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4章:兵貴神速(上)
張遼也沒想到在這緊要關頭,會送來賈軍師的錦囊妙計,拆開一看後,上麵的內容卻讓他愣住了。
“兵貴神速?什麼意思?“
張遼的眉頭微皺起來,有些想不明白賈詡的用意。
“軍師為何要讓我速戰呢?明明現在是我軍占據優勢,此時緩戰才更加有利,速戰的隻會加大傷亡啊。”
追上來的秦軍,不但有四萬鐵騎和一萬精銳步騎,後麵還有著足足十六萬秦軍。
在這種情況下,顯然拖得越久,對唐軍越不利,反而對秦軍越有利。
當然,張遼之所以想要緩打,主要還是因為唐軍化為了哀軍,並布下了克製騎兵的龍門陣的緣故。
這個時候若是速戰速決的話,就算最終能打贏,也肯定是慘勝。
不劃算啊。
張遼可不想為了殲滅這五萬步卒,而把自己的四萬鐵騎給打廢了
二十萬河北秦軍中一共隻有四萬騎兵,除了要支援司州外,還有幫助馳援荊北對陣蜀楚兩國,要是在司州就傷亡過大的話,那之後的一係列作戰計劃就都會受到影響。
基於這種考慮,張遼心中不禁對賈詡產生了動搖,畢竟賈詡又沒親臨戰場,哪能事事都算到,這次或許就失策了呢?
“不對,軍師至今還沒失算過,他既然特意留下錦囊,說明這件事並沒有表麵上那麼簡單。”
一念至此,張遼心中不禁警覺了起來,開始回想其開戰前後的所有細節來。
戰爭依舊在繼續。
徐晃和張郃兩支騎兵,依舊衝龍門陣內不斷傾瀉箭雨,很快就已經發射了十輪,射死了大約三千多名唐軍士兵。
兩座五千人的小陣,各少了一千五百多人,大片的地方空了出來,但龍門陣卻並未因此奔潰。
超過二十分鐘之一的士兵陣亡,可李世民卻一點都不心疼,依舊鎮定自若的指揮龍門陣,被動防禦著秦軍的進攻。
射著射著徐晃和張郃發現,可供射殺唐軍越來越少,一輪一萬四千支羽箭下去,竟隻能射殺將近一百名唐軍。
這其實也很正常,畢竟能殺的已經射死了,剩下的話不是躲在盾陣後麵,要不就是有掩體,要不就是分的太散,弓箭對唐軍的殺傷力已經大大降低了。
意識到這點之後,徐晃和張郃果斷改變目標,領軍直奔下一個小陣,畢竟總不能逮著一頭羊薅羊毛啊。
徐晃和張郃繼續一點點的在收割著唐軍,而對此李世民卻依舊一點反應都沒有,好一點也不在乎哪些士兵死活。
“司馬先生,你的計策起作用了,秦軍果然不敢入陣來,隻能在陣外一點點的消磨我軍兵力。”
李世民淡笑著說道:“此戰若勝,先生當為首功。”
司馬懿謙遜一笑,道:“就算懿不說殿下肯定會這麼做,懿真正的功勞,隻是幫殿下補齊了龍門陣而已。”
“這也是很大的功勞了,有了這龍門陣,等於給我軍套上一層盔甲。”
李世民眼中閃過一道異色,隨即又道:“接下來就要看李克用和趙奢能否按時趕到了,他們若能及時趕到的話,就是這五萬大軍被秦軍射殺一半也值啊。”
聽到這話,司馬懿不禁心中暗道,李世民真乃雄主也。
司馬懿也沒想到李世民有如此大的魄力,竟把五萬大軍放著在給秦軍當靶子射殺,而所為的卻隻是創造出取勝的戰機罷了。
————————
另一邊,張郃徐晃才轉向下一個目標,張遼這邊就收到了消息。
“報……啟稟將軍,徐晃張郃兩位將軍,都已轉移目標,現正在攻擊休門和傷門。”
聽到消息的張遼,從沉思中回過神來。
看著一點點收割唐軍士兵性命的兩支騎兵,張遼不由皺眉道:“太慢了,照這樣打下去,哪怕唐軍站著不動,我軍就是連射上兩天,也無法將唐軍徹底全殲。”
其餘眾將則疑惑的看著張遼,一個人不死的情況下,卻可以大量的射殺敵軍兵力,這麼好的事為何還會不滿呢?
張遼也知道這是好事,但心中總覺得哪裡不對。
唐軍就這麼站著不動給自己當靶子,這是真得沒有其他的法子反擊,還是有著更深的陰謀?
等等……
忽然,一個大膽的想法出現在張遼的腦海中,連忙對左右問道:“唐軍在司州可還有其他的騎兵?”
“啟稟將軍,有的,這次來犯的唐軍騎兵一共三萬,最為精銳的一萬被李世民帶來了洛陽,而另外兩萬則分彆在趙奢、李克用的麾下,目前正駐紮在野望和益陽一帶。”
“什麼!”
張遼頓時瞪大眼睛,他終於意識到自己忽略了什麼,也明白賈詡所說的‘兵貴神速’是什麼意思了。
當秦軍騎兵追上來之後,唐軍騎兵雖可以逃走,但步兵卻是逃不掉的,也不能再逃了,畢竟這更加容易造成潰敗。
在這種情況下,李世民領軍停下,張遼理所應當以為他是向死戰。
之後李世民的種種舉動,如:抬棺激發士氣、布龍門大陣等,也都印證了張遼的才想,認為唐軍就是想要死了拉著秦軍當墊背。
先入為主,再加上優勢太大,讓張遼忽視了其他,覺得這種情況之下,唐軍搞不出來陰謀詭計了,卻不知他無形中就已中了李世民的算計。
唐軍還有兩萬騎兵可以調動,但由於張遼來的太快太急,就算調動了這兩萬騎兵,恐怕來不及抵達戰場,戰爭都已經打完了。
所以,李世民抬棺死戰、擺龍門大陣的真正目的,其實並不是和張遼死磕,而是讓張遼意識到唐軍是快硬骨頭。
明知道是硬骨頭,還死咬著不放,則隻會磕掉牙。
在這種情況下,強行決戰就算能贏也會兩敗俱傷,而緩戰的方式雖然耗費時間,但卻可以將傷亡降到最低。
聰明人都知道該怎麼選。
張遼自然不是笨蛋,他做了大多數聰明人都會做的決定,卻不知這恰恰是李世民想要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