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不從聖 > 第1152章 菩提山上有一棵樹

第1152章 菩提山上有一棵樹(1 / 1)

推荐阅读:

第(1/3)頁

對於這件事,李子冀並不想做太多的評價,正如異教之主所認為的那樣,儒山之主在麵對聖朝這件事情上做的既不乾脆也不利落,拖泥帶水掙紮猶豫。

所以跌境,是必然會發生的事情。

從當初儒山之主縱然異教自文獄之中取走心臟後,李子冀對其的立場有了一些推測和揣摩,如今發生的一切無一不是證明了他當初的看法。

隻不過他現在詢問這個問題,倒並非是出於惋惜或是遺憾之類的情緒,而是出於對日後更深更遠的考量。

毫無疑問,儒聖跌境這件事不會就這麼簡單平靜的度過。

也許會發生些什麼,這就是他所思考的。

“你認為會發生什麼?”

畫聖看出了李子冀的憂慮,於是問道。

在座的人都在思考著,能夠坐在這裡的人都沒有蠢人,所以李子冀能夠想到的,他們同樣也能夠想得到。

這是數百年來畫聖第一次真正走下儒山,他沒有經曆過太多複雜和叵測的謀劃計算,但這並不意味著他無法看清,世上再也難有幾個人會比他看得更清楚了。

目光不好的人,通常是畫不出一幅美麗的畫作的。

他看上去像是在詢問,實際上卻更像是一種篤定的陳述。

大儒梁借道:“很難會發生什麼。”

他給出了否定的答案。

這並非是盲目武斷的否定,事實上在李子冀開口詢問出儒聖跌境是否還能有機會恢複的時候,梁借就已經想到了儒山可能會出事的種種可能。

他將能夠想到的敵人全部都仔細思考了一遍,甚至將這些敵人的實力融合到了一起,衡量到了種種因素,最終依然是得到了這個否定的答案。

很難會發生什麼。

即便儒聖跌境,儒山依然強大,隻要不是六境親自出手,那麼儒山就必然會安然無恙。

而在達成了會談協議之後,六境就不可能再出手。

畢竟六境之下還能算是正常範圍內勢力與勢力之間的爭鬥,六境若是親自出手,那無疑就上升到了另外一個高度,等同於毀壞天山門會談製定的協議,屆時出手的六境,一定會死。

第(1/3)頁

第(2/3)頁

“的確很難發生什麼。”李子冀點了點頭,就算是要他去做,也不太好切入,但他依然認為這是一個不容錯過的機會。

“其實你大可不必去在意什麼。”始終沉默的道子忽然開口,道子在這一點上和道門的態度倒是如出一轍,對於天下各方勢力之間的爭鬥秉持客觀看待的目光,一個勢力的興衰是十分正常的事情,唯有世界本身是永恒不變的。

道門所看護的,也就隻有世界本身而已。

所以道門其實在這一點上和異教的立場其實是一致的,若非是因為道子的堅持,在這次的天山門會談中,道門甚至依然不會有人出現。

可如果世界崩滅真的來不及,那麼道門必定會出麵和異教聯手,一同以最快的速度開啟輪回收割。

殿堂裡的目光注視著道子,道子置若罔聞,他隻是道:“你已經得到了五年的時間,所以哪怕五年裡天翻地覆,隻要收割還沒有開始,你就都無需在意。”

這也是實話。

甚至可以說是大實話。

隻要收割不開始,世界之中生活的人沒有被大規模屠殺,隻不過是一些勢力之間的興衰滅亡,哪怕這個滅亡的勢力是儒山又能如何?

都和你李子冀沒有關係。

你隻要用心修行,在這五年時間裡踏足六境,進而觸碰七境,那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這是拋卻一切之後,剩下的最理智,最冷靜的做法。

李子冀看著道子,他其實與道子之間的交流是很少的,但每一次回想起來,都能夠感受到的道子觀點之中的絕對冷靜和瘋狂。

“我不是儒修,但也不想蒙塵。”

他如此說道。

什麼都不管,什麼都不在意,尋一處僻靜優美的好地方,然後用整個聖朝乃至整個天下提供的資源修行入六境,那固然極好。

卻不是他的作風。

而且,修行這種事情,也不是說隻需要閉關就能有提升的,否則天下爭端何必那麼多?

隻有真正的參與到某些事情裡,去爭,去對峙,去守護,去經曆,然後從這些經曆之中得到某些成長,唯有如此才算是真正的修行。

如畫聖那般永不下山,永不經曆的人,畢竟太少太少。

第(2/3)頁

第(3/3)頁

那也不適合李子冀的道路。

從新曆三十一年冬到現在,回想起來李子冀所經曆的種種事情何其之多?

若是沒有這些經曆,他隻是安安靜靜的在南林巷,在三千院修行到如今,是否還能入五境,是否還能夠領悟萬劍一呢?

答案應該很顯然。

這五年不應該是一味的閉關,最起碼李子冀自己有一件很想做的事情。

殺君上。

他和君上之間,如今看來好似亦敵亦友,宛若彼此惺惺相惜的對手,如果因為某件必須要麵對的事情雙方碰麵,李子冀甚至能夠如通幽之地那般坐下來與其平靜交談。

但他對君上的殺意其實從未淡過。

從當初君上殺死兵奴開始,兩個人之間的恩怨就注定不可化解。

而如今異教之主承諾五年內不開啟割草,天下勢力意見歸一,唯有北海依然保持著強硬的反對態度,李子冀之所以擔憂儒山,問題也是出在君上的身上。

這位強大,霸道,不擇手段且野心勃勃的北海未來君王,會做出什麼樣的事情都不讓人覺得驚訝。

而且,北海的存在,總歸是一種隱患。

李子冀不得不承認這一點。

道子似乎對李子冀如此的回答並不感到驚訝,他對李子冀很了解,事實上道子對於任何人都很了解,會得到如此的回答,當然沒什麼好意外的。

何況,他也不認為什麼也不做,尋一清幽之地潛心修行五年後,就能真的觸及到第七境。

總歸是需要機遇的。

“菩提山頂有一棵樹。”

道子看著李子冀,道:“如果你自覺距離六境很近,可以來菩提山走一趟。”

第(3/3)頁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