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女美生耽 > 三國之巔峰召喚 > 第2300章:大秦帝國憲法,裁軍與科舉製

第2300章:大秦帝國憲法,裁軍與科舉製(1 / 1)

推荐阅读:

第2230章:大秦帝國憲法,裁軍與科舉製

“陛下上殿,百官跪迎。”

大內總管曹正淳,以太監獨有的尖細聲線,當殿大聲宣布了皇帝的到來,而後群臣都默契的跪下行禮道:“參見吾皇,陛下萬年。”

坐上龍椅的嬴昊,則伸手虛抬,淡漠道:“眾卿平身。”

“謝陛下。”

對於跪拜禮嬴昊有些不喜,覺得有失大體和尊嚴,所以也提出過要廢除,但卻遭到了以丞相王猛為首,六部之中的五部尚書的反對,尤其是禮部尚書,戲誌才。

戲誌才反對廢除跪拜禮的觀點很奇特,他不是迂腐的死守舊禮儀,而是為了維護皇權。

大秦初立,正是彰顯皇權威嚴的時候,而跪拜禮也是體現皇權威嚴的一種方式,初生的大秦並不適合廢除。

況且跪拜禮,已經沿用了上千年之久,早已深入人們的骨髓之中,就算是廢除也應該循序漸進,而非在法令上直接廢除。

戲誌才說服了嬴昊,他的話也讓嬴昊進一步體會到,治大國如烹小鮮的真意,於是放棄了直接廢除跪拜禮的想法。

嬴昊雖沒有直接廢除跪拜禮,卻在大秦帝國的第一部法典,《大秦憲法》之中的《禮法》法典之中,將百姓見君以及大臣,必須跪拜的條例刪除,用這種容物細無聲的方式來改變這種陋習。

《大秦憲法》,是嬴昊稱帝之後,以《秦法》和《漢法》為基準,並結合的自己的新政改革,所修訂的大秦帝國的第一部法典。

對於這套法典,嬴昊自然是極為重視的,所以指定法律的過程都在親自監督,並且還和王猛、韓非、公孫鞅、吳起(被升職調回洛陽了)等修法大臣人都起過爭論。

嬴昊作為擁有後世的記憶穿越者,自然能提出很多新奇且先進的觀點,讓韓非商鞅這等法家祖師都不禁眼前一亮。

隻是嬴昊的大部分觀點,還是遭到了韓非等人的反對,願意則是四個字‘太超前了’。

嬴昊的想法自然是好的,他想要這個國家更加強大,律法更加完善,百姓更加幸福,可他卻犯了和王莽新政一樣策錯誤,那就是還沒走穩就想要直接起飛,可這個思想文化經濟都非常落後的時代,顯然承受不了也負擔嬴昊的超前思維,強行定法隻會落到和當初的王莽一樣的下場。

領先時代一步人的是天才,領先時代十步那就是瘋子了。

嬴昊自然也意識到了這點,所以放棄了許多不切實際的想法,隻采用適合這個時代的精華,在由王猛韓非商鞅等法家大能進行修繕。

王莽實施新政變法時,要是有韓非商鞅等人輔佐的話,也不會敗的那麼的徹底了。

在嬴昊主導下的這套《大秦憲法》,基本涵蓋了社會上的方方麵麵,包羅萬象,浩大至極,但也正是涉及的東西太多了,自然不是短時間內就能修訂完畢的。

嬴昊初步估計,哪怕《大秦憲法》的初版,起碼也需要一年的時間,才能徹底修訂完畢,之後還需要根據國家的實際情況進行不斷完善。

不過沒關係,改多少,就推行多少。

報紙已經在大秦全麵推廣,大秦朝廷已經完全掌握了輿論主導權,憲法的修訂進程完全可以在報紙上進行實時更新。

修法的過程是艱難而又緩慢的,可嬴昊相信這套憲法一旦出世的話,必將是世界上最為先進的一套律法,哪怕是讓後世用千年也不會過時,這也是嬴昊留給後世子孫們的最大隗寶。

“啟稟陛下,魏國公主蘇心月已抵達洛陽,宋國公主趙靈兒,也將在一周內抵達,兩國使者都希望可以儘快完婚。”張儀站出彙報道。

關於聯姻一事,最急的還是魏國。

秦國雖沒明麵山反對曹操稱王,但五尊秦國大宗師悄無聲息的進入壽春,這也表明了秦國真正的態度是什麼。

所以,魏國自然不敢在紅線上左右橫條了,而是老老實實的放低姿態,乖乖繼續當大秦的頭號小弟。

嬴昊想了想後開口道:“完婚一事暫且不急,先派禮部官員,去使館教授兩國公主皇家禮儀,待公主學會之後再行完婚之舉。”

