合同弄出來,簽訂合同後,讓他們先跟生產車間的熟悉,了解流程,很有可能巴基斯坦方麵會提出參觀他們的生產工廠……”
“不是泰國人給的訂單?”
王征不解。
泰國給了5000具火箭筒的訂單,巴基斯坦問了能否提供生產技術後,就沒了動靜。
怎麼就成了巴基斯坦去參觀生產工廠?
“咱們得重視巴基斯坦這個客戶,以後很多項目還指望著他們。雖然說校企辦下屬的民品領域現在不在合作範圍,但是可以通過接觸走出去……”
“……”
謝威是一點都不放棄開拓市場的機會啊。
“巴基斯坦本身就窮,再加上他們國內的情況,真的值得重視?”
對於又窮要求又高的巴基斯坦,王征還是有些鄙視的。
“再窮的客戶,都能提供業務!市場,是一點點拓展的。彆的不說,咱們的計算器、日化產品等,他們國內難道不需要?”
謝威沒說衛生巾。
如同王征所說,巴基斯坦那邊情況跟國內不一樣,衛生巾市場的開拓,怕是非常艱難,現在國內市場都沒占領多少呢。
目前為止,整個東北的市場,並不是所有供銷社跟百貨商店都能買到衛生巾——產能不夠,加上很大一部分衛生巾要用於出口創彙,在南方跟快速湧入的日本等公司爭奪市場。
“行吧。”
王征沒有再說什麼。
按照謝威的要求,以最早學校跟花都油脂化工廠的合同為樣本,更改了分成比例,補充了一些條款,直接就找寧俊濤等人簽字。
“經費不是從精密機械進出口公司直接撥付給我們?也不是由部裡撥付?”
當看到合作後,需要從哈工大手裡拿錢後,寧俊濤頓時感覺到不妙。
要是這樣,在以後的合作中,他們一點主動權都沒有!
“我們的訂單啊!巴基斯坦支付外彙給代理公司,代理公司自然得支付給學校。”
王征不解,這有什麼問題?
“那如果我們自己獲得出口訂單呢?”
馬原咬牙問道。
技術是哈工大提供的,該不會到時候他們要求也按照這樣分配吧?
那還搞啥?
“後麵不是有補充條款?由於是合作,你們支付了300萬的技術使用費,一次性火箭筒相關技術屬於雙方共有,你們自己獲得的訂單,學校不再抽取技術分成;同樣,利用我們的技術研發的新產品,隻要學校沒有參與,學校也不分成……”
王征向著臉色不好看的幾人解釋著。
“當真?”
寧俊濤頓時激動了起來。
要是這樣,對方的條件,一點都不覺得苛刻了。
其他幾人也興奮了起來,這是他們到了哈工大後聽到的最好消息。
“合同在這裡呢!”
王征看著幾人的反應,鄙視不已。
謝威這完全是打一棍子,再給一個甜棗,然後對方反而感激不已,根本就再去想著一開始學校拿走了絕大部分利潤。
對方更不會清楚,除了江北機械廠自己談的業務,國內其他代理公司有這訂單,哈工大都是有技術分成的,隻不過分成比例降低很多,把很大一部分利潤讓給進出口代理公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