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廢除劉宏另立新帝
監牢中,張寧依然在傷心的大哭,而秦昊和張良兩人就這麼相互對視著,誰也不說話。
氣氛漸漸變得尷尬起來,為了緩解尷尬,秦昊瞅了眼張良手中的信,問:“張老信中都說什麼了?”
張良一愣,轉而冷冷道:“你沒看嗎?”
秦昊看著張良的眼睛,無比認真道:“想看,但是忍住了。”
張良死死盯著秦昊的眼睛,可從那對重瞳中他隻看到了坦蕩和真誠,心中對秦昊的怨氣也不由減少了不少。
張良歎了口氣後彆過頭去,沉聲道:“秦昊,就算你放了我,我也不會感激你的,更不會效忠於你。”
秦昊輕笑一聲,道:“我親手將紅兒推進深淵,卻沒有拉她出來的能力,現在能幫到紅兒的隻有你了,所以是我要謝你。”
張良轉過頭,認真道:“將來我說不定還會和你作對,這樣你還願意放我離開?”
說不定?秦昊心中暗定,不緊不慢道:“所以啊,還不趁著我反悔之前趕快走?大明現在真的需要你。而將來的事,誰又能說的準呢?”
張良暗自在心中點了點頭,對秦昊的所有怨氣已經減少大半,但依然不會因此就效忠秦昊。
張良意味深長的看了秦昊一眼,淡淡道:“希望你以後不要後悔吧。”
言罷,張良大步走出已經開了鎖的牢房,並緩緩向牢外走去,可緊接著他身後就傳來秦昊的聲音。
“等等。”
張良回過頭,心中無比的失望。臉色上卻沒有絲毫表情。
“怎麼,這麼快就反悔了?”張良淡淡道,言辭間聽不出任何語氣。
“當然不是。”秦昊解下腰間的乾將,遞出道:“紅兒現在是大明皇帝,在繼續使用莫邪的話,確實不太適合,這把乾將你替我交給她吧。”
張良接過乾將後,秦昊又道:“龍且和季布二將,既不願降漢也不願降我,繼續關著也是浪費時間,所以你還是將他們兩個帶上吧,正好這一路也可護你周全。”
張良身軀微震,心情再次變得複雜起來,衝秦昊拱手一禮後,輕聲道:“多謝,告辭。”
手持乾將的張良繼續向外走去,而外麵等待他的除了自由之外,還有相比於之前更爛的一個爛攤子,可他卻不得不接。
宛城東門,龍且和季布二將早已在城外等候多時,見張良終於出來了,二將連忙迎了上去。
“人公將軍,秦昊那小子真將您給放了?末將還以為他又有什麼陰謀呢?”季布喜道。
“人公將軍,秦昊沒有難為您吧?”龍且關切的問道。
張良搖搖頭,道:“此處非久留之地,路上再說吧。”
二將相視一眼,都連忙點頭答應,三人三騎都向兗州方向策馬而去。
臨走前,張良扭頭一臉複雜的看了眼宛城,心道:“秦昊,沒有放棄善良的你,注定不會是一個合格的君主……不過那種無情無義之輩,真的是我張良想要的主公嗎?”
張良走了,可張寧卻出人意料的留了下來,具體原因秦昊也不知道。
秦昊有些頭疼的看著身後的張寧,放走張良後他正要去見石蘭,可張寧卻死死跟在自己身後,怎麼甩都甩不掉。
秦昊臉上閃過一絲無奈,道:“你還跟著我乾嘛?不是都說放你離開了嘛?怎麼,難道還想被繼續關嗎?”
張寧一聽頓時眼睛一紅,帶著哭腔道:“父親的屍骨至今沒有得到安息,我,我想求你幫我把父親的屍骨要回來,讓父親入土為安,求你了姐夫?”
張寧這聲姐夫,也叫的秦昊心頭一軟,心中也不禁暗罵劉宏小心眼。
張角確實毀了大漢,但他畢竟已經死了,就算是為了安撫投降的黃巾,也應該善待他的屍體,可是劉宏卻偏不。
張角死後,劉宏每夜都會作噩夢,並夢到張角前來索命,以至於夜不能寐。
時間一久,劉宏的精神也變得恍惚,開始疑神疑鬼起來,
道家於吉親自為劉宏診斷,並言是因張角死在皇宮門口,死後怨氣太重魂魄沒能進入地府,反而纏上的皇上,所以才會夜夜夢到張角。
劉宏被這一說法嚇了一跳,連忙搬出皇宮,住進了大將軍府,並讓白馬寺主持普淨日日超度,可情況也依然沒有好轉。
最後也不知是誰,竟提出通過‘碎屍’來讓張角‘魂飛魄散’,以治療劉宏的噩夢之症。
劉宏都快被噩夢給逼瘋了,哪裡還有思考能力,當眾提出淩遲張角的屍體,也讓天下反漢勢力看看和背叛大漢的下場。
此提議一出,立馬遭到了滿朝文武的反對。
張角雖死,餘威仍在。
天下不知有多好百姓,依然在念著張角的好,結果你劉宏卻連人家的屍體都不放過,這不是找罵嗎?
就算你劉宏已經沒有名聲,但也不能這麼破罐子破摔吧?
況且,人死如燈滅,你劉宏對一具屍體都要較真,那以後還有誰敢投降?
擊敗黃巾雖是秦溫等一乾將領的功勞,但若不是劉宏堅持不換將的話,也不會有最終的勝利。
所以部分死忠分子,都天真的以為劉宏不再昏庸,大漢中興可待。
可現在再一看,劉宏和一具屍體都要較真,這哪是改過自新?分明是變本家厲嘛!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昏君還是那個昏君啊,所有忠臣心中都無比的絕望。
不行,不能再讓這個昏君在繼續禍害大漢,在這麼下去大漢真的沒有希望了。
黃巾起義之處,朝中臣中就有要除劉宏另立新帝的想法,隻是當時黃巾的攻勢太猛,實在不適合廢帝另立新君。
如今黃巾大患已除,大漢也好不容易又有了一點起色,可劉宏竟然還這麼荒唐,那滿朝文武還能在忍嘛?
大漢之所以受到天下的唾罵,大半都是因為劉宏和十常侍的緣故,他們才是罵聲的中心。
所以隻要換一個名聲不錯的新帝,在誅殺十常侍已泄民憤的話,說不定還能重新喚醒百姓對大漢的認同。