關於皇家禮儀,魏宋兩國的公主,在來大秦之前,肯定是已經學過的,但他國教的是一回事,大秦本國教的優勢另一回事,禮不可廢,所以這套流程是必須要走的。

目前甄宓和蕭美娘,也同樣在學曆這些繁衍的禮法,在為入宮為妃嬪做著最後的準備。

張儀退回之後,丞相王猛又站了出來,進言道:“陛下,接下來數年內,我大秦的國策都將已休養生息恢複國力為主,故本相提議舉行全軍大比武來進行裁軍。

隻保留八十萬的基本兵力,從而解放出更多的資金,用以發展和恢複國力。”

大秦的國土麵積牽涉八州之地,地盤太大,人口太多,敵人又太多,所以哪怕是八十萬大軍,也隻能基本防禦罷了。

文官集團的丞相王猛提出了裁軍,這自然會影響到武將集團的利益,可罕見的是武將集團卻沒有一個人站出發對,隻因裁軍基本上已經是共識了。

自河北之戰之後,大秦軍隊之中,就充斥著數量龐大的降軍。

這些降軍雖經過了整編,但也依舊有很多人,並不符合大秦士兵訓練條例,戰力比正規軍自然也要差上很多,這自然也就拉低秦軍的綜合戰力。

隻因戰爭尚未結束,在加上大秦的兵力捉襟見肘,這才降低標準接納了降軍,並且還臨時招募了十萬新兵。

而在之後的荊北大戰,以及關中大戰中,降軍和新兵的死傷率也是最高的,戰死的秦軍中十個裡麵有八個都是降軍和新兵。

在大秦編製內的降軍,享用正規軍一樣待遇的撫恤金,可是傷亡率卻遠高於正規軍。

大秦的撫恤金製度,是讓軍隊無後顧之憂作戰,以保證軍隊強大戰力的最大保障,是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廢除的。

可士兵的傷亡數量一旦過高的話,數量巨大的撫恤金,就會壓垮大秦的財政,使得大秦喘不過氣了。

規模最大的河北之戰秦軍傷亡十萬,最麻煩的幽州之戰傷亡十二萬,最為慘烈的荊北大戰傷亡十四萬四千,最順利的雍涼大戰也傷亡了九萬五千。

不算其他的小規模戰爭,僅這四場大戰打下來,秦軍傷亡士兵的總數就在四十五萬,雖為秦國帶來了巨大的利益,但傷亡也比戰前秦國總兵力的一半還要多。

其中降軍和新兵占到了七成,約三十二萬,而正規軍則占到了三成,約十三萬五千。

嬴昊看到這份報告的時候都驚呆了,而從這份數據中也可看出,大秦所堅持精兵策略是正確的,而且必須繼續貫徹堅持下去。

因為唯有士兵的綜合素質提高了,在戰場上的存活率就會提高,存活率提高傷亡率也就低了,自然也就不用承擔數量龐大的撫恤金了。

也就是大秦的國力雄厚,在加上生財有道、善於賺錢,並且滅亡各國,和消滅河北幽州的世界,也繳獲大量的財富,這才能勉強承受的起這比撫恤金。

可就算如此,大秦的財政壓力也還是非常大,尤其是軍費的開銷太大,不利於大秦的戰後恢複,已經到了必須裁軍才能渡過去這場財政危機的時候了。

聽完王猛的話後,嬴昊讚同點了點頭,如今裁軍確實對大秦好處多多,當然水軍並不在裁軍的範圍內

以大秦的霸主地位,根本沒有國家敢主動招惹。

就算各國聯合來犯,以八十萬大軍也足夠防禦了,根本沒必要維持著百多萬的龐大軍力,那隻是在浪費錢而已,更何況戰力還不高。

實施裁軍,將多餘的,不合格的戰兵,統統都裁掉之後,全軍的綜合素質也會提高,綜合戰力並不比百萬大軍差。

而被裁掉的軍隊,嬴昊也不會直接放棄,而是轉為郡縣守備之兵,或是捕快之流,讓他們繼續發光發熱。

如此的話,軍費的開支也會少上數倍,一旦發生大戰還能緊急征召成為戰兵,可謂是一舉兩得。

等到大秦徹底消化了戰果,並渡過財政危機,能負擔的其百萬大軍的軍費了,到時在才擴軍也不遲。

畢竟以大秦人口基數,預備役數量,還有民眾對參軍的熱情,擴軍其實並不困難。

“王丞相所言甚是,朕準了。白起何在?”

