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5章:吳國分裂楚國伐,孫策vs孫劉(上)
對於支持孫策,還是支持孫權,大秦的態度從來都是誰更有利就支持誰
之前包括嬴昊在內的大秦高層,都認為支持弱勢的孫策,對於大秦來說更加有利,因為一旦孫策挑起東吳內亂後,楚國定不會放過這等滅吳良機。
畢竟在保中原,和滅東吳之間,劉秀肯定會選滅東吳。
中原地區離楚國太遠,劉秀唯一能支援中原三國的方式,也就隻有出兵北伐,攻打襄陽城,以此來牽製大秦的部分兵力。
可襄陽乃荊州第一堅城,可謂是固若金湯,哪怕楚國傾全國之兵北上,恐怕都無法在短時間內能攻破的。
不攻破襄陽的話,楚國甚至都威脅不到荊北,自然也牽製不了秦軍多少兵力。
也就是說,在力保中原這方麵,楚國能做的其實很有限,就算拚儘全力也未必能阻止的了大秦,而且所得的好處最多不過襄陽周邊十數縣。
這麼丁點的收益和滅吳根本就完全不能比一。
楚國若是能滅了吳國的話,不但能全據長江防線,防備東吳的大半兵力也能解放出來,自此之後在長江以南在無掣肘,可謂是進可攻退可守,戰爭潛力瞬間爆炸數倍不止。
所以,若是當滅吳良機真的出現的話,劉秀除了選擇出兵滅吳之外,根本就沒有第二個選擇。
對於楚國而言,滅吳既是利益最大話,也同樣是在自保求存。
可一旦楚國出兵滅東吳的話,自然也就無力支援中原三國了,而大秦則可集中力量先滅魏宋明三國了。
正是抱著這樣的想法,大秦才會力保孫策,為此甚至不惜得罪孫權,拒絕了孫權遣返孫策的請求。
關於孫策的這次政變計劃,嬴昊其實比孫策知道的還要早,本以為孫策就算能拿下建業,也肯定拿不下孫權。
畢竟整個吳國都已被孫權掌控,建業兵權又都掌握在孫權手中,孫權就算擋不住孫策,總不至於了逃都逃不掉吧?
一旦孫權逃出建業的話,則東吳必定分裂,而楚國也定會伐吳。
可讓嬴昊和大秦的眾多智囊都沒想到的是,孫權竟然這麼拉胯,打不過孫策就算了,竟然連跑都不掉。
孫策政變的過程實在是太容易,從開始到結束僅僅隻用了半天,就抓住孫權並且控製了建業,速度快到讓楚國和秦國都來不及反應。
對於大秦來說,孫策政變失敗是件壞事,可若是太過於成功的話,那好事也能變成壞事。
若是讓孫策這麼快就掌控吳國的話,以孫武、伍子胥、魯肅等人之能,進去或許不足,但守城卻綽綽有餘。
楚國在猛將和兵力方麵,雖比吳國要強,但在尖端統帥方麵,卻一直不如吳國,尤其是孫武,更是憑借一己之力把整個楚國都給打的沒脾氣了。
孫策全權執掌東吳的話,定會重新啟用孫武、伍子胥等人。
劉秀曾多次敗在孫武之手,自然知道麵對孫武、伍子胥、魯肅等強敵,哪怕傾國之兵也沒有必勝的把握,自然也就不敢輕易出兵伐吳了。
此時中原大戰已經開啟,幾十萬楚軍肯定不會閒置下來,而劉秀若是不出兵討伐吳國的話,就一定會用來阻止大秦攻占中原。
為了不讓楚國妨礙大秦攻占中原,嬴昊才在後背謀劃了這次計劃,派出兩尊大宗師前來營救孫權,從而致使吳國分裂,以此來引誘劉秀上鉤。
畢竟中原和江東,劉秀必須要保一個,中原那邊變數太大,唯有滅吳,楚國才有和大秦抗衡的資本。
所以,劉秀根本就沒得選,哪怕明知道這是大秦的陰謀,他也不能錯過這次千載難逢的機會。
