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女美生耽 > 臨高啟明 > 第一百一十節 簡單夥食

第一百一十節 簡單夥食(1 / 1)

推荐阅读:

救 濟口糧的為了便於保存,脫水處理的很是徹底,因而質地過於堅硬,一般食用時人們都要用錘子來敲碎,再就著水吃下去,不喝水幾乎是無法吞咽的更多的時候食用者會加些蔬菜直接合鍋煮成糊糊食用。

救濟口糧本質上是一種簡化了的單兵口糧,口味和營養無法與普通的軍用即食食品相比。尤其是其堅硬粗糙的質地和怪異的口味,使得除了饑腸轆轆的難民之外,幾乎無人讚美它。司凱德在某次出差時由於後勤部門的失誤而不得不啃了一個星期的救濟口糧,曾十分刻薄的評價道:一個人可以靠草地係列活半年,不吃飯也可以活七天,隻吃救濟口糧的話就隻能活三天。而在大陸攻略中,救濟口糧又得了個“磨牙磚”的綽號。

救濟口糧還是在口味上作過一些努力。在口糧被開發出來後的幾個月內,研發小組又仿照現代的方便麵,通過添加各種香料和調味料,開發出了孜然,香辣,麻辣,海鮮,蔥香等多種口味。當然,口味的變化其實並不增進多少食欲除了饑餓的人之外,一般的士兵和勞工對它們依然給予差評。正如吃過研發中所有投產或者未投產的速食品的東門吹雨所言:對饑餓的人來說,hua色繁多的味道不能填飽空虛的胃:對於能正常吃飽飯的人來說,再複雜的調味也無法讓救濟口糧變得美味可口。

自運輸流民的“發動機行動”開始,一直到大陸攻略結束,各類救濟口糧共計生產了上千萬份,數百萬難民為此得以免於餓死。這些口糧被用油紙包裹,整齊的碼放在由木板釘裝成的標準型二十升木箱內這種木箱與裝彈藥的木箱完全一樣,所以一般被塗成紅黃相間的顏色以作區彆。後來四處征討的帝國軍隊有時也會攜帶一些,用以穩定民心或支付給民工的傭金。

這一時期救濟口糧上被印上了醒目的黑體字:“來自元老院和帝國人民的禮物”。

救濟口糧的保質期定為三年,實際在較為低溫乾燥的環境下,一些生產較晚,在較好的加工條件下生產的批次經過二十年的儲存的口糧依舊可以安全的食用。當然這種口糧已經變得極其堅硬,幾乎不能咀嚼。

必須加入大量的水煮成糊才能吃下去。由於它的耐儲性,在某些偏遠的,後勤線路漫長的帝國邊陲的哨站、深入荒蠻之地的商站和考察站裡,曾經將救濟口糧嚴密的包封之後充當某些房間的內部非承重牆,作為一種最後的應急儲備。這種措施挽救了不少偏遠地點執勤的士兵和勘探考察人員的性命,使他們在野蠻人的包圍下能夠堅持到救援部隊到來。

“因為救濟口糧非常結實,食用起來比較麻煩,各地的軍方和企劃院倉庫中總會出現因無人食用而放置過期的救濟口糧。一般的處理方式是交給農業部門磨碎後養殖蚯蚓。然而一些品相較好的會被挑出來,有些士兵會在閒暇時把救濟口糧用刺刀削成各種工藝品或小件的生活用品。比如你們看到的這個煙鬥,就是元老石誌奇海兵隊上將親自動手用救濟口糧製作的煙鬥。另外,元老潘達工兵上將則收集有從救濟口糧問世以來所有年份的救濟口糧煙鬥。請看,這就是潘元老捐贈給我們博物館的私人藏品。它們分彆帶有不同的氣味,如聖五年的海鮮味、聖六年的孜然味和麻辣味,聖七年的椰香味,而至於聖八年份的,由於前一年化肥廠擴大e帶來的土豆與紅薯大豐收進而帶動了畜牧業,添加了鹹牛肉的顆粒這在當時是前所未有的。現在我們在煙鬥的表麵還能看到整粒的鹹牛肉粒。所以,聖八年份救濟口糧所製作的煙鬥又被稱為大豐收煙鬥”帝國軍事博物館講解員對救濟口糧煙鬥的解說詞臨高的百姓們無論是歸化民還是土著現在都知道:澳洲人即將有一次大規模的行動。

這不是空穴來風隻要是對“澳洲人”或者“甏賊”的行事方式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輕工業部的食品廠裡的一派繁忙的景象正透出了這種令人不安的預兆。

