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前世擁有七十點靈韻親合度,成為結丹真人之前,幾乎不知何為瓶頸。
前世沒嘗過的苦,今生舔了個遍。
萬幸從小雷靈災中捕捉到了金甲碧海蟒。
此獸恰巧也是金水雙係,還能增長靈韻親和。
否則,李牧若按部就班的修煉,想要突破一層煉氣後期,至少還需要數月時間。
不久後,孫元的女兒孫婉來到此處傳達消息,讓李牧前往百藝堂口。
這處堂口負責符篆的煉製,一位符師門客帶著幾名童子。
這些童子,都是世俗的仙苗,幫符師打雜差遣。
也有幾位紫雲湖的仙苗,是符師弟子,主要學習製符。
孫元站在那群仙苗身後,捋著銀須,不時指點幾句。
李牧剛一踏入堂口,便感受到一陣灼熱氣息。
“這就是凝聚火靈韻製成的一階下品符篆,主殺伐,堪比煉氣三層修士一擊。”
門客符師放下手中靈筆,將剛製成的符篆拿在手中,讓眾人觀看。
有仙苗發問:“老師,我隻對土靈韻有親和度,感受不到火靈韻的存在,能製作這種火係殺伐符篆嗎?”
“不可。”
門客符師搖頭,耐心解釋:“既然感受不到火靈韻,如何製作火係符篆,你對土靈韻親和,可以製作土係符篆。”
聞聲,那位煉氣仙苗有些失望,他還是更喜歡這種主殺伐的符篆,土係更偏向防守。
“老師,那我能感受到木、水兩種靈韻,就隻能製作木與土兩種符篆嗎。”
門客符師沉默片刻,蹙眉道:“讓你們讀書,讀狗肚子裡去了?”
這些問題,書籍上都有相關解釋,顯然這群人沒仔細讀書。
此刻,孫元見李牧走入堂內,站在門前,微微一笑,將他拽到身旁,開口問道:“小子,最近老夫不在,你未懈怠吧。”
李牧抱拳,頷首道:“老師,不曾懈怠。”
其實,李牧一個字也沒看,那些書籍放在儲物袋中怕是都“生鏽”了。
“那你來說說,一位修士,如果能夠感受到水與木雙係靈韻,他能製作怎樣的符篆。”
孫元對李牧展開考核。
李牧故作沉思,片刻後,道:“木、水不僅可以製作兩種元素符篆,還可以讓木土交融,產生異變,是瘴的由來,也就是瘴符,隻是,交融卻不容易。”
隨著李牧的講解,眾人視線轉移,紛紛朝他望去。
“老孫頭,你這弟子不錯,這是注元符經第七十二節的內容,還真讓他背下來了。”
那位符師門客旋即板著一張臉:“都聽到沒有,以後多看書。”
“都說白澤是修仙百科全書,我看李大哥也不遑多讓,又是靈災經,又是注元符經的……這才不到一個月,七十二節的內容都背下來了。”
此刻,孫元樂開了花,眸底滿是笑意,眯著眼道:“這後生還算不錯,沒丟老夫的臉。”
李牧:“……”
孫元好像什麼都沒教自己,這如何能扯到丟臉。
“李仙師,如果修士能夠感應到三種靈韻,也可以進行交融,從而產生異變嗎。”
一位凡俗仙苗,看向李牧問道。
“五行靈韻都可進行交融,千變化萬,如水金成雷,土木成瘴,甚至於雷、瘴都可以再次進行交融,從而產生新的變異靈韻。”
李牧一句話,道出靈蘊的深不可測。
修仙百藝,皆源於此,交融的靈韻越多,越是變化多端,不可估量。
而靈韻交融卻十分困難,越多越難。
許多融合兩種靈韻的符師,便能自稱獨門符技。
若是交融三四種,甚至兩種變異後的靈韻交融,可就不是獨門符技般簡單了。
這也需要前提。
如果隻對一種靈韻親和,那成就也十分有限,根本無法交融靈韻。
在李牧認知中,感受到的五行靈韻越多,底牌便越多。
如果一位修士,能夠感知到五種靈韻,理論上,他的手段將會層出不窮。
當然,煉氣修士不需要考慮太多,煉氣修士哪怕能感應所有靈韻,也就那回事。
成為築基修士後,才會逐漸拉開差距。
“這是融合經第二十八節的內容……”
孫元有些詫異:“你看了多少本?”
李牧回憶,當時孫元給了自己一疊書。
至於有多少本,他不知道,自己也沒翻過,隨口道:“應該都看完了。”
“四十二本經,你一個月時間不到,全看完了……”
孫元盯著李牧,愣了愣神:“悟性不錯,彆太注重修煉,咱可不能走彎路!”
李牧“嗯”了聲,也不反駁,順著說便好。
反正到時自己再展現一階下符篆的技藝,就可以前往總部。
為了不太過於驚世駭俗,李牧將時間定在半年。
既充分體現了高悟性水準,又不至於讓人匪夷所思。
普通煉氣修士,如果啟蒙老師教導有方,從小白到一階下品符師,這大概需要三到五年時間。
這也是凡俗仙苗要當跟隨符師當三年道童的原因。
而天賦較強的高悟性修士,半年時間足以。
李牧前世見過最誇張的,僅不到一個月,從畫符小白晉升為二階符師。
……
接下來的時日,李牧每日都會跟著孫元前往百藝堂口。
孫元發現,李牧雖整日開小差,可自己的教導卻能完美臨摹,甚至偶有一些為妙巧合的創新。
“半年……我預估,這小子他隻要半年就能成為一階下品符師,跟彩蝶那丫頭的悟性相差無幾,不過彩蝶為煉丹師,更難。”
驚詫的同時,孫元卻又覺得萬般可惜。
符師也需要同境界掛鉤。
任悟性再強,沒有純粹的法力支撐,此生,一階上品符師便是極限。
二階符師,對應築基期。
在理論上,煉氣圓滿的符師,才有可能邁入二階符師的行列。
孫元本以為李牧悟性隻是出眾,此生一階上品技藝,可能是他的極限。
不曾想,是他狹隘了。
如果李牧修行跟得上,以這般悟性,二階符師也未嘗沒有機會。
所以,李牧表現出的悟性越強,孫元便越是懊惱和惋惜。
眨眼,時間過半,三月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