為了能夠順利攻占中原,嬴昊也是煞費苦心,將吳楚兩國都給算計了進去,而最大的受害者恐怕就是吳國,無緣無故的就成了棋子,但吳國也並不無辜。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大秦不但具備了一統的實力,而且還開啟了一統之戰,吳國就算這次不被楚國滅掉,早晚也會被大秦給滅掉。
早死晚死都得死,不如為未來大秦統一,貢獻出一點價值來。
當然,大秦也不會讓吳國輕易被滅掉的,最好是和楚國拚個兩敗俱傷,並且打的彈儘糧絕。
這樣的話,等大秦沒到中原三國後,甚至都不需要休整,就能直接出兵滅掉吳楚兩國了。
建業,吳王宮。
孫策此時非常的焦頭爛額,倒不是他發現孫權逃了,而是正在應付生母吳夫人、舅舅吳景,以及其他孫氏長輩。
吳夫人其實更喜歡大兒子孫策,也更希望由孫策來繼承吳王之位,但卻不想長子和次子手足相殘。
在得知孫策秘密回國發動政變,囚禁了弟弟孫權,並且還殺了朱才、謝奕等眾多將領後,吳夫人在司馬懿的挑撥離間下,以為孫策是權欲熏心,才會篡奪弟弟的位置。
司馬懿口才十分了得,直言孫策必定會殺孫權,而吳夫人也被起說動,擔心孫策真的會對孫權不利,於是當即叫上弟弟吳景,以及其他孫氏,前來找大兒子討要說法,說什麼都不能大兒子對二兒子不利。
麵對生母,以及一眾長輩的指責,孫策也解釋了自己政變的初衷,其實是因為孫權弑父,並且還要殺自己。
可有司馬懿佞言在前,吳夫人先入為主,隻以為孫策是在為自己開脫,根本就不信純良的二兒子,會乾出弑父這種大逆不道的事。
甚至吳夫人還以為孫策是故意在誣陷孫權,讓其背上弑父的罵名遺臭萬年,好為接下來殺弟奪位做準備,於是就一哭二鬨三上吊,要孫策把孫權給放出來,不然就餓死,讓孫策背上不孝的罵名。
麵對母親、舅舅等眾多長輩的逼迫,孫策也是十分的無奈,隻能求助的看向表弟吳奮,讓其將舅舅吳景和其他長輩們都拉走,自己則跟母親再三保證,在沒有確鑿的證據之前,絕不會對弟弟孫權下殺手,這才勉強穩住了吳夫人。
接下來,孫策什麼事都沒管,他將一切大小事務都交給了孫臏,自己則調查起了孫權這三四年來的所有動向。
結果這不查不要緊,一查還就真查出問題來了。
孫權弑父一事做的天衣無縫,所有涉及人員都除掉了,並沒有留下任何證據存世,但就是因為做的太過於乾淨了,反而還就有問題了。
“母親,你自己看,孫權他早在四年前,任會稽太守之時,就已經開始在江湖上招攬高手,江左劍君、吳郡刀王、江南霸刀等眾多高手,都被他秘密招攬到自己的麾下,後來這些人都被他安插進了軍情司。
可在父王出世之後,江左劍君等二十八名高手,明明沒有被安排任何任務,卻在都同一天內失蹤了,而且連名單都從軍情司被劃掉了、
孩兒若不是翻遍全部卷宗,也不知道軍情司禮還有這些人在。”
孫策咬牙切齒的說道,之前他雖已確定孫權弑父之事,但卻苦於沒有任何的證據。
如今孫策手中所掌握的證據,雖依舊不能實錘孫權,但也已經能推測個八九不離十了。
軍情司的二十八位高手,在孫堅死的那天裡,在建業城內先後失蹤,而且連名單都被人秘密剔除,這裡麵明顯有問題,大概率就是孫權為了掩蓋弑父而滅的口。
“不可能,仲謀怎麼可能弑父呢?這絕對不可能。”
吳夫人並不傻,畢竟這麼多的疑點擺在這,再加上女兒孫尚香的說辭,她心裡其實已經信孫策了,隻是一時間是在有些難以接受罷了。
“老身要親自去問仲謀。”
吳夫人咬牙道,她的心中依舊抱著一分僥幸,畢竟這種事隻要不徹底捶死,是個母親都不會願意相信自己的兒子會乾出弑父這種事。
吳夫人不能接受,孫策又豈能接受的了?