在文瀾河畔食品廠的新廠房裡,救濟口糧正在大規模投產,而草地乾糧的產量也比平常增加了3倍。從3月份開始,食品廠的任務是每個月生產10萬份1號救濟口糧和2萬份草地係列乾糧。企劃院下達的任務是!到1631年6月底,完成40萬份1號救濟口糧。5萬份1號速食湯塊。到年底前完成完成120萬份的年度總訂貨。此外還下達了其他速食品的訂單,包括魚露、鹹魚、醬菜、鹹菜、泡菜、餅乾和糖果等等。

輕工業部和農業人民委員會屬下的各家傘品企業:糧食加工廠、海產品加工廠、食品廠全部擴大了規模,增加了人員。850名歸化民員工分為二班工作,取消所有休假。按照一周工作7天,每天運作2刷、時的速度進行生產。

從博鋪前往各食品廠的道路經過了翻修全部改為高等級煤渣硬化道路。沉重的牛車和輕便的紫電手推車在道路上奔走,車輪滾滾。工廠大門從早到晚都車進車出之外,看上去跟其它工業區裡的工廠沒有什麼區彆。不過在生產加入大量香料的速食品的時候,附近的人就能聞到濃濃的香味。

食品廠每天有許許多多的車輛進進出出搬運貨物。有的甚至食用車載的冷藏櫃送來得:150公斤一筐的各種蔬菜:50公斤一袋的糙米、米粉、豆子:100公斤一包的紅薯乾和紅薯粉:50公斤一筐的水果:50公斤一包的蔗糖和食鹽:5公斤一包的香料:50公斤的一箱的鹹魚和鮮魚:5

公升包裝的魚露最後是最為稀罕的食品:油脂。用5公升容量木桶或者陶瓷罐包裝著。裡麵的內容五hua八門:除了常見的豆油和豬油,還有腥味撲鼻的魚油和各式各樣的可供人食用的植物油。

新建的廠房地麵和牆壁行全部貼著瓷磚,采光使用成排的玻璃窗通風窗口安裝著多層紗窗,從一般的粗紗一直到可以做衣服的細紗。阻絕了那怕最細小的飛蟲進入。工人進出車間都要淌石灰水池,換衣服雙手要仔細洗過。工人們穿著白色工作服、戴著頭罩和口罩,腳穿油布套鞋加工著原料。大多數原料都經過研磨成粉蔬菜和水果被加工成糊或者乾製品。然後再按照配方不斷把各種原料倒進大鍋裡進行加工。然後在攪拌鍋裡加水進行攪拌一攪拌鍋用天頂上的傳動軸輸送來得蒸汽機動力驅動,一午新近安裝的大號的攪拌鍋一次可以攪拌250

公斤的原料。

工業口暫時無法生產出不誘鋼,因為成本和能源的問題也不能製造鍋。因而食品廠裡的大多數加工設備用得是鐵皮鍍錫,也有少數小尺寸的加工設備用得是銅,有些用玻璃器或者陶瓷器。

攪拌均與之後的糊狀物被蒸汽加熱到100,確保食品完全煮熟。

然後糊狀物被灌注入模具,模具安裝轉動的鏈板上被牽引進入煤氣加熱的連續窯進行烘乾。

烘乾過程中收縮的餅乾在鏈板回旋的時候自動從模具中脫落出來掉在馬口鐵皮的大托盤上。

由於沒有乳膠手套,工人們除了在進入車間前要用消毒劑消毒雙手之外,在包裝的時候不準用手接觸食品和包裝紙。全部用夾子進行操作。

包裝完畢的救濟口糧被放進消毒室,用專用鍋爐燒出得過熱乾蒸汽加熱到1,再冷卻到40c。滅菌消毒之後口糧裝入一個標準20升木箱。木箱內襯有柿油塗過得油紙,確保不會透水。然後箱子裡放入一包石灰作為乾燥劑。石灰包上印刷著醒目的黑色字體:“可回收物資,注意回收!”

不僅是石灰包,紙盒和木箱上同樣有類似的警告。

除了供應個人隨時可以食用的救濟口糧之外,食品廠還生產多人食用的救濟口糧,在成分上完全一樣,不過被製造成2.5公斤大小的塊狀物。在使用的時候砸碎後加水煮成糊狀物。被稱為“一號就地救濟口糧”。這種口糧是用在在災害發生地設立難民救濟所招募難民的時候使用。

為了保證維生素的供給,避免飲食單一缺乏維生素出現腳氣病和敗血症,食品廠除了生產速食湯塊,還將製造1.5萬公斤脫水蔬菜和水果乾。另外糧食加工廠要準備5萬公斤的糙米一用來在中轉營地準備夥食用。糙米同樣經過加工:被先煮成米飯,然後徹底的烘乾。這樣不需要太多的燃料就可以煮成稀飯。緊急的時候,也可以直接食用。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