白起連忙站出。

“白起在。”

“白起,你是大將軍,全軍大比武,進行裁軍一事,就你來全權負責吧。”

聽到此言,白起先是一怔,隨即大喜過望,蒼白的臉色露出紅暈,抱拳沉聲道:“臣遵旨。”

裁軍會損害各方將軍的實權,可不是一個美差,但對於白起來說卻是美差。

自從經過賈詡的提醒之後,白起對‘功高蓋主’四字就極為敏感,嬴昊雖不太擔心這一點,可白起自己卻怕的要死,生怕那一天陛下不在用他領軍了,或是直接將他閒置,所以總想著用各種辦法來消除自己的威望,故意屠殺遼東世家就是如此。

白起的種種舉動,雖給來帶來了種種罵名,在軍中的威望也降低了,但卻依舊很高,嬴昊若是不幫他想辦法的話,他今後恐怕都沒有繼續領兵的機會了。

所以為了能夠繼續用白起,嬴昊才故意讓白起來負責此事,這必定會加大白起和各大都督的矛盾,從而借機消除白起在軍中的威望。

自從當了皇帝之後,嬴昊的帝王心術也是日益增長,這種製衡臣子的手段,已經熟練到信手拈來了。

都說皇帝是孤家寡人,此並非是虛言,嬴昊也是當了皇帝之後,才對這句話更有感觸。

文臣武將們若是都一條心的話,那皇帝可就睡不著了,所以如何把握好一個尺度,平衡文武眾臣之間的權勢、關係,儘可能的讓臣子不報團不結黨營私,以防止出現威脅皇權的大權臣,這才是當好皇帝皇帝最基本的要求。

關於裁軍的具體方麵,肯定是不能在早朝上討論的,因為涉及到的東西太多了。

白起也需回到大將軍府舉行會議,並先列出一個大致的草案來,在上呈給嬴昊,得到允許之後才能進行下去。

敲定裁軍一事後,嬴昊又處理了一些繁瑣要務,隨後本次早朝最重要的一件大事,被禮部尚書戲誌才提了出來。

“微臣戲誌才有本啟奏,我大秦選拔人才的製度,依舊延續前漢察舉製,微臣認為此製度,已經不合實時,應該予以廢除,采用更為完善先進的製度選拔人才。”

禮部六司之一的教育司,負責掌管大秦所有學宮,而關於人才選拔製度是否廢除,自然由戲誌才這個禮部尚書提出最為適合。

戲誌才此言一出,寒門出身的官員們,如王猛、郭嘉、包拯、狄仁傑等人都露出喜色。

反之,世家大族出身的官員,如荀彧、劉曄、王安石、王羲之等人都不禁為之色變,他們已經猜到戲誌才想要說什麼了。

戲誌才這是想要廢除察舉製,改用科舉製來選拔官員呀!

工部尚書劉曄二話不說的站出,下意識反駁道:“戲尚書此言差矣,察舉製從前漢文帝始,至前漢武帝時完善,至今已實行了近三百七十多年,而大漢立朝也不過四百年,察舉製為前漢選拔出了大量的人才,功勞甚大,並且也在不斷完善,又怎會不合實時呢?”

戲誌才顯然沒想到劉曄會反駁他,畢竟他和劉曄的私交不錯,更沒想到劉曄的反駁會如此犀利,略作沉思就準備回答。

可戲誌才還沒來得及說,郭嘉卻強先一步,反駁道:“吾並不否認察舉製的功勞,但諸位不要忘了,哪怕察舉製完善了三百七十餘年的,前漢朝堂依舊充斥著大量的無能官吏,並且貪腐成風,百姓不堪其苦,民不聊生,隻能被迫造反。

像蔡荀等大學士等正真之士,統統都被排擠出的官場,哪怕太上皇的雁門太守之位,也是被迫賄賂……”

本章完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