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提出科舉製的國家並不是大秦,而是隋國。
這個製度才一出世是,哪怕並不完善,也依舊猶如石破天驚一般,震驚了全天下的人。
天下的寒門子弟紛紛歡呼雀躍,而世家豪族則恨的咬牙切齒,畢竟這一這一製度打破了他們對人才的壟斷。
隋國也因科舉而收獲了大量的人才,班固、徐溫、王景仁、養由基等眾多英才,都是在科舉中所選拔出來的人才。
而他們的加入,也讓原本死氣沉沉,且貧瘠的隋國,又重新煥發出了新的生機。
科舉製所帶來的好處是肉眼可見的,可卻沒有幾個國家敢跟風效仿。
直到大秦建國後推出並徹底完善了科舉製,除了唐吳兩國之外的各國才跟著一起推出科舉製。
至此,科舉製真正達到了巔峰,徹底取代察舉製,成了選拔人才的主流製度。
至於吳國和唐國,之所以沒有跟風推出科舉製,主要還是國內的世家力量太強了。
唐國當時是世家聚集地,又處於亡國的邊緣,在得罪世家大族的話,那恐怕真的會提前亡國
至於吳國,國內世家的力量倒是沒有唐國強,但也同樣不弱。
當時的吳王孫堅本想將世家打壓下去後,沒有隱患的采用科舉來選拔人才,卻沒想到還沒來得及實施,就被孫權那個不孝子給弄死了。
孫權背後最大的支持者就是江東世家,而且他還是弑父篡位,繼位後可以說是沒有一點安全感,所以他徹底放棄了孫堅壓製世家的國策,改為大力重用江東世家,就是想利用世家來加強他對吳國的控製。
孫權的目的達到了,在他的有意為之之下,吳國大部分的軍政大權,都已經被世家中人所掌控,而世家又效忠於他,也就相當於是孫權控住了吳國,但這麼做顯然也是有風險的。
那些為吳國立下了汗馬功勞,卻無故被孫權奪了權,並給隨便安了個的虛職的功臣們,自然不會甘心就這麼失去權利,其中甚至還包括吳國最大的功臣孫武。
眼看著吳國在孫權手中,變得一片烏煙瘴氣,包括孫武在內的眾多被奪權的功臣,心中對於孫權的不滿也愈演愈烈,最終決定發動政變、廢除孫權、迎回孫策。
孫武暗中聯係了孫策,想要將在大秦避禍的孫策偷偷接回東吳,卻沒想到孫策知道了孫武的用意後,竟然拒絕了孫武回國的要求。
孫策自然是想回東吳的,但他也知道回去隻會有兩種結果,一是死,二是吳國發生內訌,而這兩種結果都不是孫策想要看到的。
因為他的失誤,讓吳國經曆了一場慘敗,和楚國實力的差距也逐漸拉大,如今要是還發生內訌的話,那就真的跟找死沒區彆了。
哪怕孫策也對孫權的政策極度不滿,可為了大局以及吳國的安危考慮,孫策寧願留在大秦不回國,也不想回去後激化吳國內部的矛盾。
孫武連續寫了十幾封信,勸孫策回來推翻孫權成為新任吳王,畢竟再讓孫權這麼搞下去的話,吳國就徹底沒有一點希望了。
可孫策也是個一根筋,無論孫武怎麼勸,孫策就是不肯回國。
這下包括孫武在內的眾多老臣們都急了,畢竟孫權奪權越來越毫無顧忌了,真等到兵力徹底丟失的那一天的哈,到時候孫策就是回來也沒用了。
就在眾人都對孫策無計可施之時,孫臏卻道:“吾有一法可讓大公子歸國。”
此言一出,眾人紛紛大喜過望,連忙詢問何法,可孫臏卻道:“隻需告訴大公子,老主公之死有蹊蹺,已查到的線索紛紛指向二公子,大公子至孝,得知後必定會回國來確認。”
“可是關於老主公的死,早已翻來覆去查過多次,並無證據證明是二公子所為啊。”黃蓋說道。
孫堅之死本就有些蹊蹺,而孫權又是最大獲益人,東吳內部自然會對此進行調查,就更彆說現在還有這麼多人對孫權不滿了。
哪怕是為了扳倒孫權,他們也想把孫堅之死的罪安在孫權身上,畢竟這樣一個為了權利而弑父的畜生,自然沒資格繼續坐在吳王的寶座上。
可在弑父這件事上,孫權做的非常乾淨,根本沒有任何蛛絲馬跡,無論怎麼查都查也不到孫權身上。
可若是強行給孫權潑臟水的話,不但不會起到什麼效果,反而還會引起孫權的警覺。
“就按孫臏說的辦吧,現在最重要的是先讓伯符回來。”孫武沉聲道。
不出孫臏所料,在收到孫武的傳信後,孫策自然是大怒不已,又進宮詢問了一番妹妹孫尚香,結果越問越發現孫權的嫌疑越大。
孫尚香卻道:“大哥,這些小妹之前都跟你說過呀,你現在怎麼又問啊。”
“沒什麼,就是想再了解一下細節。”
同樣的話,孫策以不同的心態聽,所產生的感觀卻完全不一樣。
之前孫尚香和孫策說過自己的懷疑,但那時的孫策以為是自己不聽勸戰敗被擒才氣死了父親,心中的自責和愧疚壓的他喘不過氣來,所以一門心思隻想要逃避現實和責任,自然也就不會懷疑到弟弟孫權身上。
但孫武的‘謊言’,卻讓孫策意識到父親之死,原來不是他的責任,這對於孫策才是最大的解脫。
抱著這樣的心思,孫策細想聽孫尚香的話,可懷疑的點就太多了,難怪孫權這麼著急的把妹妹嫁來大秦呢。
“小妹,今天咱們兩的話,你不能告訴任何人,包括嬴昊。”孫策一臉嚴肅的說道。
孫尚香雖不解其意,但還是默默的點了點頭。
孫策見此才放心離開,而回到溫侯府後,就立馬宣布要進行閉關,可實際上卻是準備要秘密返回國。
他返回吳國的消息,不僅要瞞住孫權,而且連大秦也要一起隱瞞,畢竟他在這個時候偷偷回國,傻子都知道他想乾什麼,天知道大秦會不會幫孫權?