他的父親孫堅,和魏王曹操,大秦太上皇嬴溫,並未稱為‘亂世三傑’,乃是仰不愧天俯不愧地的英雄人物,又豈能接受這種被親兒子所殺的荒唐死法?
一念至此,孫策就心如刀絞,雙目通紅,咬牙切齒的說道:“母親,孩兒也同樣要去問孫權,父王哪裡對不起他了,竟乾出如此喪儘天良之事。”
看著大兒子充滿殺意的眼神,吳夫人這次沒有再為孫權說話,畢竟弑父這種事太過於大逆不道,真是孫權所為的話,就算孫策不動手,她也要親自手刃了這個逆子,以祭亡夫在天之靈。
緊接著,孫策就帶著吳夫人,準備前往關押孫權的秘密囚牢,可抵達後在發現已經人去牢空了。
負責看守孫權的一百多人,包括實力最強的那名宗師高手,全都慘死當場,隻有孫權下落不明,明顯是被人給救走了。
孫策查看了所有人的屍體,發現竟全都是一劍斃命,能一招就斬殺宗師高手,而且在不驚動任何人的情況下斬殺百餘人,這說明前來劫獄的人的實力極強,最少也有一尊大宗師。
另外,監牢內的屍體雖都已經僵硬了,可傷口上的劍意卻還未徹底消散,這也說明孫權被劫走應該還不到兩個時辰。
“傳令,立即封鎖全城。”
孫策麵色鐵青的下令道,他倒不是對孫權被劫走而憤怒,而是憤怒孫權的關押地點是怎麼泄露出去的。
為了防止孫權被救走,孫策親自將其秘密關押起來,知道的隻有孫武、孫臏、伍子胥、魯肅等寥寥數人。
可孫權才被關押兩三天,結果就被人給救走了,這說明自己人中肯定出現了叛徒。
孫策將知道的人排查了數遍,也依舊找不到任何的線索,因為這些人都沒有理由背叛自己。
孫武和伍子胥前去廬江和豫章接收兵權,孫臏和魯肅則代替自己掌控建業,安撫諸郡太守以及拉攏各大將領。
他們都沒有任何理由背叛自己啊!
“不能在這麼無端的懷疑下去了,或許是仲謀留下了什麼後手也說不定,當務之急乃是重新將孫權給抓回來。”孫策搖頭道。
孫策的反應不算慢,可終究還是慢了一步,在命令傳達才去之前,孫權就已經在謝安、周泰等人的保護下逃出建業,直奔吳郡而去了。
孫策得知消息後,當即率領五千鐵騎前去追擊,卻中了謝玄的金蟬脫殼之計。
謝玄向孫權獻計,由自己和周泰率領五千兵馬,假裝成兩萬大軍,從句容方向,走近道退往吳縣,以吸引孫策的注意力,而孫權澤帶著剩餘的兵馬,繞遠道走陽羨前往吳縣。
孫策由於急追上孫權,並未意識到自己中了計。
在進過一番大戰後,孫策雖輕鬆殲滅了周泰和謝玄的五千步騎大軍,卻也已經徹底走漏了孫權,而周泰和謝玄更是走水路逃回了吳郡。
孫權逃回吳縣之後,在吳郡太守步騭的支持之下,當即對外發布勤王詔書,並派遣大量的使者,宋往各郡和駐守各地的將領軍中。
孫權在詔書張中指責孫策篡位奪權,甚至還準備要汙蔑自己弑父,要求各郡太守也各地諸軍對孫策群起而攻之。
孫權的詔書發布之後,很快就得到了會稽太守顧徽、臨海太守錢鏐、東陽太守謝石這三大太守的支持,在加上吳郡太守步騭,吳國十郡中已有四郡站在了孫權陣營。
至於夷州太守鄭芝龍,以及龐涓、田忌等手握兵權的實權將領,既不表態支持孫策,也不表態支持孫權,大部分人依舊處於觀望中。
看到孫權指責自己,還倒打一耙的詔書之後,孫策自然是怒不可遏,當即就準備儘起建業之軍,前去攻打吳郡,生擒孫權,以絕後患。
可就在這時,孫策卻收到了劉秀起兵三十五萬,兵分四路討伐吳國的消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