一個是前吳王廢太子,一個是現任吳王,是個人都知道該怎麼選。
孫策現在在意的已經不是吳王之位了,而是這個位置無論如何都不能由一個弑父的畜生來做。
一日後,孫策經過一番喬裝打扮,以及易容之後,先是秘密離開呂府,然後不動聲色離開了洛陽城。
孫策以為自己偽裝的很好,既沒有被跟蹤,也沒有被監視,起碼要過上十天才會暴露,而那個時候他都快到建業了,大秦就算是想幫孫權也來不及了。
可孫策不知道的是,從他踏進洛陽的那一刻起,他就徹底被嬴昊給盯上了,並時刻處於大秦的監視範圍內,隻不過監視他的人是準半步玄境的高手,修為高過他太多,所以他絲毫都沒有察覺到罷了。
“陛下,孫策秘密離開了洛陽,看來應該是要回東吳了。”應龍彙報道。
嬴昊聽到此言後卻是眼前一亮,笑道:“終於走了,這下提前布好的局,總算是有用武之地了。通知吳國的黑冰台密探,一切按照計劃行事。”
“諾。”
孫策離開洛陽後就直奔章陵郡而去,而後向東前往了宋國,準備走淮河進入廬江,然後在回到吳國,而不是南下襄陽然後從江夏返回吳國。
走江夏雖近,可那畢竟是楚國的地盤,已經被楚國生擒國一次的孫策,可不想再一次落到楚國手裡。
而且越往南走,大秦的哨卡也就越嚴,孫策很難不暴露身份,可在回到建業之前,他的身份是絕對不能暴露的。
所以,孫策才會繞遠道,先進前往宋國,然後繞道淮河返回吳國。
經過十多天到的全速趕路,孫策總算是如約抵達了燕子磯,而孫武、孫臏、伍子胥、黃蓋、呂蒙、魯肅等人,早已在此等候他多時。
這些人無不是東吳的忠臣、功臣、老臣,可如今卻聯合起來反孫權,可見對孫權已經忍無可忍了,若不在沉默中爆發的話,那麼就隻會在沉默中滅亡。
見孫策真的回來了,孫武、孫臏、伍子胥等人,全都露出激動之色,但又擔心孫策問他們證據的事,可他們有哪有能實錘證據啊,那隻是為了騙孫策回來的說辭罷了。
可讓孫武等人沒想到的是,孫策並沒有問他們證據的事,反而問了政變計劃具體該怎麼實施。
這也讓孫武、程普等人都不禁感歎,如今的孫策相比之前確實成熟的多。
畢竟若是從前那個莽撞的孫策的話,哪肯定是會打破砂鍋問到底,而且不問出來誓不罷休。
可如孫策今卻什麼都不問,這說明他已經放下了驕傲和堅持,畢竟現在證不證據的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就是將孫權從吳王的位置上拽下來,否則在場的所有人都得死。
“諸位叔伯,咱們現在手裡還剩多少兵力?”孫策問道。
“隻剩下呂蒙手中還剩下三千兵力,其餘所有人的兵權,都被孫權用各種理由給拿掉了。”孫武苦笑道。
之前吳楚兩國差點開戰,孫武還以為能借此重掌兵權,卻怎麼也沒想到孫權對他的防備如此之深。
孫權寧願放棄唾手可成的南海郡和廣州,以及背上軟弱可欺的罵名,都不給孫武再掌兵權的機會,甚至不久後還把他的副將伍子胥的兵權也給剝奪了。
經此一事後,孫武對孫權再也不抱任何希望了,隻要孫權是吳王,他就再也沒有掌軍的那一天。
“才三千?”
孫策聽到這話,聲音不自覺的大了起來:“建業城內應該有五萬大軍吧,隻靠著三千人怎麼可能奪得了權?”
回來之前孫策就已經猜到,孫武他們在孫權手下的日子不好過,卻怎麼也沒想到局勢會惡劣到這種地步。
“伯符你若是提前五天回來的話,那時咱們還有五千兵力可調遣,若是提前一個月的話還有一萬五千,可如今就隻剩下這三千人可用了。”
孫武沉聲道,話語中不乏埋怨之意,畢竟孫策若是聽他們的話,早早的回國的話,情況就算惡劣,也不會惡劣到如今這種地步。
三千人發動政變,這比洛陽政變時劉協手中的人手都少,說是九死一生也不為過,但如今孫策也隻剩下這三千人可依靠了。
孫策聽到這話,臉上也變的難看起來,他的大局觀和堅持,如今看來確實有點太可笑了。
“主公,三千兵力雖少,可隻要謀劃得當,還是有成功的可能的。”
說著,孫臏就將接下來的具體政變計劃給說了出來,而孫策聽完後眼中頓時異彩連連。
按照孫臏的這個計劃,若是順利的話,成功的可能性還真不小。
孫策領著眾人走到亡父孫堅的排位前,跪下重重磕了三個響頭:“父王,您若是在天有靈,還請保佑孩兒除掉孫權這個畜生,為我大吳肅清朝野。”
在孫武、孫臏、伍子胥、呂蒙等一乾老臣的支持下,秘密返回吳國的孫策,以三千死士發起政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